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自救:矿圈的失衡与再平衡
矿圈退潮的连番渲染容易让人遗忘,不论怎么洗牌翻新、参与的人数多寡,这依然还是一个适者生存的战场。尽管币价动荡,整个矿业产业链却并没有完全像那些故事中选择离场的矿工主角们所描述的那样就此失衡,它依旧还是在继续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转,不曾停止。
莱比特矿池CEO江卓尔曾对财经网·链上财经评价过现阶段的矿圈,他认为目前对于矿圈来说是一个苟延残喘的阶段。尤其是在12月3日比特币哈希率下调之前,根据f2pool鱼池公布的矿机关机币价表显示,主流矿机蚂蚁S9也已在11月25日达到关机币价。江卓尔表示,主流矿机的电费占比高,意味着所有主流矿机机型都要关机了,这是挖矿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今年的11月显得格外寒冷,没有像往年的一样迎来一波币价的小高峰,却只等来了自2011年8月以来的比特币最大单月跌幅。随着币价的暴跌,熊市的矿圈却异常“热闹”,除了那些大批离场的矿工、被廉价转卖的二手矿机,关注的焦点一度还导向了中上游的矿机销售、矿机托管商的转行、倒闭以及上游矿机制造者的出厂价格大降、矿机滞销、IPO进程暂停……仅仅一个月,矿圈的形象就已经被牢牢地包裹在币价大跌的颓势之中“难以自拔”。
根据BITMEX RESEARCH 12月10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从11月至今,比特币算力下跌31%,相当于130万台蚂蚁矿机S9关机,比特币矿工日收益已经从11月初的1300万美元降至600万美元,Q3的比特币矿工收入比Q1减少近一半 。
并且尽管大批矿工在挖矿难度下跌之前已经离场,暴跌的币价还在进一步压缩挖矿利润,比特币矿工毛利润已经从50%降至30%,比照之前研究机构Diar的报告中提到的今年8月至11月矿工的平均毛利率约为56%,而就算再蚂蚁矿机S9的挖矿成本和电力成本在最佳情况下,矿工至少也需要30-45%的毛利率才能保持盈利。
当挖矿在一些地区变得无利可图,退场的恐慌确实是这个市场的真实一面。
但是关于矿圈退潮的连番渲染也容易让人遗忘,不论怎么洗牌翻新、参与的人数多寡,这依然还是一个适者生存的战场。尽管币价动荡,整个矿业产业链却并没有完全像那些故事中选择离场的矿工主角们所描述的那样就此失衡,它依旧还是在继续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转,不曾停止。
只是暴跌的币价、矿难中离场的矿工、关闭的矿机、下跌的算力……种种动态因素的变化都在给未来矿圈的格局和新的平衡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散户自救:矿圈不存在“抱团取暖”
11月份币价开始下跌不久的时候,一位目前在日本北陆挖矿的矿工在推特上po出了一张自己与矿机的合作,并且声称会将挖矿坚持到底,这条推文在推特上引来了三千多个点赞、两百多条评论和四百多次转载,以至于他一度怀疑是不是系统自动推荐了很多僵尸粉给他,评论中的多数人表达了支持立场,并且认为这条推文非常鼓舞人心。
该矿工对财经网·链上财经表示:“只要还有一个矿工在,比特币就不会消逝。”
然而现实并不像这般励志悲情,矿难对于所有矿工来说也似乎并不是一个适合抱团取暖的温情时刻。
就像推特上那位矿工补充提到的,无论矿工离场与否,比特币都将会自动调节挖矿难度。比起情怀,这大概才是为什么他认为眼下大批矿工的离场并不能预告比特币就此消亡的真正原因。
PoW(工作量证明)证明过程决定了挖矿本身就是一个弱肉强食、各自为营的竞争过程。PoW共识机制的设计原理在于利用大量的哈希运算实现工作量确定。为了维持一定的挖矿速率,挖矿的难度值根据算法不断进行调整,挖矿的算力越大,难度就会越大。从而比特币的挖矿能够在这种动态的挖矿难度提升机制下不依靠任何中心化机构调节实现自我组织和协调。
而从这个角度看来,矿工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群体,他们不同的挖矿成本决定了,即使同在矿圈的他们面临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生存处境。
目前在四川挖矿的矿工Colin3也是目前还在继续坚守的散户矿工代表之一。他从去年10月开始投入挖矿,目前在汶川和甘洛的矿场大概是一百多台矿机的规模,从最初的一台矿机,到八台矿机,再到现在的一百多台,几乎每一次币价出现大幅下跌后他都有入手追购一些矿机,基本上他这一年的积蓄也都已经搭进去了。
矿工Colin3对财经网·链上财经表示,虽然目前还在开机挖矿,但是仅仅是勉强不赔本得活着,根本关不起机,也卖不起。
Coinshares Research刚刚发布的矿业报告中就指出过,80%的中国矿工位于四川,虽然四川有枯水期的影响,但是总体而言低电价还是占到了绝对的优势。矿工Colin3并不是四川人,但是他却能对大部分四川地区甚至是云南、贵州、山西、新疆等电价情况和水电站情况非常熟悉,他表示这些信息大部分都是自己亲自去到那些水电站跑出来的。
