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经济模型“廉颇老矣”,公链新模型花落谁家?

区块链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好的经济模型。

以太坊经济模型“廉颇老矣”,公链新模型花落谁家?

2017年是爱西欧疯狂的一年,而这其中公链项目占了很大的比例,基于各种所谓“共识算法”的公链层出不穷。到2018年,大家尴尬地发现,公链项目数量都快赶上应用项目。这就好比,大家都去搞类似淘宝的电商平台,回头发现店铺还没有平台数量多,好不尴尬。

而作为市值排名和DApp数量排名第一的底层公链ETH,除了性能受到极大限制之外,其基于Gas的经济模型也是饱受诟病:ETH仅仅作为交易费和合约执行的燃料费,除此之外别无它用,这使ETH价格稳定存在很大的隐患。2017年的价格暴涨只是因为爱西欧的火爆,临时赋予了ETH一个硬通货的属性。然而这种属性并无实际价值或是用途支撑,随后我们也看到了爱西欧过后ETH价格的雪崩。

于是乎,各个想要跟ETH一决高下的新公链们,除了在TPS,共识模型,分片等技术方面下足了功夫之外,经济模型的创新也是新公链们重点考虑的方向。近期笔者发现有两个公链项目,发布了经济白皮书。它们的经济模型都新意十足,让人眼前一亮。没准,能让公链走出一个新的方向。本文的重点不是做项目推荐,而是讨论公链的经济模型,所以相关的公链都隐去了名字,分别拿公链A和公链B来代替。

 01 
自带”稳定币”的公链的经济模型

进入到18年,市场上鲜有亮点,稳定币算是一个。各种稳定币都纷纷登场:有机构背书的,如TUSD,USDC,PAX,GUSD,有基于抵押的稳定币,如MakeDAO。

而被人们寄予厚望,被普遍认为最符合区块链特性的,基于算法的稳定币Basis,退款之后便不了了之。

时光进入2019年,基于算法的稳定币,要在一些新的公链上实现了。

一、为什么一个公链要自带稳定币?

我们抛开TPS、扩展性之类的技术问题,单纯就看一点:试想一下,对于一个想要在平台型公链上构建应用的开发者或者企业来说,除了性能之外,他们最在意的会是什么呢?当然就是成本。

成本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高低上,也体现在有稳定的预期上。如果没有稳定的预期,这将影响企业决策效率和方向。比如下个季度,平台的网络使用成本是多少,该如何分配预算,这在AWS或是阿里云上清晰可见,但在ETH或EOS上,Gas、CPU、内存的价格变动之大、之快,是开发团队难以接受的。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

剧烈变化的价格,对于这些构建DApp的企业或是项目方来讲,是非常不友好的。很多开发团队募集到ETH后,选择囤币而不是变现应对开销,很大的原因是担心ETH价格快速上升。

二、公链A的如何实现代币价格稳定?

公链A用了双代币机制,一个原生代币A,一个指数代币A-Index。

原生代币A没什么太多可说的,和目前的以太坊等各个公链差不多。可以拿来支付交易费,支付在网络上部署DApp费用,以及公链A自身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手续费等。同时原生代币A也是给提供网络计算资源节点的奖励。

而指数代币A-Index则不同与原生代币。指数代币A-Index是用来干嘛的呢? 它是用来调控原生代币稳定性的。

我们可以把指数代币A-Index当时一个宏观调控机构,类似美联储或央行。通过算法来调节原生代币A的供需,从而达到原生代币A对指数代币的稳定区间。

以太坊经济模型“廉颇老矣”,公链新模型花落谁家?

