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A 联合创始人 Vincent Li:数据交易所的第一步是产权的确认| 金色财经独家专访

自大数据技术兴起之始,关于数据隐私的争论就从未平息。25 年前,《纽约客》杂志借助封面漫画宣扬了一个观点:“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随后互联网的匿名性特征也被认为是许多犯罪问题的诱因。

自大数据技术兴起之始,关于数据隐私的争论就从未平息。

25 年前,《纽约客》杂志借助封面漫画宣扬了一个观点:“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随后互联网的匿名性特征也被认为是许多犯罪问题的诱因。

但在大数据的今天,Facebook 泄露 5000 万用户数据余波未消,李彦宏一句 “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 再掀波澜。

网络上的我们如此 “赤裸”,电商上万个标签使得每一个人都幻化成为 0-1 代码,这些是一个个饱含财富的代码。

互联网疯狂下的大数据时代,我们的数据真就如此低廉吗?伴随着区块链时代的到来,这一问题或许会得到解决。

近日,金色财经采访了一家公司,COVA(Covalent.ai)。其联合创始人 Vincent Li表示想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数据行业最大痛点的项目,即如何让数据真正流通起来。他们想把数据的使用权还给用户,让用户 100% 掌握数据的控制权。

COVA 联合创始人 Vincent Li:数据交易所的第一步是产权的确认| 金色财经独家专访

COVA联合创始人 Vincent Li

“鱼” 和 “熊掌” 当然可以兼得

李彦宏一句 “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 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被万众谴责,然而大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李彦宏这句话的下一句是:“当然我们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果这个数据能让用户受益,他们又愿意给我们用,我们才会去使用它。而这个原则带入到用户的角度,那就是要在用户知情、允许的前提下,变向地用隐私换取服务。”

当局部变得完整,细细品味,其实此言不无道理。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用 “隐私换取便利”。比如,为了吃到外卖,必须把自己的联系方式与家庭住址让渡出去;为了打车,必须把自己所在的实时位置让渡出去;为了看病,必须把自己的病历信息让渡出去;为了看自己喜欢的资讯,必须把自己的浏览记录让渡出去……

这些行为之所以不违法,是因为用户知情,并且允许。但是让用户知情并且心甘情愿却并非易事。

如果把数据隐私与数据流动性分别比作 “鱼” 和 “熊掌”,在 Vincent 看来,区块链可以让二者可以兼得。

然而,现有的底层设施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包括以太坊在内的智能合约,都拥有 “图灵完备” 的优点。它可以处理所有种类的运算,却也因此带来了弊端:

首先,这类智能合约在进行运算验证时,需要让所有的节点都跑一遍,这就造成了很多重复劳动和冗余。简单运算还可以,但如果是线性回归或者深度学习这种复杂的大规模运算,网络负担就会比较重,很容易瘫痪。

其次,用户的隐私并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写在智能合约里的信息、跑的程序是网络里所有的人都看得到的,比如两个账户之间转账,双方的钱包地址、钱包余额、转账记录,这些都是公开的。用户显然不希望把这些隐私全部公开。

而 COVA 是一个数据使用协议,其核心技术是 TEE(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可信执行环境),它可以被用来进行安全可信环境运算。这是一个硬件上的技术,现在应用得比较成熟的是英特尔的 SGX。

“这基本上是一个专门为数据定制的智能合约系统。” Vincent 表示说,“在我看来现在做数据交易所类的项目为时太早,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做的项目非常底层,就是用技术定义数据产权。”

在 Vincent 看来,当下的数据交易所基本上都是朝着死的方向做,原因就是没有经营好产权的问题,这就导致了没有人进行数据的交易。

作为现有网络协议的补充,COVA 协议首先可以支持任意数据在用户和机构之间自由流动。更重要的是,机构可以在无法查阅原始数据的情况下,用算法对其进行间接使用。这样的结果是双赢的:金融、医疗机构想要数据处理结果,用户想要保留自己对原始数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双方各取所需,就这样达成了共识。

“必须要做这件事情。”Vincent 又强调。

数据是人类社会尚未被开采的石油,但它又不同于石油等通货。它很容易复制,主权问题模糊又难以确定。“数据归属于谁,传输给谁,传输之后怎么用,这些内容只有在 COVA 这样的系统中解决之后,数据交易所才开始有意义,数据的流动性才能真正实现。” Vincent 表示,“所以说,牺牲隐私性换取流动性的时代基本可以结束了。只有让数据提供者知道:他的隐私被保护了,才会提供更多的数据出来,才会有更强的流动性。”

软硬结合,做市场的主人翁

同样是赋予用户数据控制权,COVA 是首个提供软件+硬件结合的项目。其他项目要么只是开发硬件环境(TEE 网络),或者只依赖于软件(MPC,ZKP)。

软件方面,据 Vincent 介绍,COVA 更像是互联网传输协议的补充,它是非常底层的内容。“我们通过这个互联网的传输协议,把数据的拥有权、使用权、产权,全部明确定义。”为了将人类的数据使用规范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COVA 甚至开发了一套自己的程序语言:Centrifuge。

