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伟:通证经济改造的真正意义在于改善人类群体协作关系

本文为光明部落(原TokenX社区)发起人赵大伟在“区块链早餐会”的内容分享,整理如下,有删减。

本文为光明部落(原TokenX社区)发起人赵大伟在“区块链早餐会”的内容分享,整理如下,有删减。

赵大伟:通证经济改造的真正意义在于改善人类群体协作关系

什么是通证经济?我之前做过解读,一方面是基于通证的价值互联网,让资产与信用高效率流转,实现自金融范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为强有力的金融赋能;另一方面是基于通证的分布式协作组织,推动产业组织智能化、柔性化协作,让每个参与价值创造的角色都能公平地分享价值,减少交易摩擦,进而提升实体经济中的协作效率。至于发行通证,只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动作,关键问题是,你为什么要通证?你的通证怎么运转?

通证经济改造的真正意义,在于重塑人类群体协作关系

协作,是人类最基础的社会活动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到:人类之所以能够统治世界,原因在于我们是唯一能够以集体形式、灵活进行协作的动物。十万头黑猩猩聚集在华尔街,制造的是混乱,而十万个人在一起,却可以组织各种节日庆典、贸易活动或运动赛事。因为人类懂得协作,这种集体协作基于一种共同的遵守,依靠人想象出的上帝、国家、各类组织,等等。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就是建立在彼此可以高效协作的基础上。

从狩猎时代,到作坊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的每次关键进步,都源于协作关系的升级。

传统的协作关系,为什么需要升级?

没有货币的时代,人们无法高效地完成交易活动;没有股份制公司的出现,人们也无法完成大规模的生产活动。货币也好,股份公司也罢,都曾经是人类群体协作关系升级的体现。

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货币体系、公司制度这些生产关系,或许都到了应该升级的时点。

从宏观经济的运行角度来看:

传统的货币制度,容易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财富稀释,甚至带来周期性经济危机,这并不合理;

传统的产业协作模式,供需由于信息不对称、信任不对称,并不能形成有效匹配,从而造成资源浪费,这并不高效;

传统的货币资本主义模式,带来了强势的金融中介与追求垄断的巨头公司,会稀释实业收益,扩大贫富差距,这并不公平

……

从微观组织的运行角度来看:

传统的价值创造方式,企业运行需要各种各样的成本,融资成本、营销成本、库存成本、管理成本,等等,每项成本管理不当,都可能引发企业的资金危机;

传统的组织协作模式,组织边界与层级清晰,“雇佣关系”思想之下,没有足够重视“人力资本”,人的自由被束缚,没有充分释放劳动者的生产力;

传统的融资方式,不论是依赖于银行体系的信贷资金,还是VC机构的风险资金,项目方都需要承担高额的资金成本,企业的资产与信用无法高效流动起来。

这些,就是通证经济改造的内生动力。

通证经济,如何推动协作关系升级?

通证经济,我之前解读过多次。简单理解,通证经济,就是把通证用起来的经济范式。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通证经济的背后不单纯是通证的技术,而是叠加了互联网、区块链、社交网络等系列技术,只不过“通证”比较显性,我们统称为“通证经济”。

产业+互联网,可以打破产业生态各协作主体的信息不对称;产业+区块链,可以基于公共账本打破产业生态各协作主体的信任不对称,建立可信的协作网络;在这基础上,叠加通证,使得产业生态各协作主体构建成一个去中介的利益共同体,降低交易摩擦,减少中间成本,提高协作效率,优化生产关系。

通证经济改造所带来的新型协作范式:社区化+去中介+C2B+共享化

通证经济改造,朝着哪个方向改?改完之后会是什么样?这个应该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通证经济最大的价值,是推动协作关系前进了一步,新型协作关系核心有以下几点特征。

1、社区化

按照张五常《企业的契约性质》的观点,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企业代替市场的实质,是一套契约体系对另一套契约体系的替代。传统的公司制就是一套契约体系,包括与员工的雇佣合同,与经销商的分销合同,与供货商的采购合同,等等。在公司制的框架之下,组织的边界是比较清晰的。

