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来云“内外失守” 寒冬中还能挣扎多久?

自2017年起,“区块链”这三个字开始风靡全球,一批与之相关的项目也来势汹汹。而亦来云就是众多兴起项目中的一个。

自2017年起,“区块链”这三个字开始风靡全球,一批与之相关的项目也来势汹汹。而亦来云就是众多兴起项目中的一个。

亦来云2017年启动募集,在成立之初股东除了有清华背景的陈榕,韩锋之外,还有币圈大佬吴忌寒,达鸿飞等人,阵容豪华。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亦来云一跃成为明星项目,在2018年上线之初就万众瞩目,受到粉丝追捧。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2018年加密行业步入寒冬,亦来云也由当初的如日中天走向四面楚歌的境地。先是国内发生了另其“声名远扬”的“维权白皮书”事件,而后海外市场也“失火”,被投资者集体诉讼,收到美国法院发出的传票。

“外墙”失守  法院传票如期而至

此前,有外媒报道Mark Owen等投资者向纽约最高法院发起对亦来云的集体诉讼,指控亦来云于去年启动的ICO活动违反美国《1933年证券法》第5条例(该条例规定所有出售的证券必须首先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进行注册)。

该诉讼旨在代表据称在美国购买ELA代币的个人提起诉讼,指控ELA代币发行是一种未经注册的公开出售行为。并且在2019年1月31日对亦来云被告发出集体诉讼传票。而传票中提到的被告包括创始人韩锋,陈榕,首席营销官Fay Li、北美策略师Zach Warsavage以及斯坦福大学期刊《区块链法律与政策》主编、亦来云前顾问Steven Nam。

据法院传票显示:被告无视美国的证券法,未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ELA代币;被告未按照法律要求,以经纪人或交易商的身份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以合法销售代币。

但近日,针对这一事件,亦来云海外社区也发出声明称:已收到纽约最高法院针对“亦来云基金会及其管理者和团队成员”发起的集体诉讼传票,但认为原告提起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依据。亦来云称将对此进行积极辩护。

但在本文撰写之时,尚未看到再次站上风口浪尖的亦来云公布任何有效的证据证明其未违反规定。

此外,亦来云发布的白皮书中称ELA代币是效用型代币,可在亦来云区块链上进行价值交换,以及支付网络费用。亦来云在2018年1月份举行的ICO活动中,出售了200万枚ELA代币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ELA代币出售作为一项投资行为,倘若尚未在美注册就对美国公民售卖,确实是违反相关了规定。

“内院”失火  维权“声名远扬”

但于亦来云而言,站在风口浪尖并非首次,早在2018年10月,其也曾因“维权白皮书事件”身陷囹圄,成为币圈的焦点。

上文提到的“维权白皮书”中揭露了亦来云的八大罪状,包括随意更换私募兑换比例,创始人高位套现,无节制释放ELA,单方面推翻锁仓投资人的共治权等。先不论“维权白皮书”中披露的亦来云的八大罪证是否属实,单凭这种大规模的维权本身来看,亦来云已经失去了大部分投资者的信赖和期待,换来的则是投资者的质疑和声讨,其团队公信力大幅下降。

当然此次亦来云也着实在币圈赚足了眼球。

但此次维权事件中还提到:为确保国外社区的成员得到照顾,在亦来云8月1日解锁的前几日,其团队成员李斐(Fay Li)在亦来云国际电报群内以管理员身份公开声称中国持有者将有200万代币将在8月解锁,让国外短线投机者赶紧卖出ELA。

此种行为显然是对海内外投资者进行区别对待,可似乎亦来云对海外市场的一番好意在这一纸诉状中显得“可笑至极”。

亦来云还能再挣扎多久?加密行业还能挣扎多久?

亦来云的发展轨迹如2018年加密行业的发展如出一辙,光速崛起,光速跌落;从信众信赖,拥护到信众质疑,声讨,如此戏剧化。而在这千千万万个区块链项目中,亦来云只是其中之一,除却亦来云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说亦来云的发展过程是整个加密业项目方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这场不知何时结束的寒冬中,项目方也好,资本方也好,亦或是交易所和矿商都无一幸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亦来云再经不起任何波折,同样加密行业又还能挣扎多久呢?

