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对话时间:11月28日15:00微信社群:布洛克-北京-078对话嘉宾:程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对话时间:11月28日15:00

微信社群:布洛克-北京-078

对话嘉宾:

程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

新三板知名专家

工信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链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时艳强

布洛克科技创始人

全球高校区块链爱好者联盟主席

本期速览:程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新三板知名专家、工信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链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做客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以“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为主题为大家带来精彩分享。

程晓明有25年的证券从业经验,被誉为新三板教父,但他笑称这是个玩笑话,大家不要当真。可不管怎么说,他在证券行业确实有着真实而且丰富的经验。他讲到,新三板本来是要解决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以鼓励创新发展的,但实际上新三板的上市条件与A股类似,都比较看重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这一点不太符合高企及企业的特性,而且新三板的资金流动性不好,而区块链则是另一番景象,数字货币交易所数量多,流动性好,对新三板来说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有人对程晓明讲,科创板的推出意味着新三板将退出历史舞台,但他认为恰恰相反,科创板的推出反而会推动新三板的发展。

他认为,判断高科技企业的好坏不能一味地基于过去的业绩去做推测,应更多地看未来,看技术,看行业。随着科创板的推出,随之而来的进行注册制试点,他认为注册制要注意一点,要让高科技公司上市宽进严出。

STO如果能规范发展,很有可能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当然,短期来看,STO的相关政策在中国大陆恐怕还很难落地,大陆企业想要做STO或许还要去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

他曾提出过一个很新颖的观点,就是证券市场也应该通证化,股票也可以借鉴区块链技术进行改造,也就是TSO,通证化的股票。

说到BCH分叉的事情,他认为BCH分叉与公司拆分并不相同,BCH分叉之后是两条链是竞争关系,甚至是你死我活,而公司拆分则是为了双方更好的发展。

区块链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当下区块链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应用场景问题,目前大都用在金融方面,而且有很多不规范和乱象的存在,但他表示,对区块链技术还是有信心的,至于商业落地,可能还需要做底层加密技术等各个方面的从业者们一起努力。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开场

时艳强:各位布洛克人,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领先的区块链社群媒体【布洛克科技】,与5000+社群1000000+布洛克人一起参与【时点对话】节目,探讨区块链技术与行业发展。本期是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179期,主题: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嘉宾:程晓明。

程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新三板知名专家,工信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链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1993 年开始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先后在中国证券业协会从事研究工作,任职于华夏证券(现中信建投证券)、联合证券、华安证券、西部证券等券商投资银行部,太平洋证券副总裁。程博士是中国第一批投资银行从业人员,对新三板、场外市场、科技金融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去年以来,程博士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在业内首先提出了“链改”、TSO等一系列新的观点,获得了业内认同,具有相当影响力。让我们掌声有请今天的角儿:程晓明。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第一问】

“新三板的问题是流动性不够,而区块链交易所数量多,流动性好,对新三板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时艳强:程总拥有25年证券从业经验,被誉为新三板教父,您当初是怎么接触到区块链的?您怎么看待区块链技术?

程晓明:各位【布洛克科技】的朋友,大家好!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一问。感谢布洛克提供今天这个机会,欢迎大家来微信群一起来讨论科创板、注册制以及当前区块链最热门的一个词汇STO。

我从1993年开始在券商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介绍里面已经说了,我就不重复了。至于这个“三板教父”呢,其实是个玩笑话,千万不要当真,我相信大家也没有当真,我只不过是从事这个行业时间比较长,1993年开始做投行,2005年底开始接触新三板,总共干了二十多年,大概有十年干的是主板,有十年干的是新三板。这里我把新三板简单做个介绍。

大家知道中国有沪、深交易所,沪、深交易所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有了这么多的板块儿为什么还有新三板呢?

新三板主要是为了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大家知道企业的融资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债权,一种叫股权。债券融资的特点在于企业到期要还本付息,无论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这个银行的钱和利息是不能少的。也就说资金的使用风险是由融资方也就是企业单方面全部承担的,所以导致了债权主要是银行的贷款,只能用于企业的流动资金。

所谓流动资金、流动性,就是短、平、快,迅速地变现,用途就是购买流动资产以及给工人发工资,所以银行的债权融资只能解决钱的流动资金问题,帮助企业扩大现有已有产品的产能。

但科技企业存在的价值是创新的。我们知道世界上凡是赚钱的公司背后都有核心竞争力,主要是科技创新,比如我们现在用的手机,就说苹果吧,它的的市值又回到了世界第一,超过了亚马逊。苹果的赚钱能力为什么这么强?因为它的科技创新,当然也包括商业模式创新,苹果的利润很大,一大块是来自于App。

企业创新就需要股权融资,因为创新的风险很大,债权不能跟企业共担风险,只能靠股权。

股权的问题在于风险不好估值定价,解决的方法就是上市,但在我们国家由于种种原因,A股每年的上市家数太少,所以导致了企业上市难,尤其中小科技企业融资上市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在2006年在中关村推出了新三板试点,2014年正式向全国推广。

刚才说过,企业股权融资难,主要是因为不好估值定价,解决的方法就是上市,上市的含义,就是让企业的股份去交易,交易了以后,就有个市场价格,股份就有了市场价格,就是股票价格,再融资就比较容易。一般参照股票价格打个八到九折来发股票,就发得出去,投资人可以套利嘛,就不在这里纠缠公司的价值,或者说公司的盈利能力、分红能力的问题了。

问题是新三板到现在为止也十多年了,挂牌的企业也超过一万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的流动性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由于交易不活跃,导致了新三板的定价功能融资功能很差。

尽管新三板据统计帮企业融了几千个亿,但它的融资定价逻辑跟非上市公司没有多大区别,还是基于公司的盈利能力来测算,或者说是基于对新三板下一步交易制度可能要改革的期待,一些投资人相信上面的交易制度会改革,改革以后新三板的交易就能活跃,他们的投资溢价退出就能获得投资收益。

但是到现在为止这种预测并没有落实,新三板的交易还不活跃,当然具体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投资者的门槛太高,就大家知道的新三板,目前要在二级市场开户的话需要五百万金融资产,这个门槛显然太高了,所以导致现在交易不活跃。

我是在去年的就开始关注区块链市场,但是当时的也没有想到要参与这个市场,因为以前总觉得一说起区块链,几乎等于发token,区块链市场以前确实不太规范,所以我也没想到说要参与进来。

后来为什么关注区块链行业呢?是因为后来知道区块链圈在全世界有一万多个交易所,交易制度上几乎没有限制,我就想,能不能用区块链技术帮我们新三板市场解决流动性的问题?去年国家在九四以后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对这个市场也开始了清理规范,所以我开始关注这个市场。

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观察,也有自己的研究和思考。我觉得区块链技术是有它的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解决了信息或者账本的信任问题。简单讲,区块链是几个技术的组合,分布式账本加密技术等交叉结合产生了区块链技术。

当然目前区块链的用途还比较有限,主要用于金融,最直观的感受就是BTC、ETH等1000多种币,这也是问题的原因。

但从区块链技术本身来说它是有价值的,除了金融以外,还可以用在农产品等的溯源防伪,因为这个账本是不可篡改,可以这个溯源追踪,茅台酒也在用这个技术,还有比如身份、档案、学历、个人征信、政务、发票等,深圳市在中国,可能在全球都是第一个用区块链技术制作发票的。

区块链的应用还在摸索的过程中,虽然目前还不是特别普遍。可能还有个原因就是交易处理速度(TPS)还不够快等,我个人还是相信区块链有它存在的价值的,也相信它跟金融,尤其我们新三板市场应该是有结合空间的。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第二问】