但是在区块链时代,组织的边界实际上是非常动态的、柔性的。人与人之间可以基于项目、基于智能合约、基于通证进行动态协作,不见得一定要约束在封闭的组织边界之内。这种组织形态,我们叫做社区型组织。比特币体系就是一个社区型组织。区块链技术,就是协议层的技术,就是用技术来表达契约。当旧的契约体系无法满足生产力的需求时,必然会被新的契约体系所替代。

2、去中介

人们因为信息不对称、信任不对称,形成了一系列的中介机构。正是因为我们不信任对方,所以我们不敢直接借钱给到陌生人,所以需要银行这样的金融中介,在促进群体协作方面,这些金融中介在历史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每多一层中介,我们都需要把财富分出去一部分,到最后,劳动者只拿到了财富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的财富都集中在了这些金融中介手上,贫富差距也就越来越明显。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让陌生人之间在没有第三方金融中介的情况下,能够彼此信任,实现价值流转,这是非常伟大的事情。银行、财富管理公司、PE机构等等,都是某种程度的中介,代理商算是产业中介,企业也是一种中介,在区块链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这些中介都将面目全非,大多数中介都将成为基础设施。

3、C2B

区块链时代的逻辑是C2B,当我们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与信任不对称问题的时候,生产者就有希望直接从消费者那里拿到资金,拿到资金也就意味着拿到了订单,拿到了订单就可以按需生产,那么还需要承担我们前面讲的资金成本、库存成本、营销成本、管理成本等这些成本吗?不需要了,这些成本反过来都可以变成利润,重新分配给这个链条上的更参与者。

这就是区块链带来的价值,让产业资源重新配置,极大程度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4、共享化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所批判的是“货币资本主义”,即资本家(出钱的人)分享剩余价值,而劳动者只能领取薪资,这是不合理的。货币资本主义有其历史意义,尤其是工业革命时代,很多业务都是资金密集型的。

但是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仅仅是资本家分享剩余价值是不合时宜的了,所有创造价值的角色都应该公平地分享价值增值,我们叫做“全要素资本主义”。而这种价值激励的媒介,就是Token(通证)。所有人的行为,都会体现到通证上面,每个通证持有者都可以分享到通证增值带来的收益。这是一种新的分配机制,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

关于通证经济改造的4个思辨

1、公司VS社区

很多人说,区块链化之后就没有公司了,这种说法正确吗?公司的核心特征有哪些?如果组织形态不再是公司,那么会是什么?是社区?公司与社区的核心区别在哪里?

我个人的理解,公司与社区最核心的区别在于治理机制。其他变化,原则上都可以在现有公司体系内运转起来。比如运行通证,让公司所处的产业生态各类参与者得到通证激励,难点不是因为公司制,甚至也不是因为技术,而是既有的法律体系不允许,如果法律允许,现有公司的组织边界同样可以基于通证进行扩展,这个可以理解为社区化的公司。

另外,传统公司基于货币资本主义的分配模式如果进行通证化改造之后,也算是可以实现公平分配了。如果法律迭代,这些都可以在公司制框架内发生。如果治理机制没变,我们还可以认为其是原来公司制的升级版;如果治理机制也变了,那就真的不再是公司制了。

2、中心化VS去中心化

既然公司与社区的核心区别在于治理机制,那么治理机制的是如何体现的?我们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两种治理范式: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公司制,属于中心化治理;社区制,属于去中心化治理。

那么问题来了,去中心化治理会全面取代中心化治理吗?哪些领域更适合中心化治理?哪些领域更适合去中心化治理?这些问题,也不难回答。我个人的观点是:商业法则与社会法则都要让位于自然法则。治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中心化与去中心化都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这个世界天然是有中心的(宇宙法则也如此),比如你去找医生看病的时候,医生就是中心,你不能说医生咱俩商量着来民主决策,投个票看吃什么药,对吧?这个时候,只是需要一种机制,来约束医生别作恶(别开假药、别乱开高价药)。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最大的价值是实现公开、透明与可信,关键点在于可信。

