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区块链+”的影响将十倍于“互联网+”

《百媒链谈》是一个由链天下主办,以微信群在线访谈的形式,面对链圈、币圈知名人士,就区块链产业现状、未来发展态势、近期热点话题等方面进行深度对话。目前百媒链谈已经进行到第22期。往期嘉宾有:币安何一、“

《百媒链谈》是一个由链天下主办,以微信群在线访谈的形式,面对链圈、币圈知名人士,就区块链产业现状、未来发展态势、近期热点话题等方面进行深度对话。目前百媒链谈已经进行到第22期。往期嘉宾有:币安何一、“宝二爷”郭宏才、通证派代表人物孟岩、中经金创研究院院长郑润祥、太一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邓迪、天天抖料创始人陈菜根等业内大咖。本期百媒链谈与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就区块链为产业变革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度交流,下面将交流内容全景呈现。


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区块链+”的影响将十倍于“互联网+”/ 

于佳宁


于佳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火币大学校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工委副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委员,原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编委会主任。

 

区块链产业的人才大计


链天下提问:人才是区块链竞争的核心之一,您认为区块链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 


于佳宁:首先,应该是真正懂区块链的新商业领袖。


因为所有的创新落地都离不开创业者,离不开具有高瞻远瞩具有战略思维的企业家。未来这些人可能不再是企业家,也有可能是社群领袖,但是,这个行业终究需要商业领导者。


针对培养未来的“区块链+”时代的商业领袖,火币大学推出了一个新的商业课程,叫“全球区块链领导者课程(GBLP)"。


全球区块链领导者课程就是希望通过邀请全世界最知名、最有深度的区块链思想者,以及在业界最前沿、最有行动力的区块链创业领袖。能够来与全球最顶级的企业家,尤其是传统企业的企业家,一起来探讨未来“区块链+”时代的全新商业逻辑。


这个课程致力于把全球最好的关于区块链产业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思想传播出去,真正的让这些企业家的转型升级、商业变革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和战略指引。


除了在中国上课之外,也会去美国硅谷、斯坦福、伯克利等等顶级名校,与那里的教授、创业者一起探讨区块链产业的未来。也会参观一些国际顶级大公司的区块链部门,了解全球的创新动态,也将与美国监管官员共同讨论全球前沿的监管话题。


除了新的商业领袖之外,最关键的就是技术人才,区块链技术人才又分很多层面,比如说顶级的首席架构师或者CTO,实际上它不仅仅要有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要对经济模型、社群组织和产业生态演化有足够深的认识,才能把技术、商业模式、金融等方面的创新相结合。


除了技术方面,真正好的区块链开发者和架构师,也要在很多领域有技术积累,比如说密码学、分布式账本、分布式存储、并行计算等等,有比较深的认识,才能开发出高性能的区块链产品。


正是由于有这样复杂的交叉、重合的背景,区块链的项目往往不好实施,技术人员也不好招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火币大学也准备推出自己的一个区块链技术认证的证书体系,帮助引导技术开发者学习区块链的知识,并同时帮助区块链企业实现更高效的人才招聘。


同时,区块链项目的运营以及市场等等,其实在很多方面也与传统产业有所差别,真正说懂社群运营,怎么能把社群各方面资源聚集起来,大家力量拧成一股劲儿,其实现在还是比较稀缺的,这方面人才,也要加紧培养。


对于区块链新金融、数字资产管理等等领域,也非常缺人。


其他媒体提问:请问于校长,目前火币大学都规划了什么课程体系?能推荐就业吗?


于佳宁:火币大学课程体系:第一类是区块链商学课,致力于培养区块链+时代新商业领袖课程。我们现在推出的第一个课程叫:“全球区块链领导者课程(GBLP)”。


这个课程实际上汇集了全球顶级区块链思想者。全球最顶级高校包括:斯坦福、牛津、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社科院等等,最顶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顶级区块链思想者。以及区块链业界非常有名望的非常有思想的导师。这些人共同和我们一起打磨一套全球最为前沿、最为深刻、最能够指导落地实践的一套新的区块链商业课程体系。这个课程已经开始招生了,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跟我咨询。这个课程的特点就是顶级导师、明星同学、认知升级、一步上链。从理论到实践,我们可以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要强调的是,这种课程本身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是帮助企业实现链化升级,区块链改造的起点。火币中国,实际上有全方面的服务能力,包括培训能力,商业模式咨询能力、人才猎头服务能力、合规咨询能力、投资机构对接能力等等。所以可以和企业一起实现全生命周期完整的区块链改造升级。


第二类,对于求职者来说,火币大学也准备了一些相关的课程。主要是集中在技术方面课程。课程是和一些合作伙伴共同来开设的,我们在今年稍微晚些的时候,会全面推出这些课程体系。


能不能推荐就业,其实还真是可以。因为火币中国有非常非常强大的人才服务能力。有职业介绍能力,有很强大的猎头资源。所以说,对于从火币大学学习技术与课程毕业的优秀学生,我们可以定向推荐到顶级的区块链企业就业。


区块链如何赋能实体产业?


链天下提问:上半年在工信部信息中心工经所时,您曾带队走访了众多的区块链项目和企业,并主持编写了《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但今年中后期,情况有所改变。在您看来,国内的区块链领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于佳宁:在今年的下半年,整个区块链市场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所谓的“熊市”来了,整体的区块链产业的热度大大降低。 


但是实际上,据我观察,之前那些落地的应用,在发展速度以及落地速度方面,并没有实质性减缓。甚至很多公司觉得挺好,因为在“熊市”里,区块链人才价格有所降低,公司的招人难度有所降低,公司的综合运营成本在降低。 


大家的思想观念也更加纯净一些。很少有人考虑要一夜暴富,要躺着赚钱。同时,继续坚持留在区块链行业内的人,都希望能够在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方面发挥一点自己的贡献,没有那么多比较疯狂的想法。所以,整体的产业发展状态其实更加稳健。


据我观察,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实际上区块链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进程,并没有太大的减缓。每天看新闻都能看到各种落地项目地应用发布。 


