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死不了,美国可能将其视为金融武器

比特币诞生已经整整十年,这十年里,遭遇了诸多生死劫,包括各国政策的高压限制、全球黑客的轮番攻击、内部冲突的屡屡引爆、华尔街和投机者的贪婪操纵等等,但比特币均能化险为夷,持续传奇之旅。

比特币诞生已经整整十年,这十年里,遭遇了诸多生死劫,包括各国政策的高压限制、全球黑客的轮番攻击、内部冲突的屡屡引爆、华尔街和投机者的贪婪操纵等等,但比特币均能化险为夷,持续传奇之旅。

客观的来说,在区块链技术还没有出现对全球产业的革命性改造之前,比特币这种东西,就算从此消失,也难以引起较大的冲击,更可能成为投资界的一个笑柄。

比特币死不了,美国可能将其视为金融武器/

上图为经济学人2018年初制作的比特币与历史上四大金融泡沫对比

那么比特币到底会不会消失,会不会成为投资界的笑柄呢?

这就要看我们基于什么来认识比特币。

过去一年里,比特币价格跌幅超过80%,但就算在这种大跌之下,比特币依然拥有超过4600亿元的市值。这个市值比全球500强企业里排名在306位的瑞银集团(2018年最新排名),还要高出1300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大跌80%之后的比特币,看成是一家企业,这家企业依然拥有超过4600亿元的市值,在中国相当于第六大银行交通银行的市值。

另一个重要的数字是,比特币已经诞生10年,去中心化运行了10年,目前依然系统良好,用户数百万。相比来看,真正的企业寿命反而更短暂。按照美国《财富》杂志的统计,美国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一般跨国公司平均寿命10-12年。中国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约7-8年。

如果一家跨国公司,寿命已经超过10年,市值700亿美元(当前比特币市值),每日创造超过50亿美元的流动性(比特币日均成交额),你觉得它会在短时间内倒掉吗?

当然,就算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轰然倒塌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概率不高,更何况想让比特币轰然倾覆的条件,远远复杂于一家企业。

如果孤立起来看,比特币注定会失败,因为跟黄金、钻石、房产等相比,比特币几乎没有实物性使用价值,仅仅是电脑里的一串数字;跟股票、债券相比,没有主体为其提供信用和收益保证;跟保险、期货等相比,不具备风险对冲等合约功能,可以说只能用来炒作,类似于开发了一款游戏,看上去玩的人很多,但终究会被新的游戏替代。

从历史的角度看,比特币是时代的产物,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偶然性发现,比特币是严格按照发明者中本聪的论文实践出来的。就像中国高铁,如果没有如此辽阔的土地、没有十几亿的人口、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春运的痛苦和压力,高铁很难在中国出现并发展至此,因为这类技术,需要严格的技术标准作为支撑。高铁是人类基于诸多条件发明出来的一种工具,比特币更是。

假设比特币的诞生之地是朝鲜、津巴布韦、伊拉克等国,或许它确实就是一种偶然,在这些国家,人们可能更关注面包是不是涨价了,明年还能不能吃饱,在生存温饱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发明比特币这种事似乎不太可能。

我虽然不认为各民族的智商有高低之分,但环境会严重的限制人们的创造力和研究方向,比特币,一定是吃饱了撑着的那帮人发明的。

因此,比特币诞生于美国,这个依然主导着全世界经济命脉的国家,也是全球科技最发达、思想最活跃的国家,一定有其预示性。这绝对不是偶然,我在屡次讲课当中都提到过这一点。

比特币在美国诞生,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比特币不仅是全球前沿科技,还是一种前沿思想,另一种可能是,美国人故意制造了一个大阴谋,战略意图未知。而我更愿意相信,比特币是一种,可能被用作全球重要博弈工具的高科技。这种科技的超前性,在于它的工具性、解决问题的颠覆性。

比特币死不了,美国可能将其视为金融武器/

历史以来,只要有政府存在,货币购买力被稀释的问题,就是难以逆转的发展规律,无论古代帝国降低金银币的含金量,还是如今主权国家超发纸币,目的都一样。纵然冒着巨大的风险,也要一条道走到黑。

反过来看,如果货币总量恒定,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房价等大类资产不涨、生活用品价格持续走低,你攒一年的工资,就可以安心花十年,所面临的后果,不是商品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人们的生活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差,大概率经济崩溃,是要饿死人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再提供商品和服务。