但除了这一条,我们还需要解决效率问题,而且往往都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去医院看病你在乎的不是医院给不给你激励,而是要尽快把你的病治好。有些领域,我们更在乎公平,所以最好是去中心化;有些领域,我们更在乎效率,所以最好是中心化,这是我们选择治理模式的前提。这也是很多新公链技术分层、分片的原因。

3、货币通证VS股权通证

通证,只是一种权益证明。有多少种资产或权益,就可以对应多少种通证。当我们设计一个经济体规则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经济体运行的规律是什么?支撑经济体运转的行为与媒介是什么?实在不好理解的话,可以看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都是如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是天然的调控经济的工具,货币属性的通证自然需要被考虑。

然而,货币通证要想落地必须要结合各国的现行法律,而这一点恰恰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而且货币属性的通证非常依赖于经济体的规模,不然也很难发挥其价值。对于很多项目而言,股权属性的通证,像FCoin的FT,更容易被理解,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一种价值媒介,也有着非常大的应用前景。要根据经济体的特性选择,侧重货币属性,还是侧重股权属性,还是将二者融合一体。设计通证系统的前提,一定要看不同经济体的成长逻辑与协作规则。

4、非盈利VS盈利

通证经济改造之后的组织是什么组织?能不能有收入?很多项目都按照非盈利基金会的方式进行设计。但是我认为,非营利不代表不能盈利,只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必须要有对不同参与者进行分别激励的机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很多非盈利组织的设计只是规避法律风险的一种权宜之计,这一点希望大家是清醒的,不要陷入乌托邦。遵循人性的制度设计,才是优秀的制度设计。在每个人追逐私利的同时,达成了整体系统最优的效果。

比特币的设计原理就是如此,每位矿工为了自己的私利进行挖矿,最终实现了公共账本的延续。很多项目选择的是货币循环模型,如果真正循环起来,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另外一部分项目而言,不见得有落实货币循环模型的土壤,选择基于收入、利润的分配模型,做到公平激励,也完全可以接受。我的观点是,社区型组织不是不可以有收入,是完全可以有收入,只要保障公平分配就好。

通证经济改造的发力点

真正符合通证经济的组织形态,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社群组织,我有一个说法叫做BTC经济体(Blockchain Token-economy Community),其治理结构与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不一致。股份公司依托货币资本分享利润的模型,与通证社群依托全要素资本(尤其是人力资本)共享生态权益的模型,存在一定的冲突。二者融合起来有难度,但是在技术、市场、政策等条件不够成熟的时候,还是需要二者融合在一起设计,作为阶段性、过渡性的制度安排。

通证经济的改造,本身也是分成不同层次、不同范式的,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一个模板来展开。

基于通证的价值互联网,让各类资产通证化,实现更加高效率地流转,这种能力是完全可以嫁接在当前的很多商业模型当中。

基于通证的分布式协作组织,对传统的公司治理会带来比较大的挑战,最好基于新的主体来运作。

如果在原有的股份公司体系,叠加通证经济,可能会有50%的优化;但如果基于通证经济重新定义产业协作规则,打造新型产业协作经济体,可能会有50倍的想象空间。

然而,不同企业,不同的能力禀赋、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意愿,就会有不同的选择。

通证经济改造的终极方向:构建新型智能协作经济体

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新型协作范式:社区化+去中介+C2B+共享化。

其本质是构建一个新型的协作经济体,这种经济体不再是原来的物种,也很难从原有企业生长出来。所以我们希望那些有产业资源与用户基础的传统互联网企业与实体企业,能够基于存量资源打造“产业新城”,而不是做“旧城改造”,这样的成功率会更高一些。

光明部落(原TokenX社区):定位为新一代企业家群体共有、共治、共享的数字经济产业共同体孵化平台,以“让产业供需资源得到最高效率地匹配、让所有创造价值的角色都能公平分享价值、让每个生命都能平等收获爱、自由与幸福”为使命,致力于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新商业思想策源地与新商业文明引领者。