矿工Colin3认为,关机对于一些矿工散户来说是理所应当的,如果这个阶段想要在矿圈活下来,低价电是命脉。而要得到电力优势,必须的付出行动,必须得自己去找一手的电力资源。如果还是像牛市中那样每天很安逸地生活,不愿意更深一层去接触电力资源,找到更便宜的一些电让自己活下来,那么面临关机的状况是必然的。
“矿圈里面最不团结的其实就是散户”,矿工Colin3如是说,他认为电力资源是难以共享也不可能共享的。
一方面没有足够有声望的人来组织矿工散户,所以散户很难聚集。另一方面有声望的人也根本不会来组织这件事,因为电力资源有限,在挖矿这个圈子里面有个几千台甚至几万台机器的人多如牛毛,如果真的能找到低价的电力资源,那么这些电价优势一户或者三五户就能独吞下来自己消化,没有人有这个必要以电力的成本价免费地分享出来帮助矿工避险,这就是这个行业最真实的竞争法则。
大户入场:规模优势与隐患
矿海会COO俞阳对财经网·链上财经表示, 没有电力优势的矿工和矿场的倒闭确实是一种市场自然调节的过程,因为市场是有经济规律的,它是波动型的,自然会围绕到一个中间值自然波动调节,等到它向下波动的时候,就是熊市来临。对于这场市场调节带来的结果,他认为未来矿圈格局的趋势将会是“散户退场,大户入场”。
影响挖矿收益的主要因素包括币价涨跌、电价成本、矿机的价格或性能以及网络算力总量。牛市时在高涨的币价诱惑下,在巨大的收益能够承担和平衡电价成本,全网算力激增,挖矿难度随之增大,矿工的收益主要与网络算力总量或挖掘难度做较量;而当熊市来临,币价大跌收益紧缩,电费成本的高占比成了决定挖矿能否持续的首个生死关口。
关于算力和挖矿难度的调整,江卓尔表示,目前的情况就是小矿工或者没有电力优势的矿工先关机,先淘汰电费占比高的一部分人,然后等算力下降,产出(挖矿收益)才能恢复一些,剩下的才能喘口气。也就是说,加密资产挖矿市场兴衰程度的实质取决于挖矿这一动态过程的不断自我修正和调整,而非简单的矿工个体的去留。
首先,俞阳认为矿业大户主要在于规模优势,矿场规模越大,一般越有可能拿到低电价保证矿机的持续运行。
其次,俞阳还提到,大矿场的运营成本也会更低。对于矿业矿场的大户来说,规模化优势除了体现在争取更低的电价优势以外,还能够在机器、场地、人员维护方面集约资源,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产出效率。
另外,对于矿业大户来说,还具有的一个关键优势在于相对充裕的现金流。根据Ambcrypto报道,Genesis Trading的首席执行官Michael Moro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最大的矿商愿意亏本开采,直到BTC网络出现难度调整以及盈亏平衡的成本随时间调整为止。”
关闭矿机是及时止损的最优选择,但是对于有电价优势和充裕资金能够渡过难关的矿工来说则是另一种获利的机遇。虽然在价格下跌的初期,所有矿工的收益在短期内均会受到极大影响,但当大批无法承担亏损的矿工关闭矿机之后,挖矿难度向下调整,幸存者除了可以在本身低回本压力下持续挖矿,甚至能够在二手矿机低价贱卖之际以低价加购矿机,进一步扩大矿机布局,做好囤币的准备,最终由少数人来继续瓜分剩余的利润。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矿业大户就有绝对的生存优势。f2pool鱼池创始人神鱼曾在金色沙龙第三期直播中谈到,控制风险对矿工是非常重要的,当电费贵于币价的时候,该关机还是要关机,另外矿机保留准备工作也依然很有必要的。
神鱼在当时的直播中还提及矿场需要面临新旧矿机更新换代问题,根据鱼池最新的关机币价表显示,有15款矿主流矿机已到达关机币价。币价下跌带来的难度调整只是暂时的,长远来看,挖矿难度还是会不断增加的,性能更为优越的新款矿机也将更新换代,江卓尔所说的所有主流矿机临近关机币价的情况并不算太遥远。已经投入的矿机硬件属于沉没成本,对于大型矿场来说未来矿机置换的沉没成本更高。
另外俞阳还谈到,对于矿场运营来说,很多矿场里面也不是自己的机器而是替客户托管的矿机,熊市中的矿场往往也是跟客户共同进退。
目前已有两家主要矿商BTCC Pool和Giga Watt相继申请破产,除了业务决策的失误,币价大跌导致资金缩水项目发展中断,矿圈脆弱单一的盈利方式在熊市之中面临如何实现可持续性的考验。
除此之外,随着越来越少的公司和矿工在这场矿难中生存下来,矿场大户和矿池的算力占比得到极大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黑客攻击和算力集中带来的隐患。
一方面,这是由于这一时期大量集中的算力更容易诱导矿机病毒、黑客利用矿机软件漏洞劫持算力,发起攻击。知道创宇区块链安全专家万耀东在巴比特Chainge区块链沙龙会上曾表示,在熊市中,矿圈更容易遭受安全损失,挖矿产业逐渐成为黑客重点关注的目标。
另一方面,对于矿场和矿池自身来说,自身过度集中的算力同样存在被操控和滥用的隐患。其实这并非是一个新问题,只是每每伴随着算力集中情况的出现所必然要面对的质疑。
以DCR为例,目前全网总算力在162520.39TH/s,算力最大的矿场f2pool鱼池占比达到了近39%,而两个头部矿池的算力总和已经远超过51%,达到了近71%。虽然DCR采用的是PoW + PoS混合机制,但是如此集中的算力还延伸出更多的质疑:未来过度集中的算力是否存在对PoS共识机制产生威胁的可能?
