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苦楚币圈行情有人却在屯币摸金
编 者 按 :
EOS价格跌破20,BM频繁现身动作不断……这两周的市场,可谓是人心惶惶。
但混乱之中不乏冷静思考的人,于是我们看到了这篇文章。区块链从诞生之初就被寄予“颠覆互联网”的厚望,而EOS做为区块链3.0时代的标志,它与十几年前互联网经济崛起之路,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呢?
唱衰还是坚定持有,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
作 者 / 二 帮 主
▼
在金融世界里,几乎每隔10年,历史就会带上新面具重新降临洗劫一次。
而每一次我们都会经历相同的模式,不仅会掉进沉重的泡沫、还会经历之后的涅槃崛起。
混迹于期间的人,如果只想着收益,是难以走出投资的二八定律;如果只看到泡沫的,则推不开投资致富的第一大门。
数字货币如今的低潮现状,说是挤压泡沫也好,面临危机也罢,接下来的路谁告诉你该怎么走都不合适,只有历史才配有挥斥方遒的权利,重新回顾2000年的科技股灾才会对当下的局势做出透彻分析。
繁荣的90年代和数字货币2017
Everybody is winner ,no loser!
这是写在90年代科技股繁荣历史上的一句话,No loser就是那个时代最好的铸金名片。
科技股的赚钱效应一点不比现在的数字货币差,当年不论是资本、还是民众都像抢埃西欧名额一样急着把钱投给科技股。
而美股纳斯达克指数从1995年的大约1000点增长到5000点,用了5年时间。新IPO的科技股让所有人都赚的盆满钵满,有的刚上市一天之内就已经翻倍。
街头巷尾里,每个人都在吃饭吹牛中谈论着科技股,探寻着下一个牛股的消息。
2000年的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到达了鼎盛5048点新高,同时期市值规模最大的10家公司里,竟然有6家都是科技公司。
当时的龙头并非是苹果,而是6000亿美元市值的微软。
18年前的微软估值就已经远超实业行业,比通用电气高1000亿估值,比世界最大石油公司市值还要多3000亿估值,远远超出这个时代可以承受的估值在熠熠生辉。
而每个美国民众都把钱掏空了送进股市里,笑眯眯的看着股市像变魔术一样的把钱翻倍再翻倍的印出来。
这样的炼金术没想到时隔20多年后,又在数字货币圈子发生了。
数字货币的价格真正爆发的阶段要远比科技股要短,虽然只有半年,不过成绩要比科技泡沫还要疯狂。
在17年后半年的时间里,只要是发行的数字货币就没有亏损一说,少则像大盘股一样的BTM翻几倍,多则像IOTA一样最高几万倍。
每个人像打了鸡血一样蹲守在众筹网站上抢额度,像微商一样在群里找私募的影子。
对收益后面添加几个0的勇气远比当年的美国梦更有勇气,手里只有一个动作:“一直涨”。
不仅投资者放空脑袋想,项目方也甩开膀子筹资。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史上最高40亿美元额度的EOS,十几亿美元的Telegram新项目,大大小小集资额度月月在攀升,18年上半年平均月集资10亿美元的余温还在把更多的欲望放在干柴烈火里炙烤。
来到这里的目的很简单,找到百倍币,找到百倍币!
