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仍处初级阶段 区块链+保险需厘清误区

今年以来,私有、企业区块链的概念蓬勃爆发。尤其是保险行业,从投保人、保险经纪、保险企业、再保险企业和监管机构保险公司相关区块链的探索创新更是接踵而来。对此,业内专家指出,目前区块链与险企的结合仍处于初始阶段,很多应用仍处于萌芽期,大规模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技术与寻找场景。

今年以来,私有、企业区块链的概念蓬勃爆发。尤其是保险行业,从投保人、保险经纪、保险企业、再保险企业和监管机构保险公司相关区块链的探索创新更是接踵而来。对此,业内专家指出,目前区块链与险企的结合仍处于初始阶段,很多应用仍处于萌芽期,大规模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技术与寻找场景。

区块链并非全能近日,在复旦大学一场“区块链+保险:机遇与挑战”的保险科技沙龙上,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信息安全系讲师孙惠平指出,区块链的作用是在商业网络中促进交易记录和资产跟踪。目前区块链的热度很高,但业界对区块链的一些关键概念上存在一定的误解。

首先,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并不是说区块链在任何应用和环境下都能建立信任,能解决一切问题。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区块链起到的作用是增加信任,而不是建立信任。

其次,区块链是不可篡改的,并不是说任何区块链系统都是完全不能篡改的。只要有足够的成本,肯定可以篡改,区块链的作用是防止被篡改,提高被篡改的难度,被篡改了很容易被识别。

第三,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并不是说要完全的去中心,而是适度去中心。完全中心化的系统管理简单,成本低,安全性差;完全分布式的系统难于管理,成本高,安全性好。大多数系统都是中心化和分布式的适度结合,具体如何结合要看系统具体的需求,不能一概而论。

第四,51%攻击,并不是说一定要51%的算力才能破坏区块链的共识,49%的算力也有可能破坏共识,超过51%的算力也有可能破坏不了共识。

第五,数据上链,并不是说任何数据都要上链,任何上链的数据都是真实的。数据上链是需要成本的,哪些上链、哪些不上链,需要分析具体需求和投入产出;上链的数据都或多或少面临一定的隐私泄漏问题,数据上链与否也需要考虑隐私问题;链下数据上链很难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就算采用物联网等自动化采集数据,也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真实。

“智能合约”功能推动相关险种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区块链浪潮中,保险等金融行业对该系统的热衷度持续升温。统计显示,除比特币和加密货币本身的研究,最近三年,对区块链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到金融、信息管理、电商市场和供应链等。其中金融占34%。而今年以来,险企在区块链上的探索尤其突出。例如,平安保险集团旗下科技公司金融壹账通推出壹账链,众安保险也打造了区块链溯源项目“步步鸡”和钻石交易平台,利用区块链账本记录数据。

孙惠平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在区块链+保险的应用中,智能合约的功能十分重要。传统合约需要大量文书,同时严重依赖第三方来执行,一旦执行不力还需要仲裁和司法。而智能合约完全数字化,合约被编码存储在区块链上,当合约条款满足时,合约就能自动执行。智能合约可以保障保险行业很多流程的自动化执行,例如P2P保险、指数保险、多方保险、资产管理等,实现流程管理和合约管理的标准化,业务规则执行的自动化。保险业务一般涉及投保人、保险经纪、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监管机构多个参与方,保险业务所需要的数据分散存储在各个参与方的系统中,形成数据孤岛,数据是分割的碎片化的,一致性差,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使得很多业务不能实现精确的风险评估,无法进行风险定价。

孙惠平进一步指出,区块链可以为保险各参与方提供一个分布式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保险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虽然有许多企业已经推出了一些区块链+保险的相关应用,但是区块链与保险企业的结合仍处于初始阶段,很多应用仍处于萌芽期。

生成图片
9

发表评论

应用仍处初级阶段 区块链+保险需厘清误区

星期六 2018-10-20 11:34:50

今年以来,私有、企业区块链的概念蓬勃爆发。尤其是保险行业,从投保人、保险经纪、保险企业、再保险企业和监管机构保险公司相关区块链的探索创新更是接踵而来。对此,业内专家指出,目前区块链与险企的结合仍处于初始阶段,很多应用仍处于萌芽期,大规模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技术与寻找场景。

区块链并非全能近日,在复旦大学一场“区块链+保险:机遇与挑战”的保险科技沙龙上,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信息安全系讲师孙惠平指出,区块链的作用是在商业网络中促进交易记录和资产跟踪。目前区块链的热度很高,但业界对区块链的一些关键概念上存在一定的误解。

首先,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并不是说区块链在任何应用和环境下都能建立信任,能解决一切问题。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区块链起到的作用是增加信任,而不是建立信任。

其次,区块链是不可篡改的,并不是说任何区块链系统都是完全不能篡改的。只要有足够的成本,肯定可以篡改,区块链的作用是防止被篡改,提高被篡改的难度,被篡改了很容易被识别。

第三,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并不是说要完全的去中心,而是适度去中心。完全中心化的系统管理简单,成本低,安全性差;完全分布式的系统难于管理,成本高,安全性好。大多数系统都是中心化和分布式的适度结合,具体如何结合要看系统具体的需求,不能一概而论。

第四,51%攻击,并不是说一定要51%的算力才能破坏区块链的共识,49%的算力也有可能破坏共识,超过51%的算力也有可能破坏不了共识。

第五,数据上链,并不是说任何数据都要上链,任何上链的数据都是真实的。数据上链是需要成本的,哪些上链、哪些不上链,需要分析具体需求和投入产出;上链的数据都或多或少面临一定的隐私泄漏问题,数据上链与否也需要考虑隐私问题;链下数据上链很难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就算采用物联网等自动化采集数据,也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真实。

“智能合约”功能推动相关险种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区块链浪潮中,保险等金融行业对该系统的热衷度持续升温。统计显示,除比特币和加密货币本身的研究,最近三年,对区块链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到金融、信息管理、电商市场和供应链等。其中金融占34%。而今年以来,险企在区块链上的探索尤其突出。例如,平安保险集团旗下科技公司金融壹账通推出壹账链,众安保险也打造了区块链溯源项目“步步鸡”和钻石交易平台,利用区块链账本记录数据。

孙惠平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在区块链+保险的应用中,智能合约的功能十分重要。传统合约需要大量文书,同时严重依赖第三方来执行,一旦执行不力还需要仲裁和司法。而智能合约完全数字化,合约被编码存储在区块链上,当合约条款满足时,合约就能自动执行。智能合约可以保障保险行业很多流程的自动化执行,例如P2P保险、指数保险、多方保险、资产管理等,实现流程管理和合约管理的标准化,业务规则执行的自动化。保险业务一般涉及投保人、保险经纪、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监管机构多个参与方,保险业务所需要的数据分散存储在各个参与方的系统中,形成数据孤岛,数据是分割的碎片化的,一致性差,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使得很多业务不能实现精确的风险评估,无法进行风险定价。

孙惠平进一步指出,区块链可以为保险各参与方提供一个分布式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保险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虽然有许多企业已经推出了一些区块链+保险的相关应用,但是区块链与保险企业的结合仍处于初始阶段,很多应用仍处于萌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