“有人说科创板的推出意味着新三板将退出历史舞台,我认为恰恰相反,科创板的推出反而会推动新三板的发展”

时艳强:中国前不久推出了科创版,被认为是中国的纳斯达克,您怎么看待科创板?这与新三板的定位有何差别?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二问。科创版是在11月5日,由我们主席在第一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上宣布的,说上交所要推出科创版,实行注册制试点。

很多人都希望科创版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我们先就科创版出台的过程做分析,科创版由我们主席来宣布确实有些意外,有些惊喜,这件事有两点不寻常。

第一,在上交所推出科创版,实行注册制,由证监会主席宣布其规格已经不低了,由一个主管金融经济的副总理来宣布已经是超常规格了,结果没想到的是我们最高领导人亲自来宣布,这个很不寻常。

第二,进口博览会是贸易的场所,不是一个金融资本市场所,在进口博览会这个贸易场所宣布了一个资本的事件,这也很不寻常。

但是我们分析一下背后的逻辑又觉得很正常。

进口博览会的背景是中美贸易战,很多专家认为,中美贸易战的背后是中美科技创新的竞争,有人说这是针中国的2025。

推动中国高科技发展,不能只靠科技部,还需要中国资本市场的支持。比如,美国高科技的象征的是硅谷。硅谷为什么能成功,有斯坦福还有PVC,PVC行业的发展,需要美国的纳斯达克,那我们中国的纳斯达克又在什么地方?

首先分析纳斯达克市场跟美国纽交所的关系和差异,他们都在美国的曼哈顿,这些交易所的距离很近,为什么不能合并呢?

中国有A股市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为什么还有新三板?

创业板是2000年筹备,到了2002年,因为种种原因创业板暂停。为了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2002年到2006年,由科技部、证监会、交易所筹备于2006年推出了新三板。

很多人认为,新三板之所以推出是因为创业板暂停,从现象看来确实有这方面原因。所以2009年很多人就想,既然创业板要推出,那新三板不就完成历史使命,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吗?

创业板如果不出来,新三板发展不了。新三板出来以后,创业板反而可以往前发展,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

同理,科创板一推出,很多人说新三板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我认为恰恰相反,科创板的推出,反而推动新三板发展。

这涉及到纳斯达克的本质的分析,到底什么是纳斯达克?纳斯达克与美国纽交所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纳斯达克能够成为全球高科技企业上市的主要目的地?

股权融资的难点在于估值定价,理论上公司股权的价值,也就是公司的价值等于未来盈利的贴现。但是未来盈利说不清就导致融资难,解决的办法就是上市。在活跃交易的股份就是股票,上市公司叫股票,非上市公司叫股份。

交易的活跃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交易活跃,而交易股价不准确,那这个市场将没有效率。

学过证券投资的人都知道,证券市场有个效率理论。证券市场上有没有效率,不是看股价天天涨,也不是看融资规模有多大,就看股票价格是否反映公司公开披露和尚未披露的内幕信息。如果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都有反映,这是有效率的市场;如果这反映公开信息,不反应内幕信息,这是半有效的市场;如果两个信息都不反应,那就是无效的市场。

所谓有效性,是股票价格对公司价值反映的精确度准不准,有效率的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很准。

怎么让股票价格准确反映公司的价值?

主要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股票的供给和需求要平衡。股票稀缺、上市公司数量少,就很容易导致股票价格被高估,在我看来,目前A股这个状况仍然存在,当然现在由于上市公司的数量比以前多了。这个问题可能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但毕竟还存在,比如我们的壳价值。理论上上市公司的壳应该是没有价值的,那为什么现在A股还有壳价值呢?是因为很多企业,想上市,也符合上市条件,但因为种种原因它上不去,为了加快它的上市进程,没有办法他就买一个一钱不值的A股公司,这个公司已经没有业务,没有资产了,他就是一个上市公司的壳,说白了就是一个指标,就是一个符号,它有一个股票代码。据说现在一个壳公司的价值还值五到十个亿的。壳价值的存在就说明了我们A股市场的股票供给是不充分的,在这个情况下股票价格很容易被高估。这是第一个问题,股票的供给与需求要平衡。

第二个,必须要有一个符合上市公司特点的交易制度。所谓符合上市公司的特点,主要是上市公司的估值的特点就是估值的难度。有的企业估值比较容易,有的比较难。我们知道对公司的估值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行业分析,第二就是对人、对团队的分析。

相对来说,传统企业估值相对要容易,比如传统的钢铁、化工、银行、交通运输,这些行业都存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了,没有太大的计算变化,所以这些行业的公司一般说来业绩相对平稳。如果有变化,变化的方向和增长能力也相对容易测算,也就说这些企业的价值相对比较好评估。

因为相对容易评估,所以我们采取的估值方式或者交易制度就叫所谓的竞价交易。那你今天交易的核心就是投资者基于公司的信息披露,主要是会计信息披露。由他本人直接对公司的价值判断,并在这个基础上买卖股票,做出一个买卖的决策,这就所谓的主板,这就是主板的逻辑,包括纽交所,包括我的沪深交易所都是这样的。

另外一种企业就是科技企业,美国的纳斯达克、我国的新三板以及即将推出的科创板的定位都是为创新科技企业服务,这些企业的价值就很难评估,为了解这个问题,就推出了特殊的交易制度,做市商制度,双向报价,直接告诉投资者这个高科技公司的价值,也不用你再去绞尽脑汁看公司的报表,什么技术、行业分析,反正也看不懂。你们相信我做市商就行了。做市商双向报价,如果你觉得我价格报高了,你就卖给我,你要是觉得我价格报得太低,你就从我这儿买走,这就类似于外汇交易。

其实当年我们也提出过新三板是中国的纳斯达克这个观点,我算是第一批提出这个的,大概是06年,不管谁提出的,我们首先要把核心机制搞清楚,只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我们才可以来讨论科创板会不会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我们当然希望科创板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但是能不能成功,要看科创版具体的制度设计。

至于科创板与新三板的关系,我认为二者的定位是完全一样的。那新三板离纳斯达克还有多远?也就一步之遥,新三板的制度建设各方面应该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包括引入了我刚说的最核心的制度,做市商制度,那为什么现在还没有成为中国纳斯达克呢?就时因为交易不活跃,不活跃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一条,刚才说过了,个人投资开户门槛太高,只要把这个门槛做适度的降低,新三板的交易活跃了,新三板就可以称之为中国纳斯达克。

所以你要说与科创板的关系,二者的定位是一样的,都是为科技企业服务。

问题是看谁能够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可能是二者都能,也可能是一个能,而另一个不能。

科创板能不能成为证券上的新鲜血液?肯定是能。在证券上的改变多大?能不能成为中国纳斯达克,刚才说了,关键是两条,第一个就是他的上市公司数量要足够多;第二,要引入做市商制度,我们判断科创板能不能成功在我看来这两条是最重要的。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第三问】

“判断高科技企业的好坏不能一味地基于过去的业绩去做推测,应更多地看未来,看技术,看行业”

时艳强:随着科创板的推出,还有一个让人瞩目的就是试点注册制,我们知道,注册制已经在国内被讨论了多年,如今看来,距离实现又近了一步,您认为注册制有何优势?未来,随着注册制的推行,监管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三问。注册制已经讨论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没有落实。今天我们再讨论注册制,包括注册制有何优势等,首先要讨论“到底什么是注册制?”,如果不把把注册制的定义和内涵搞清楚,可能我们的讨论会毫无价值。

我们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到底什么是注册制?注册制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注册制在怎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来?实行注册制要达到什么目的?