而且,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国家层面,尤其是一些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地方政府,更乐于去支持区块链产业的发展。所以,我觉得实际上这半年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市场在出清,创新在提速,应用在普及,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链天下提问:之前您曾经提出,区块链是企业弯道超车的机遇,那么,您认为区块链会为哪些企业,在哪些方面带来机遇?其中,火币大学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于佳宁:我个人认为区块链,实际上会给商业逻辑带来非常底层的变革。


刚才说到区块链会改变整个经济组织的一个方式,社区化经济组织会大量的兴起,以后做生意,其实不一定非要组建公司,可能合伙做生意,就像拉个微信群一样容易。用技术来约束团队的行为,不用让每个人都非得知根知底,互相高度信任,就可以一起来做事情。


我觉得区块链给商业带来的与其说是一些机遇,其实挑战更多。新兴社群经济体会大量崛起,传统企业会受到非常大的压力。这种新兴的社群经济体,实际上分配会更加合理,参与方会更加广泛,资源调配也会更加的全面,这种情况下,传统公司制组织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态的竞争压力。


比如说,在传统的公司里面,大家岗位各司其职,商务的人会去对接外面的资源,政府关系的人会扩展政府体系中的资源,但是对于其它部门来说,由于KPI限制,他不会考虑到帮其它部门去做事情。这种情况下,合作伙伴的资源,以及客户的资源等等,其实往往都很难去利用起来。

实际上,我们看到很多新的创新创业的项目,公司的人一共没有几个,但实际上资源非常广泛,全球资源都有,这就是社群的魅力。但是在社群经济体系中不一样,由于大家有共同目标,有共同价值基准,会更加乐意的把自己的资源贡献出来,共同帮助社群发展壮大。这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


通证经济的广泛运用,未来会使整个客户权益的存在方式载体也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比如说,很多店都发预付卡、储值卡,但实际上我们会非常担心,觉得这个卡如果说不储值,就获得不了优惠,但是存了钱,不知道什么时候店面就跑路了,或者换个招牌,不再接受所持卡的付款,给消费者带来严重损失。这就是传统的中心化组织的问题,所有的权益一旦进入他的账户,进入他的口袋就他说了算,实际上会比较容易侵害合作伙伴、侵害客户利益。但是在区块链上,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客户权益是分布式存储在多个节点中,未经授权不可能随便挪用。


而且所有的这些转账消费,都是要经过各方面的认可才能够实现,不可能由单一主体自发的把钱一次性全转走。同时又可以通过一种积分互换的方式,实现客户和自己一个强有力的绑定,增加客户粘性和忠诚度。


实际上过去传统大型公司最核心的一个资产是它的一个品牌,这种对品牌信任是用户敢去使用他们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用户觉得在这种产品充值,至少是有保障的,余额不会随便消失掉的。这就直接导致一个后果,大公司一旦进入某个领域,小公司的活路就不大了。


但是在区块链时代,技术信任正在替代着品牌的信任,通过技术可以使得用户更加全面深入了解到一个公司内部的运转情况,可以了解到资金实际的使用情况,这样就可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判断,及时止损。在这种情况下,小公司实际上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他们有机会能够与巨头比肩,能够去打破巨头的护城河,能够去成为新的独角兽,新的BAT。


我个人认为“区块链+”对产业影响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将是“互联网+”的十倍以上。区块链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压力和机遇并存,实际上我觉得压力更大,不搞“区块链+”,恐怕未来会自动被逐出市场,而且这种变化恐怕会来得非常的迅速,非常的激烈。


链天下提问:对于区块链应用将来“遍地开花”,您认为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呈现?公链未来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


于佳宁:有了好的基础设施,有了好的操作系统,有了成熟的开发环境和技术,大规模落地必然会到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区块链电子发票、国际贸易中的区块链提单等等,都是开胃小菜,甚至说以后我们将不会再看到任何的纸质文件。所有关键性的文件都会在链上进行签署,都会在链上存储,一些关键性的商业票据,价值票据都会以原生数字化的方式而存在。 


甚至未来房子的产权证,也不会用纸质的。而是会以纯粹的数字化方式存在。我们不需要操心怎么把纸质的产权证保管好,也不用担心被人冒名质押、冒名销售。每个人都可以更容易地去管理自己各种各样的资产,而且会具有更好的掌控权。 


未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应用,数量和广度将会非常的多。几乎是只要涉及到价值传输、价值存储的地方,都会有区块链应用的存在。 


其他媒体提问:STO最近很火,认为会对传统金融体系带来冲击,然而,也有反对声音出来,李笑来就认为这只是一次热点事件,不会带来什么影响,对此,火币学院持什么样的态度?


于佳宁:我觉得这是一次重量级的金融变革。甚至可以认为是金融炸弹般的杀手级武器。


我从两个角度讲,第一,合规和监管其实一直是区块链行业自身在追求的方向。


过去参加过很多区块链的技术论坛,加强区块链系统的可监管性,加强与监管部门的互动,实际上都是区块链开发者的一个工作方向。


STO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于把监管要求内化到了整个机制设计和代码中去。当然现在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所以说只是在相对比较浅的层面实现了这一目标。但是到未来,我想可能会把非常多的一些监管条款,比较复杂的一些监管要求都能够实现一个内部转化。这个时候对于监管者、项目方、投资者来说都会有一个更好的权益保障。


第二,实际上STO使得股权,甚至说更多的一些有价证券实现了真正的数字化,这个数字化影响会非常深远。


实际上数字化之后,首先它就变成了独立性的资产,不再依赖于某一个交易场所。不再被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交易场所去进行交易。如果说被过分局限在某一个特定交易场所。实际上它的流动性和价值发现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滞逾。


正是由于好多资产在全世界都可以进行交易,都可以实现定价,这样的话,实际上这种价值发现和定价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充分。


对于资产的流动性来说也大大提升,同时可以把这些合规的ST内嵌到整个业务体系中去,实际上对用户是非常有效的激励,比如说现在我对某个公司有很大的贡献,但是我不是该公司的员工,很难去给我公司股票,但是在未来智能合约和业务系统设定,这种对公司以外有重要人员的激励,也可以基于ST实现。


所以说,这将带来很大的金融变革,甚至说,可能会把数字资产管理变成很多传统金融机构的非常主要的业务。


同时,对于好的科技型企业来说,如果能够在A轮就实现上市交易的话,实际上他恐怕是不会等到D轮、E轮再去上市,对于企业来说资产流动性非常重要,可能从明年或者后年开始,我们会看到大量好的科技企业可能都不会再进行IPO。这也是大量的一些比如像纳斯达克、纽交所母公司等等进行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关于产业区块链的深度思考


链天下提问:于校长下午好,您之前曾任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今年9月加盟火币,担任火币大学校长,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从工信部走进教育行业的? 