如今,在美国这样中央银行非常独立,把货币管理得很好得国家,都必须得让货币保持一定的超发,制造一定的通胀,以刺激市场的创造力。

通缩和恶性通胀都是经济的致命杀手,一国政府能够控制住通胀的适当性,其经济的发展就会比较完美。可是,政府的需求,跟民众的需求完全不同,政府是要用整体性通胀刺激社会的持续创造性,而民众要的是保护自己已经创造出来的财富不受贬值威胁,两者永远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认识很多比较富有的人,甚至早已实现财富自由,但大家都很不安,因为今天的财富自由,十年后可能就变得十分拮据,所以一方面痛骂货币贬值,另一方面不得不继续寻找赚钱的方法,比如再创业或想办法投资。但问题是这就是政府想要的结果,你不能赚了点钱,就以为万事大吉,政府需要用通胀来刺激你终身奋斗。

但出于对财富保护的本能,更高认知水平和拥有各种能力的人,都在思考如何对抗通货膨胀,如何制衡政府制造通胀的欲望。所以,这个世界,有的人关心去哪里旅游,有的人则关心地球寿命还有多久,同样,有人关心明天吃什么,而有人关心如何捍卫自己的财富。

过去几十年,所有的科技,都在发明创造财富的工具,而并没有关注财富本身,科技巨头们,每天可以创造出诸多工具,来改变我们的衣食住行,从而获得巨额市场回报,但很讽刺的是,科技巨头又不得不“创造”一个“余额宝”来跑赢微弱的银行利息,殊不知,放在“余额宝”里的钱,都快超过阿里巴巴整个集团的市值了。

比特币要改变的,实际上是科技的土壤,因为如果人们只在乎创造财富,而无法有效保护和继承财富,无论科技如何发达,人们的付出如何的多,都得承受财富的不安全感,当这种刺激达到零界点的时候,就会出现负面效应,人们不再积极创造财富,而是开始致力于转移财富和转换财富的储存方式。无恒产者无恒心,恒产一方面体现的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另一方面其实就是防止财富被动缩水。

按照经济学大师哈耶克的理论,如果容许私营银行发行竞争性货币,私营银行为了维持通货价值和自身信誉,必定会小心谨慎,自觉使货币发行量控在合理范围之内。这样通货膨胀和失业就在合理的货币发行量和正常的市场经济运行中消失了。哈耶克认为,货币非国家化有利于消除“经济民族主义”,实现“一体化的世界模式”。

但问题是,如果无法用高科技的方式创造私人财富的保护机制,单纯让传统银行发行私人货币,依然是不可信的,银行的信用长期看还不如国家,竞争只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科技时代已表明,真正把移动支付发展起来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而不是数千家传统银行。不光中国如此,全球的创新更是如此,颠覆性创新不是对既有系统的改造,它来自荒漠里的野蛮生长。

比特币价格暴跌,但跟四百年前的郁金香泡沫,以及南海股价泡沫、日本房产泡沫等历史泡沫相比,比特币完全处在不同的维度,因为比特币代表的,不是一个资产,是一种新的经济协议。

比特币不是孤立的存在,比特币就像电灯,只不过是证明了电的一个简单用途,而仅这一用途,就已经价值连城。就在上周,市值超过3500亿美元,业务遍及全球的摩根大通宣布将在几个月内启动JPM Coin(摩根大通币)的内测,最终计划实现批发支付业务客户之间的实时交易结算,而摩根大通为企业提供的全球批发支付业务总额数万亿美元计。

美国金融机构在利用区块链方面,可能还远不止于此。摩根大通准备未来将跨境支付和企业债券发行全部转移到区块链上。按照摩根大通区块链项目负责人Umar Farooq的理解,世界上目前存在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挪到区块链上,“坦白说,应用是无穷无尽的,一切你可以用分布式账本发展企业的地方都可以用到。”

另外,纳斯达克交易所有可能在年内推出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流动性指数,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也有可能申请并发行第二支数字货币期货,即以太坊期货。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了这么多年,至今也只有两只金融期货,国债期货被暂停了18年,股指期货在2015年股市大跌期间直接暂停交易,整个国家谈金融创新色变,市场的承受力和整个运作水平跟美国无法相提并论。因此,视比特币为洪水猛兽就不奇怪了,这次中美贸易谈判,听说中国在金融开放方面依然非常保守,毕竟我们金融历史太短,不仅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管,更缺乏成熟的投资者,容易出乱子,我本人十分理解。

但金融是经济的纵深和战略武器,美国金融市场的攻击力,相当于核弹,而大部分国家还处在迫击炮的水平,所以作为投资者,需要自己武装自己,不能把未来的财富保护,寄希望于第三方。

此文目的在于说明比特币的逻辑背景,以及为何美国金融市场如此重视比特币等背后的技术。比我们聪明,比我们实力高出百倍者都在关注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去排斥。所以此文并不是为了推荐大家买币,请慎重操作,价格波动无常,后果自负。