这就回到中国的A股市场,前面已经说过企业上市难,很多人认为一个原因是上市的门槛太高,包括财务指标以及很多其他条件,另外一个原因是审批太严。但我并不这么看,如果还是沿着现在的路子走下去,并推出所谓的注册制来试图解决企业上市难的问题,我估计很难真正解决上市难的问题。

针对很多人说上市难是因为门槛高、审批太严,我当时提出一个观点:中国的企业上市难并不是因为门槛高和审批严,而是因为门缝太窄,每年能进那个门的企业太少,排队的时间太长。

上市的门槛,我们讨论一下财务指标,1993年企业的上市财务指标是3年累计3000万,到现在已经20多年过去了,物价涨了很多倍,但上市财务指标还是3年累计3000万,这相当于财务指标降低了很多,当时的3000万至少相当于现在的几个亿,所以门槛显然是不高的。

有人说如果门槛不高,可能就是因为审批太严,所以就有人提出把审批从证监会放到交易所,我觉得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上市前由监管机构把关是有好处的,现在数字货币募集会出现这么多空气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人把关,当时可能大家很快活,写个白皮书就能融资几个亿,但问题是不可持续,没人监管的市场目前看来还是不行。

所以我觉得审批并不是问题,它可以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对投资人负责任,让证券可持续。什么叫可持续?一方面企业融到资金,另外一方面投资者能获得合理的回报率,这个市场才能长期下去,否则割韭菜割几次都吓跑了,都这个市场就没了。说句玩笑话之前币圈叫“All In”,现在变成“All Out”。这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市场,同理,股票也是一样的。

我支持关于企业上市的审批,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审不审,也不在于谁审,而是在于能不能审的快一点。有个别企业通过了证监会审批,拿到了上市批文,结果上交易所又要排半年到1年的时间。

注册制的出发点是为了降低企业的上市难度,真正要降低企业上市难度不是简单的降低上市门槛、或改变审批流程,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想要降低上市难度实行注册制,必须换一个思路,就是怎么去判断钱的好坏?审批无非就是对钱的质量把关。

问题是在证券市场,企业好不好不在于过去的财务指标,而是看未来。有人说不要跟我谈情怀,我只谈利润,不给投资回报就不是好企业。这句话说的也对,但问题是股权投资的意义在于企业未来的分红,而不在于过去。所以证券上认为好的企业,都是指未来好的企业,也包括财务指标。

我们之所以关注企业的过去财务指标,目的不是因为过去的财务指标很重要,只是我们在判断公司未来业绩的时候,过去的财务指标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依据。这个重要性在传统行业可能比较大,因为传统行业的技术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企业业绩一般波动不会很大,我们在判断传统公司未来业绩的时候,基于过去的业绩进行趋势推导一般会比较靠谱。但对于高科技公司就没那么重要,高科技公司的业绩波动非常大,前后没有什么关联性,如果还是一味的基于公司过去的业绩判断未来的业绩,可能很容易就会导致误导。

所以判断一个企业上市后能不能成为好企业时,不要去纠缠过去的财务指标,更多的是看未来,包括看技术、看行业、看团队等,但问题是很难判断什么是高科技,其实说简单点高科技就是一般人搞不懂的科技。

公司的当事人尤其是搞技术的人,自以为他们的技术很牛,经过证明之后99%是瞎折腾。但即使是这样,我们这些旁观者也没有资格对他们说三道四。他们搞创新99%会失败,不等于我们有资格去评判他们,这是两个概念。高科技收益高,但是风险也大,这才是高科技。

对于高科技公司的未来我们最好不要自作聪明的去判断,可以把它交给投资人、交给市场去判断。既然有人愿意买这个公司的股票,就让当事人对他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我们这些不出钱、不担责任的人,最好少说话。

注册制的第一条就是宽进,只有把门缝打开,把每年的上市公司数量放开,加快企业上市的节奏,缩短企业上市排队的时间,才能真正的降低门槛。

就像考大学一样,北大清华为什么难考?表面原因是录取分数高,但背后的原因是录取人数有限。如果北大清华的招生规模扩大一百倍,那么北大清华的分数也会降低很多。所以是招生人数决定了大学的录取线,同理,是每年的上市加速决定了上市门槛的难度。

第二条就是严出。有的人认为上市企业那么多,门槛又不高,审批都只是走个程序,甚至认为注册制只要中介机构按照证监会交易所的规定走完必要的流程,做了必要的调查,文件齐全就可以上市,如果是这样就会有一些很差的企业混进来。

这就和淘金一样,淘金的过程中黄金和沙子都会混进来,有的人看到泥沙进来了,就会问“淘黄金为什么把沙子放进来?”,我的回答是“如果连沙子都没有机会进淘金池,那黄金就更没有机会进来”。

沙子进来不重要,关键是把沙子和黄金分离,这就是淘金的过程。同样的道理注册制的第一条是让更多的企业进到证券市场,第二条是用退市机制把不好的企业强制退市。

简单的讲,是否要上市由企业、中介机构定,能不能留在证券市场由投资认定,这就是注册制,也就是宽进严出。

关于上市条件,有中、英文两种表达。因为中文表达上市条件可能比较费劲,用英文表达逻辑会很清楚。

上市条件有两种翻译方法,一种是Conditions to be listed,来上市的条件,第二种是Conditions of being listed,我认为being listed比to be listed更有意义。

上市环节不重要,让更多的企业混进来,用退市机制淘汰不好的企业,这个逻辑是成立的,但关键问题是退出机制的标准,如果退出机制不健全,可能会导致坏企业混进来,而且混的很好。退市机制最好的机制就是用交易量和交易价格(股票价格)作为退市标准,这是来自于投资者的评价。

关键问题也算回答完了,监管方面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对注册制的理解、对注册制的定义。我希望未来的注册制能够跟我上述对注册制的理解比较一致,如果不这样做,就很难说注册制到底能达什么效果。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第四问】

“短期来看,STO的相关政策在中国大陆恐怕还很难落地,大陆企业想要做STO或许还要去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

时艳强:现在有一个很热的概念STO,您怎么看待STO?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四问。刚才可能也提到了STO,数字货币募集的问题在于很多Token没有价值支撑,STO主要的解决问题,STO就是Security Token Offering的发行。

我们知道股票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是以公司的经营业绩,就是某一个公司每一年的利润向股票的持有者分红。

STO也是类似的逻辑,我持有你这个token,那我的收益从哪里来。

比如这个美国前一段有个STO的发行,Tzero的发行,应该是个交易所,他那个token的价值好像就是每个季度收入的10%作为token持有者分红的现金分红的来源,这样就支持了他token的价值。

我觉得STO无疑是代表了区块链金融的发展方向。我是今年三月底开始研究区块链金融的。在四月份我当时有个观点,我觉得数字货币募集的说法不太准确,应该叫ITO,T就是token,现在来看就是类似于今天说的ST。

区块链金融的发展方向或者规范的手段方法就是用证券用来多年,已经很成熟的一套逻辑和方法来与数字货币募集进行对接,对接的结果就是今天的STO。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STO如果能规范发展,完全有可能给区块链市场带来新鲜的血液,尤其是区块链金融的应用这一块儿。

关键看他怎么做,回到中国的STO,短期之内相关政策在中国大陆恐怕很难落地,我们这边更多的是观察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我们大陆的企业近几年之内,如果想做STO,恐怕还得去上述几个国家。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第五问】

“股票也可以借鉴区块链技术进行改造,也就是TSO,通证化的股票”

时艳强:您曾说,传统股票市场也需要进行区块链改造,需要通证化,具体该怎么理解?通证与股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您认为两者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五问。说到STO,很多人做了很多分析,STO相对于传统的证券市场的优势,比如说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全球同时交易,交易单位无限拆分,可以降低企业的上市融资难度,对这些优点我有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STO相比传统的股票证券肯定有优势,但优势不是体验在上面那些地方。因为上面所说的优势并不是证券上做不到。什么叫优势?证券上一直想做但做不到的事情,现在被STO做到了。这才叫优势。所以所谓的二十四小时交易、全球化、降低融资难度等,这些传统的证券上都可以做得到,只不过是因为种种原因传统的证券市场,包括证监会认为这么做的意义不大,甚至弊大于利,所以才没这么做。如果股票真是二十四小时交易,你晚上还睡得着觉吗?