于佳宁:我之前在多个部委智库工作过,我的主要经历都是在产业政策研究领域。


我涉足过的研究领域非常多,非常杂。比如最近一年,我就撰写过几个报告,包括《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2018年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报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报告》、《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等等。


在这之前,我实际上涉足研究领域包括金融、互联网、电信业、实体经济、制造业、产业园区等等。所以对于中国的产业生态有过一段非常全面的观察和理解。这实际上让我对整个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比较深的感悟。


很多人提到企业转型升级,可能就会觉得,那就是进行一些技术改造。或者进行一些设备更换等等。实际在我看来,中国产业升级最关键的是需要加强协同。我们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很好很强。但是在整个国际上,产业的竞争并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不是有最强生产能力,有能够以最低成本去生产产品的企业就可以获得国际的竞争优势。


给我的感觉,中国和西方,尤其是像德国这样的制造强国相比,实际上差距在于产业之间的协同。以及企业之间的配合。我之前去德国调研。发现在当地有很多所谓的集群组织,在中国讨论产业集群,一般理解是一个产业园区。但是在德国讨论产业集群就会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发达,非常先进的一个产业协同创新体系。


很多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以及他们上下游的客户,会一起来进行一个创新产品的研发。或者是一些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和突破。德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特别牛的小企业,为什么有那么多产业隐形冠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大企业在进行研发的时候,实际上会带着这些小企业一起搞儿。会把创新研究成果,无偿让这些小企业使用。这就是整个产业协同创新,共同进步,抱团取暖,集团军式实现突围的基本逻辑。


但这种模式在中国为什么就会有很大的困难,中国也有很多行业协会很多研究院。实际上,这种跨领域研究能力也是很强的。但是,在我国,社会诚信水平以及企业之间的协作水平确实稍微要低下一些。


一般来说,有竞争关系的企业都把竞争对手当作冤家,当做一个要防范的对象。从来没有考虑和他们进行一些同业合作,共同去打磨创新成果。这个再往背后想,那实际上就是因为大家在诚信方面,确实有一定的缺陷。


比如,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跨领域协作的利益成果分配,以及金融机构给产业进行信贷支持的时候,产业能够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实际上,往往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西方打造诚信社会,很多时候,依靠的是积累下来的宗教和文化来制约。这些因素我们很难去复制。所以,我们想加强产业协同、产业诚信水平。想去提升各个产业协同配合,共同创新,共同突破一些关键共性技术的一个重要契机,实际就是靠技术实现一个弯道超车,打造一个新型的产业体系。


实际上这个技术,我看到最好的就是“区块链”。因为区块链能够让大家迅速构建互信,能够极大提升违约和失信的成本。能够降低守信者的成本。所以它能够去快速的帮助产业建立起一个协作体系,能够让办一家经济组织像拉一个微信群一样容易。正是由于有这种理解,有这种产业的认识。当然也有对区块链技术这么多年的一个理解和观察。所以我提出一个概念“产业区块链”,也就是区块链只有跟产业深入结合。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贡献力量,帮助产业切实的实现价值增量。才能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承认,才能把自身的价值得以彰显。


发达国家集团军突围,对我国企业的产业协同、诚信水平、共同创新带来一些深入的思考。


但是,以往区块链给很多人的感觉是一项金融性技术,确实能够提升资金的流通效率,能够加强价值在互联网上的流转速度,很多人觉得它和实体结合比较困难。


但是我相信区块链是可以和实体广泛结合的,所以我提出“产业区块链”这个概念,为了验证我的观点,也去更多地了解区块链和实体经济相结合的一个水平程度,我在今年年初主持了一个中国区块链基础性产业大调研项目,目的就是了解区块链在实体经济等产业场景中实际落地的一些情况。当时我带着一个十几人的专家组,走访、调研了全国50多个具体的区块链项目,问卷调查了50多个具体项目。其中包括很多大公司,像蚂蚁金服、腾讯等上市公司,包括了一些创新创业的新项目。


由于当时官方智库关注区块链产业还比较少,所以,调研对象都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而且看我比较懂,都很详细细致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我记得当时经常是从早上九点开始,一上午不停地问答,到吃饭的时候还不停止,很多时候搞到下午两点半,不得不赶下一场了,所以调研内容的深度广度还是比较充分的。


经过调研发现,确实,随着这两年的发展,到2017年末2018年初,很多项目实际上已经开始转向为实体经济服务,并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和成果,开始广泛在产业场景中落地了。只不过当时可能宣传的比较少,很多人还不太了解。我后来跟着编写组专家一总结了区块链落地模式比较明确的24个领域,包括了11个金融领域和13个实体经济领域。这个报告在5月20号发布发布之后,取得了比较好的反响和社会各界非常非常广泛的关注。后来因为一些突发的家庭原因,这个非常可惜,我不得不从工信部信息中心工经所离职了。


但是我对区块链产业真的非常喜爱、并由衷的认同,希望为区块链产业创新和技术落地贡献一点力量。所以在离职之后,我也在不断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实际在挺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现特别合适的、特别容易落地的一些具体一些领域。


