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为何大力推崇“区块链扶贫”?

扶贫款项落实不力,贫困户难以识别,贫困人口创收难、易返贫……一直是扶贫工作面临的难题。

扶贫款项落实不力,贫困户难以识别,贫困人口创收难、易返贫……一直是扶贫工作面临的难题。

而区块链技术,有望解决这些难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区块链+扶贫”“精准扶贫”等词汇,被高频提及。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就有许多国内从业者,开始将区块链运用于扶贫领域。

区块链如何助力扶贫工作?它能解决哪些问题?又需要人们为此付出哪些努力?

落地农业

从农村到城市,从政府、企业到公益组织,如何有效地开展扶贫工作,一直是一个重大难题。

其中,扶贫款项落实不力,是扶贫工作的头号难题。

裁判文书检索平台OpenLaw显示,自2004年起,国内与扶贫相关的公开裁判文书,总计为35869份。贪污贿赂、侵犯财产、渎职,成为了排名前三的案由。

在涉案案由分类中,贪污犯罪的判决书占比最多,高达7317份,占总数的20%。另据国家审计署统计,仅2017年,中央拨发的1400亿扶贫款中,就有70亿被贪污截留。

而站在扶贫机构角度,贫困户识别不准确、资金被冒领等现象,也让扶贫工作充满难点。

除此之外,贫困地区往往存在信息闭塞、生产技术落后、产品销路匮乏、难以获得金融贷款等情况,形成恶性循环。

而区块链技术,有望解决诸多扶贫难题。

在今年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都呼吁,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扶贫工作。“区块链+扶贫”成为了两会热词。

何为“区块链+扶贫”?

这一模式利用了区块链点对点、分布式存储的特性,将扶贫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或利用区块链实现扶贫款项的流转,以实现公开透明、可追溯与不可篡改。

事实上,区块链扶贫并非新概念。早在2017年5月宜农贷,就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公益助农平台——“公益三生石”,以助力贫困农户借贷。

据悉,该平台连接了两类群体,其中一类为出借资金的爱心人士,一类则为有借款需求的农户。而这些资金的每一笔流向,都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

“出借多少,什么时候出借,这笔钱帮助了谁,整个流程都一目了然。” 宜农贷相关负责人告诉一本区块链记者。官方资料显示,该项目落地至今,已积累了4323名借款农户,平台出借人次达到了32375次,助农总资金为8300万元。同样是在2017年,有家科技公司,针对贫困农户常面临的农产品滞销、价格低等问题,推出了“步步鸡”农业扶贫项目。

众安科技官方资料显示,“步步鸡”结合了“区块链、物联网和防伪技术”,消费者可实时查看散养土鸡的地理位置与计步信息,以核实其身份。

“这个项目的核心,是将‘步步鸡’从养殖、出栏到屠宰、销售的全流程信息上链保存。”该项目负责人邵勇告诉记者,“我们会与各地扶贫办合作,共建养殖场,让贫困农民参与,获取收益。”

从入栏开始,每只“步步鸡”都会被绑上“鸡牌”。鸡牌具有唯一的ID,表面有二维码,内置RFID芯片,以实现鸡只的识别、信息记录等。

监管为何大力推崇“区块链扶贫”?/

戴着“鸡牌”的“步步鸡”

“步步鸡”从出栏、屠宰到冷藏、包装、运输等在内的每个环节,均会保留鸡牌,直到消费者将其买走。鸡牌一经拆下就会损坏,无法回收利用。

邵勇表示,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的“步步鸡”养殖场约有400家,帮助的农民已超过千人。

 互信难题

在助力农业生产之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被直接运用于扶贫款发放。2017年5月,国内首个由政府支持的“区块链精准扶贫”项目,在贵州省贵阳市的红云社区落地。为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的网录科技扶贫项目负责人Bryan表示,他们建立了“助困工作区块链数据存证系统”,以便精准发放扶贫款。

监管为何大力推崇“区块链扶贫”?/

助困工作区块链数据存证系统架构

这一系统,可以将贫困户身份信息、扶贫助残服务信息以及扶贫款流向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以解决扶贫机构与扶贫对象之间的互信问题。在Bryan看来,互信问题,正是红云社区以往扶贫工作中的最大难点。

对于困难群众而言,他们希望拿到手中的扶贫资金不打折扣。对于扶贫机构而言,最头疼的,是如何准确识别困难群众,不让扶贫款被重复申领、冒领。在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年代,上述乱象很难杜绝。

“当年,困难群众的个人信息,被分散存储在不同的中心化服务器上。而资金的发放信息,又存储在另一个中心化服务器上。”Bryan说。因为信息没有打通,有的人可能会领到两份助困金,而有的人却一份都领不到。