那STO相对于股票有没有优势呢?当然有,只不过不是体现在上面那几条,那体现在什么地方?这就是问题上说的,传统股票上也要进行区块链改造,所以我也提出一个观点,STO是站在数字货币募集的角度看IPO,既然数字货币募集可以走向IPO,token可以像股票一样。那就意味着股票也可以像Token一样,或者说,我们的股票也可以借鉴区块链技术进行改造。

所以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叫TSO,相信大家也猜得到,就是Token化的股票。

通证化的股票跟传统股票的差异就类似于数字货币跟传统法币的关系。大家知道央行也正在研究基于人民币发行数字货币,数字货币跟传统货币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可编程的,是一个数据库化的货币。

同样的道理,TSO把股票进行通证化的改造,其实就是数字化的股票,数字化的股票和传统股票的差异的什么地方?我举个例子。

我们知道股票代表了投资人对公司的产权。产权包括四个方面,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股票通证化以后我们就可以把这四个权利拆分,比如说散户对公司的经营权(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兴趣不大,他们在意的是股票升值的收益,那散户就可以把公司的经营权卖给公司的大股东、二股东,当这些公司大股东、二股东、三股东争夺公司经营权,争夺在股东会上的表决权的时候,散户的投票权就很重要了,如果通证化以后,就可以把股票的交易拆分了卖了。

传统的股票市场要做到这一点,理论上也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叫征集投票权。但问题是交易费用,因为他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一个产品和业务,那么通证化以后,也就是TSO以后就能做到。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第六问】

“BCH分叉与公司拆分不同,BCH分叉之后是竞争关系,甚至是你死我活,而公司拆分则是为了双方更好的发展”

时艳强:BCH分叉事件告诉我们,区块链社区一分叉就变成了两个,那么区块链公司如果出现类似情况是不是就相当于公司拆分了?未来公司怎么应对这个问题?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六问。BCH分叉跟公司拆分还不太一样,BCH分叉以后有两条链,这两条链是否都能存在下去是个疑问,也许两条链都能存在,也可能只有一条链存在,它们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但是公司拆分不一样,公司拆分的两个公司是独立经营的,一般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公司分开以后的市值一般会大于分开之前的市值,但是BCH分叉可能是另外一个含义。

区块链公司怎么应对拆分问题?首先未必是应对,应对是一个被动、负面的描绘,很多公司拆分往往是主动的行为,所以这两件事情的性质不太一样。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第七问】

“区块链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应用场景问题”

时艳强:现在的区块链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监管层面,都还很多问题,您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类似与VR和AR技术,虽然有相关产品,但是要让公众接受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更何况区块链还没有落地应用,您认为区块链距离真正商用还有多久?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七问。我认为主要是应用场景,应用场景跟区块链技术本身的特点有关。

区块链主要是分布式记账、加密技术,我觉得分布式记账更准确的描述共享账本,这个账本每个人都在记,每个人都有一本账,账本记录的内容可以由其他人继续往下记,也可以进行监督。

这里涉及的问题是我们参与记账的动力,我们为什么要参与记账,竞争记账权利,这一定和利益相关,为什么区块链到目前为止主要是在民间发Token,包括比特币,原因在于大家竞争的记账的内容就是12.5个比特币,现在10分钟出12.5个比特币,大家是竞争这12.5个比特币的归属,在这一点上大家肯定有足够的动力。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比特币的价格跌到一分钱,我相信比特币就很难再往前继续走下去,因为没人有兴趣参与记账活动。

VR和AR还不太一样,VR和AR技术成熟以后未来的应用场景很清楚,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一定和大家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目前被用在民间发Token和税务系统。因为税务局有足够的动力,他们要监督企业是否用假发票,企业如果用假发票就会造成税收的流失,这就跟钱有关。如果跟钱无关,那就跟大家的利益密切相关,比如学历造假、身份证等问题。如果不跟利益密切相关,区块链可能还不如中性化的传统数据库。所以我不觉得完全是区块链技术本身的问题,但也有关系,比如很多人诟病说TPS太慢,但我想这是次要的。

真正的商业应用还需要我们探索,对区块链技术我还是有信心的,至于商业落地可能还需要做底层加密技术的从业者们从各个方面我们一起努力。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传承问】

时艳强:程总作为资深的区块链行业研究者,应该接触过很多圈内人士,其中是否有您欣赏和佩服的从业者,为什么?【布洛克科技】目前覆盖15个国家250个城市5000个社群节点用户100万+,希望通过【时点对话】邀请更多的大咖来社群分享区块链知识以推动整个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如果程总引荐两位嘉宾,您会引荐谁来做客【布洛克科技】进行分享?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传承问。我就推荐两个人,他们来自两个行业、两个圈子。第一是链圈的王学宗,今年6月底我跟王学宗讨论当时的币改,我们认为币改还有值得讨论的余地。

我当时提出能不能换一个说法,因为国家支持无币区块链。所以6月底,我提出能不能做链改,当时我的创意也得到王学宗的大力支持,所以我们就一起来推动链改。

但链改并不是我们俩提出来的,因为“链改”就是“区块链改造”的简称,关键不在于谁提出“链改”这两个字,而是在于链改背后的含义,有没有一套成熟完整的逻辑来支持链改这个概念。

王学宗也是圈子里的名人,我不介绍应该也很多人都知道。

第二位是井通科技的武源文,他是做底层技术的。通过武总和井通科技,我学习到很多区块链底层技术方面的知识,所以也非常感谢王学宗和武源文对我的支持。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提问一】

问题一:程总,现在有很多公司都在尝试做区块链金融,您认为区块链能给金融行业带来什么改变?——来自【布洛克—华中科技大学--001】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提问一。金融行业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解决在没有第三方作为担保人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

我相信区块链对金融行业的改变会非常大,可以说是改变,也可以说是冲击。现在已经有很多银行在采用区块链技术,比如前一段阿里巴巴从香港往菲律宾转了一笔比特币,一开始的定位是做电子现金支付系统。

我在这里说一下证券市场,在证券市场帮上市公司融资,一方面是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护投资者利益也就是信息披露,如果用区块链技术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监管,我相信可以大大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很多部门和单位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提问二】

问题二:今年下半年以来,整个区块链行业变得越来越凉,您认为区块链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暴雷的P2P?当下该如何为之纠偏?——来自【布洛克—武汉大学--001】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提问二。我就是武汉人,平时在北京的时间比较多,武汉也经常回去,主持人可能是照顾我,听说我是武汉人,就特意找一个来自于武汉大学的提问。

首先P2P行业本身就有存在的价值,因为监管不到位、行业发展方向偏差等种种原因,导致P2P出现很多问题,但不应该因此就否定P2P行业。

同样的道理,目前区块链行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是每个行业发展初期都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监管和行业自律等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把P2P行业规范以后它就会有存在的价值,我相信区块链会更有价值,关键在于区块链从业人员怎么做,现在就需要大家一起来爱护、规范这个行业。

 (感谢程晓明的分享,也感谢每一位布洛克人支持)

生成图片
7

发表评论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星期六 2018-12-01 11:42:33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对话时间:11月28日15:00