后来我发现,为什么区块链技术落地难,除了技术和基础设施的薄弱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大家的思想观念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区块链内部的人,懂技术、懂模式,但是对产业的需求并不了解。对于区块链产业外的人,实际上对区块链并不了解,不仅仅是不了解技术,更存在很多误解,比如说把区块链与炒币、割韭菜、传销诈骗划上了等号。这种误解严重阻碍了区块链在产业落地的进程。包括了很多人,在没有充分的了解。没有充分的准备的情况下就贸然地进入到了区块链领域。结果反而不但没有赚钱,没有让企业做大,反而亏了钱。


所以,我觉得这些悲剧应该可以避免的,需要加强传播区块链的正能量,传播正确的区块链理念,然后扩展区块链的产业边界,帮助区块链走向一个健康的发展轨道。


火币集团是行业内的一个龙头企业,确实在行业内有着非常好的领导者地位。而且正规的经营,火币在用户和合作伙伴心目中口碑一直是很好。通过一些朋友介绍我也了解到火币也希望进军区块链教育领域,推动整个区块链产业边界不断扩张,传播一些正确的区块链商业逻辑。李林总本人对此非常重视。所以我觉得,这对我来说也是很好的一个机会。


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去做一些对整个行业都有好处有益处的事情,真正能够去帮助社会各界正确的理解区块链,这一直是我的理想和梦想,所以,我了解到这个机会之后毅然地决定来组建火币大学,出任校长职务,把区块链教育做起来。


对于火币集团来说,做火币大学,我觉得也是非常顺理成章的。因为在国内,区块链即将广泛落地,我之前在产业白皮书中预言,区块链未来三年之内会广泛落地。


很多人讨论区块链1.0到3.0,我现在觉得其实3.0并不遥远,身边这么多聪明的人、有水平的人都投身于公链的研究和开发,所以制约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和基础设施的问题正在逐渐的得到解决,一旦基础设施包括底层的操作系统比较完善了,实际上各行各业DApp会四处开花,到时候不是讨论用不用区块链,而是怎么用好区块链,避免被对手公司打击,希望能够借助区块链东风实现产业转型,也是这些传统企业的一个重大机会,这段时间正是实现弯道超车,甚至说实现对竞争对手实现打击的重要契机。


所以在这个阶段搞区块链教育。既不早,又不晚,而是正当其时。而且区块链教育,实际上也属于最落地最能快速发挥出实际成效的业态。所以,我觉得搞区块链教育对我来说是最合适的。


对于整个火币的生态来说,这种企业级的服务也将充分发挥火币这么多年在区块链领域深耕的经验,切实的赋能实体经济,帮助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效率,是火币特别好的回馈社会的方式。


从上一轮信息化的主线来看,其实是云计算广泛落地、大数据广泛落地,于是乎诞生出了一些像阿里云等等这样非常伟大的公司。


下一轮信息化的主线应该就是系统上链、业务上链、企业上链。这种上链的过程中也会诞生出非常伟大的服务商,也有可能下一个阿里云就诞生于区块链技术服务领域。


所以说,能够在这样一个恰当的时间找这么一个新兴的、朝气蓬勃,很有发展前景的生态,对我来说,实际上是非常大的一个机遇。


链天下提问:您曾任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能不能讲一下政府对区块链所持的态度?有人认为,区块链本身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是不是与国家中心化的监管形成一个矛盾,未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区块链能在经济、社会和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于佳宁:我个人觉得国家的思路现在比较清晰,原则链币分离,既要用好技术,又要防范风险,风险包括金融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意识形态风险等等。


从区块链写入国家的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以来,实际上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发展区块链产业,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的基本态度是没有改变的。


习大大在讲话中也把区块链提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所以说区块链技术在中国一定是高速发展遍地开花,产业环境也会不断优化。


但是对于利用区块链技术特性,或者是打着区块链的名义进行一些非法行动,比如传销、诈骗等,是一定要坚决打击的。而且对于可能增加金融风险的事情,也要坚决遏制。


所谓的去中心化,只是区块链的一个技术特性,这个特点并不是区块链的一个底层基本特点。区块链,对于国家监管来说是有非常大的一个好处,实际上很多区块链系统,第一个优质特性就是可监管性。


比如说,过去很多数据库的访问权限混乱,很多人可能具有管理员权限,可以在没有记录的情况下对数据库内容进行增删改查,还有可能轻则侵犯其他的隐私,重则造成一些信息安全的问题。


但是,在区块链上可溯源的特性,让所有的修改和所有的变更都会留下痕迹,这个时候想去查询变更的历史纪录,想去追究责任,实际会变的比较容易。比如像百度百科上链等等一些项目,实际上就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对于整个系统的可审计性、可监管性。


而且用好区块链技术,实际上国家可以实现一个穿透式监管,可以去了解所有的交易数据,可以迅速的回溯到之前交易,找到问题所在,实际上这是过去任何一个监管科技或者任何的监管方式都无法做到的。


同时区块链技术运用可以极大地降低电子商务系统的一些建设和运营成本,区块链系统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所以对于很多系统可以先建一个试点项目,可以先做几个节点,如果跑的比较顺效果比较好,再进行扩展。而传统的电子政务建设没办法实现这一点。往往说的实际上需要确定用户规模,使用情况体谅使用的频次等等,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去进行系统设计和相关的一些采购。最后介绍完之后发现需求和设计有差异,系统就必须推倒重来,实际上有可能出现很大资源浪费,但是用区块链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


所以说,区块链与国家监管没有任何矛盾,反而是监管的利器。


链天下提问:1CO被叫停之后,出现了币改、链改、票改等新事物,对此,您持什么样的观点?