生成图片
8

发表评论

赵大伟:通证经济改造的真正意义在于改善人类群体协作关系

星期六 2018-11-17 20:41:17

本文为光明部落(原TokenX社区)发起人赵大伟在“区块链早餐会”的内容分享,整理如下,有删减。

赵大伟:通证经济改造的真正意义在于改善人类群体协作关系

什么是通证经济?我之前做过解读,一方面是基于通证的价值互联网,让资产与信用高效率流转,实现自金融范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为强有力的金融赋能;另一方面是基于通证的分布式协作组织,推动产业组织智能化、柔性化协作,让每个参与价值创造的角色都能公平地分享价值,减少交易摩擦,进而提升实体经济中的协作效率。至于发行通证,只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动作,关键问题是,你为什么要通证?你的通证怎么运转?

通证经济改造的真正意义,在于重塑人类群体协作关系

协作,是人类最基础的社会活动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到:人类之所以能够统治世界,原因在于我们是唯一能够以集体形式、灵活进行协作的动物。十万头黑猩猩聚集在华尔街,制造的是混乱,而十万个人在一起,却可以组织各种节日庆典、贸易活动或运动赛事。因为人类懂得协作,这种集体协作基于一种共同的遵守,依靠人想象出的上帝、国家、各类组织,等等。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就是建立在彼此可以高效协作的基础上。

从狩猎时代,到作坊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的每次关键进步,都源于协作关系的升级。

传统的协作关系,为什么需要升级?

没有货币的时代,人们无法高效地完成交易活动;没有股份制公司的出现,人们也无法完成大规模的生产活动。货币也好,股份公司也罢,都曾经是人类群体协作关系升级的体现。

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货币体系、公司制度这些生产关系,或许都到了应该升级的时点。

从宏观经济的运行角度来看:

传统的货币制度,容易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财富稀释,甚至带来周期性经济危机,这并不合理;

传统的产业协作模式,供需由于信息不对称、信任不对称,并不能形成有效匹配,从而造成资源浪费,这并不高效;

传统的货币资本主义模式,带来了强势的金融中介与追求垄断的巨头公司,会稀释实业收益,扩大贫富差距,这并不公平

……

从微观组织的运行角度来看:

传统的价值创造方式,企业运行需要各种各样的成本,融资成本、营销成本、库存成本、管理成本,等等,每项成本管理不当,都可能引发企业的资金危机;

传统的组织协作模式,组织边界与层级清晰,“雇佣关系”思想之下,没有足够重视“人力资本”,人的自由被束缚,没有充分释放劳动者的生产力;

传统的融资方式,不论是依赖于银行体系的信贷资金,还是VC机构的风险资金,项目方都需要承担高额的资金成本,企业的资产与信用无法高效流动起来。

这些,就是通证经济改造的内生动力。

通证经济,如何推动协作关系升级?

通证经济,我之前解读过多次。简单理解,通证经济,就是把通证用起来的经济范式。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通证经济的背后不单纯是通证的技术,而是叠加了互联网、区块链、社交网络等系列技术,只不过“通证”比较显性,我们统称为“通证经济”。

产业+互联网,可以打破产业生态各协作主体的信息不对称;产业+区块链,可以基于公共账本打破产业生态各协作主体的信任不对称,建立可信的协作网络;在这基础上,叠加通证,使得产业生态各协作主体构建成一个去中介的利益共同体,降低交易摩擦,减少中间成本,提高协作效率,优化生产关系。

通证经济改造所带来的新型协作范式:社区化+去中介+C2B+共享化

通证经济改造,朝着哪个方向改?改完之后会是什么样?这个应该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通证经济最大的价值,是推动协作关系前进了一步,新型协作关系核心有以下几点特征。

1、社区化

按照张五常《企业的契约性质》的观点,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企业代替市场的实质,是一套契约体系对另一套契约体系的替代。传统的公司制就是一套契约体系,包括与员工的雇佣合同,与经销商的分销合同,与供货商的采购合同,等等。在公司制的框架之下,组织的边界是比较清晰的。