用通俗的语言描述,是这样的:

代币A是某个区块链项目的Token,而其指数代币A-Index我们可以把它看成稳定的USDTA-Index的作用就是来调控代币A的价格的,通过算法来调控。

如果代币A价格跌幅超过某个值,算法就会发挥作用,用指数代币A-Index买进A(托单),保证A不低于某个价格;反之如果代币A价格涨幅超过某个值,算法便会启动抛售机制,保证A的价格不会过高。由此维持原生代币A价格的稳定性。

同时,每周作为一个经济周期,如果周期结束结算时,储备库里A-Index数量超出了现在需要维持价格稳定的数量,那么就会选择抬升下一周期生代币A对指数代币的兑换价格,或者代币A持有人增发代币A。

一开始代币A的最低价和最高价可能出现相差较大的情况,随着调控机制的作用,最低价和最高价的差距会逐渐缩小并稳定。原生代币A和指数代币的兑换区间的最终目标是0.9-1.1 间波动(换句话说,代币A的最终价格应该是稳定在0.9美金到1.1美金之间),所以公链A所谓的稳定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稳定”,而只是一个“相对稳定”。

储备库也会经历三个重要阶段,达到最终第三阶段预期需要5~10年。第一阶段(启动):想买原生代币A的用户需要从验证矿工那里买挂钩美元的稳定币,然后打给储备库,算法就会1:1铸出代币A然后打给用户的钱包。第二阶段(稳定):这个阶段经济算法开始介入自身去中心化交易所,启动高卖低买,开始将多余的储备分给持币者或抬高回购下限。这个阶段,随着公链A系统体量增大,储备库也将不再是单一的美元,其他的法币被逐步添加到储备池。

第三阶段(成熟):此时算法保证储备库充盈,代币A对指数代币A-Index的价格比例稳定在0.9-1.1之间。系统从外部经济模型转为内部经济模型。双代币+储备库的公链经济模型,可以说是对现有公链经济模型的创新。下面我们再来公链的一种经济模型,这种模型是在另一个方向上的探索。

 02 资产储存大于价值交换经济模型

公链B认为,以太坊Gas模型最大的问题在于,以太坊只对计算进行收费,而对存储免费,使得以太坊代币本身并不具备类似资产存储的功能,从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若将来以太坊出现爆款DApp,或是Layer2(二层网络)得到极大发展,那么基于以太坊的项目或是Layer 2整体市值很有可能逐渐超过以太坊本身。届时,对以太坊本身的攻击便非常的有利可图。如果未来可以用稳定币或其他在以太坊上的DApp 代币作为Gas的话,以太坊的价值,还将进一步下降,从而导致安全性的进一步脆弱,陷入死亡螺旋。

一、公链B的理念

公链B提出,作为一个底层公链,其代币本身必须具备价值存储的功能。因此,公链B的原生代币B,所代表并不是类Gas的那种手续费,而是代表其占用公链B的“全球状态”。

 举个例子,你有1000个代币B,那么你就可以创建最多1000个字节的空间单元,在这里面你可以存储资产、DApp状态,或是其他的数据。

听着是不是觉得类似持有EOS可以调用其系统内存和CPU的占用比例?但是要注意区别,一是代币B无需质押便可获得空间单元,其二,单元里面可以实打实的存储内容,而非像CPU或是内存这样的“计算资源”。

二、公链B的理念实现

众所周知,所有的PoS共识机制,都存在着“温和的通胀”,用来保证对于矿工的持续激励。然而,这种通胀模型,对于公链代币本身的价格来说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这对于志在价值存储的代币来说,便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公链B在这一点上非常别出心裁的设计了“基础发行”与“二级发行”概念,巧妙地规避了上述悖论。

基础发行,类似比特币的出块奖励,二级发行则是对应系统增发,更像是矿工对于DApp项目方,或是用户收取的“通胀税”。但对于那些不占用资源的人来说,对他们收税显然不合理,于是乎,公链B设计了一个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合约,用户手里暂时不使用代币B,可以存入合约,然后按比例分享增发,而正在流通中的代币,则不享受这个分红。

以太坊经济模型“廉颇老矣”,公链新模型花落谁家?

举个例子,假设目前公链B所有代币的60%用于存储全局状态,35%被存放并锁定在DAO合约中,剩下5%在流通。那么每次进行二级发行出块奖励的时候,60%的二级发行会奖励给矿工,35%的会进入DAO按比例分配给锁定的代币(用户),最后剩下的5%销毁。

同时,公链B还将允许用户以B平台上发行的自定义资产作为手续费支付给矿工。因为任何资产都需要占据公链B的状态存储空间,所以每个拥有自定义资产的人都需要持有代币B,间接促进原生代币B的价值提升。与ETH相比,B的价值存储功能就凸显出来了。

生成图片
5

发表评论

以太坊经济模型“廉颇老矣”,公链新模型花落谁家?