微信社群:布洛克-北京-078

对话嘉宾:

程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

新三板知名专家

工信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链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时艳强

布洛克科技创始人

全球高校区块链爱好者联盟主席

本期速览:程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新三板知名专家、工信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链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做客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以“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为主题为大家带来精彩分享。

程晓明有25年的证券从业经验,被誉为新三板教父,但他笑称这是个玩笑话,大家不要当真。可不管怎么说,他在证券行业确实有着真实而且丰富的经验。他讲到,新三板本来是要解决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以鼓励创新发展的,但实际上新三板的上市条件与A股类似,都比较看重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这一点不太符合高企及企业的特性,而且新三板的资金流动性不好,而区块链则是另一番景象,数字货币交易所数量多,流动性好,对新三板来说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有人对程晓明讲,科创板的推出意味着新三板将退出历史舞台,但他认为恰恰相反,科创板的推出反而会推动新三板的发展。

他认为,判断高科技企业的好坏不能一味地基于过去的业绩去做推测,应更多地看未来,看技术,看行业。随着科创板的推出,随之而来的进行注册制试点,他认为注册制要注意一点,要让高科技公司上市宽进严出。

STO如果能规范发展,很有可能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当然,短期来看,STO的相关政策在中国大陆恐怕还很难落地,大陆企业想要做STO或许还要去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

他曾提出过一个很新颖的观点,就是证券市场也应该通证化,股票也可以借鉴区块链技术进行改造,也就是TSO,通证化的股票。

说到BCH分叉的事情,他认为BCH分叉与公司拆分并不相同,BCH分叉之后是两条链是竞争关系,甚至是你死我活,而公司拆分则是为了双方更好的发展。

区块链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当下区块链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应用场景问题,目前大都用在金融方面,而且有很多不规范和乱象的存在,但他表示,对区块链技术还是有信心的,至于商业落地,可能还需要做底层加密技术等各个方面的从业者们一起努力。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开场

时艳强:各位布洛克人,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领先的区块链社群媒体【布洛克科技】,与5000+社群1000000+布洛克人一起参与【时点对话】节目,探讨区块链技术与行业发展。本期是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179期,主题: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嘉宾:程晓明。

程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新三板知名专家,工信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链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1993 年开始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先后在中国证券业协会从事研究工作,任职于华夏证券(现中信建投证券)、联合证券、华安证券、西部证券等券商投资银行部,太平洋证券副总裁。程博士是中国第一批投资银行从业人员,对新三板、场外市场、科技金融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去年以来,程博士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在业内首先提出了“链改”、TSO等一系列新的观点,获得了业内认同,具有相当影响力。让我们掌声有请今天的角儿:程晓明。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第一问】

“新三板的问题是流动性不够,而区块链交易所数量多,流动性好,对新三板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时艳强:程总拥有25年证券从业经验,被誉为新三板教父,您当初是怎么接触到区块链的?您怎么看待区块链技术?

程晓明:各位【布洛克科技】的朋友,大家好!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一问。感谢布洛克提供今天这个机会,欢迎大家来微信群一起来讨论科创板、注册制以及当前区块链最热门的一个词汇STO。

我从1993年开始在券商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介绍里面已经说了,我就不重复了。至于这个“三板教父”呢,其实是个玩笑话,千万不要当真,我相信大家也没有当真,我只不过是从事这个行业时间比较长,1993年开始做投行,2005年底开始接触新三板,总共干了二十多年,大概有十年干的是主板,有十年干的是新三板。这里我把新三板简单做个介绍。

大家知道中国有沪、深交易所,沪、深交易所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有了这么多的板块儿为什么还有新三板呢?

新三板主要是为了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大家知道企业的融资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债权,一种叫股权。债券融资的特点在于企业到期要还本付息,无论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这个银行的钱和利息是不能少的。也就说资金的使用风险是由融资方也就是企业单方面全部承担的,所以导致了债权主要是银行的贷款,只能用于企业的流动资金。

所谓流动资金、流动性,就是短、平、快,迅速地变现,用途就是购买流动资产以及给工人发工资,所以银行的债权融资只能解决钱的流动资金问题,帮助企业扩大现有已有产品的产能。

但科技企业存在的价值是创新的。我们知道世界上凡是赚钱的公司背后都有核心竞争力,主要是科技创新,比如我们现在用的手机,就说苹果吧,它的的市值又回到了世界第一,超过了亚马逊。苹果的赚钱能力为什么这么强?因为它的科技创新,当然也包括商业模式创新,苹果的利润很大,一大块是来自于App。

企业创新就需要股权融资,因为创新的风险很大,债权不能跟企业共担风险,只能靠股权。

股权的问题在于风险不好估值定价,解决的方法就是上市,但在我们国家由于种种原因,A股每年的上市家数太少,所以导致了企业上市难,尤其中小科技企业融资上市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在2006年在中关村推出了新三板试点,2014年正式向全国推广。

刚才说过,企业股权融资难,主要是因为不好估值定价,解决的方法就是上市,上市的含义,就是让企业的股份去交易,交易了以后,就有个市场价格,股份就有了市场价格,就是股票价格,再融资就比较容易。一般参照股票价格打个八到九折来发股票,就发得出去,投资人可以套利嘛,就不在这里纠缠公司的价值,或者说公司的盈利能力、分红能力的问题了。

问题是新三板到现在为止也十多年了,挂牌的企业也超过一万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的流动性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由于交易不活跃,导致了新三板的定价功能融资功能很差。

尽管新三板据统计帮企业融了几千个亿,但它的融资定价逻辑跟非上市公司没有多大区别,还是基于公司的盈利能力来测算,或者说是基于对新三板下一步交易制度可能要改革的期待,一些投资人相信上面的交易制度会改革,改革以后新三板的交易就能活跃,他们的投资溢价退出就能获得投资收益。

但是到现在为止这种预测并没有落实,新三板的交易还不活跃,当然具体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投资者的门槛太高,就大家知道的新三板,目前要在二级市场开户的话需要五百万金融资产,这个门槛显然太高了,所以导致现在交易不活跃。

我是在去年的就开始关注区块链市场,但是当时的也没有想到要参与这个市场,因为以前总觉得一说起区块链,几乎等于发token,区块链市场以前确实不太规范,所以我也没想到说要参与进来。

后来为什么关注区块链行业呢?是因为后来知道区块链圈在全世界有一万多个交易所,交易制度上几乎没有限制,我就想,能不能用区块链技术帮我们新三板市场解决流动性的问题?去年国家在九四以后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对这个市场也开始了清理规范,所以我开始关注这个市场。

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观察,也有自己的研究和思考。我觉得区块链技术是有它的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解决了信息或者账本的信任问题。简单讲,区块链是几个技术的组合,分布式账本加密技术等交叉结合产生了区块链技术。

当然目前区块链的用途还比较有限,主要用于金融,最直观的感受就是BTC、ETH等1000多种币,这也是问题的原因。

但从区块链技术本身来说它是有价值的,除了金融以外,还可以用在农产品等的溯源防伪,因为这个账本是不可篡改,可以这个溯源追踪,茅台酒也在用这个技术,还有比如身份、档案、学历、个人征信、政务、发票等,深圳市在中国,可能在全球都是第一个用区块链技术制作发票的。

区块链的应用还在摸索的过程中,虽然目前还不是特别普遍。可能还有个原因就是交易处理速度(TPS)还不够快等,我个人还是相信区块链有它存在的价值的,也相信它跟金融,尤其我们新三板市场应该是有结合空间的。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第二问】

“有人说科创板的推出意味着新三板将退出历史舞台,我认为恰恰相反,科创板的推出反而会推动新三板的发展”