Bryan表示,现在,在“助困工作区块链数据存证系统”中,困难群众的个人、家庭信息及资金发放信息已经全部打通,并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这套系统还具备扶贫信息自动审核与篡改预警的功能。群众提出救助申请时,该系统会根据居委会人员录入的信息,自动审核其资质。符合条件的,通过;反之,则驳回。而在信息被修改时,系统会自动对每个节点进行预警。直到社区人员认定这是合法修改,预警才会消失。“这样既可以保证扶贫款发放全流程的公开、透明,也可以解决贫困户识别不准确的问题。”Bryan说。

此外,通过姓名、居委会、救助申请时间等关键词,工作人员还可以便捷地在系统内查找相关数据。不过,出于隐私保护的考虑,数据查询仅限于政府内网。

 难点与未来

尽管区块链扶贫项目相继落地,但在许多从业者看来,区块链扶贫仍处于早期阶段。“区块链扶贫小范围落地容易,但大规模商业化运作仍十分困难。”Bryan表示。在他看来,扶贫本身是一种公益行为,与许多商业模式的目的背道而驰。区块链扶贫若想推广普及,必须依靠政府或大企业的积极推动。

制约区块链扶贫落地的,有几大因素,其中一个就是软硬件水平。扶贫信息上链依靠物联网等设备采集,成本较高。区块链扶贫平台,也对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有要求。而在最关键的信息上链环节,更是存在着种种挑战。“扶贫项目信息往往很零散,整合时存在一定技术难度,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Bryan说。这在“步步鸡”项目上得到了印证。

“‘步步鸡’通过物联网设备‘鸡牌’收集信息。‘鸡牌’无法回收,硬件成本很高,导致鸡只的售价居高不下。”邵勇说。

宜农贷相关负责人也对此深有同感。“在扶贫贷款领域,记录‘借款’信息容易,但记录‘回款’信息却很难。”他说。

这是因为,宜农贷会与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完成借款发放与回款收取。但一些帮扶地区信息化水平有限,回款收取往往发生在线下,数据收集存在难度。“将全部回款信息上链,技术难度很大,”该负责人表示,“我们还在探索中。”

无论如何,区块链技术在扶贫等领域的逐渐推进,正在为这一行业正名。

“很多人对区块链的认知还停留在炒币方面。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益事业,或会让他们的看法改观。”Bryan说。

“区块链+扶贫”模式尚未完全成熟。

整合信息成本高、技术不成熟、跨部门协作难度大……种种难点,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区块链助力下的“精准扶贫”,效果已日益彰显。

它必然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生成图片
2

发表评论

监管为何大力推崇“区块链扶贫”?

星期二 2019-04-23 13:18:14

扶贫款项落实不力,贫困户难以识别,贫困人口创收难、易返贫……一直是扶贫工作面临的难题。

而区块链技术,有望解决这些难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区块链+扶贫”“精准扶贫”等词汇,被高频提及。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就有许多国内从业者,开始将区块链运用于扶贫领域。

区块链如何助力扶贫工作?它能解决哪些问题?又需要人们为此付出哪些努力?

落地农业

从农村到城市,从政府、企业到公益组织,如何有效地开展扶贫工作,一直是一个重大难题。

其中,扶贫款项落实不力,是扶贫工作的头号难题。

裁判文书检索平台OpenLaw显示,自2004年起,国内与扶贫相关的公开裁判文书,总计为35869份。贪污贿赂、侵犯财产、渎职,成为了排名前三的案由。

在涉案案由分类中,贪污犯罪的判决书占比最多,高达7317份,占总数的20%。另据国家审计署统计,仅2017年,中央拨发的1400亿扶贫款中,就有70亿被贪污截留。

而站在扶贫机构角度,贫困户识别不准确、资金被冒领等现象,也让扶贫工作充满难点。

除此之外,贫困地区往往存在信息闭塞、生产技术落后、产品销路匮乏、难以获得金融贷款等情况,形成恶性循环。

而区块链技术,有望解决诸多扶贫难题。

在今年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都呼吁,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扶贫工作。“区块链+扶贫”成为了两会热词。

何为“区块链+扶贫”?

这一模式利用了区块链点对点、分布式存储的特性,将扶贫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或利用区块链实现扶贫款项的流转,以实现公开透明、可追溯与不可篡改。

事实上,区块链扶贫并非新概念。早在2017年5月宜农贷,就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公益助农平台——“公益三生石”,以助力贫困农户借贷。

据悉,该平台连接了两类群体,其中一类为出借资金的爱心人士,一类则为有借款需求的农户。而这些资金的每一笔流向,都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

“出借多少,什么时候出借,这笔钱帮助了谁,整个流程都一目了然。” 宜农贷相关负责人告诉一本区块链记者。官方资料显示,该项目落地至今,已积累了4323名借款农户,平台出借人次达到了32375次,助农总资金为8300万元。同样是在2017年,有家科技公司,针对贫困农户常面临的农产品滞销、价格低等问题,推出了“步步鸡”农业扶贫项目。