星期日 2019-03-17 15:29:52


以太坊经济模型“廉颇老矣”,公链新模型花落谁家?

2017年是爱西欧疯狂的一年,而这其中公链项目占了很大的比例,基于各种所谓“共识算法”的公链层出不穷。到2018年,大家尴尬地发现,公链项目数量都快赶上应用项目。这就好比,大家都去搞类似淘宝的电商平台,回头发现店铺还没有平台数量多,好不尴尬。

而作为市值排名和DApp数量排名第一的底层公链ETH,除了性能受到极大限制之外,其基于Gas的经济模型也是饱受诟病:ETH仅仅作为交易费和合约执行的燃料费,除此之外别无它用,这使ETH价格稳定存在很大的隐患。2017年的价格暴涨只是因为爱西欧的火爆,临时赋予了ETH一个硬通货的属性。然而这种属性并无实际价值或是用途支撑,随后我们也看到了爱西欧过后ETH价格的雪崩。

于是乎,各个想要跟ETH一决高下的新公链们,除了在TPS,共识模型,分片等技术方面下足了功夫之外,经济模型的创新也是新公链们重点考虑的方向。近期笔者发现有两个公链项目,发布了经济白皮书。它们的经济模型都新意十足,让人眼前一亮。没准,能让公链走出一个新的方向。本文的重点不是做项目推荐,而是讨论公链的经济模型,所以相关的公链都隐去了名字,分别拿公链A和公链B来代替。

 01 
自带”稳定币”的公链的经济模型

进入到18年,市场上鲜有亮点,稳定币算是一个。各种稳定币都纷纷登场:有机构背书的,如TUSD,USDC,PAX,GUSD,有基于抵押的稳定币,如MakeDAO。

而被人们寄予厚望,被普遍认为最符合区块链特性的,基于算法的稳定币Basis,退款之后便不了了之。

时光进入2019年,基于算法的稳定币,要在一些新的公链上实现了。

一、为什么一个公链要自带稳定币?

我们抛开TPS、扩展性之类的技术问题,单纯就看一点:试想一下,对于一个想要在平台型公链上构建应用的开发者或者企业来说,除了性能之外,他们最在意的会是什么呢?当然就是成本。

成本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高低上,也体现在有稳定的预期上。如果没有稳定的预期,这将影响企业决策效率和方向。比如下个季度,平台的网络使用成本是多少,该如何分配预算,这在AWS或是阿里云上清晰可见,但在ETH或EOS上,Gas、CPU、内存的价格变动之大、之快,是开发团队难以接受的。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

剧烈变化的价格,对于这些构建DApp的企业或是项目方来讲,是非常不友好的。很多开发团队募集到ETH后,选择囤币而不是变现应对开销,很大的原因是担心ETH价格快速上升。

二、公链A的如何实现代币价格稳定?

公链A用了双代币机制,一个原生代币A,一个指数代币A-Index。

原生代币A没什么太多可说的,和目前的以太坊等各个公链差不多。可以拿来支付交易费,支付在网络上部署DApp费用,以及公链A自身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手续费等。同时原生代币A也是给提供网络计算资源节点的奖励。

而指数代币A-Index则不同与原生代币。指数代币A-Index是用来干嘛的呢? 它是用来调控原生代币稳定性的。

我们可以把指数代币A-Index当时一个宏观调控机构,类似美联储或央行。通过算法来调节原生代币A的供需,从而达到原生代币A对指数代币的稳定区间。

以太坊经济模型“廉颇老矣”,公链新模型花落谁家?

