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10周年:那些与中本聪背道而驰的梦想
10年,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无法泛起一丝涟漪,可比特币这颗大石,却在这10年间激起惊涛骇浪。
在《比特币十周年,一起重读比特币白皮书》一文中,小白和大家仔细解读了中本聪的白皮书,不得不叹服中本聪惊艳的才智和前瞻的目光。
时间回溯到10年前,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们在复盘这次金融危机时,美国随意且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被认为是此次危机的重要推手。
和其他密码极客一样,中本聪对种被牢牢抓死的“中心化”政策深恶痛绝,于是,他带着比特币横空出世,使比特币从极客世界扩散到现实,它看似离人们遥不可及,可又近在咫尺。
比特币已经伴随我们走过10年,或许会对我们未来的10年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在这10年间,13页白皮书里所立下的那些豪言壮志,都实现了吗?答案不是肯定的。
为什么这么说?且看小白为你揭晓。
一从CPU到GPU
在这里先简单科普一下,比特币的挖矿机制是采用POW(proof-of-work),也就是工作量证明机制,而POW的本质,就是运用CPU来实现统计的,所以,最早期的矿工是用CPU挖矿的。
但随着链块逐渐增多,链上的数据愈来愈复杂,通过CPU来统计POW的难度就变得越来越大,这一点,应该是中本聪意料之外的事吧!
还有一点,CPU的长处在于串行的指令,但运用于比特币挖矿优势甚微,不把前一个区块的矿挖完,CPU的指令是不会去挖下一个矿的,这样的模式极大地拖延了挖矿的效率。
于是,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GPU。
GPU是图像处理器,是显卡的“心脏”。关注3C产品的小伙伴或许会发现,显卡的价格从2014年开始持续走高,甚至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就是比特币挖矿。
还真别说,GPU的挖矿效率确实比CPU高的多了,于是人们纷纷囤积显卡用于挖矿,小白在《26岁身家34亿成为“90后首富”,找准人生的跑道,就是成功!》说到,当时的比特大陆正是看准这个风口,研发比特币矿机,才一跃成为如今矿机的龙头。
挖矿的逻辑一直在变,但比特币在这10年来依然使用着最原始的,基于CPU运算的POW机制。这也是一直备受争议的一个点:比特币已经落伍了吗?
但有一点注意的是,中本聪撰写白皮书的时候,并没出现GPU爆炸式增长的情况,因此,他提出的POW机制也是无可厚非的。但他没有做好预案,这应该也是一个失策吧!
二比特币并不安全
分布式账本,交易全网广播,交易匿名。这些是比特币的特点,人们也认为比特币会给他们的资产带来绝对安全。但经过10年的发展,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比特币真的能够做到吗?
计算机运行机制说到底就是算力问题,所以,比特币也不例外,中本聪在设计之初也清楚地设计了账本不可篡改的特性。账本不可篡改,其实是有副作用的,而这个副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就在算力上。
1、比特币系统是“去中心化”,账本是不可篡改的,一旦确认了交易,就算对方是个诈骗犯,那么也无法索回。
2、账本不可篡改在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不可篡改,而是篡改难度非常大。假设一个理想状态,如果一个用户掌握了全网51%的算力,那么他可以做他任何想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比特币一直引以为豪的匿名,在本质上也并不是绝对的匿名,交易需要全网广播,这样尽管能保证交易的安全性,但也意味着交易的匿名性只是相对于区块链外的世界,而在区块链内部是人尽皆知的。
要想获取某次交易的信息,只需要任意攻击一位用户便能找到。
比特币的出现确实给交易安全提升了一个新高度,但它也不存在绝对安全。
三比特币的“弱中心化”
“去中心化”可是说是加密货币以及区块链世界的精神追求了,然而,这10年来,作为创世者的比特币,真的做到去中心化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小白认为,比特币只做到了弱中心化。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是一个悖论。
1、整个去中心化的规则制定和交易模式全部基于中本聪,目前加密货币市场的规则也与比特币大同小异,没有跳出这个框架,提倡去中心化者却做了中心化的事,这或许是一种讽刺。
2、除了场外交易,比特币的交易都是基于中心化的交易所,而在白皮书中是不提倡中介的。
3、全世界约四分之三的比特币矿场位于中国,并集中在少数几家矿商手里,采矿出现了严重的中心化,给标榜“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网络也带来不小的威胁。
要是把比特币看作一个人,那么中本聪发布白皮书之际,就是它在母胎里成型的阶段。2009年1月3日,比特币呱呱坠地,开始了它平凡而又崎岖的一生。2010年底,中本聪消失,就像父亲对孩子放手一样。
从那时候,比特币开始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这个成长过程,有坎坷,有荣光,可能会实现当年的豪言壮语,也可能沦为某些人手中的工具。
这10年来,比特币想做的事情都实现了吗?有些实现了,有些没有,有些甚至与最初的设定背道而驰。
但岁月给与比特币的时间还很长,比特币10年不易,它也不止这一个10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