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寒潮”犹存 交易所圈地STO前景未知?
突然热络的STO其实需要冷思考。处于发展初期的STO,标准不完善,监管不明确,熊市之下融资困难等风险尚待解决,如何发掘优质项目,扩大流通性更是交易所的难题,此时STO交易所的发展之路更是一场未知的探索。
新浪潮来临 头部交易所争先布局
ICO浪潮还未退潮之际,区块链市场迎来了下一波“浪潮”,STO的出现或许给熊市带来一线希望,交易所尤其是头部交易所试图在新的浪潮中抓出机遇。
10 月 18 日,OKEx金融市场总监黎智凯在香港举行的Security Token Future大会上宣称,OKEx目前已与马耳他证券交易所成立合资公司, 并将按其监管框架建立证券类代帀交易所。
就STO(证券类代币)他还发表时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首先,STO借区块链技术, 让一些原本不易流通的金融合约高效、低成本及快速地全球流通及进行结算,大大降低交易门槛及成本;其次,监管机构将更容易对STO交易进行穿透式监管,监管措施如反洗钱,投资者准入,交易合约设计等更容易把控;最后,STO 所带来的合规成本下降,使中小企更容易发行较复杂的金融合约以管理风险,融资及转售资产,最终社会资源分配机制将运作得更高效。
火币紧随其后,虽然没有明确宣布成立STO交易所,但是在19日,火币生态北美负责人 Will Wang在香港区块链协会上表示,如今STO市场还处于相当早期的阶段,技术基础设施和合规基础框架都尚未成熟,流通性还有待建设;未来的18月将是STO行业发展的加速期,这会给监管和传统二级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同时该市场也会为股权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机会;火币生态希望通过投资和促进合作来加速STO生态在全球范围内发展,通过区块链技术来提高全球金融市场效率。这一言论明里暗里透露着成立STO交易所的意图。
STO获青睐 或成为交易所转型的实验田?
除了中国市场的这些交易所外,国外STO交易所更为活跃,据报道,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正策划推出通证化证券平台,此举将为区块链项目在符合美国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发行STO提供便利。为此,纳斯达克正与区块链技术企业Symbiont进行谈判,旨在达成相关合作。
据相关统计美国有2000个STO申请在排队,Coinscious已经在加拿大提交了STO的申请,加拿大的证监会累计批准了4个。
有人称STO其实是传统券商和交易所转型的一个实验田,对此金色财经独家采访了Hiwa CEO陈超,他表示:“STO不是传统券商和交易所转型的试验田。STO指的是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募资的形式。比如说符合SEC的reg A,reg D,reg S等等。只是拿了token作为载体,并不是之前大家所认知的ICO的token,对行业没有太大帮助。”
STO为何会如此受欢迎,STO即证券化通证发行,指在确定的监管框架下,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要求,进行合法合规的通证公开发行。
STO对应着现实中的某种金融资产或权益,比如公司股权、债权、黄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区块链系统的分红权等。由于用该工具发行的代币具有证券属性,可以受到证券法的监管,使其更受区块链行业的欢迎。
根据调研链Insight Chain(INB)发布投资者如何看待STO前景的热点调研结果显示,在收集的300份有效问卷中,43.7%的投资者表示会考虑参与STO。其中,46.3%的人认为STO能吸引自己的原因是其更合规和便于监管,39.7%的投资者是因为STO可使资产的公开发行更加智能;58.3%的投资者赞同如下观点:STO对现有资产进行通证化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将可能于2019年开始爆发,前景可观。
STO可以说是安全、有保障且更理智的ICO。
2017年1月初火爆的ICO,随着泡沫的逐渐被戳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实自2017年1月初以来,初始代币发行(ICO)的热度不亚于现在的STO,吸引了很多风险投资公司和区块链企业的目光。然而,由于缺乏监管以及人群的无知,ICO泡沫膨胀,使投资者处于危险之中,紧接着迎来全球多数国家监管。
根据加密货币分析公司Autonomous Next的一份报告显示,自今年年初以来,全球ICO筹集的资金截至9月份已经大幅下降了近90%,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证券代币发行STO的出现。
优质项目难寻 STO交易所前景未知
市场处于熊市,市场流动资金匮乏,刚刚崭露头角的STO交易所想要获得市场优质项目的信赖成了其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对此陈超表示,“优质项目选择STO的价值在哪里?这个是不够清晰的,更多的募资?更好的流通性?都不见得有。目前的STO不是将传统资产证券化,只是将一些合规的募资形式改为token为载体。”
STO交易所的纳斯达克之路会一帆风顺吗,根据相关人士透露,去年到现在SEC只批准了31家ST,这些Token都没有上交易所。发行STO实际上公司有两套权利体系,一个是股权,一个是Token,例如一个公司有1000万股,发行1000万Token,那么投资人持有10%,就相当于有10%的股权和10%的token。
STO的投资人在美国要求是合格投资人,但对海外用户没有合格投资人要求,但需要投资人将前打到某个银行账户,冻结3个月,美国会针对这笔资金出具是不是合法来源的证明,得到证明的之后,可以投资ST0。
ST0的发行也不需要通过目前市场上的发行平台去募资。投资人投资以后,也不一定会很快上交易所,token的流通性不好。每年都需要向SEC提交审计报告,在符合一定条件之后才可以去纳斯达克上市。
高链资本创始合伙人陈钰璋在金色相对论中也表示,STO给一些小国一个不错的窗口,不过问题是这些国家需要流量。没有流量的合法合规也没有太大用处。
如果区块链是创新,我们就要用创业的思维去理解它、改善它。看待STO的最核心问题是:如何与纳斯达克、红杉、软银这些交易所和巨额基金争夺真正的好项目?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需要有足够的流动性,才能够吸引真正的好项目。但是谁来提供从零到一的流动性呢?我能看到的是超级财团,例如软银、黑石、GIC这些基金联合小国家的政府立法,成立国际上第一个不缺钱的稳定STO体系,吸引到最优质的顶级企业入驻,打造成功案例,然后把其他B轮、C轮的S级别企业吸引过去,才能建立良性循环。
GVC引力资本创始人&CEO高建武表示,像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被认为是“编程货币”,那么可以将证券型通证ST视为“可编程所有权”的版本。这意味着任何拥有所有权的资产都可以并且将被token化公共和私人股权,债务,房地产等。正如比特币改变货币一样,STO将不可避免地改变股权,因为它们为所有者提供直接、流动的经济利益和快速交付收益。每种类型的所有权都可以被代币化(tokenize),这是一个巨大的数万亿美元的规模的市场。
高建武还称,目前已经看到STO的发展取得了显着进展,但要扩大STO的范围和能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第一批专门研究STO的交易所刚刚开始上线。Polymath和Harbour等公司正忙于为标记化资产和ST制定标准。
STO是一个新兴的市场,目前还出初期阶段,证券型代币的一系列标准还不完善,各国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流通体量小,融资风险等问题依旧存在,STO还没有完全成熟,STO交易所发展前景更是一场未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