生成图片
1

发表评论

亦来云“内外失守” 寒冬中还能挣扎多久?

星期五 2019-02-15 20:09:11

自2017年起,“区块链”这三个字开始风靡全球,一批与之相关的项目也来势汹汹。而亦来云就是众多兴起项目中的一个。

亦来云2017年启动募集,在成立之初股东除了有清华背景的陈榕,韩锋之外,还有币圈大佬吴忌寒,达鸿飞等人,阵容豪华。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亦来云一跃成为明星项目,在2018年上线之初就万众瞩目,受到粉丝追捧。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2018年加密行业步入寒冬,亦来云也由当初的如日中天走向四面楚歌的境地。先是国内发生了另其“声名远扬”的“维权白皮书”事件,而后海外市场也“失火”,被投资者集体诉讼,收到美国法院发出的传票。

“外墙”失守  法院传票如期而至

此前,有外媒报道Mark Owen等投资者向纽约最高法院发起对亦来云的集体诉讼,指控亦来云于去年启动的ICO活动违反美国《1933年证券法》第5条例(该条例规定所有出售的证券必须首先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进行注册)。

该诉讼旨在代表据称在美国购买ELA代币的个人提起诉讼,指控ELA代币发行是一种未经注册的公开出售行为。并且在2019年1月31日对亦来云被告发出集体诉讼传票。而传票中提到的被告包括创始人韩锋,陈榕,首席营销官Fay Li、北美策略师Zach Warsavage以及斯坦福大学期刊《区块链法律与政策》主编、亦来云前顾问Steven Nam。

据法院传票显示:被告无视美国的证券法,未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ELA代币;被告未按照法律要求,以经纪人或交易商的身份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以合法销售代币。

但近日,针对这一事件,亦来云海外社区也发出声明称:已收到纽约最高法院针对“亦来云基金会及其管理者和团队成员”发起的集体诉讼传票,但认为原告提起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依据。亦来云称将对此进行积极辩护。

但在本文撰写之时,尚未看到再次站上风口浪尖的亦来云公布任何有效的证据证明其未违反规定。

此外,亦来云发布的白皮书中称ELA代币是效用型代币,可在亦来云区块链上进行价值交换,以及支付网络费用。亦来云在2018年1月份举行的ICO活动中,出售了200万枚ELA代币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ELA代币出售作为一项投资行为,倘若尚未在美注册就对美国公民售卖,确实是违反相关了规定。

“内院”失火  维权“声名远扬”

但于亦来云而言,站在风口浪尖并非首次,早在2018年10月,其也曾因“维权白皮书事件”身陷囹圄,成为币圈的焦点。

上文提到的“维权白皮书”中揭露了亦来云的八大罪状,包括随意更换私募兑换比例,创始人高位套现,无节制释放ELA,单方面推翻锁仓投资人的共治权等。先不论“维权白皮书”中披露的亦来云的八大罪证是否属实,单凭这种大规模的维权本身来看,亦来云已经失去了大部分投资者的信赖和期待,换来的则是投资者的质疑和声讨,其团队公信力大幅下降。

当然此次亦来云也着实在币圈赚足了眼球。

但此次维权事件中还提到:为确保国外社区的成员得到照顾,在亦来云8月1日解锁的前几日,其团队成员李斐(Fay Li)在亦来云国际电报群内以管理员身份公开声称中国持有者将有200万代币将在8月解锁,让国外短线投机者赶紧卖出ELA。

此种行为显然是对海内外投资者进行区别对待,可似乎亦来云对海外市场的一番好意在这一纸诉状中显得“可笑至极”。

亦来云还能再挣扎多久?加密行业还能挣扎多久?

亦来云的发展轨迹如2018年加密行业的发展如出一辙,光速崛起,光速跌落;从信众信赖,拥护到信众质疑,声讨,如此戏剧化。而在这千千万万个区块链项目中,亦来云只是其中之一,除却亦来云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说亦来云的发展过程是整个加密业项目方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这场不知何时结束的寒冬中,项目方也好,资本方也好,亦或是交易所和矿商都无一幸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亦来云再经不起任何波折,同样加密行业又还能挣扎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