戛 然 而 止
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总价值到达了惊人的6.71万亿美元,仅在一天后毫无征兆的出现了崩盘局势。
3月30日,纳斯达克总市值为6.02万亿美元;4月6日,为5.68亿美元。
仅仅经过了1个月,市场就蒸发了1万亿美元,而最终结果是纳斯达克只剩下34%市值,下跌到2000多点。
泡沫就像拥挤的人群,一旦发生踩踏事故,只会让后来者更加凶猛的想逃离这场梦幻乐园。
人们不计后果的抛售手中的科技股,不论是损失50%还是90%,都想在洪水淹没自己之前,把手中的“废纸”交给下一个人。
许多科技公司每季度都亏损1000万-3000万美元,刺破了股市的吹捧之后,就像是一场重击击垮了公司流水。
2000年在超级碗期间有17家科技公司投入了4400万美元的广告,2001年时,已经不到1/6的公司还继续投入。
亚马逊的股票从100美元下跌90%到个位数,大部分科技公司的股票变得比废纸都不值钱。
历史可以过去,但是2000年科技股灾中的悲观情绪,只会换个面具重新让投资者再次体验如出一辙的痛苦。
刚刚进入2018年的1月8日,当大家还来不及分享新高之后的投资秘诀,就迎来了虚拟货币市场最高点之后的下滑,下滑一开始,就不停歇的长达半年之久,并且还在继续的“跌跌”不休。
从1月8日算起,只用了不到10天时间,虚拟货币总市值就下挫了3601亿美元,跌幅超过54%。
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更是加速下滑,截至至8月13日,相比最高点下跌超过75%。
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EOS、BCH等市场超过1600种加密货币无一幸免,归零币种更是不在其数。
据我了解,一位参与新项目筹资的投资者,投资了40万人民币,最终只剩下了20ETH(4万多),参与到Fcoin币改实验的QOS币众筹的人更多,距离发行价已经严重超跌。
而这半年里,各种项目起初信誓旦旦的决心最终都难掩割韭菜的悲凉事实。
市场上一片哀嚎,一级市场里,7月份集资额度不足上半年平均额度的20%,二级市场上,大资金摇摆不定迟迟不进场,币安、OK等虚拟货币交易所交易量持续萎缩下滑。
从大佬到韭菜,项目方到投资者,每个人都只能喊:“市场不好做,熊市该学习”。
最牛的投资机会才刚开始
应对低迷的投资市场、不稳定的国际局势,大多数人选择离场,但是历史也证明:大多数人是不会在市场里挣到大钱的。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离场也有错?
大多数人在泡沫市场里只看到了“跌跌”不休,以及未来的不良预期。如果只想着离场,那么根本无暇顾及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无法对长远的投资做出深入思考。
当我们重新回顾这20年,科技股在过后的20年会发现,真正的牛股往往就在在泡沫之后才会出现的。
离开并不能代表战略收缩,只能代表你没有看到长远的牛股大机会。
因为2000年前后重量级的互联网公司存活到现在的也没几个,现在的牛逼公司都是在泡沫中崛起的新生代。
1999年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塞吉·布林(Sergey Brin)从75万美元想转手公司未果,变成了现在谷歌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品牌。
苹果从一个三流计算机供应商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亚马逊公司从一个电子书零售商变成了电商行业代名词。
2004年才创立的Facebook变成了全球25亿用户的日常选择,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从一个技术狂人变成了这个时代最新科技和梦想的代名词。
主宰2018年世界的公司无一例外都是从2000年泡沫中崛起的巨擘。
假如你离场了,就代表你会错过获得2018年这个世界回报率最高的机会。
而看看虚拟货币市场,在已经过去的区块链发展史当中,我和你一样都错过了几百万倍收益的比特币、错过了几千倍的XRP、错过了几百倍的NEO、错过了交易所发币的狂潮、BNB、OKB、HT,错过了半个月100倍的Fcoin。
这种错过就像2000年的科技股票,总有人抓不住微软、抓不住思科、抓不住Excite。
但是这无关紧要,曾经抓不住的项目并不值得可惜。
因为真正的长线优质项目往往是在市场低潮过后才会异军突起,他们的收益会让你在接下来的20年傲视99%的人。
当我重新回顾历史的时候,发现原来这一切过往都如同教科书一般的再次重现,可是却鲜有人能从中发现投资的秘密。
泡沫的幌子在疯狂恐吓着逃跑的投资者,不想让我们明白泡沫财富中的浅显道理:
不怕我们经历泡沫,就怕泡沫遮蔽你的双眼,阻碍通向未来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