虽然长久以来针对是否发起51%攻击争议一直存在,除了在攻击动机上矿业巨头没必要以降低自己大批矿机的产出、牺牲更多的收益为代价来击溃一个币种,俞阳认为目前大矿场之间还是互相制衡的,虽然算力集中,但是矿池的自由算力要远低于可以做到发起51%攻击的水平,各大矿场之间算力也并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另外,江卓尔还认为,虽然理论上确实在目前发起攻击变得更容易,但总体算力下降并不多,例如BTC虽然算力下降30%,那还是难以攻击。
但是目前算力进一步集中的趋势,尤其是对于非主流的小币种而言,除了本身发动算力攻击的攻击难度更小,攻击成本更低,目前不甚透明的算力操控空间依然还是给矿圈留下了重重阴影。
再平衡:矿业的“反脆弱”生存逻辑
对于矿圈来说,每一次所谓的矿难、动荡和清洗,真正在其中被更新的并不是矿场或是矿机,归根结底是参与其中的人。
直至现在,面对矿圈的各种风险,俞阳认为,矿工还是没有什么金融工具,大部分依然是在裸挖,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囤币。也就是说,大部分矿工依旧还是停留在传统挖矿的思维里,要么通过个人购买矿机,寻找便宜电价,自建矿场;要么将矿机交给中小型矿场托管,支付相应的电费及维护管理的费用。
矿工Colin3表示,很多矿工选择入场,事实上仅仅是将挖矿视为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所以风险到来的时候,他们也往往非常被动,“只要去年在牛市中拥有过几百T算力、感受过一睁眼就有几百T算力带来收益的人,基本上不会离开也离不开这个市场,因为他们体验过挖矿行业基本不用付出什么辛苦,只需要付出一些资本就可以参与其中且获得收益的感觉”,他说。
很明显,随着熊市的到来,游戏规则随之改写,旧玩法将难以为继。至少对于矿工而言,单纯囤币已经无法替他们获取更多的利益,更不要说承担更多未知的风险。
以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附属机构贾吉商学院最新发布的加密货币经济学年度报告中的关于矿工挖币种类占比情况为例:
大型矿场倾向于挖掘种类更多的加密资产,60%的受访大型公司同时在挖六种或更多的加密资产;而对于小矿工来说,只挖一种或者两种币的占到了75%。
按照矿工Colin3的看法,他认为小币种的难度增长过快,矿机成本、矿机保值率、矿场托管接受度等这些机器和管理成本较高,并且兑换时候也容易出现一些无形损耗,造成收入不稳定,所以更倾向于放弃小币种。
然而现实情况是某些非主流币种的收益目前已超过比特币收益,在主流币种币价大跌的情况下,保持收益、不断升级并且最终存活完成了一次对其他一蹶不振的币种的淘汰过程,而对那些关机退场的矿工来说,这其实同样也是一次对他们矿圈投资决策的淘汰过程。
俞阳表示,买矿机本质上就是加杠杆看多,是一个期权的行为。
矿圈的投资眼光应当有别于纯粹币圈的投资逻辑,挖矿并不是单纯的维护机器、囤币卖币的行为。在江卓尔发布的《算力战=大佬烧钱,补贴给矿工(兼谈最近行情)》中提到:“挖矿虽然看起来是一大堆机器在那轰鸣,但挖矿的本质不是工业生产,而是金融。任何人要做好挖矿,都必须认识到挖矿是一种金融行为。而金融行为,首先要反脆弱。”
矿工所无视或者有意忽视的金融思维,让他们在矿圈脆弱的平衡面前显得不堪一击,矿圈再平衡的实现,除了被动地接受市场规律的调整,最终还是有赖于那些能够跳出传统挖矿思维、真正掌握矿圈的“反脆弱”生存逻辑的矿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