硬件方面,则是上文提到的 COVA的 TEE 网络。COVA 使用区块链技术,激励矿工为网络提供可信算力。而在 TEE 技术的加持下,全网的算力将很容易轻松突破现有以太坊的水平。

“我们的技术是唯数不多的真实解决了行业痛点的,是能够实现快速落地应用的。” Vincent 还透露,“预计在接下来的两周内进行测试网上线。”

COVA 联合创始人 Vincent Li:数据交易所的第一步是产权的确认| 金色财经独家专访

COVA 技术主管 William Chen 受邀参加由清华大学、康奈尔大学主办的国际区块链论坛

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是因为 COVA 的技术团队中有 2 名哈佛毕业生、1 名普林斯顿毕业生、6 名 ACM/IOI(数学、信息学科奥林匹克比赛)获奖者。

此外,COVA 作为区块链底层技术,准备了多项措施来吸引开发者。首先它的操作系统对开发者十分友好,其次 COVA 上有很多开发者需要的用户数据。平台上的优质数据越多,吸引的开发者就会越多。

对比同态加密(FHE)、安全多方计算(MPC),COVA 采取的技术手段拥有更好的落地性。即便经过计算处理,数据拥有者也能确保自身资产及隐私不被泄露。数据物权的确认,更为透明、可靠的数据版权管理(DRM)也将变得指日可待。

近几个月来,COVA 正在积极地拓展技术与商务的落地。商务方面,11 月末 COVA 刚刚在火币创业板第二期投票中胜出,又旋即宣布与韩国 Terra 项目、美国 BitMax 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协议。Vincent 也表示,COVA 将借助此次合作进入韩国、美国市场,为电商、交易所在内的用户场景提供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COVA 正在与数家区块链、医疗、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利用智能条款保证优质数据供给渠道安全畅通。像 Palatine Analytics、Origo、Perlin 这些跨越企业服务、隐私保护、分布式云计算等领域的项目,也纷纷与 COVA 达成了合作关系。

而在技术层面,COVA 在东欧、美国等地区均有 DApp、社群的布局。几天前,团队也已经完成了代码库的开源,为公开测试网络做好准备。

“其实,我们的测试网已经在内部运行中了,等项目真正发布出来,只要有几个节点,运算能力就会跟以太坊一样。用户马上可以看到这个效果会非常强势。” Vincent 表示。

在采访最后,Vincent 分析了当前的熊市。他认为,当下还需要两方面的条件才能进入到牛市。一是技术的突破发展与落地,二是合法合规的问题能够解决。“这一熊市短则半年,长则一年至两年,不过 COVA 已经准备好了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应对。”Vincent 信心满满地说。

生成图片
7

发表评论

COVA 联合创始人 Vincent Li:数据交易所的第一步是产权的确认| 金色财经独家专访

星期二 2018-12-18 15:59:06

自大数据技术兴起之始,关于数据隐私的争论就从未平息。

25 年前,《纽约客》杂志借助封面漫画宣扬了一个观点:“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随后互联网的匿名性特征也被认为是许多犯罪问题的诱因。

但在大数据的今天,Facebook 泄露 5000 万用户数据余波未消,李彦宏一句 “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 再掀波澜。

网络上的我们如此 “赤裸”,电商上万个标签使得每一个人都幻化成为 0-1 代码,这些是一个个饱含财富的代码。

互联网疯狂下的大数据时代,我们的数据真就如此低廉吗?伴随着区块链时代的到来,这一问题或许会得到解决。

近日,金色财经采访了一家公司,COVA(Covalent.ai)。其联合创始人 Vincent Li表示想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数据行业最大痛点的项目,即如何让数据真正流通起来。他们想把数据的使用权还给用户,让用户 100% 掌握数据的控制权。

COVA 联合创始人 Vincent Li:数据交易所的第一步是产权的确认| 金色财经独家专访

COVA联合创始人 Vincent Li

“鱼” 和 “熊掌” 当然可以兼得

李彦宏一句 “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 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被万众谴责,然而大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李彦宏这句话的下一句是:“当然我们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果这个数据能让用户受益,他们又愿意给我们用,我们才会去使用它。而这个原则带入到用户的角度,那就是要在用户知情、允许的前提下,变向地用隐私换取服务。”

当局部变得完整,细细品味,其实此言不无道理。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用 “隐私换取便利”。比如,为了吃到外卖,必须把自己的联系方式与家庭住址让渡出去;为了打车,必须把自己所在的实时位置让渡出去;为了看病,必须把自己的病历信息让渡出去;为了看自己喜欢的资讯,必须把自己的浏览记录让渡出去……

这些行为之所以不违法,是因为用户知情,并且允许。但是让用户知情并且心甘情愿却并非易事。

如果把数据隐私与数据流动性分别比作 “鱼” 和 “熊掌”,在 Vincent 看来,区块链可以让二者可以兼得。

然而,现有的底层设施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包括以太坊在内的智能合约,都拥有 “图灵完备” 的优点。它可以处理所有种类的运算,却也因此带来了弊端:

