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彤:区块链金融有哪些应用情景?
曹彤|瀚德科技董事长
什么叫区块链?比如典型的比特币的应用,A想给B汇款,产生了一个传输,这个传输协议可以用区块作一个表述。在以往的金融里面,它是个单向的,这样一个传输信息直接给到银行,银行进入到后台主机,银行主机进入央行的清算系统。在区块链网络中,信息同时进入到若干个下载的协议主体中,换句话说,这样一个记录不是在一个中心里面有记账,它是在若干个参与主体的账面里同时记账。现在,我们从银行的记录可以看到你有钱,但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你有钱是所有参与主体的一个共同记录。这个参与主体可是一百个人,也可能是一亿人。所以,这个时候A给B转钱,这个钱的含义其实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我还要点出的一个概念就是公有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现在的银行系统都是单向的,在区块链世界里,实际又分成公有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所谓公有区块链就是像比特币这样的,是完全没有限制的,你如果要加入,只要下载这个软件,认可了这个协议,就成为区块链的组成部分,成为区块链里每一个参与者账户的记录主体。私有区块链仍然是要获得许可的,银行系统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对每一个参与者进行审核。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含义。
1.区块链技术将对银行业有何影响?
首先货币有可能重新回到实物货币的时代。
如果看货币史,其实信用货币产生的历史是很短的,信用货币的产生严格意义上只有40年的历史,1976年牙买加协议之后,牙买加协议是干什么的呢?去掉了双脱钩,即全球货币与美元脱钩、美元与黄金脱钩。与牙买加协议相对应的是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那时候叫双挂钩,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背后的基础仍然是黄金。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信用货币,依靠政府信用,不与任何金属物挂钩,不与任何实物挂钩的货币也只有40年的历史。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实物货币,这种实物货币有三种表现形态,第一种直接以贵金属金银出现;第二种像中国的铜钱,铜钱背后仍然是黄金;第三种是早期的纸币,纸币的背后仍然是黄金,国民党时期发行金圆券,过去是银,废掉的白银与美元挂钩,美元也和黄金挂钩。
信用货币也不过这40年历史,所以如果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信用活动是不是有必然的关联,是个非常存疑的命题。或者说,在某些边际条件达到的情况下,政府和社会是有可能重新回到实物货币时代的。只不过在今天,这个实物又进化到了虚拟的实物,比特币是非常典型的虚拟实物货币。实物货币之所以消亡,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的自我创造机制出了问题,它没有办法自我创新,比如说全球发展需要十亿美元的新增货币量,而黄金开采滞后,所以产生通缩效应。如果一种实物货币兼具了稀缺性和自我创造性,就有可能成长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比特币只是开了个头,因为比特币的货币创造机制仍然有问题,它虽然解决了稀缺性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创造性问题。当这两个问题都解决的时候,重回实物货币时代是有可能的。
其次,自金融的产生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命题。
基于区块链的技术,自金融的诞生是完全有可能的。刚才肖总谈了很多底层的东西,我认为这些东西对于整个金融业的影响,尽管我们目前还停留在应用层面,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自金融的产生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命题。
我们现在看到的金融主要是以间接金融,我们简单地把金融分成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但这种分法其实从货币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角度来看的,有一种金融是创造货币的,有一种金融服务是不创造货币的,产生了直接、间接的概念。但如果从服务的角度、从非货币创造角度来看,其实现代金融都是通过中介机构实现的。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去中介化,使得真正意义上的直接金融成为了一种可能。当然,这种可能性还不完全,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底层仍然是长在我们原有金融基础之上的,无法跳出来。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像安全性、透明性、不可灭失性这样底层的问题其实没有真正突破。
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前面我谈到两个概念,私有区块链和公有区块链,私有区块链其实非常近似于一种自金融的形态,公有区块链更类似于对私有区块链底层的支持和保障。当然,自金融的出现,除了区块链这种技术出现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要素条件,就是金融管理技术的第三方化,当区块链技术的普通应用和金融管理技术的第三方化普通呈现,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自金融就成为一种可能。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有可能己开银行,所有有资产、有现金流的主体都有可能是一个银行。
