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中国版V神的他,正试图改变整个数字货币交易所格局
他9岁学编程,17岁保送浙大,本科毕业后,被百度破格录用。
他被称为创新工场最优秀的工程师之一,创业时开发的互联网保险工具,使用率名列行业前三。
今日头条背后的投资人,将他视为技术天才。
另一位投资人甚至称:“他就像中国版的V神。”
这个“他”,正在试图打造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纳斯达克……
01 新时代崛起
这两天,几个拥有千万级别用户的杀手级应用:钱包软件Kcash、CyberMiles和项目方天算,突然联合了起来。
它们宣称,将联合推出“去中心化”的交易所。这是对传统的中心化交易所发起的挑战。
Kcash的创始人祝雪娇因此称,“交易所的生态模式,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三个杀手级应用的联合,在币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而这起现象级事件,都是源于全球第一条去中心化交易公链的上线。产品研发方“ByteTrade(字节犇牛)”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持,3个应用都是在这条公链上,搭建了交易所。
“其实,我们就是要做一个去中心化的纳斯达克。”ByteTrade(字节犇牛)的创始人彭鹏称。
ByteTrade(字节犇牛)的存在价值是:“人人都可以做交易所。”
项目方、钱包、媒体,哪怕是一个几千粉丝的社群,都可以做自己的交易所。
这和最近火热的“火币云”、OKEx准备做的云交易所,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这里,用户都是流量方自己的。也就是说,一个项目方做的交易所,数据、用户都是项目方自己的。”彭鹏称。
而在“火币云”等云交易所模式中,用户最终都会成为火币的用户。
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决定了两者的命运。
而为了做ByteTrade(字节犇牛),它的创始人彭鹏,殚精竭虑。
他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宅男,一年四季,穿着都差不多:夏天T恤、春秋卫衣。冬天,多一件羽绒服。
见过他的人都说,他的面相极为温和。
但投资人们和了解他的人都说,温和的彭鹏,更是一位有着极致追求的超级技术天才。
“也只有他,才可能去创造一条纳斯达克的公链。”他的好友田鸿飞称。
02 典型极客
从浙江大学毕业之后,彭鹏就加入了百度的核心部门——网页搜索部。
“我想,要做,就要做最核心的业务。”彭鹏说。
这个部门校招要的是研究生,他当时只是本科生。而他却因自己的专业技能,被破格录取了。
2011年2月,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转发过一条微博。
上面写的是:“编程牛人pengpeng 写代码温柔的样子会让人想起一只小熊在花样滑冰。”
这个“pengpeng”,就是彭鹏。而这条微博的始发者,就是远望资本的创始合伙人田鸿飞。
田鸿飞在甲骨文做过安全工程师,当时在创新工场工作。他和彭鹏,都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安卓开发的工程师。
在创新工场,他和彭鹏的工位背对背。因为经常一起加班到深夜,两人成了好友。
“当时创新工场刚成立不久,邀请了一批优秀工程师加盟。而彭鹏在这批人中,也是很优秀的。“田鸿飞说。
他发现,这个胖乎乎的工程师,在业务上极其厉害:“技术问题问不倒,从算法、工程问题到编程,都非常擅长。”
如他所言,在任何意义上,彭鹏都是一个典型的极客:
和人交流,只要一谈技术,就滔滔不绝,思路清晰,头头是道;但只要一谈生活琐事,就变得木讷。对比鲜明。
极客们最爱抱团,彭鹏身边的好友也多为极客。大家在论坛和电报群聊天,见面吃饭,聊的也都是技术。
“他是真心喜欢编程。”田鸿飞说。让他吃惊的是,一年春节,彭鹏甚至把安卓代码带回了家,从头到尾通读。很少有人会这么做。
而他发现,更为难得的是,彭鹏有一颗赤子之心,谦卑、纯真、宽容,没有功利心。
比如说,同事讨教业务问题,他有问必答,毫无保留。
他也受过很多委屈,比如后来创业时,给了一个很欣赏的员工不少股份,而后者却跳到了竞争对手那里,还复制了原公司的全部业务模式。他也不开心,但默默消化了。
“他是一个苦大,却不仇深的人。”田鸿飞说。
离开创新工场后,田鸿飞接触了区块链,2015年进入了VC圈。
同年,彭鹏进入创新工场孵化的公司涂鸦移动,做游戏开发。2016年初,他决定创业,选择的是一个互联网保险创业项目:保险神器。
到现在,这个项目开发的工具,在全行业的使用率,位居第三。而排在它前面的两家公司,估值都已达到10亿人民币。
保险神器的投资方,正是田鸿飞当时所在的SIG(海纳亚洲创投基金)。
SIG是一家低调的公司,但投资业绩相当不俗。它投过喜马拉雅、宝宝树,更为传奇的一个案例是:在天使轮投了今日头条100万美元。当时,今日头条的估值只有500万美元。
其后,SIG连投三轮今日头条。有些人称,SIG是今日头条背后的最大赢家。
SIG也成了彭鹏后来的区块链项目ByteTrade(字节犇牛)的投资方。
