315晚会曝光的黑幕 区块链能做什么?
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如期而至,揭露了许多行业黑幕。原以为传销币、虚拟货币平台这些和区块链沾边的东西会被点名,结果再一次失望。
今年的315,主要曝光的问题是:医疗垃圾的黑色产业、危险的辣条、“化妆”的土鸡蛋、缺德的智能骚扰电话、资质证书岂能如此挂靠、不卫生的卫生用品、售后服务套路多明修暗骗躲不过、电子烟真的健康吗、银行卡闪付功能存盗刷隐患、网贷黑幕。
这些民生问题背后,说明了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依然得不到有效遏制、个人隐私信息可以轻易泄露等痛点。区块链有没有办法解决呢?
区块链+医疗垃圾处理
在曝光的医疗垃圾黑色产业链案例中,我们看到,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均有破旧厂房内堆满了输液瓶、输液袋等医疗垃圾,还有一次性注射器等医疗废物。这些工厂的老板在没有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将带有药物残留的医疗垃圾加工成为破碎料,破碎料会直接被下游企业做成塑料网袋、蔬菜网、脸盆、塑料袋、泡沫地板、一次性水杯等等,甚至还有儿童玩具的再生料含量达到七八成。
医疗垃圾危害巨大,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计生监督中心信息处处长王晖在“2018年医疗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论坛”上表示,卫监部门处理的医疗废弃物案件每年大约为两万件,占整个传染病防治监督案件数的70%以上。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具有环节多(包括科室分类、打包、暂存、院内转运、集中贮存、院外转运、终端处置),多方协同(涉及的人员包括:病区护士、护工、医院暂存点人员、运输人员、销毁点人员)的特点,非常适合区块链这种多角色主体的应用场景。
据王晖透露,卫监部门已经设计出了针对多个环节、多个角色的“医疗废弃物监管系统”。这套系统的底层采用了DPoS+PBFT共识机制的公链,容错性强,共识稳定。医废处理流程的关键节点数据上传到区块链保存,数据上链过程采取本地实时上传,同时附加上传人、上传时间、上传地(GPS或移动基站等数据)的数据,确保上链操作本身真实可信。
王晖认为,监管信息从信息原生处上链,可以最大化确保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上链监管充分利用区块链分布式不可篡改账本的特性,解决了多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度问题,让监管更有依据,处理更有针对性。
区块链+食品安全
“可好吃,爽,有一点儿甜,有一点儿辣,还有嚼劲。”当小学生被问及为什么喜欢辣条时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然而,在辣条香浓的口味、刺激的口感背后藏着的秘密着实辣眼睛:
食品生产车间未经过任何消毒措施就可以进入,生产线上被膨化后的面球四处飞溅,生产车间地面上,满地粉尘与机器渗出的油污交织在一起。搅拌桶上也满是油污,搅拌机旁边几米远就是水池。水池墙壁上到处是黑色污点,水池里白色水桶上、桶边上,水瓢上都覆盖了厚厚的污垢,一滴滴水正在从水龙头生锈的接口不断渗出,落在下面的水桶里。
正如主持人所说:食品有主食和零食之分,但是食品安全绝对没有主次之分。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除了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加码监管力度外,新技术的引用也相当重要。
区块链溯源是解决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近些年的应用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早期的IBM,到后来的京东、蚂蚁金服、众安科技等,都有这方面的案例。
比如,巴比特此前报道了清华大学和永辉超市合作的生鲜食品溯源系统,从生鲜的养殖、加工、仓储、配送、签收环节入手,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食品安全。众安科技的步步鸡项目,基于区块链+物联网的防伪溯源解决方案,能够保证每只鸡从鸡苗到成鸡、从鸡场到餐桌的过程中,所有产生的数据都被真实记录,真正实现每只鸡的防伪溯源。蚂蚁金服的区块链溯源,助力正宗蜂蜜走出大山。
不过,时戳资本章昱昕表示,区块链溯源技术无法阻止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且上链数据的真伪也无法鉴别,除非有额外的线下联动措施。溯源技术的最合理的场景还是需要往源头,产业链上游发展。接触越上游,造假的难度越大。
中食链总经理范金刚认为,单靠技术是解决不了造假,首先要用防伪技术来保真,减少人为干预。然后把这些防伪保真信息上链,以确保链上链下一致性,区块链溯源的信息才能真实准确地传递到产业链的每个环节。
通常,区块链溯源的对象是价值高的商品,对于五毛钱一包的辣条,是否值得用区块链?
对此章昱昕认为,值得的地方在于食品跟人健康直接相关,当然有溯源需求。不值得的地方在于辣条毕竟不是大米,可替代品很多,小牌子辣条工厂没有多余的钱买区块链BaaS系统来溯源。
区块链+数据隐私保护
在一个售楼处,业务人员凭借一款探针盒子在手机上经过简单操作就可以给门店附近的素未相识的手机用户直接拨打骚扰电话。
更神奇的地方还有,凭借这样一个设备,可以进一步获取到用户的各种隐私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收入,使用的手机设备,上网搜过什么关键词,常用什么App,有没有孩子,受教育程度等等。
秘密就在于:①当用户手机开启WiFi功能时,会向周围发出寻找无线局域网的信号,探针盒子发现这个信号后,就会进一步获取用户的MAC地址,再转换成手机号码。②手机号码与系统后台的大数据进行匹配,从而获取用户的隐私信息。这些隐私信息主要来自用户手机上安装的各种APP软件。用户在安装APP时,被要求开通各种权限,用户手机的imei、MAC地址、手机号等信息里会被发送给APP后台服务器,如果APP服务方将这些数据出卖给其他机构,用户的信息自然就泄露了。
面对不法分子用高科技手段搜集个人隐私数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邱宝昌律师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商家可以在用户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搜集个人信息,并且这些信息有的并不做匿名化的处理被用作商业用途。个人的信息保护尤为重要,要用更新的手段,强化对个人的信息保护。
公信宝创始人黄敏强认为,可以借助区块链实现保护个人信息隐私。
“在中心化方式下,用户数据的存储、交换和计算都是在中心化平台里面去解决的,平台可以把拿到的用户数据去贩卖,数据可能会因此流入黑市。利用去中心化方式,可以在用户授权数据的前提下,将数据存储到链上,由用户自己决定是否把数据给到应用方。而且数据授权给应用方的时候,是在一个可信的环境(比如用密码学、MPC、同态加密或者TEE的方案)里面去使用、交换和计算。”
巴比学术向文章译者洒脱喜认为,可以通过隐私加密技术,把信息与外界隔离起来,只有自己和掌握相关查看密钥的人能够解密信息。不过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向用户普及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