众安科技官方资料显示,“步步鸡”结合了“区块链、物联网和防伪技术”,消费者可实时查看散养土鸡的地理位置与计步信息,以核实其身份。

“这个项目的核心,是将‘步步鸡’从养殖、出栏到屠宰、销售的全流程信息上链保存。”该项目负责人邵勇告诉记者,“我们会与各地扶贫办合作,共建养殖场,让贫困农民参与,获取收益。”

从入栏开始,每只“步步鸡”都会被绑上“鸡牌”。鸡牌具有唯一的ID,表面有二维码,内置RFID芯片,以实现鸡只的识别、信息记录等。

监管为何大力推崇“区块链扶贫”?/

戴着“鸡牌”的“步步鸡”

“步步鸡”从出栏、屠宰到冷藏、包装、运输等在内的每个环节,均会保留鸡牌,直到消费者将其买走。鸡牌一经拆下就会损坏,无法回收利用。

邵勇表示,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的“步步鸡”养殖场约有400家,帮助的农民已超过千人。

 互信难题

在助力农业生产之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被直接运用于扶贫款发放。2017年5月,国内首个由政府支持的“区块链精准扶贫”项目,在贵州省贵阳市的红云社区落地。为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的网录科技扶贫项目负责人Bryan表示,他们建立了“助困工作区块链数据存证系统”,以便精准发放扶贫款。

监管为何大力推崇“区块链扶贫”?/

助困工作区块链数据存证系统架构

这一系统,可以将贫困户身份信息、扶贫助残服务信息以及扶贫款流向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以解决扶贫机构与扶贫对象之间的互信问题。在Bryan看来,互信问题,正是红云社区以往扶贫工作中的最大难点。

对于困难群众而言,他们希望拿到手中的扶贫资金不打折扣。对于扶贫机构而言,最头疼的,是如何准确识别困难群众,不让扶贫款被重复申领、冒领。在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年代,上述乱象很难杜绝。

“当年,困难群众的个人信息,被分散存储在不同的中心化服务器上。而资金的发放信息,又存储在另一个中心化服务器上。”Bryan说。因为信息没有打通,有的人可能会领到两份助困金,而有的人却一份都领不到。

Bryan表示,现在,在“助困工作区块链数据存证系统”中,困难群众的个人、家庭信息及资金发放信息已经全部打通,并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这套系统还具备扶贫信息自动审核与篡改预警的功能。群众提出救助申请时,该系统会根据居委会人员录入的信息,自动审核其资质。符合条件的,通过;反之,则驳回。而在信息被修改时,系统会自动对每个节点进行预警。直到社区人员认定这是合法修改,预警才会消失。“这样既可以保证扶贫款发放全流程的公开、透明,也可以解决贫困户识别不准确的问题。”Bryan说。

此外,通过姓名、居委会、救助申请时间等关键词,工作人员还可以便捷地在系统内查找相关数据。不过,出于隐私保护的考虑,数据查询仅限于政府内网。

 难点与未来

尽管区块链扶贫项目相继落地,但在许多从业者看来,区块链扶贫仍处于早期阶段。“区块链扶贫小范围落地容易,但大规模商业化运作仍十分困难。”Bryan表示。在他看来,扶贫本身是一种公益行为,与许多商业模式的目的背道而驰。区块链扶贫若想推广普及,必须依靠政府或大企业的积极推动。

制约区块链扶贫落地的,有几大因素,其中一个就是软硬件水平。扶贫信息上链依靠物联网等设备采集,成本较高。区块链扶贫平台,也对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有要求。而在最关键的信息上链环节,更是存在着种种挑战。“扶贫项目信息往往很零散,整合时存在一定技术难度,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Bryan说。这在“步步鸡”项目上得到了印证。

“‘步步鸡’通过物联网设备‘鸡牌’收集信息。‘鸡牌’无法回收,硬件成本很高,导致鸡只的售价居高不下。”邵勇说。

宜农贷相关负责人也对此深有同感。“在扶贫贷款领域,记录‘借款’信息容易,但记录‘回款’信息却很难。”他说。

这是因为,宜农贷会与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完成借款发放与回款收取。但一些帮扶地区信息化水平有限,回款收取往往发生在线下,数据收集存在难度。“将全部回款信息上链,技术难度很大,”该负责人表示,“我们还在探索中。”

无论如何,区块链技术在扶贫等领域的逐渐推进,正在为这一行业正名。

“很多人对区块链的认知还停留在炒币方面。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益事业,或会让他们的看法改观。”Bryan说。

“区块链+扶贫”模式尚未完全成熟。

整合信息成本高、技术不成熟、跨部门协作难度大……种种难点,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区块链助力下的“精准扶贫”,效果已日益彰显。

它必然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