最后是对银行概念的重构。
银行到底是什么?这个命题其实现在越来越难以回答,就从目前来看,银行最本质的功能仍然是账户管理和清算。比如说银行存贷汇,贷和存已经越来越从银行当中被解构出来,就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被解构出来。目前在汇的层面即账户这个层面上还没有被解构,但是也出现了一种趋势。如第三方支付这个虚拟账户的出现,其实也在浅层解构银行的账户管理职能。证券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可视为另外一种形式的银行,证券公司也是一种银行。在互联网时代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解构银行的账户管理职能,但是在区块链时代,刚才谈到的很多概念一旦实施,银行的账户管理职能被解构,一旦被解构,银行的存贷、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这些东西放在哪呢?从这个视角看,银行的概念已经变得非常难以回答。至少有一个概念我认为是成立的,就是全能银行的消失和功能组合银行的出现,至少我们能看到这一点会成为一种现实。
2.区块链垂直产业化步伐持续
区块链应用主要包含三个元素:企业/实业、金融、科技,后两者严格意义上都是工具,金融也罢、科技也罢,其最终表现为企业、产业、实业的变化。
将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赋予企业之中,这是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最终的使命。
当然在这一转移过程当中,金融需要加入科技元素,成为金融科技;科技需要借助金融,才能释放能量。二者互动产生跨界效应,到一定程度才能将能量释放出来,帮企业做实事。
区块链作为一种伴生技术,易与互联网、AI、AR互相交互,在良好交互中产生的新业态,在金融、信息与通信等领域也为新应用提供了土壤。所以,区块链不论从金融科技视角、“互联网+”的视角,还是从下一轮的信息技术演进视角,都易与其他产业产生跨界融合。
虽然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的风险和合法性遭到多方争议,但其底层区块链技术却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美国、英国等国家对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的发展给予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
区块链模式的亮点在于,它具有比互联网更为强劲的网络效应,因此产业化后的经济利益更为可观。
在海外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首先,体现在区块链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创新,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平台、生态化公司出现,并逐渐替代了现有金融业务体系;其次,在中间件服务方面,区块链在软件开发、程序设计、智能合约等方面均有应用;最后,区块链在具体金融领域的应用创新,出现了大量的区块链服务和应用企业,进一步加快了产业规模的成长。
在基础设施、创新应用等多重推动下,海外区块链深入到了金融的各个业务领域,甚至发展到各个行业。在基础设施方面,可借助区块链,公共数据库或分布式账本等技术,建立区块链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黄金等货币的跨境支付服务。在中间件服务方面,可将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与区块链技术应用方连接起来,提供多种异构区块链供需求方选择,并且可向上层区块链应用提供统一API接口。在应该解决方案层面,建立了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平台,提供了预付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融通仓融资等服务。海外区块链在数字钱包、支付、供应链、跨境交易等领域的创新,对于国内垂直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有重要借鉴意义。
特别是由于区块链能将所有参与交易主体连接到线上,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这为传统金融机构解决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等业务领域的痛点提供了机会,反过来也有助于区块链垂直产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可以借鉴海外区块链供应链、支付等方面的应用创新,尽量减少企业间信息的不对称,增强中小企业的可信度,从而提高企业间的交易效率。
3.区块链在金融中的三类典型应用
区块链跨境支付领域前景可期。长期以来,跨境支付一直面临流程繁琐、费时、耗力等问题,区块链具备去中心化、点对点交易、不可篡改等技术特征,在解决跨境支付“低效”问题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美国的跨境支付平台Ripple到国内招商银行的跨境直联系统等,都是比较成功的跨境区块链支付平台案例。