时艳强:中国前不久推出了科创版,被认为是中国的纳斯达克,您怎么看待科创板?这与新三板的定位有何差别?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二问。科创版是在11月5日,由我们主席在第一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上宣布的,说上交所要推出科创版,实行注册制试点。

很多人都希望科创版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我们先就科创版出台的过程做分析,科创版由我们主席来宣布确实有些意外,有些惊喜,这件事有两点不寻常。

第一,在上交所推出科创版,实行注册制,由证监会主席宣布其规格已经不低了,由一个主管金融经济的副总理来宣布已经是超常规格了,结果没想到的是我们最高领导人亲自来宣布,这个很不寻常。

第二,进口博览会是贸易的场所,不是一个金融资本市场所,在进口博览会这个贸易场所宣布了一个资本的事件,这也很不寻常。

但是我们分析一下背后的逻辑又觉得很正常。

进口博览会的背景是中美贸易战,很多专家认为,中美贸易战的背后是中美科技创新的竞争,有人说这是针中国的2025。

推动中国高科技发展,不能只靠科技部,还需要中国资本市场的支持。比如,美国高科技的象征的是硅谷。硅谷为什么能成功,有斯坦福还有PVC,PVC行业的发展,需要美国的纳斯达克,那我们中国的纳斯达克又在什么地方?

首先分析纳斯达克市场跟美国纽交所的关系和差异,他们都在美国的曼哈顿,这些交易所的距离很近,为什么不能合并呢?

中国有A股市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为什么还有新三板?

创业板是2000年筹备,到了2002年,因为种种原因创业板暂停。为了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2002年到2006年,由科技部、证监会、交易所筹备于2006年推出了新三板。

很多人认为,新三板之所以推出是因为创业板暂停,从现象看来确实有这方面原因。所以2009年很多人就想,既然创业板要推出,那新三板不就完成历史使命,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吗?

创业板如果不出来,新三板发展不了。新三板出来以后,创业板反而可以往前发展,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

同理,科创板一推出,很多人说新三板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我认为恰恰相反,科创板的推出,反而推动新三板发展。

这涉及到纳斯达克的本质的分析,到底什么是纳斯达克?纳斯达克与美国纽交所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纳斯达克能够成为全球高科技企业上市的主要目的地?

股权融资的难点在于估值定价,理论上公司股权的价值,也就是公司的价值等于未来盈利的贴现。但是未来盈利说不清就导致融资难,解决的办法就是上市。在活跃交易的股份就是股票,上市公司叫股票,非上市公司叫股份。

交易的活跃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交易活跃,而交易股价不准确,那这个市场将没有效率。

学过证券投资的人都知道,证券市场有个效率理论。证券市场上有没有效率,不是看股价天天涨,也不是看融资规模有多大,就看股票价格是否反映公司公开披露和尚未披露的内幕信息。如果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都有反映,这是有效率的市场;如果这反映公开信息,不反应内幕信息,这是半有效的市场;如果两个信息都不反应,那就是无效的市场。

所谓有效性,是股票价格对公司价值反映的精确度准不准,有效率的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很准。

怎么让股票价格准确反映公司的价值?

主要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股票的供给和需求要平衡。股票稀缺、上市公司数量少,就很容易导致股票价格被高估,在我看来,目前A股这个状况仍然存在,当然现在由于上市公司的数量比以前多了。这个问题可能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但毕竟还存在,比如我们的壳价值。理论上上市公司的壳应该是没有价值的,那为什么现在A股还有壳价值呢?是因为很多企业,想上市,也符合上市条件,但因为种种原因它上不去,为了加快它的上市进程,没有办法他就买一个一钱不值的A股公司,这个公司已经没有业务,没有资产了,他就是一个上市公司的壳,说白了就是一个指标,就是一个符号,它有一个股票代码。据说现在一个壳公司的价值还值五到十个亿的。壳价值的存在就说明了我们A股市场的股票供给是不充分的,在这个情况下股票价格很容易被高估。这是第一个问题,股票的供给与需求要平衡。

第二个,必须要有一个符合上市公司特点的交易制度。所谓符合上市公司的特点,主要是上市公司的估值的特点就是估值的难度。有的企业估值比较容易,有的比较难。我们知道对公司的估值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行业分析,第二就是对人、对团队的分析。

相对来说,传统企业估值相对要容易,比如传统的钢铁、化工、银行、交通运输,这些行业都存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了,没有太大的计算变化,所以这些行业的公司一般说来业绩相对平稳。如果有变化,变化的方向和增长能力也相对容易测算,也就说这些企业的价值相对比较好评估。

因为相对容易评估,所以我们采取的估值方式或者交易制度就叫所谓的竞价交易。那你今天交易的核心就是投资者基于公司的信息披露,主要是会计信息披露。由他本人直接对公司的价值判断,并在这个基础上买卖股票,做出一个买卖的决策,这就所谓的主板,这就是主板的逻辑,包括纽交所,包括我的沪深交易所都是这样的。

另外一种企业就是科技企业,美国的纳斯达克、我国的新三板以及即将推出的科创板的定位都是为创新科技企业服务,这些企业的价值就很难评估,为了解这个问题,就推出了特殊的交易制度,做市商制度,双向报价,直接告诉投资者这个高科技公司的价值,也不用你再去绞尽脑汁看公司的报表,什么技术、行业分析,反正也看不懂。你们相信我做市商就行了。做市商双向报价,如果你觉得我价格报高了,你就卖给我,你要是觉得我价格报得太低,你就从我这儿买走,这就类似于外汇交易。

其实当年我们也提出过新三板是中国的纳斯达克这个观点,我算是第一批提出这个的,大概是06年,不管谁提出的,我们首先要把核心机制搞清楚,只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我们才可以来讨论科创板会不会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我们当然希望科创板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但是能不能成功,要看科创版具体的制度设计。

至于科创板与新三板的关系,我认为二者的定位是完全一样的。那新三板离纳斯达克还有多远?也就一步之遥,新三板的制度建设各方面应该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包括引入了我刚说的最核心的制度,做市商制度,那为什么现在还没有成为中国纳斯达克呢?就时因为交易不活跃,不活跃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一条,刚才说过了,个人投资开户门槛太高,只要把这个门槛做适度的降低,新三板的交易活跃了,新三板就可以称之为中国纳斯达克。

所以你要说与科创板的关系,二者的定位是一样的,都是为科技企业服务。

问题是看谁能够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可能是二者都能,也可能是一个能,而另一个不能。

科创板能不能成为证券上的新鲜血液?肯定是能。在证券上的改变多大?能不能成为中国纳斯达克,刚才说了,关键是两条,第一个就是他的上市公司数量要足够多;第二,要引入做市商制度,我们判断科创板能不能成功在我看来这两条是最重要的。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第三问】

“判断高科技企业的好坏不能一味地基于过去的业绩去做推测,应更多地看未来,看技术,看行业”

时艳强:随着科创板的推出,还有一个让人瞩目的就是试点注册制,我们知道,注册制已经在国内被讨论了多年,如今看来,距离实现又近了一步,您认为注册制有何优势?未来,随着注册制的推行,监管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三问。注册制已经讨论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没有落实。今天我们再讨论注册制,包括注册制有何优势等,首先要讨论“到底什么是注册制?”,如果不把把注册制的定义和内涵搞清楚,可能我们的讨论会毫无价值。

我们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到底什么是注册制?注册制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注册制在怎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来?实行注册制要达到什么目的?