于佳宁:毕竟不同的公链,不同的技术开发环境,开发多个DAPP,对于开发者来说负担比较重,同时最关键的是跨链的这种价值转移本身就比较困难,而且存在一定风险,这种情况下,其实每一个公链都会成为一个自己的价值体系。


我预计可能会出现四到五条比较顶级的公链,其中包括高TPS、高安全性的这种金融系公链。我觉得链改是很好的提议,确实要以区块链自身的改革来去带动加速实体经济的改革。可能也包括专用性比较强、相对来说去中心化程度比较低的主要为数字文化娱乐服务的这种数字文化链。

生成图片
5

发表评论

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区块链+”的影响将十倍于“互联网+”

星期五 2018-10-26 16:33:29

《百媒链谈》是一个由链天下主办,以微信群在线访谈的形式,面对链圈、币圈知名人士,就区块链产业现状、未来发展态势、近期热点话题等方面进行深度对话。目前百媒链谈已经进行到第22期。往期嘉宾有:币安何一、“宝二爷”郭宏才、通证派代表人物孟岩、中经金创研究院院长郑润祥、太一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邓迪、天天抖料创始人陈菜根等业内大咖。本期百媒链谈与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就区块链为产业变革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度交流,下面将交流内容全景呈现。


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区块链+”的影响将十倍于“互联网+”/ 

于佳宁


于佳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火币大学校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工委副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委员,原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编委会主任。

 

区块链产业的人才大计


链天下提问:人才是区块链竞争的核心之一,您认为区块链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 


于佳宁:首先,应该是真正懂区块链的新商业领袖。


因为所有的创新落地都离不开创业者,离不开具有高瞻远瞩具有战略思维的企业家。未来这些人可能不再是企业家,也有可能是社群领袖,但是,这个行业终究需要商业领导者。


针对培养未来的“区块链+”时代的商业领袖,火币大学推出了一个新的商业课程,叫“全球区块链领导者课程(GBLP)"。


全球区块链领导者课程就是希望通过邀请全世界最知名、最有深度的区块链思想者,以及在业界最前沿、最有行动力的区块链创业领袖。能够来与全球最顶级的企业家,尤其是传统企业的企业家,一起来探讨未来“区块链+”时代的全新商业逻辑。


这个课程致力于把全球最好的关于区块链产业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思想传播出去,真正的让这些企业家的转型升级、商业变革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和战略指引。


除了在中国上课之外,也会去美国硅谷、斯坦福、伯克利等等顶级名校,与那里的教授、创业者一起探讨区块链产业的未来。也会参观一些国际顶级大公司的区块链部门,了解全球的创新动态,也将与美国监管官员共同讨论全球前沿的监管话题。


除了新的商业领袖之外,最关键的就是技术人才,区块链技术人才又分很多层面,比如说顶级的首席架构师或者CTO,实际上它不仅仅要有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要对经济模型、社群组织和产业生态演化有足够深的认识,才能把技术、商业模式、金融等方面的创新相结合。


除了技术方面,真正好的区块链开发者和架构师,也要在很多领域有技术积累,比如说密码学、分布式账本、分布式存储、并行计算等等,有比较深的认识,才能开发出高性能的区块链产品。


正是由于有这样复杂的交叉、重合的背景,区块链的项目往往不好实施,技术人员也不好招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火币大学也准备推出自己的一个区块链技术认证的证书体系,帮助引导技术开发者学习区块链的知识,并同时帮助区块链企业实现更高效的人才招聘。


同时,区块链项目的运营以及市场等等,其实在很多方面也与传统产业有所差别,真正说懂社群运营,怎么能把社群各方面资源聚集起来,大家力量拧成一股劲儿,其实现在还是比较稀缺的,这方面人才,也要加紧培养。


对于区块链新金融、数字资产管理等等领域,也非常缺人。


其他媒体提问:请问于校长,目前火币大学都规划了什么课程体系?能推荐就业吗?


于佳宁:火币大学课程体系:第一类是区块链商学课,致力于培养区块链+时代新商业领袖课程。我们现在推出的第一个课程叫:“全球区块链领导者课程(GBLP)”。


这个课程实际上汇集了全球顶级区块链思想者。全球最顶级高校包括:斯坦福、牛津、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社科院等等,最顶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顶级区块链思想者。以及区块链业界非常有名望的非常有思想的导师。这些人共同和我们一起打磨一套全球最为前沿、最为深刻、最能够指导落地实践的一套新的区块链商业课程体系。这个课程已经开始招生了,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跟我咨询。这个课程的特点就是顶级导师、明星同学、认知升级、一步上链。从理论到实践,我们可以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要强调的是,这种课程本身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是帮助企业实现链化升级,区块链改造的起点。火币中国,实际上有全方面的服务能力,包括培训能力,商业模式咨询能力、人才猎头服务能力、合规咨询能力、投资机构对接能力等等。所以可以和企业一起实现全生命周期完整的区块链改造升级。


第二类,对于求职者来说,火币大学也准备了一些相关的课程。主要是集中在技术方面课程。课程是和一些合作伙伴共同来开设的,我们在今年稍微晚些的时候,会全面推出这些课程体系。


能不能推荐就业,其实还真是可以。因为火币中国有非常非常强大的人才服务能力。有职业介绍能力,有很强大的猎头资源。所以说,对于从火币大学学习技术与课程毕业的优秀学生,我们可以定向推荐到顶级的区块链企业就业。


区块链如何赋能实体产业?


链天下提问:上半年在工信部信息中心工经所时,您曾带队走访了众多的区块链项目和企业,并主持编写了《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但今年中后期,情况有所改变。在您看来,国内的区块链领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于佳宁:在今年的下半年,整个区块链市场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所谓的“熊市”来了,整体的区块链产业的热度大大降低。 


但是实际上,据我观察,之前那些落地的应用,在发展速度以及落地速度方面,并没有实质性减缓。甚至很多公司觉得挺好,因为在“熊市”里,区块链人才价格有所降低,公司的招人难度有所降低,公司的综合运营成本在降低。 


大家的思想观念也更加纯净一些。很少有人考虑要一夜暴富,要躺着赚钱。同时,继续坚持留在区块链行业内的人,都希望能够在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方面发挥一点自己的贡献,没有那么多比较疯狂的想法。所以,整体的产业发展状态其实更加稳健。


据我观察,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实际上区块链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进程,并没有太大的减缓。每天看新闻都能看到各种落地项目地应用发布。 


