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笙腾:“硬分叉”是怎么回事?
玉笙腾:“硬分叉”是怎么回事?
一,“硬分叉”是怎么回事? 硬分叉就是:因为区块链的共识(也可以理解成“区块格式”、“交易格式)发生了分歧,而产生的新共识规则发布之后,一些没有升级的节点无法验证已经升级的节点生产出来的区块,但是呢,已经升级的节点却可以验证没有升级节点的区块,然后大家各自延续自己认为正确的链,分成两条链。通俗讲,就像堵车,一条路堵死了,于是大家就决定换一条不堵的路走,原来那条路就弃用了,弃用就算了,其他车也必须跟着走,强制站队,有人不同意?那就一拍两散,从此各走各路,永不相见。 “硬分叉”现象首先出现在比特币系统。我们熟知的“比特现金(BCH)就是比特币的”分叉币“。那比特币为什么要“分叉”呢,原因就在于要扩容,也就是扩大区块链的容量。由于比特币交易都是基于区块链之中,区块的大小会对交易的数量和效率产生限制,如果交易者太多,会造成比特币交易积压和网络的拥堵。因此,为了保证交易的速度和效率,比特币的当务之急就是“扩容”。但是,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个人和团体都不能做决策,大家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谁也不愿意相让,这样一来,大家就一拍两散,各走各的路,于是就演变成了分叉。
二、比特币硬分叉和以太坊硬分叉有什么不同 对于比特币来讲,比特币分叉币其实就是镜像原比特币区块而来的,只不过是采用了另一种协议,因此,分叉币的总数也是2100万个,这无异于将比特币增发了一倍。这样一来,比特币资金流和关注度就有可能被分化。因此,短期内,比特币价格或许会因为价值被稀释而引起价格下跌。我们上面提到的比特币现金(BCH)就是一个种比较成功的分叉币,目前市值排名第四,除此之外, 比特币分叉币还有:BTG、B2X、BCD、SBTC、BCHC。通俗来讲,这些分叉币和比特币本身的理念出现了分歧,谁也不想妥协,于是,便各自按照不同的轨道发展。 以太坊的硬分叉是改变以太坊底层协议,创建新的规则,提高整个系统。协议在某个特定区块上被激活。所有的以太坊客户端都需要升级,否则将停留在遵循旧规则的老链上,老链是不被兼容的。因此,在一条区块链中进行硬分叉需要整个社区的合作与沟通,同时也需要各个以太坊客户端的开发者们进行合作,这就使得整个分叉过程变得流畅。以太坊的硬分叉实际上是社区内部统一的硬分叉,不更新到最新版本的以太坊客户端依然可以产生区块,但是不会得到社区的认可,也不会产生新的币,对于用户来讲,他们并不需要去做额外的操作,因为钱包提供商会率先进行更新。 三、君士坦丁堡硬分叉意味着什么? (一)对于以太坊系统本身来说 早在以太坊发布之初,团队就已宣布将项目的发布分为四个阶段,即Froniter(前沿)、Homestead(家园)、Metropolis(大都会)和Serenity(宁静);各阶段之间会以硬分叉的方式进行转换。目前,以太坊已经进行到第三个阶段Metropolis(大都会),而Metropolis(大都会)又由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两部分组成,之所以取名“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是基于创始人Vitalik是俄罗斯人,俄罗斯在历史上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衣钵,因此以太坊团队以拜占庭与君士坦丁堡为两次硬分叉命名。 其中的“拜占庭硬分叉”已经于去年10月份完成拜占庭”在第4370000区块左右硬分叉。“拜占庭”引入了大量新特性,主要包括:zk-SNARKs;“revert”功能和”returndata”;抽象账户。“君士坦丁堡”实际上是在“拜占庭”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升级,主要的特性就是平滑处理掉所有由于”拜占庭”所引发的问题,进一步降低费用成本外,引入 PoW 和 PoS 的混合链模式,完成 PoW向 PoS的顺滑过渡。除此之外,还将提供身份掩护功能,允许用户自行决定私钥地址,使整个网络更加安全。对于以太坊系统来讲,“君士坦丁堡”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升级,“君士坦丁堡”的升级意味着第三阶段Metropolis(大都会)正式终结。 (二)对于以太坊价格来说 纵观去年十月份的“拜占庭硬分叉”,根据CoinMarketCap当天的数据,分叉伊始以太坊价格出现了下降,但是很快上升至本月最高位350美元。我们知道,无论是比特币还是以太坊,亦或是其他币种,价格的变动因素都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产品本身的价格、关注度、监管政策、投资者情绪等等都会对币价形成短期的影响。而“君士坦丁堡”作为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重大升级,除了对系统本身形成优化以外,必将引起新一轮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