这就回到中国的A股市场,前面已经说过企业上市难,很多人认为一个原因是上市的门槛太高,包括财务指标以及很多其他条件,另外一个原因是审批太严。但我并不这么看,如果还是沿着现在的路子走下去,并推出所谓的注册制来试图解决企业上市难的问题,我估计很难真正解决上市难的问题。

针对很多人说上市难是因为门槛高、审批太严,我当时提出一个观点:中国的企业上市难并不是因为门槛高和审批严,而是因为门缝太窄,每年能进那个门的企业太少,排队的时间太长。

上市的门槛,我们讨论一下财务指标,1993年企业的上市财务指标是3年累计3000万,到现在已经20多年过去了,物价涨了很多倍,但上市财务指标还是3年累计3000万,这相当于财务指标降低了很多,当时的3000万至少相当于现在的几个亿,所以门槛显然是不高的。

有人说如果门槛不高,可能就是因为审批太严,所以就有人提出把审批从证监会放到交易所,我觉得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上市前由监管机构把关是有好处的,现在数字货币募集会出现这么多空气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人把关,当时可能大家很快活,写个白皮书就能融资几个亿,但问题是不可持续,没人监管的市场目前看来还是不行。

所以我觉得审批并不是问题,它可以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对投资人负责任,让证券可持续。什么叫可持续?一方面企业融到资金,另外一方面投资者能获得合理的回报率,这个市场才能长期下去,否则割韭菜割几次都吓跑了,都这个市场就没了。说句玩笑话之前币圈叫“All In”,现在变成“All Out”。这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市场,同理,股票也是一样的。

我支持关于企业上市的审批,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审不审,也不在于谁审,而是在于能不能审的快一点。有个别企业通过了证监会审批,拿到了上市批文,结果上交易所又要排半年到1年的时间。

注册制的出发点是为了降低企业的上市难度,真正要降低企业上市难度不是简单的降低上市门槛、或改变审批流程,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想要降低上市难度实行注册制,必须换一个思路,就是怎么去判断钱的好坏?审批无非就是对钱的质量把关。

问题是在证券市场,企业好不好不在于过去的财务指标,而是看未来。有人说不要跟我谈情怀,我只谈利润,不给投资回报就不是好企业。这句话说的也对,但问题是股权投资的意义在于企业未来的分红,而不在于过去。所以证券上认为好的企业,都是指未来好的企业,也包括财务指标。

我们之所以关注企业的过去财务指标,目的不是因为过去的财务指标很重要,只是我们在判断公司未来业绩的时候,过去的财务指标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依据。这个重要性在传统行业可能比较大,因为传统行业的技术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企业业绩一般波动不会很大,我们在判断传统公司未来业绩的时候,基于过去的业绩进行趋势推导一般会比较靠谱。但对于高科技公司就没那么重要,高科技公司的业绩波动非常大,前后没有什么关联性,如果还是一味的基于公司过去的业绩判断未来的业绩,可能很容易就会导致误导。

所以判断一个企业上市后能不能成为好企业时,不要去纠缠过去的财务指标,更多的是看未来,包括看技术、看行业、看团队等,但问题是很难判断什么是高科技,其实说简单点高科技就是一般人搞不懂的科技。

公司的当事人尤其是搞技术的人,自以为他们的技术很牛,经过证明之后99%是瞎折腾。但即使是这样,我们这些旁观者也没有资格对他们说三道四。他们搞创新99%会失败,不等于我们有资格去评判他们,这是两个概念。高科技收益高,但是风险也大,这才是高科技。

对于高科技公司的未来我们最好不要自作聪明的去判断,可以把它交给投资人、交给市场去判断。既然有人愿意买这个公司的股票,就让当事人对他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我们这些不出钱、不担责任的人,最好少说话。

注册制的第一条就是宽进,只有把门缝打开,把每年的上市公司数量放开,加快企业上市的节奏,缩短企业上市排队的时间,才能真正的降低门槛。

就像考大学一样,北大清华为什么难考?表面原因是录取分数高,但背后的原因是录取人数有限。如果北大清华的招生规模扩大一百倍,那么北大清华的分数也会降低很多。所以是招生人数决定了大学的录取线,同理,是每年的上市加速决定了上市门槛的难度。

第二条就是严出。有的人认为上市企业那么多,门槛又不高,审批都只是走个程序,甚至认为注册制只要中介机构按照证监会交易所的规定走完必要的流程,做了必要的调查,文件齐全就可以上市,如果是这样就会有一些很差的企业混进来。

这就和淘金一样,淘金的过程中黄金和沙子都会混进来,有的人看到泥沙进来了,就会问“淘黄金为什么把沙子放进来?”,我的回答是“如果连沙子都没有机会进淘金池,那黄金就更没有机会进来”。

沙子进来不重要,关键是把沙子和黄金分离,这就是淘金的过程。同样的道理注册制的第一条是让更多的企业进到证券市场,第二条是用退市机制把不好的企业强制退市。

简单的讲,是否要上市由企业、中介机构定,能不能留在证券市场由投资认定,这就是注册制,也就是宽进严出。

关于上市条件,有中、英文两种表达。因为中文表达上市条件可能比较费劲,用英文表达逻辑会很清楚。

上市条件有两种翻译方法,一种是Conditions to be listed,来上市的条件,第二种是Conditions of being listed,我认为being listed比to be listed更有意义。

上市环节不重要,让更多的企业混进来,用退市机制淘汰不好的企业,这个逻辑是成立的,但关键问题是退出机制的标准,如果退出机制不健全,可能会导致坏企业混进来,而且混的很好。退市机制最好的机制就是用交易量和交易价格(股票价格)作为退市标准,这是来自于投资者的评价。

关键问题也算回答完了,监管方面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对注册制的理解、对注册制的定义。我希望未来的注册制能够跟我上述对注册制的理解比较一致,如果不这样做,就很难说注册制到底能达什么效果。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第四问】

“短期来看,STO的相关政策在中国大陆恐怕还很难落地,大陆企业想要做STO或许还要去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

时艳强:现在有一个很热的概念STO,您怎么看待STO?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四问。刚才可能也提到了STO,数字货币募集的问题在于很多Token没有价值支撑,STO主要的解决问题,STO就是Security Token Offering的发行。

我们知道股票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是以公司的经营业绩,就是某一个公司每一年的利润向股票的持有者分红。

STO也是类似的逻辑,我持有你这个token,那我的收益从哪里来。

比如这个美国前一段有个STO的发行,Tzero的发行,应该是个交易所,他那个token的价值好像就是每个季度收入的10%作为token持有者分红的现金分红的来源,这样就支持了他token的价值。

我觉得STO无疑是代表了区块链金融的发展方向。我是今年三月底开始研究区块链金融的。在四月份我当时有个观点,我觉得数字货币募集的说法不太准确,应该叫ITO,T就是token,现在来看就是类似于今天说的ST。

区块链金融的发展方向或者规范的手段方法就是用证券用来多年,已经很成熟的一套逻辑和方法来与数字货币募集进行对接,对接的结果就是今天的STO。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STO如果能规范发展,完全有可能给区块链市场带来新鲜的血液,尤其是区块链金融的应用这一块儿。

关键看他怎么做,回到中国的STO,短期之内相关政策在中国大陆恐怕很难落地,我们这边更多的是观察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我们大陆的企业近几年之内,如果想做STO,恐怕还得去上述几个国家。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第五问】

“股票也可以借鉴区块链技术进行改造,也就是TSO,通证化的股票”

时艳强:您曾说,传统股票市场也需要进行区块链改造,需要通证化,具体该怎么理解?通证与股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您认为两者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五问。说到STO,很多人做了很多分析,STO相对于传统的证券市场的优势,比如说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全球同时交易,交易单位无限拆分,可以降低企业的上市融资难度,对这些优点我有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STO相比传统的股票证券肯定有优势,但优势不是体验在上面那些地方。因为上面所说的优势并不是证券上做不到。什么叫优势?证券上一直想做但做不到的事情,现在被STO做到了。这才叫优势。所以所谓的二十四小时交易、全球化、降低融资难度等,这些传统的证券上都可以做得到,只不过是因为种种原因传统的证券市场,包括证监会认为这么做的意义不大,甚至弊大于利,所以才没这么做。如果股票真是二十四小时交易,你晚上还睡得着觉吗?