首先,这类智能合约在进行运算验证时,需要让所有的节点都跑一遍,这就造成了很多重复劳动和冗余。简单运算还可以,但如果是线性回归或者深度学习这种复杂的大规模运算,网络负担就会比较重,很容易瘫痪。

其次,用户的隐私并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写在智能合约里的信息、跑的程序是网络里所有的人都看得到的,比如两个账户之间转账,双方的钱包地址、钱包余额、转账记录,这些都是公开的。用户显然不希望把这些隐私全部公开。

而 COVA 是一个数据使用协议,其核心技术是 TEE(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可信执行环境),它可以被用来进行安全可信环境运算。这是一个硬件上的技术,现在应用得比较成熟的是英特尔的 SGX。

“这基本上是一个专门为数据定制的智能合约系统。” Vincent 表示说,“在我看来现在做数据交易所类的项目为时太早,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做的项目非常底层,就是用技术定义数据产权。”

在 Vincent 看来,当下的数据交易所基本上都是朝着死的方向做,原因就是没有经营好产权的问题,这就导致了没有人进行数据的交易。

作为现有网络协议的补充,COVA 协议首先可以支持任意数据在用户和机构之间自由流动。更重要的是,机构可以在无法查阅原始数据的情况下,用算法对其进行间接使用。这样的结果是双赢的:金融、医疗机构想要数据处理结果,用户想要保留自己对原始数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双方各取所需,就这样达成了共识。

“必须要做这件事情。”Vincent 又强调。

数据是人类社会尚未被开采的石油,但它又不同于石油等通货。它很容易复制,主权问题模糊又难以确定。“数据归属于谁,传输给谁,传输之后怎么用,这些内容只有在 COVA 这样的系统中解决之后,数据交易所才开始有意义,数据的流动性才能真正实现。” Vincent 表示,“所以说,牺牲隐私性换取流动性的时代基本可以结束了。只有让数据提供者知道:他的隐私被保护了,才会提供更多的数据出来,才会有更强的流动性。”

软硬结合,做市场的主人翁

同样是赋予用户数据控制权,COVA 是首个提供软件+硬件结合的项目。其他项目要么只是开发硬件环境(TEE 网络),或者只依赖于软件(MPC,ZKP)。

软件方面,据 Vincent 介绍,COVA 更像是互联网传输协议的补充,它是非常底层的内容。“我们通过这个互联网的传输协议,把数据的拥有权、使用权、产权,全部明确定义。”为了将人类的数据使用规范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COVA 甚至开发了一套自己的程序语言:Centrifuge。

硬件方面,则是上文提到的 COVA的 TEE 网络。COVA 使用区块链技术,激励矿工为网络提供可信算力。而在 TEE 技术的加持下,全网的算力将很容易轻松突破现有以太坊的水平。

“我们的技术是唯数不多的真实解决了行业痛点的,是能够实现快速落地应用的。” Vincent 还透露,“预计在接下来的两周内进行测试网上线。”

COVA 联合创始人 Vincent Li:数据交易所的第一步是产权的确认| 金色财经独家专访

COVA 技术主管 William Chen 受邀参加由清华大学、康奈尔大学主办的国际区块链论坛

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是因为 COVA 的技术团队中有 2 名哈佛毕业生、1 名普林斯顿毕业生、6 名 ACM/IOI(数学、信息学科奥林匹克比赛)获奖者。

此外,COVA 作为区块链底层技术,准备了多项措施来吸引开发者。首先它的操作系统对开发者十分友好,其次 COVA 上有很多开发者需要的用户数据。平台上的优质数据越多,吸引的开发者就会越多。

对比同态加密(FHE)、安全多方计算(MPC),COVA 采取的技术手段拥有更好的落地性。即便经过计算处理,数据拥有者也能确保自身资产及隐私不被泄露。数据物权的确认,更为透明、可靠的数据版权管理(DRM)也将变得指日可待。

近几个月来,COVA 正在积极地拓展技术与商务的落地。商务方面,11 月末 COVA 刚刚在火币创业板第二期投票中胜出,又旋即宣布与韩国 Terra 项目、美国 BitMax 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协议。Vincent 也表示,COVA 将借助此次合作进入韩国、美国市场,为电商、交易所在内的用户场景提供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COVA 正在与数家区块链、医疗、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利用智能条款保证优质数据供给渠道安全畅通。像 Palatine Analytics、Origo、Perlin 这些跨越企业服务、隐私保护、分布式云计算等领域的项目,也纷纷与 COVA 达成了合作关系。

而在技术层面,COVA 在东欧、美国等地区均有 DApp、社群的布局。几天前,团队也已经完成了代码库的开源,为公开测试网络做好准备。

“其实,我们的测试网已经在内部运行中了,等项目真正发布出来,只要有几个节点,运算能力就会跟以太坊一样。用户马上可以看到这个效果会非常强势。” Vincent 表示。

在采访最后,Vincent 分析了当前的熊市。他认为,当下还需要两方面的条件才能进入到牛市。一是技术的突破发展与落地,二是合法合规的问题能够解决。“这一熊市短则半年,长则一年至两年,不过 COVA 已经准备好了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应对。”Vincent 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