用通俗的语言描述,是这样的:

代币A是某个区块链项目的Token,而其指数代币A-Index我们可以把它看成稳定的USDTA-Index的作用就是来调控代币A的价格的,通过算法来调控。

如果代币A价格跌幅超过某个值,算法就会发挥作用,用指数代币A-Index买进A(托单),保证A不低于某个价格;反之如果代币A价格涨幅超过某个值,算法便会启动抛售机制,保证A的价格不会过高。由此维持原生代币A价格的稳定性。

同时,每周作为一个经济周期,如果周期结束结算时,储备库里A-Index数量超出了现在需要维持价格稳定的数量,那么就会选择抬升下一周期生代币A对指数代币的兑换价格,或者代币A持有人增发代币A。

一开始代币A的最低价和最高价可能出现相差较大的情况,随着调控机制的作用,最低价和最高价的差距会逐渐缩小并稳定。原生代币A和指数代币的兑换区间的最终目标是0.9-1.1 间波动(换句话说,代币A的最终价格应该是稳定在0.9美金到1.1美金之间),所以公链A所谓的稳定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稳定”,而只是一个“相对稳定”。

储备库也会经历三个重要阶段,达到最终第三阶段预期需要5~10年。第一阶段(启动):想买原生代币A的用户需要从验证矿工那里买挂钩美元的稳定币,然后打给储备库,算法就会1:1铸出代币A然后打给用户的钱包。第二阶段(稳定):这个阶段经济算法开始介入自身去中心化交易所,启动高卖低买,开始将多余的储备分给持币者或抬高回购下限。这个阶段,随着公链A系统体量增大,储备库也将不再是单一的美元,其他的法币被逐步添加到储备池。

第三阶段(成熟):此时算法保证储备库充盈,代币A对指数代币A-Index的价格比例稳定在0.9-1.1之间。系统从外部经济模型转为内部经济模型。双代币+储备库的公链经济模型,可以说是对现有公链经济模型的创新。下面我们再来公链的一种经济模型,这种模型是在另一个方向上的探索。

 02 资产储存大于价值交换经济模型

公链B认为,以太坊Gas模型最大的问题在于,以太坊只对计算进行收费,而对存储免费,使得以太坊代币本身并不具备类似资产存储的功能,从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若将来以太坊出现爆款DApp,或是Layer2(二层网络)得到极大发展,那么基于以太坊的项目或是Layer 2整体市值很有可能逐渐超过以太坊本身。届时,对以太坊本身的攻击便非常的有利可图。如果未来可以用稳定币或其他在以太坊上的DApp 代币作为Gas的话,以太坊的价值,还将进一步下降,从而导致安全性的进一步脆弱,陷入死亡螺旋。

一、公链B的理念

公链B提出,作为一个底层公链,其代币本身必须具备价值存储的功能。因此,公链B的原生代币B,所代表并不是类Gas的那种手续费,而是代表其占用公链B的“全球状态”。

 举个例子,你有1000个代币B,那么你就可以创建最多1000个字节的空间单元,在这里面你可以存储资产、DApp状态,或是其他的数据。

听着是不是觉得类似持有EOS可以调用其系统内存和CPU的占用比例?但是要注意区别,一是代币B无需质押便可获得空间单元,其二,单元里面可以实打实的存储内容,而非像CPU或是内存这样的“计算资源”。

二、公链B的理念实现

众所周知,所有的PoS共识机制,都存在着“温和的通胀”,用来保证对于矿工的持续激励。然而,这种通胀模型,对于公链代币本身的价格来说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这对于志在价值存储的代币来说,便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公链B在这一点上非常别出心裁的设计了“基础发行”与“二级发行”概念,巧妙地规避了上述悖论。

基础发行,类似比特币的出块奖励,二级发行则是对应系统增发,更像是矿工对于DApp项目方,或是用户收取的“通胀税”。但对于那些不占用资源的人来说,对他们收税显然不合理,于是乎,公链B设计了一个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合约,用户手里暂时不使用代币B,可以存入合约,然后按比例分享增发,而正在流通中的代币,则不享受这个分红。

以太坊经济模型“廉颇老矣”,公链新模型花落谁家?

举个例子,假设目前公链B所有代币的60%用于存储全局状态,35%被存放并锁定在DAO合约中,剩下5%在流通。那么每次进行二级发行出块奖励的时候,60%的二级发行会奖励给矿工,35%的会进入DAO按比例分配给锁定的代币(用户),最后剩下的5%销毁。

同时,公链B还将允许用户以B平台上发行的自定义资产作为手续费支付给矿工。因为任何资产都需要占据公链B的状态存储空间,所以每个拥有自定义资产的人都需要持有代币B,间接促进原生代币B的价值提升。与ETH相比,B的价值存储功能就凸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