但是在区块链时代,组织的边界实际上是非常动态的、柔性的。人与人之间可以基于项目、基于智能合约、基于通证进行动态协作,不见得一定要约束在封闭的组织边界之内。这种组织形态,我们叫做社区型组织。比特币体系就是一个社区型组织。区块链技术,就是协议层的技术,就是用技术来表达契约。当旧的契约体系无法满足生产力的需求时,必然会被新的契约体系所替代。

2、去中介

人们因为信息不对称、信任不对称,形成了一系列的中介机构。正是因为我们不信任对方,所以我们不敢直接借钱给到陌生人,所以需要银行这样的金融中介,在促进群体协作方面,这些金融中介在历史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每多一层中介,我们都需要把财富分出去一部分,到最后,劳动者只拿到了财富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的财富都集中在了这些金融中介手上,贫富差距也就越来越明显。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让陌生人之间在没有第三方金融中介的情况下,能够彼此信任,实现价值流转,这是非常伟大的事情。银行、财富管理公司、PE机构等等,都是某种程度的中介,代理商算是产业中介,企业也是一种中介,在区块链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这些中介都将面目全非,大多数中介都将成为基础设施。

3、C2B

区块链时代的逻辑是C2B,当我们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与信任不对称问题的时候,生产者就有希望直接从消费者那里拿到资金,拿到资金也就意味着拿到了订单,拿到了订单就可以按需生产,那么还需要承担我们前面讲的资金成本、库存成本、营销成本、管理成本等这些成本吗?不需要了,这些成本反过来都可以变成利润,重新分配给这个链条上的更参与者。

这就是区块链带来的价值,让产业资源重新配置,极大程度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4、共享化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所批判的是“货币资本主义”,即资本家(出钱的人)分享剩余价值,而劳动者只能领取薪资,这是不合理的。货币资本主义有其历史意义,尤其是工业革命时代,很多业务都是资金密集型的。

但是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仅仅是资本家分享剩余价值是不合时宜的了,所有创造价值的角色都应该公平地分享价值增值,我们叫做“全要素资本主义”。而这种价值激励的媒介,就是Token(通证)。所有人的行为,都会体现到通证上面,每个通证持有者都可以分享到通证增值带来的收益。这是一种新的分配机制,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

关于通证经济改造的4个思辨

1、公司VS社区

很多人说,区块链化之后就没有公司了,这种说法正确吗?公司的核心特征有哪些?如果组织形态不再是公司,那么会是什么?是社区?公司与社区的核心区别在哪里?

我个人的理解,公司与社区最核心的区别在于治理机制。其他变化,原则上都可以在现有公司体系内运转起来。比如运行通证,让公司所处的产业生态各类参与者得到通证激励,难点不是因为公司制,甚至也不是因为技术,而是既有的法律体系不允许,如果法律允许,现有公司的组织边界同样可以基于通证进行扩展,这个可以理解为社区化的公司。

另外,传统公司基于货币资本主义的分配模式如果进行通证化改造之后,也算是可以实现公平分配了。如果法律迭代,这些都可以在公司制框架内发生。如果治理机制没变,我们还可以认为其是原来公司制的升级版;如果治理机制也变了,那就真的不再是公司制了。

2、中心化VS去中心化

既然公司与社区的核心区别在于治理机制,那么治理机制的是如何体现的?我们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两种治理范式: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公司制,属于中心化治理;社区制,属于去中心化治理。

那么问题来了,去中心化治理会全面取代中心化治理吗?哪些领域更适合中心化治理?哪些领域更适合去中心化治理?这些问题,也不难回答。我个人的观点是:商业法则与社会法则都要让位于自然法则。治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中心化与去中心化都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这个世界天然是有中心的(宇宙法则也如此),比如你去找医生看病的时候,医生就是中心,你不能说医生咱俩商量着来民主决策,投个票看吃什么药,对吧?这个时候,只是需要一种机制,来约束医生别作恶(别开假药、别乱开高价药)。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最大的价值是实现公开、透明与可信,关键点在于可信。