全球跨境支付平台Ripple是由分散节点构成的去中介化区块链金融服务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跨境支付和外汇市场做市的区域联解决方案。目前,Ripple已经完成了30个试验项目,并与瑞银、渣打等15家银行实现了合作,其中有10家已处于商业化合作阶段。区块链技术对跨境支付的影响机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Ripple网关和Ripple的原生货币XRP。客户钱包中的XRP可以直接作为媒介货币在Ripple网络中流通。而用户的现实货币资金在进入Ripple网络前必须先通过网关系统,再对货币进行存取和兑换。网关系统的存在将个人间信任关系转换为个人与网关间信任关系,使得法定货币和虚拟货币可借助信任中心在Ripple搭建的网络中实现货币流转。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当前已初具规模,在国内和国际支付市场上脱颖而出。目前,我国拥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4408家,支付机构269家。如果未来“区块链技术+跨境支付结算”逐步替代传统的支付模式在国内市场形成主流,高效的业务流程将会节约大量成本和资源,对于中国支付“走出去”的战略和对外贸易十分有利。
区块链在票据领域试水效果理想。长期以来,票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划款不及时、信息不透明、融资周期长等问题始终困扰着票据市场。针对票据领域的痛点,一些金融机构尝试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票据领域“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
2017年3月15日,全国首单区块链票链业务在赣州银行发布上线。区块链技术在票据领域应用的逻辑主要是将各家合作银行、企业客户、交易平台、非银机构等机构链接在一个链条上,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提供IT技术支持、运营管理支持,以及各项客户服务支撑。票链业务作为一款新型互联网票据融资产品,以区块链为基础、链接中小银行,采用“平台申请贴现、银行柜台验票、票据信息储存、资管凭票贴现”的方式,为持有小额银行承兑汇票的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承兑服务。具体来说,持票中小微企业通过区块链票链平台申请贴现业务,经赣州银行风控管理体系验票成功后,由指定的资金管理证券公司为企业提供所需款项。在票据流转过程中,区块链票链平台完整留存区块链电子记账记录,业务流程全透明。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痛点。
具备分布式记账、点对点交易、去中心化等特征的区块链技术有助于解决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融资难问题。对于传统供应链行业而言,核心企业一般只对一级供应商的信息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对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信息却少有了解,加之小微企业也缺少途径向核心企业证明自身偿还能力及信用度,最终使得供应链金融交易主要发生在核心企业和大型供应商之间。区块链在供应链平台中的应用优势主要在于打通了资金供给方、资金需求方的信息通道。
在区块链技术平台上,每个参与者都是一个节点,所有节点共同维护同一套账本,有助于分享与共赢,打通全局全流程。区块链技术平台这一“共享模式”有助于充分披露供应链上各级企业的信息,释放并传递核心企业信用,有助于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带来融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更多传统商业银行开始关注、研发,并推出一系列区块链项目。例如,纽约梅陇是一家典型的公对公银行,最知名的是托管业务,一直关注着区块链,推出了区块链实验项目。国内大型银行、中小银行也纷纷布局区块链。从中国邮储银行的资产托管系统再到浙商银行的移动数字汇票平台、赣州银行区块链票链业务,等等。
4.最后,我谈一谈监管
区块链金融技术一旦在金融业普遍展开以后,监管的去金融属性化就产生了。1914年美联储诞生,二战后央行体系成为一个普遍选择。从监管巴塞尔协议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就出现了资产与资本的关系,出现了对金融杠杆率的管理,出现了以金融杠杆率作为控制微观和宏观金融风险的主要抓手,进入到这个时代。如果我们展望十年以后怎么样,当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普遍运用以后,央行可能变得很难去作为一个金融调控的主要组织架构。比如从宏观金融视角看,当自金融时代产生以后,货币创造机制是完全改变的,央行的产生是从基础货币供给、从货币创造的角度切入进来的,如果没有货币创造就没有央行。在自金融时代,是不是还有货币创造,那个货币的含义是什么?是创造货币还是创造信用?要管什么?这些命题就来了。央行标配的这些职能,经过百年的演绎,到底怎么去重新界定?成为一个新的命题。
从微观金融视角看,很显然,在一个商业金融时代,我们现在已经在这个时代的边缘,区块链技术再往前迈半步,金融与商业已经难以区分,这个时代已经超越了分业和混业监管的含义。我们今天探讨的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如果不从这个视角看,很难把握时代的主题,主要的矛盾没有抓住。分业与混业是上个时代的事情,是上一个百年的事情,仍然是跟跑,仍然落后国外20年。所在这个时代,监管的理念、监管的体系都成为一种新的命题。
本文内容源自曹彤先生的分享,部分资料来自网络,由“未来大脑”采编,Mr.DAO主编,未经分享人最终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