那STO相对于股票有没有优势呢?当然有,只不过不是体现在上面那几条,那体现在什么地方?这就是问题上说的,传统股票上也要进行区块链改造,所以我也提出一个观点,STO是站在数字货币募集的角度看IPO,既然数字货币募集可以走向IPO,token可以像股票一样。那就意味着股票也可以像Token一样,或者说,我们的股票也可以借鉴区块链技术进行改造。

所以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叫TSO,相信大家也猜得到,就是Token化的股票。

通证化的股票跟传统股票的差异就类似于数字货币跟传统法币的关系。大家知道央行也正在研究基于人民币发行数字货币,数字货币跟传统货币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可编程的,是一个数据库化的货币。

同样的道理,TSO把股票进行通证化的改造,其实就是数字化的股票,数字化的股票和传统股票的差异的什么地方?我举个例子。

我们知道股票代表了投资人对公司的产权。产权包括四个方面,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股票通证化以后我们就可以把这四个权利拆分,比如说散户对公司的经营权(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兴趣不大,他们在意的是股票升值的收益,那散户就可以把公司的经营权卖给公司的大股东、二股东,当这些公司大股东、二股东、三股东争夺公司经营权,争夺在股东会上的表决权的时候,散户的投票权就很重要了,如果通证化以后,就可以把股票的交易拆分了卖了。

传统的股票市场要做到这一点,理论上也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叫征集投票权。但问题是交易费用,因为他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一个产品和业务,那么通证化以后,也就是TSO以后就能做到。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第六问】

“BCH分叉与公司拆分不同,BCH分叉之后是竞争关系,甚至是你死我活,而公司拆分则是为了双方更好的发展”

时艳强:BCH分叉事件告诉我们,区块链社区一分叉就变成了两个,那么区块链公司如果出现类似情况是不是就相当于公司拆分了?未来公司怎么应对这个问题?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六问。BCH分叉跟公司拆分还不太一样,BCH分叉以后有两条链,这两条链是否都能存在下去是个疑问,也许两条链都能存在,也可能只有一条链存在,它们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但是公司拆分不一样,公司拆分的两个公司是独立经营的,一般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公司分开以后的市值一般会大于分开之前的市值,但是BCH分叉可能是另外一个含义。

区块链公司怎么应对拆分问题?首先未必是应对,应对是一个被动、负面的描绘,很多公司拆分往往是主动的行为,所以这两件事情的性质不太一样。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第七问】

“区块链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应用场景问题”

时艳强:现在的区块链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监管层面,都还很多问题,您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类似与VR和AR技术,虽然有相关产品,但是要让公众接受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更何况区块链还没有落地应用,您认为区块链距离真正商用还有多久?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七问。我认为主要是应用场景,应用场景跟区块链技术本身的特点有关。

区块链主要是分布式记账、加密技术,我觉得分布式记账更准确的描述共享账本,这个账本每个人都在记,每个人都有一本账,账本记录的内容可以由其他人继续往下记,也可以进行监督。

这里涉及的问题是我们参与记账的动力,我们为什么要参与记账,竞争记账权利,这一定和利益相关,为什么区块链到目前为止主要是在民间发Token,包括比特币,原因在于大家竞争的记账的内容就是12.5个比特币,现在10分钟出12.5个比特币,大家是竞争这12.5个比特币的归属,在这一点上大家肯定有足够的动力。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比特币的价格跌到一分钱,我相信比特币就很难再往前继续走下去,因为没人有兴趣参与记账活动。

VR和AR还不太一样,VR和AR技术成熟以后未来的应用场景很清楚,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一定和大家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目前被用在民间发Token和税务系统。因为税务局有足够的动力,他们要监督企业是否用假发票,企业如果用假发票就会造成税收的流失,这就跟钱有关。如果跟钱无关,那就跟大家的利益密切相关,比如学历造假、身份证等问题。如果不跟利益密切相关,区块链可能还不如中性化的传统数据库。所以我不觉得完全是区块链技术本身的问题,但也有关系,比如很多人诟病说TPS太慢,但我想这是次要的。

真正的商业应用还需要我们探索,对区块链技术我还是有信心的,至于商业落地可能还需要做底层加密技术的从业者们从各个方面我们一起努力。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传承问】

时艳强:程总作为资深的区块链行业研究者,应该接触过很多圈内人士,其中是否有您欣赏和佩服的从业者,为什么?【布洛克科技】目前覆盖15个国家250个城市5000个社群节点用户100万+,希望通过【时点对话】邀请更多的大咖来社群分享区块链知识以推动整个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如果程总引荐两位嘉宾,您会引荐谁来做客【布洛克科技】进行分享?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传承问。我就推荐两个人,他们来自两个行业、两个圈子。第一是链圈的王学宗,今年6月底我跟王学宗讨论当时的币改,我们认为币改还有值得讨论的余地。

我当时提出能不能换一个说法,因为国家支持无币区块链。所以6月底,我提出能不能做链改,当时我的创意也得到王学宗的大力支持,所以我们就一起来推动链改。

但链改并不是我们俩提出来的,因为“链改”就是“区块链改造”的简称,关键不在于谁提出“链改”这两个字,而是在于链改背后的含义,有没有一套成熟完整的逻辑来支持链改这个概念。

王学宗也是圈子里的名人,我不介绍应该也很多人都知道。

第二位是井通科技的武源文,他是做底层技术的。通过武总和井通科技,我学习到很多区块链底层技术方面的知识,所以也非常感谢王学宗和武源文对我的支持。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提问一】

问题一:程总,现在有很多公司都在尝试做区块链金融,您认为区块链能给金融行业带来什么改变?——来自【布洛克—华中科技大学--001】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提问一。金融行业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解决在没有第三方作为担保人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

我相信区块链对金融行业的改变会非常大,可以说是改变,也可以说是冲击。现在已经有很多银行在采用区块链技术,比如前一段阿里巴巴从香港往菲律宾转了一笔比特币,一开始的定位是做电子现金支付系统。

我在这里说一下证券市场,在证券市场帮上市公司融资,一方面是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护投资者利益也就是信息披露,如果用区块链技术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监管,我相信可以大大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很多部门和单位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时艳强对话程晓明:科创板能否成为证券市场的新鲜血液 STO能否成为区块链的新鲜血液?

【时点对话·提问二】

问题二:今年下半年以来,整个区块链行业变得越来越凉,您认为区块链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暴雷的P2P?当下该如何为之纠偏?——来自【布洛克—武汉大学--001】

程晓明: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提问二。我就是武汉人,平时在北京的时间比较多,武汉也经常回去,主持人可能是照顾我,听说我是武汉人,就特意找一个来自于武汉大学的提问。

首先P2P行业本身就有存在的价值,因为监管不到位、行业发展方向偏差等种种原因,导致P2P出现很多问题,但不应该因此就否定P2P行业。

同样的道理,目前区块链行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是每个行业发展初期都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监管和行业自律等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把P2P行业规范以后它就会有存在的价值,我相信区块链会更有价值,关键在于区块链从业人员怎么做,现在就需要大家一起来爱护、规范这个行业。

 (感谢程晓明的分享,也感谢每一位布洛克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