但除了这一条,我们还需要解决效率问题,而且往往都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去医院看病你在乎的不是医院给不给你激励,而是要尽快把你的病治好。有些领域,我们更在乎公平,所以最好是去中心化;有些领域,我们更在乎效率,所以最好是中心化,这是我们选择治理模式的前提。这也是很多新公链技术分层、分片的原因。

3、货币通证VS股权通证

通证,只是一种权益证明。有多少种资产或权益,就可以对应多少种通证。当我们设计一个经济体规则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经济体运行的规律是什么?支撑经济体运转的行为与媒介是什么?实在不好理解的话,可以看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都是如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是天然的调控经济的工具,货币属性的通证自然需要被考虑。

然而,货币通证要想落地必须要结合各国的现行法律,而这一点恰恰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而且货币属性的通证非常依赖于经济体的规模,不然也很难发挥其价值。对于很多项目而言,股权属性的通证,像FCoin的FT,更容易被理解,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一种价值媒介,也有着非常大的应用前景。要根据经济体的特性选择,侧重货币属性,还是侧重股权属性,还是将二者融合一体。设计通证系统的前提,一定要看不同经济体的成长逻辑与协作规则。

4、非盈利VS盈利

通证经济改造之后的组织是什么组织?能不能有收入?很多项目都按照非盈利基金会的方式进行设计。但是我认为,非营利不代表不能盈利,只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必须要有对不同参与者进行分别激励的机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很多非盈利组织的设计只是规避法律风险的一种权宜之计,这一点希望大家是清醒的,不要陷入乌托邦。遵循人性的制度设计,才是优秀的制度设计。在每个人追逐私利的同时,达成了整体系统最优的效果。

比特币的设计原理就是如此,每位矿工为了自己的私利进行挖矿,最终实现了公共账本的延续。很多项目选择的是货币循环模型,如果真正循环起来,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另外一部分项目而言,不见得有落实货币循环模型的土壤,选择基于收入、利润的分配模型,做到公平激励,也完全可以接受。我的观点是,社区型组织不是不可以有收入,是完全可以有收入,只要保障公平分配就好。

通证经济改造的发力点

真正符合通证经济的组织形态,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社群组织,我有一个说法叫做BTC经济体(Blockchain Token-economy Community),其治理结构与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不一致。股份公司依托货币资本分享利润的模型,与通证社群依托全要素资本(尤其是人力资本)共享生态权益的模型,存在一定的冲突。二者融合起来有难度,但是在技术、市场、政策等条件不够成熟的时候,还是需要二者融合在一起设计,作为阶段性、过渡性的制度安排。

通证经济的改造,本身也是分成不同层次、不同范式的,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一个模板来展开。

基于通证的价值互联网,让各类资产通证化,实现更加高效率地流转,这种能力是完全可以嫁接在当前的很多商业模型当中。

基于通证的分布式协作组织,对传统的公司治理会带来比较大的挑战,最好基于新的主体来运作。

如果在原有的股份公司体系,叠加通证经济,可能会有50%的优化;但如果基于通证经济重新定义产业协作规则,打造新型产业协作经济体,可能会有50倍的想象空间。

然而,不同企业,不同的能力禀赋、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意愿,就会有不同的选择。

通证经济改造的终极方向:构建新型智能协作经济体

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新型协作范式:社区化+去中介+C2B+共享化。

其本质是构建一个新型的协作经济体,这种经济体不再是原来的物种,也很难从原有企业生长出来。所以我们希望那些有产业资源与用户基础的传统互联网企业与实体企业,能够基于存量资源打造“产业新城”,而不是做“旧城改造”,这样的成功率会更高一些。

光明部落(原TokenX社区):定位为新一代企业家群体共有、共治、共享的数字经济产业共同体孵化平台,以“让产业供需资源得到最高效率地匹配、让所有创造价值的角色都能公平分享价值、让每个生命都能平等收获爱、自由与幸福”为使命,致力于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新商业思想策源地与新商业文明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