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入场,币圈泡沫破裂倒计时开始
电视剧《大宅门》里,白景琦用一泡屎,找当铺老板当了两千两银子,最后他把钱还上了,这个案例就成了“白景琦用白家的品牌信誉做担保的借债”。
新噱头,老泡沫
电视剧《大宅门》里,白景琦用一泡屎,找当铺老板当了两千两银子,最后他把钱还上了,这个案例就成了“白景琦用白家的品牌信誉做担保的借债”。
如果白景琦不还钱,而继续把那个“宝贝”作价2000两银子作为资本继续滚动,再编一套话语吸引投资——那么这泡屎,就是个金融产品,根据屎编出来的故事,就是项目。
这不是故意“恶心人”,因为经济史上第一个金融泡沫的“项目”郁金香泡沫,大体就是这个逻辑。
忽然间的暴富,会让整个国家都陷入某种非理性,这往往也是金融泡沫的温床,1637年2月初,在平均年收入为150荷兰盾的时候,有一株名为“永恒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达到了6700荷兰盾。
2月4日之后,价格急转直下,一个月左右,价格跌掉90%,两年后,价格不到高峰时的两万分之一。
郁金香泡沫的历史背景很简单: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服务于运送财富的“无敌舰队”之后,还没腾出手来搞经济建设,荷兰取代西班牙,成为西欧海上实力最为强大、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国家。
当一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钱忽然多到不知道该“怎么烧”的时候,资本寻求出路,不放过任何一种可能,甚至不惜去创造、编造和塑造可能。
金融泡沫中产品会与时俱进。除债券、房产外,郁金香花、乃至肥皂都会成为投资产品。
人们不停的投资这泡屎和背后的预期,就会产生金融泡沫。
但是泡沫的逻辑却一直如此。泡沫产生就注定会破裂,区别只是时间的长短和破裂的猛烈程度。
当下中国,和郁金香泡沫时代的荷兰,南海泡沫时代的英国很是相似——经济快速发展,财富迅速累积,投资机会不足,加上国际环境等众多要素加持,最近一段时间,全社会都在一种繁华的幻象以及资本的躁动中。
行外乱,行内也乱
尽管“科技要与产业结合,服务生产和消费”已成定论,但目前,“区块链”周边仍旧弥漫着或明或暗的疯狂骗局,到处是参差不齐、偷梁换柱和东拼西凑概念和项目。经常遇到“不凑热闹显得缺席,凑热闹是摆明了傻”的局面。
“中国大妈““空降”到原本还有“科技”作为标签的区块链峰会,说某个区块链项目可以用叶绿素清理她的血管,让前列腺受益,可以“重返青春”。
某些攒局的“孵化器”,在投资方坐诊的“项目演示”现场,出现了和区块链技术毫无关系的世界杯猜球的“项目”,项目演示者在面对非常基础的问题时,给出的回复是“不知道”,让人深感难以置信的同时,也隐约感受到投资方身上闪烁着“钱多人傻”的标签。
会务人员每天都在攒各种“峰会”,拟邀嘉宾来来回回就是那一批人,根据会务信息,有些人一周之内要出席美国、东京、北京、厦门等地的4、5次峰会,如果会务方不用叶绿素让拟邀嘉宾重返青春,不知道他们如何保持这种钢铁侠一样的体力。
就连区块链行业(如果现在的能算的话)自身也“躁”起来,可以在一天之内联系一些看着有头有脸的机构,在被评选者不完全知情,也没有到现场的情况下,就可以评出“最具影响力”50强,“最具投资价值20强”之类的奖项,“喜获奖”和“喜当爹”一样,忽然有了某种更为复杂的情绪。
原本是一项被发现和使用的新技术,忽然成了和广场舞一样老少咸宜全民参与的狂欢。
乱中取乱,背后真正获利的是谁?
资本东奔西突,如同照妖镜,映射出各个角落的疯狂。
“中国大妈”就是疯狂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20年前可能还是改革镇痛中的群体的中国大妈,经过这20年的时间,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他们拥有经济发展的红利,手持不可小觑的资产,并且通过各种沾亲带故的关系,形成资本势力。
他们没有多余的想法,反而更容易因为看到“下一步的机会”,而迅速的以一聚百,不仅产生流量,而且会带动真金白银。
从买煤矿到炒房到海外扫货,从传销到资金盘再到区块链,中国大妈横行江湖,她们是其实是离钱最近的群体,是市场最前沿的群体,是嗅觉最灵敏的群体,是市场的推动者也是受益者。
“大妈”们的加入,一方面,起码用最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给老百姓普及了区块链的概念;另一方面已经明确释放“过热”和“混乱”的信号。
2014年之前,资金盘项目从开设到崩盘的周期大约是2到3年,2015年之后,周期变为半年左右,区块链的热潮从2月中旬“三点钟无眠”的区块链热潮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两个多月,按照当下经济与信息发展的速度,“区块链泡沫”能留存的时间应该不会太久。
但是有一个问题让人难免不去想:信奉叶绿素能清理血管的大妈们,很可能并不具备真正攒局和坐庄的能力,那么“大妈经济”的背后,真正的受益者是谁?这些“背后的人们”,他们是真的相信叶绿素能清理血管,服务前列腺,让人重返青春,还是,另有高见?
作者:苏布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