当泡沫破裂时,我们高估了区块链技术短期的影响力,但当泡沫破裂之后,依然能“死灰复燃”的时候,我们可能低估了区块链技术的长期影响。

生成图片
4

发表评论

比特币死不了,美国可能将其视为金融武器

星期三 2019-02-20 22:33:47

比特币诞生已经整整十年,这十年里,遭遇了诸多生死劫,包括各国政策的高压限制、全球黑客的轮番攻击、内部冲突的屡屡引爆、华尔街和投机者的贪婪操纵等等,但比特币均能化险为夷,持续传奇之旅。

客观的来说,在区块链技术还没有出现对全球产业的革命性改造之前,比特币这种东西,就算从此消失,也难以引起较大的冲击,更可能成为投资界的一个笑柄。

比特币死不了,美国可能将其视为金融武器/

上图为经济学人2018年初制作的比特币与历史上四大金融泡沫对比

那么比特币到底会不会消失,会不会成为投资界的笑柄呢?

这就要看我们基于什么来认识比特币。

过去一年里,比特币价格跌幅超过80%,但就算在这种大跌之下,比特币依然拥有超过4600亿元的市值。这个市值比全球500强企业里排名在306位的瑞银集团(2018年最新排名),还要高出1300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大跌80%之后的比特币,看成是一家企业,这家企业依然拥有超过4600亿元的市值,在中国相当于第六大银行交通银行的市值。

另一个重要的数字是,比特币已经诞生10年,去中心化运行了10年,目前依然系统良好,用户数百万。相比来看,真正的企业寿命反而更短暂。按照美国《财富》杂志的统计,美国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一般跨国公司平均寿命10-12年。中国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约7-8年。

如果一家跨国公司,寿命已经超过10年,市值700亿美元(当前比特币市值),每日创造超过50亿美元的流动性(比特币日均成交额),你觉得它会在短时间内倒掉吗?

当然,就算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轰然倒塌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概率不高,更何况想让比特币轰然倾覆的条件,远远复杂于一家企业。

如果孤立起来看,比特币注定会失败,因为跟黄金、钻石、房产等相比,比特币几乎没有实物性使用价值,仅仅是电脑里的一串数字;跟股票、债券相比,没有主体为其提供信用和收益保证;跟保险、期货等相比,不具备风险对冲等合约功能,可以说只能用来炒作,类似于开发了一款游戏,看上去玩的人很多,但终究会被新的游戏替代。

从历史的角度看,比特币是时代的产物,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偶然性发现,比特币是严格按照发明者中本聪的论文实践出来的。就像中国高铁,如果没有如此辽阔的土地、没有十几亿的人口、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春运的痛苦和压力,高铁很难在中国出现并发展至此,因为这类技术,需要严格的技术标准作为支撑。高铁是人类基于诸多条件发明出来的一种工具,比特币更是。

假设比特币的诞生之地是朝鲜、津巴布韦、伊拉克等国,或许它确实就是一种偶然,在这些国家,人们可能更关注面包是不是涨价了,明年还能不能吃饱,在生存温饱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发明比特币这种事似乎不太可能。

我虽然不认为各民族的智商有高低之分,但环境会严重的限制人们的创造力和研究方向,比特币,一定是吃饱了撑着的那帮人发明的。

因此,比特币诞生于美国,这个依然主导着全世界经济命脉的国家,也是全球科技最发达、思想最活跃的国家,一定有其预示性。这绝对不是偶然,我在屡次讲课当中都提到过这一点。

比特币在美国诞生,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比特币不仅是全球前沿科技,还是一种前沿思想,另一种可能是,美国人故意制造了一个大阴谋,战略意图未知。而我更愿意相信,比特币是一种,可能被用作全球重要博弈工具的高科技。这种科技的超前性,在于它的工具性、解决问题的颠覆性。

比特币死不了,美国可能将其视为金融武器/

历史以来,只要有政府存在,货币购买力被稀释的问题,就是难以逆转的发展规律,无论古代帝国降低金银币的含金量,还是如今主权国家超发纸币,目的都一样。纵然冒着巨大的风险,也要一条道走到黑。

反过来看,如果货币总量恒定,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房价等大类资产不涨、生活用品价格持续走低,你攒一年的工资,就可以安心花十年,所面临的后果,不是商品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人们的生活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差,大概率经济崩溃,是要饿死人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再提供商品和服务。