而且,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国家层面,尤其是一些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地方政府,更乐于去支持区块链产业的发展。所以,我觉得实际上这半年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市场在出清,创新在提速,应用在普及,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链天下提问:之前您曾经提出,区块链是企业弯道超车的机遇,那么,您认为区块链会为哪些企业,在哪些方面带来机遇?其中,火币大学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于佳宁:我个人认为区块链,实际上会给商业逻辑带来非常底层的变革。


刚才说到区块链会改变整个经济组织的一个方式,社区化经济组织会大量的兴起,以后做生意,其实不一定非要组建公司,可能合伙做生意,就像拉个微信群一样容易。用技术来约束团队的行为,不用让每个人都非得知根知底,互相高度信任,就可以一起来做事情。


我觉得区块链给商业带来的与其说是一些机遇,其实挑战更多。新兴社群经济体会大量崛起,传统企业会受到非常大的压力。这种新兴的社群经济体,实际上分配会更加合理,参与方会更加广泛,资源调配也会更加的全面,这种情况下,传统公司制组织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态的竞争压力。


比如说,在传统的公司里面,大家岗位各司其职,商务的人会去对接外面的资源,政府关系的人会扩展政府体系中的资源,但是对于其它部门来说,由于KPI限制,他不会考虑到帮其它部门去做事情。这种情况下,合作伙伴的资源,以及客户的资源等等,其实往往都很难去利用起来。

实际上,我们看到很多新的创新创业的项目,公司的人一共没有几个,但实际上资源非常广泛,全球资源都有,这就是社群的魅力。但是在社群经济体系中不一样,由于大家有共同目标,有共同价值基准,会更加乐意的把自己的资源贡献出来,共同帮助社群发展壮大。这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


通证经济的广泛运用,未来会使整个客户权益的存在方式载体也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比如说,很多店都发预付卡、储值卡,但实际上我们会非常担心,觉得这个卡如果说不储值,就获得不了优惠,但是存了钱,不知道什么时候店面就跑路了,或者换个招牌,不再接受所持卡的付款,给消费者带来严重损失。这就是传统的中心化组织的问题,所有的权益一旦进入他的账户,进入他的口袋就他说了算,实际上会比较容易侵害合作伙伴、侵害客户利益。但是在区块链上,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客户权益是分布式存储在多个节点中,未经授权不可能随便挪用。


而且所有的这些转账消费,都是要经过各方面的认可才能够实现,不可能由单一主体自发的把钱一次性全转走。同时又可以通过一种积分互换的方式,实现客户和自己一个强有力的绑定,增加客户粘性和忠诚度。


实际上过去传统大型公司最核心的一个资产是它的一个品牌,这种对品牌信任是用户敢去使用他们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用户觉得在这种产品充值,至少是有保障的,余额不会随便消失掉的。这就直接导致一个后果,大公司一旦进入某个领域,小公司的活路就不大了。


但是在区块链时代,技术信任正在替代着品牌的信任,通过技术可以使得用户更加全面深入了解到一个公司内部的运转情况,可以了解到资金实际的使用情况,这样就可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判断,及时止损。在这种情况下,小公司实际上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他们有机会能够与巨头比肩,能够去打破巨头的护城河,能够去成为新的独角兽,新的BAT。


我个人认为“区块链+”对产业影响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将是“互联网+”的十倍以上。区块链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压力和机遇并存,实际上我觉得压力更大,不搞“区块链+”,恐怕未来会自动被逐出市场,而且这种变化恐怕会来得非常的迅速,非常的激烈。


链天下提问:对于区块链应用将来“遍地开花”,您认为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呈现?公链未来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


于佳宁:有了好的基础设施,有了好的操作系统,有了成熟的开发环境和技术,大规模落地必然会到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区块链电子发票、国际贸易中的区块链提单等等,都是开胃小菜,甚至说以后我们将不会再看到任何的纸质文件。所有关键性的文件都会在链上进行签署,都会在链上存储,一些关键性的商业票据,价值票据都会以原生数字化的方式而存在。 


甚至未来房子的产权证,也不会用纸质的。而是会以纯粹的数字化方式存在。我们不需要操心怎么把纸质的产权证保管好,也不用担心被人冒名质押、冒名销售。每个人都可以更容易地去管理自己各种各样的资产,而且会具有更好的掌控权。 


未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应用,数量和广度将会非常的多。几乎是只要涉及到价值传输、价值存储的地方,都会有区块链应用的存在。 


其他媒体提问:STO最近很火,认为会对传统金融体系带来冲击,然而,也有反对声音出来,李笑来就认为这只是一次热点事件,不会带来什么影响,对此,火币学院持什么样的态度?


于佳宁:我觉得这是一次重量级的金融变革。甚至可以认为是金融炸弹般的杀手级武器。


我从两个角度讲,第一,合规和监管其实一直是区块链行业自身在追求的方向。


过去参加过很多区块链的技术论坛,加强区块链系统的可监管性,加强与监管部门的互动,实际上都是区块链开发者的一个工作方向。


STO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于把监管要求内化到了整个机制设计和代码中去。当然现在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所以说只是在相对比较浅的层面实现了这一目标。但是到未来,我想可能会把非常多的一些监管条款,比较复杂的一些监管要求都能够实现一个内部转化。这个时候对于监管者、项目方、投资者来说都会有一个更好的权益保障。


第二,实际上STO使得股权,甚至说更多的一些有价证券实现了真正的数字化,这个数字化影响会非常深远。


实际上数字化之后,首先它就变成了独立性的资产,不再依赖于某一个交易场所。不再被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交易场所去进行交易。如果说被过分局限在某一个特定交易场所。实际上它的流动性和价值发现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滞逾。


正是由于好多资产在全世界都可以进行交易,都可以实现定价,这样的话,实际上这种价值发现和定价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充分。


对于资产的流动性来说也大大提升,同时可以把这些合规的ST内嵌到整个业务体系中去,实际上对用户是非常有效的激励,比如说现在我对某个公司有很大的贡献,但是我不是该公司的员工,很难去给我公司股票,但是在未来智能合约和业务系统设定,这种对公司以外有重要人员的激励,也可以基于ST实现。


所以说,这将带来很大的金融变革,甚至说,可能会把数字资产管理变成很多传统金融机构的非常主要的业务。


同时,对于好的科技型企业来说,如果能够在A轮就实现上市交易的话,实际上他恐怕是不会等到D轮、E轮再去上市,对于企业来说资产流动性非常重要,可能从明年或者后年开始,我们会看到大量好的科技企业可能都不会再进行IPO。这也是大量的一些比如像纳斯达克、纽交所母公司等等进行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关于产业区块链的深度思考


链天下提问:于校长下午好,您之前曾任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今年9月加盟火币,担任火币大学校长,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从工信部走进教育行业的? 


