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囧境:我跟你聊信仰你却和我谈钱
韭菜三连:能买吗?能涨吗?啥时候拉盘?
以太坊的价格真是惨不忍睹,从年初的一万跌到了现在的六百,丝毫不给人喘息的机会。由于进行1co的项目大多是用以太坊发行的,所以被牛市吸引进来的token fund和投资者们手上存有大量的ETH,同时,项目方手里也有大量募资来的ETH。如果这一年没有清仓,持有者损失会非常严重,这也包括用ETH结算的媒体和行业内各个服务商。
但以太坊的开发进程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上周以太坊开发团队开会,对君士坦丁堡硬分叉时间达成一致,将在区块高度为7080000时硬分叉,时间大概是明年1月中旬。关于以太坊此次硬分叉,有人会有疑问:怎么又是硬分叉,这次硬分叉会像BCH那样吗?同时新闻一出,不少“小韭菜”留言,能不能涨?现在能不能买?荔枝给邦德粉丝们一一解答。
提到以太坊这次硬分叉,首先讲一下以太坊发展的四个阶段,Frontier(前沿)、Homestead(家园)、Metropolis(大都会)和Serenity(宁静),是不是还挺文艺?
其实以太坊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定好了要用PoS机制(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机制),目前的PoW机制只是为了在设计之初保持稳定,作为过渡。PoW共识机制这点是仿照比特币设计的,但是作为和比特币相提并论的虚拟货币,他们的功能区别很大。比特币白皮书的标题就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支付系统》,所以比特币生来就是作为一种支付货币,虽然现在有一些国家不认可。但是以太坊除了可以转账支付,还有一个功能是作为执行智能合约的燃料(gas)。我们都知道,以太坊是以能部署智能合约出名,矿工执行智能合约是要消耗资源的,gas费是用来奖励执行的矿工。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挖矿算法也有很大不同,目前以太坊还是用GPU(显卡)挖矿。
以太坊第一阶段Frontier(前沿)发布于2015年7月30日,作为一个最初版本的以太坊系统,非常复杂,只适用于开发者测试。之后在2016年3月份发布的Homestead(家园),比第一阶段更稳定,可以说是正式版本的以太坊,在这个阶段,普通用户也可以参与,正常参与挖矿。
接下来就是现在所处于的Metropolis(大都会),在这个阶段会将以太坊由PoW过渡到PoS,最后的Serenity(宁静)就是完全PoS机制。在过渡阶段,挖出区块奖励的以太坊会减少,同时挖块难度会逐步增加,也就是开发者常提的难度炸弹。第三阶段Metropolis(大都会)也是分步进行的,目前是分为拜占庭(Byzantium)硬分叉和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硬分叉两步。去年十月份执行的拜占庭硬分叉,决定将难度炸弹推迟一年,区块奖励从5个以太币降低到3个。即将执行的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将继续推迟难度炸弹,并将区块奖励从3个以太币降低到2个。
硬分叉虽然只有一词“Hard Fork”,但是硬分叉的种类却不一样:
1.达成一致的全员升级式硬分叉,
2.没有达成一致的社区分裂式的硬分叉。
以太坊目前来看,显然是属于前者,整体社区达成一致,大家一起升级客户端,然后抛弃旧链,旧链由于没有算力挖不出新区快而死亡,全体持有者和矿工进入新链,以太坊前几次的升级都是这么完成的。历次硬分叉均出现两条链,但新链存活,旧链死亡。
BTC分叉包括BCH分叉却非常不同。首先BCH从BTC中分叉出来,是因为社区分裂,是关于是否提高区块大小的问题。因为两边分道扬镳,一部分矿工切换到了BCH链上,大部分矿工留在了BTC链上。他们的社区分裂,没有达成共识。出现了两条链,且新旧链都存活。
最近的BCH分叉,本来是BCH ABC计划来一次以太坊式的全员升级硬分叉,结果没想到过澳本聪不同意。因此澳本聪和coingeek一起分叉BSV这条链,也是出现了两条链,而且新旧链都存活。
这就是两种分叉的区别,当然由于本次以太坊会减少新挖掘出来的ETH,那么也许会导致一小部分矿工反对。但是既然已经决定了最终要用PoS机制,那他们不可能获得广泛的共识支持(尤其没法得到开发者的支持),很有可能会硬着头皮,顶着减产也一起进行君士坦丁堡的升级。
当然不排除未来一个月,会冒出小团队组织的硬分叉,荔枝提醒邦德的粉丝,不要贪小便宜去领一些可能有bug的分叉币,造成本金的丢失。
所以这次分叉只是一次非常正常的升级,不太可能造成市场的巨大波动。不过以太坊到底会不会涨,这完全取决于它的价值,1co凉凉了,以太坊也要为自己找出一条更好的出路。目前以太坊的升级都是为了ETH 2.0做准备,因为到ETH 2.0阶段,ETH的性能会有大幅提高,可能能够支持DApp等一些新风口,届时以太坊的价格才有可能会有所体现。
开发者跟你聊以太坊的未来场景(ETH 2.0,包括分片,Casper,信标链等等都会实现),聊聊世界计算机这一伟大的信仰,但很多散户投资者却直接问会不会涨,这一理想和现实的反差正是以太坊现在的囧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