如今,在美国这样中央银行非常独立,把货币管理得很好得国家,都必须得让货币保持一定的超发,制造一定的通胀,以刺激市场的创造力。

通缩和恶性通胀都是经济的致命杀手,一国政府能够控制住通胀的适当性,其经济的发展就会比较完美。可是,政府的需求,跟民众的需求完全不同,政府是要用整体性通胀刺激社会的持续创造性,而民众要的是保护自己已经创造出来的财富不受贬值威胁,两者永远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认识很多比较富有的人,甚至早已实现财富自由,但大家都很不安,因为今天的财富自由,十年后可能就变得十分拮据,所以一方面痛骂货币贬值,另一方面不得不继续寻找赚钱的方法,比如再创业或想办法投资。但问题是这就是政府想要的结果,你不能赚了点钱,就以为万事大吉,政府需要用通胀来刺激你终身奋斗。

但出于对财富保护的本能,更高认知水平和拥有各种能力的人,都在思考如何对抗通货膨胀,如何制衡政府制造通胀的欲望。所以,这个世界,有的人关心去哪里旅游,有的人则关心地球寿命还有多久,同样,有人关心明天吃什么,而有人关心如何捍卫自己的财富。

过去几十年,所有的科技,都在发明创造财富的工具,而并没有关注财富本身,科技巨头们,每天可以创造出诸多工具,来改变我们的衣食住行,从而获得巨额市场回报,但很讽刺的是,科技巨头又不得不“创造”一个“余额宝”来跑赢微弱的银行利息,殊不知,放在“余额宝”里的钱,都快超过阿里巴巴整个集团的市值了。

比特币要改变的,实际上是科技的土壤,因为如果人们只在乎创造财富,而无法有效保护和继承财富,无论科技如何发达,人们的付出如何的多,都得承受财富的不安全感,当这种刺激达到零界点的时候,就会出现负面效应,人们不再积极创造财富,而是开始致力于转移财富和转换财富的储存方式。无恒产者无恒心,恒产一方面体现的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另一方面其实就是防止财富被动缩水。

按照经济学大师哈耶克的理论,如果容许私营银行发行竞争性货币,私营银行为了维持通货价值和自身信誉,必定会小心谨慎,自觉使货币发行量控在合理范围之内。这样通货膨胀和失业就在合理的货币发行量和正常的市场经济运行中消失了。哈耶克认为,货币非国家化有利于消除“经济民族主义”,实现“一体化的世界模式”。

但问题是,如果无法用高科技的方式创造私人财富的保护机制,单纯让传统银行发行私人货币,依然是不可信的,银行的信用长期看还不如国家,竞争只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科技时代已表明,真正把移动支付发展起来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而不是数千家传统银行。不光中国如此,全球的创新更是如此,颠覆性创新不是对既有系统的改造,它来自荒漠里的野蛮生长。

比特币价格暴跌,但跟四百年前的郁金香泡沫,以及南海股价泡沫、日本房产泡沫等历史泡沫相比,比特币完全处在不同的维度,因为比特币代表的,不是一个资产,是一种新的经济协议。

比特币不是孤立的存在,比特币就像电灯,只不过是证明了电的一个简单用途,而仅这一用途,就已经价值连城。就在上周,市值超过3500亿美元,业务遍及全球的摩根大通宣布将在几个月内启动JPM Coin(摩根大通币)的内测,最终计划实现批发支付业务客户之间的实时交易结算,而摩根大通为企业提供的全球批发支付业务总额数万亿美元计。

美国金融机构在利用区块链方面,可能还远不止于此。摩根大通准备未来将跨境支付和企业债券发行全部转移到区块链上。按照摩根大通区块链项目负责人Umar Farooq的理解,世界上目前存在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挪到区块链上,“坦白说,应用是无穷无尽的,一切你可以用分布式账本发展企业的地方都可以用到。”

另外,纳斯达克交易所有可能在年内推出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流动性指数,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也有可能申请并发行第二支数字货币期货,即以太坊期货。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了这么多年,至今也只有两只金融期货,国债期货被暂停了18年,股指期货在2015年股市大跌期间直接暂停交易,整个国家谈金融创新色变,市场的承受力和整个运作水平跟美国无法相提并论。因此,视比特币为洪水猛兽就不奇怪了,这次中美贸易谈判,听说中国在金融开放方面依然非常保守,毕竟我们金融历史太短,不仅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管,更缺乏成熟的投资者,容易出乱子,我本人十分理解。

但金融是经济的纵深和战略武器,美国金融市场的攻击力,相当于核弹,而大部分国家还处在迫击炮的水平,所以作为投资者,需要自己武装自己,不能把未来的财富保护,寄希望于第三方。

此文目的在于说明比特币的逻辑背景,以及为何美国金融市场如此重视比特币等背后的技术。比我们聪明,比我们实力高出百倍者都在关注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去排斥。所以此文并不是为了推荐大家买币,请慎重操作,价格波动无常,后果自负。

当泡沫破裂时,我们高估了区块链技术短期的影响力,但当泡沫破裂之后,依然能“死灰复燃”的时候,我们可能低估了区块链技术的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