03 去中心化的纳斯达克
2011年,因为一个业内牛人的博客,彭鹏知道了比特币。
他觉得,比特币“很优雅”。
在一个极客的眼里,优雅,就意味着简单、自洽。而比特币,正是这样的天才发明。
“它是一个设计得很巧妙的系统,能让全世界的人产生合作关系。每10分钟,就有一个区块生成,但你不知道它是由谁生成的。”他觉得,光是想想这个,都激动人心。
他多年前初识互联网时,第一次在聊天室收到回复“Hi”,倍感神奇,激动不已。因为比特币,他又找到了同样的感觉。
中本聪的白皮书,被他反复研读,每次都有收获。
他还试过用办公室电脑挖矿,但当时电脑已经挖不出矿了。
一天,在一个技术论坛,有极客说,自己有扎克伯格的同款拖鞋,愿意接受比特币付款。出于好奇,彭鹏去淘宝上买了六七十个比特币,然后用其中的7个,买下了这双拖鞋。
这双拖鞋,他穿了一个夏天。
那一年,比特币的价格第一次突破1美元,最高时达到了30美元。而现在,是7000多美元。
如果照现在的价格,彭鹏买下的那双拖鞋,价值30万人民币。
彭鹏自称是一个比特币原教旨主义者。他觉得比特币设计最为精妙之处,是工作量证明和共识,即人们所谓的PoW(Proof of Work)。
在中本聪的设计中,这意味着,在每轮竞争中获胜并完成记账的节点,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比特币奖励。
不过,现实中,彭鹏发现,人们在讨论PoW的时候,往往谈的不是一件事,成了鸡同鸭讲。
“区块链其实做的是两件事:1.决定奖励谁。2.做共识,即谁来记账。”他说。
那么,为什么不能先做最难的共识部分,搭建一条公链呢?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在公链上,搭建自己的场景链了。
思路有了,但落地场景,他一时没想出来。
直到2018年1月,在为一个想做交易所的朋友写撮合引擎程序时,彭鹏突然意识到,区块链跟它是同构的。
电光火石之间,他想明白了:做去中心化的纳斯达克,搭建一个分布式交易系统。
他把承载这一任务的智能合约平台,命名为ByteTrade(字节犇牛)。
他发现,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各有问题,积弊甚深。
中心化交易所不透明,易作弊;加之所存的币数额巨大,天生存在安全缺陷,常被黑客盯上。
去中心化交易所,则没有自动撮合,交易品种少,速度慢,手续费高。
ByteTrade(字节犇牛)可以有效解决上述痛点:
作为交易公链,它的核心是两条双层结构的区块链,一条是撮合链,一条是清算链。它们采用多层DPoS共识,各有11个节点。
这条公链,相当于一个流动的“地基”。在它之上,用户可以自行搭建自己的交易所“房子”。而所有的买单和卖单,都会进入ByteTrade(字节犇牛)的“公共池子”,经撮合成交,达到接近于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速度。
这是一种To B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机构,都可以建属于自己的交易所。此外,它还可以被内置进数字货币钱包,用户可以在钱包里交易。
而ByteTrade(字节犇牛)收取的交易费,是业内最低的一档:万分之八,其中的50%会返还给B端。
但如何打造出这个智能合约平台呢?彭鹏又开启了闯关模式。
一度,他遭遇了巨大的难题:当公链被部署到全球11台机器上那一刻,出块速度达不到每秒1个的预期,撮合链和清算链的速度也不同步。
这是一个创新性的尝试,没有经验可循。在那几天,彭鹏痛苦不堪。他甚至在想,这会是一个在物理学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吗?自己是不是在做一件永远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幸运的是,到最后,问题解决了。
这一次,已经是远望资本合伙人的田鸿飞,做了ByteTrade(字节犇牛)的顾问。他珍惜彭鹏的才华,愿意尽力帮助他。
他曾问彭鹏:“你要不要写一个白皮书?”
“不用,写白皮书还没有写代码快。”彭鹏这样回答。
这话让田鸿飞感慨万千:很多人最先写的就是白皮书,然后去演讲、圈钱,东西却迟迟不能问世。
而彭鹏却不是这样——产品没做出来之前,他不愿意对外吹嘘。
区块链世界的社区玩法,就是项目什么都没有,就开始发布白皮书,然后上币。
但彭鹏坚持的一点是,他要先把产品做出来,直接推出后,才开始发声。
这一套玩法,依然是传统的“互联网”宣传模式,但彭鹏认为,这才更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更让田鸿飞感慨的是,作为公司CEO,彭鹏不仅把自己的工资开得很低,而且直到现在还在一线干活,有时一写代码就是一个通宵。
他还是那个多年前,在电脑前温柔地写着代码的极客“小熊”。
这个极客的终极理想,不是钱,也不是名,而是写出一个真正由技术驱动的产品,服务尽可能多的用户。
当然,这个产品,必须优雅。
在堪称名利场的区块链世界,有投机者、炒作者,也有耕耘者、信仰者、理想主义者。
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道路。
等喧嚣散去、尘埃落定,真正有价值的事物,会自然浮现。
来源:一本区块链 作者: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