于佳宁:我之前在多个部委智库工作过,我的主要经历都是在产业政策研究领域。


我涉足过的研究领域非常多,非常杂。比如最近一年,我就撰写过几个报告,包括《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2018年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报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报告》、《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等等。


在这之前,我实际上涉足研究领域包括金融、互联网、电信业、实体经济、制造业、产业园区等等。所以对于中国的产业生态有过一段非常全面的观察和理解。这实际上让我对整个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比较深的感悟。


很多人提到企业转型升级,可能就会觉得,那就是进行一些技术改造。或者进行一些设备更换等等。实际在我看来,中国产业升级最关键的是需要加强协同。我们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很好很强。但是在整个国际上,产业的竞争并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不是有最强生产能力,有能够以最低成本去生产产品的企业就可以获得国际的竞争优势。


给我的感觉,中国和西方,尤其是像德国这样的制造强国相比,实际上差距在于产业之间的协同。以及企业之间的配合。我之前去德国调研。发现在当地有很多所谓的集群组织,在中国讨论产业集群,一般理解是一个产业园区。但是在德国讨论产业集群就会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发达,非常先进的一个产业协同创新体系。


很多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以及他们上下游的客户,会一起来进行一个创新产品的研发。或者是一些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和突破。德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特别牛的小企业,为什么有那么多产业隐形冠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大企业在进行研发的时候,实际上会带着这些小企业一起搞儿。会把创新研究成果,无偿让这些小企业使用。这就是整个产业协同创新,共同进步,抱团取暖,集团军式实现突围的基本逻辑。


但这种模式在中国为什么就会有很大的困难,中国也有很多行业协会很多研究院。实际上,这种跨领域研究能力也是很强的。但是,在我国,社会诚信水平以及企业之间的协作水平确实稍微要低下一些。


一般来说,有竞争关系的企业都把竞争对手当作冤家,当做一个要防范的对象。从来没有考虑和他们进行一些同业合作,共同去打磨创新成果。这个再往背后想,那实际上就是因为大家在诚信方面,确实有一定的缺陷。


比如,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跨领域协作的利益成果分配,以及金融机构给产业进行信贷支持的时候,产业能够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实际上,往往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西方打造诚信社会,很多时候,依靠的是积累下来的宗教和文化来制约。这些因素我们很难去复制。所以,我们想加强产业协同、产业诚信水平。想去提升各个产业协同配合,共同创新,共同突破一些关键共性技术的一个重要契机,实际就是靠技术实现一个弯道超车,打造一个新型的产业体系。


实际上这个技术,我看到最好的就是“区块链”。因为区块链能够让大家迅速构建互信,能够极大提升违约和失信的成本。能够降低守信者的成本。所以它能够去快速的帮助产业建立起一个协作体系,能够让办一家经济组织像拉一个微信群一样容易。正是由于有这种理解,有这种产业的认识。当然也有对区块链技术这么多年的一个理解和观察。所以我提出一个概念“产业区块链”,也就是区块链只有跟产业深入结合。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贡献力量,帮助产业切实的实现价值增量。才能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承认,才能把自身的价值得以彰显。


发达国家集团军突围,对我国企业的产业协同、诚信水平、共同创新带来一些深入的思考。


但是,以往区块链给很多人的感觉是一项金融性技术,确实能够提升资金的流通效率,能够加强价值在互联网上的流转速度,很多人觉得它和实体结合比较困难。


但是我相信区块链是可以和实体广泛结合的,所以我提出“产业区块链”这个概念,为了验证我的观点,也去更多地了解区块链和实体经济相结合的一个水平程度,我在今年年初主持了一个中国区块链基础性产业大调研项目,目的就是了解区块链在实体经济等产业场景中实际落地的一些情况。当时我带着一个十几人的专家组,走访、调研了全国50多个具体的区块链项目,问卷调查了50多个具体项目。其中包括很多大公司,像蚂蚁金服、腾讯等上市公司,包括了一些创新创业的新项目。


由于当时官方智库关注区块链产业还比较少,所以,调研对象都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而且看我比较懂,都很详细细致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我记得当时经常是从早上九点开始,一上午不停地问答,到吃饭的时候还不停止,很多时候搞到下午两点半,不得不赶下一场了,所以调研内容的深度广度还是比较充分的。


经过调研发现,确实,随着这两年的发展,到2017年末2018年初,很多项目实际上已经开始转向为实体经济服务,并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和成果,开始广泛在产业场景中落地了。只不过当时可能宣传的比较少,很多人还不太了解。我后来跟着编写组专家一总结了区块链落地模式比较明确的24个领域,包括了11个金融领域和13个实体经济领域。这个报告在5月20号发布发布之后,取得了比较好的反响和社会各界非常非常广泛的关注。后来因为一些突发的家庭原因,这个非常可惜,我不得不从工信部信息中心工经所离职了。


但是我对区块链产业真的非常喜爱、并由衷的认同,希望为区块链产业创新和技术落地贡献一点力量。所以在离职之后,我也在不断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实际在挺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现特别合适的、特别容易落地的一些具体一些领域。


后来我发现,为什么区块链技术落地难,除了技术和基础设施的薄弱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大家的思想观念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区块链内部的人,懂技术、懂模式,但是对产业的需求并不了解。对于区块链产业外的人,实际上对区块链并不了解,不仅仅是不了解技术,更存在很多误解,比如说把区块链与炒币、割韭菜、传销诈骗划上了等号。这种误解严重阻碍了区块链在产业落地的进程。包括了很多人,在没有充分的了解。没有充分的准备的情况下就贸然地进入到了区块链领域。结果反而不但没有赚钱,没有让企业做大,反而亏了钱。


所以,我觉得这些悲剧应该可以避免的,需要加强传播区块链的正能量,传播正确的区块链理念,然后扩展区块链的产业边界,帮助区块链走向一个健康的发展轨道。


火币集团是行业内的一个龙头企业,确实在行业内有着非常好的领导者地位。而且正规的经营,火币在用户和合作伙伴心目中口碑一直是很好。通过一些朋友介绍我也了解到火币也希望进军区块链教育领域,推动整个区块链产业边界不断扩张,传播一些正确的区块链商业逻辑。李林总本人对此非常重视。所以我觉得,这对我来说也是很好的一个机会。


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去做一些对整个行业都有好处有益处的事情,真正能够去帮助社会各界正确的理解区块链,这一直是我的理想和梦想,所以,我了解到这个机会之后毅然地决定来组建火币大学,出任校长职务,把区块链教育做起来。


对于火币集团来说,做火币大学,我觉得也是非常顺理成章的。因为在国内,区块链即将广泛落地,我之前在产业白皮书中预言,区块链未来三年之内会广泛落地。


很多人讨论区块链1.0到3.0,我现在觉得其实3.0并不遥远,身边这么多聪明的人、有水平的人都投身于公链的研究和开发,所以制约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和基础设施的问题正在逐渐的得到解决,一旦基础设施包括底层的操作系统比较完善了,实际上各行各业DApp会四处开花,到时候不是讨论用不用区块链,而是怎么用好区块链,避免被对手公司打击,希望能够借助区块链东风实现产业转型,也是这些传统企业的一个重大机会,这段时间正是实现弯道超车,甚至说实现对竞争对手实现打击的重要契机。


所以在这个阶段搞区块链教育。既不早,又不晚,而是正当其时。而且区块链教育,实际上也属于最落地最能快速发挥出实际成效的业态。所以,我觉得搞区块链教育对我来说是最合适的。


对于整个火币的生态来说,这种企业级的服务也将充分发挥火币这么多年在区块链领域深耕的经验,切实的赋能实体经济,帮助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效率,是火币特别好的回馈社会的方式。


从上一轮信息化的主线来看,其实是云计算广泛落地、大数据广泛落地,于是乎诞生出了一些像阿里云等等这样非常伟大的公司。


下一轮信息化的主线应该就是系统上链、业务上链、企业上链。这种上链的过程中也会诞生出非常伟大的服务商,也有可能下一个阿里云就诞生于区块链技术服务领域。


所以说,能够在这样一个恰当的时间找这么一个新兴的、朝气蓬勃,很有发展前景的生态,对我来说,实际上是非常大的一个机遇。


链天下提问:您曾任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能不能讲一下政府对区块链所持的态度?有人认为,区块链本身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是不是与国家中心化的监管形成一个矛盾,未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区块链能在经济、社会和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于佳宁:我个人觉得国家的思路现在比较清晰,原则链币分离,既要用好技术,又要防范风险,风险包括金融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意识形态风险等等。


从区块链写入国家的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以来,实际上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发展区块链产业,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的基本态度是没有改变的。


习大大在讲话中也把区块链提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所以说区块链技术在中国一定是高速发展遍地开花,产业环境也会不断优化。


但是对于利用区块链技术特性,或者是打着区块链的名义进行一些非法行动,比如传销、诈骗等,是一定要坚决打击的。而且对于可能增加金融风险的事情,也要坚决遏制。


所谓的去中心化,只是区块链的一个技术特性,这个特点并不是区块链的一个底层基本特点。区块链,对于国家监管来说是有非常大的一个好处,实际上很多区块链系统,第一个优质特性就是可监管性。


比如说,过去很多数据库的访问权限混乱,很多人可能具有管理员权限,可以在没有记录的情况下对数据库内容进行增删改查,还有可能轻则侵犯其他的隐私,重则造成一些信息安全的问题。


但是,在区块链上可溯源的特性,让所有的修改和所有的变更都会留下痕迹,这个时候想去查询变更的历史纪录,想去追究责任,实际会变的比较容易。比如像百度百科上链等等一些项目,实际上就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对于整个系统的可审计性、可监管性。


而且用好区块链技术,实际上国家可以实现一个穿透式监管,可以去了解所有的交易数据,可以迅速的回溯到之前交易,找到问题所在,实际上这是过去任何一个监管科技或者任何的监管方式都无法做到的。


同时区块链技术运用可以极大地降低电子商务系统的一些建设和运营成本,区块链系统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所以对于很多系统可以先建一个试点项目,可以先做几个节点,如果跑的比较顺效果比较好,再进行扩展。而传统的电子政务建设没办法实现这一点。往往说的实际上需要确定用户规模,使用情况体谅使用的频次等等,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去进行系统设计和相关的一些采购。最后介绍完之后发现需求和设计有差异,系统就必须推倒重来,实际上有可能出现很大资源浪费,但是用区块链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


所以说,区块链与国家监管没有任何矛盾,反而是监管的利器。


链天下提问:1CO被叫停之后,出现了币改、链改、票改等新事物,对此,您持什么样的观点?


于佳宁:毕竟不同的公链,不同的技术开发环境,开发多个DAPP,对于开发者来说负担比较重,同时最关键的是跨链的这种价值转移本身就比较困难,而且存在一定风险,这种情况下,其实每一个公链都会成为一个自己的价值体系。


我预计可能会出现四到五条比较顶级的公链,其中包括高TPS、高安全性的这种金融系公链。我觉得链改是很好的提议,确实要以区块链自身的改革来去带动加速实体经济的改革。可能也包括专用性比较强、相对来说去中心化程度比较低的主要为数字文化娱乐服务的这种数字文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