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遇上“币”:究竟意欲何为

币圈对“古典”巨头态度纠结,一面笃信传统行业巨头们将在区块链世界丧失话语权,另一面又对它们进入行业颇为期待。毕竟,为了证明通证经济并非自娱自乐,需要“古典”巨头们表明姿态。因此,当巨头们撞上虚拟币,消

巨头遇上“币”:究竟意欲何为

币圈对“古典”巨头态度纠结,一面笃信传统行业巨头们将在区块链世界丧失话语权,另一面又对它们进入行业颇为期待。

毕竟,为了证明通证经济并非自娱自乐,需要“古典”巨头们表明姿态。

因此,当巨头们撞上虚拟币,消息便以最快的速度不胫而走。

8月3日刚刚澄清的麦当劳“发币”传言,后被证明与加密货币无关,只是物理实体纪念币。

但麦当劳不是唯一一家与加密货币扯上关系的巨头,不少巨头们都对“币”产生过兴趣。面对消息爆出,巨头们态度却不一,有的坚决否定,有的暧昧不明。

他们究竟意欲何为?金色财经小师妹带你扒一扒巨头们与“币”之间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AT的“假动作”?

7月29日晚,有人发现腾讯正在申请波币、Qbanking、LinkBanking、波洞星球、波洞星等商标,此举动引人遐想。有消息随即传开:腾讯或将效仿百度度宇宙、网易星球等推出类似的区块链平台,同时发行加密货币。

小师妹查询得知,腾讯确实于近期申请了大量类似波币、波丸、波星人等商标,并且还申请了infcoin商标。

infcoin 商标正处于等待实质检查阶段,不过,商标详情中,可见到数据加密、数据存储、电子支付、货币交易等内容。

不过,马化腾此前曾明确表示,腾讯不会涉足发币。商标事件曝光后,腾讯方也予以否认。

无独有偶,更早些时候,阿里曾发布“麻吉宝”价值共享数字营销平台,并开启内测。

据称,麻吉宝是阿里生态权益通证,未来将打通阿里系权益,实现阿里系权益之间的兑换和价值流转。

报道还称,完成社区活动“任务”可直接获取麻吉宝,麻吉宝总量210亿。一些词汇听起来颇为“耳熟”,这被解读为阿里涉足发币领域。

阿里方很快否认了这一说法。对方表态说,麻吉宝只是一个测试后已经下线的淘客任务分发产品,淘客通过完成任务得到积分,积分只是一个标示,既不能变现更不能交易流通。

当然,巨头们这些“假动作”到底是在蹭热度还是变相试水,我们不得而知。虽然AT对“币”的态度令人费解,但他们对区块链仍然热情不减,跃跃欲试。 

Facebook发币只为“危机公关”?

三个月前,国内发币环境如此严格的情况下,央视财经竟对“Facebook脸书或自创加密货币” 进行了正面报道。

报道中透露的Facebook试图推出加密货币的行为,让众人眼前一亮。

累计拥有50亿用户的Facebook公司若真加持,想象空间十分巨大。

5月8日,Facebook Messenger前负责人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在个人Twitter表示:“是时候迎接新挑战了!带领Messenger多年后,我要负责成立一个小团队,探索区块链科技如何在Facebook上应用,我会想念Messenger团队,但也对前方的旅程感到兴奋。”

马库斯成为区块链团队负责人顺理成章,他是比特币的早期投资者。

马库斯曾担任PayPal总裁,后领导Facebook Messenger团队。2017年12月,马库斯加入知名加密货币交易平台Coinbase的董事会,成为这家美国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董事。

不过,Facebook 这一次动作似乎颇有些声东击西的意思。

此前,Facebook因剑桥分析公司非法使用Facebook用户数据这一丑闻而被推上风口浪尖,8700万用户的个人数据被“恶意”使用,民众对Facebook充满怨气。

入局区块链甚至发行加密货币,或许也是一种危机公关。

如果能用区块链解决中心化所带来的隐私泄露问题,将会使Facebook的丑闻关注被转移。

区块链公司MEDIA Protocol首席执行官James Tabor对Facebook推出加密货币表示非常期待,他说:“他们把用户帐户变成一个加密货币的钱包似乎是可行的。如果真是如此,这是企业采用区块链的另一个很好的例子。” 

欲借“发币”翻身

“玩客币”的推出曾使迅雷股价猛涨,一度成为加密货币的“新风口”。

通过迅雷销售的玩客云硬件,用户贡献自家的宽带,就能得到不同数量的“玩客币”作为奖励,可用于购买迅雷内部的各种服务。

玩客币官方称,玩客币每天分发固定数量,按照计算资源分类给所有符合要求的玩客云用户,全网每天产生的玩客币总量固定不变,单台玩客云设备每天会得到一个分数,分数是由基于硬件能力、带宽流量、存储大小、在线时长决定,系统会根据单台设备的分数占全网分数总和的比例分配相应的玩客币。

这一机制与比特币十分相像,都采用了工作量证明机制“挖矿”。

按照迅雷的机制,玩客币总量12亿个,产量以365日为周期衰减,每次衰减50%,即开挖的越早获币越多。这也与比特币颇为相似,迅雷玩客币的出币量逐年递减。

这同样模仿了比特币产量会减半的设定。

迅雷为了避嫌,主动将“玩客币”改名为“链克”,但仍然被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点名批评,称其“代替了对参与者所贡献服务的法币付款义务,本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是变相ICO”。

之后,迅雷股价与“链克”价格应声暴跌。

很快,迅雷又发布公告称,不再支持用户间转账的功能,这才让“链克”摆脱了加密货币的投资炒作嫌疑。

不只是迅雷,人人网也曾发布白皮书,称要发售“人人币”,最终被迫叫停。

看得出,巨头们纷纷盯上区块链已成事实,对于“加密货币”态度不一,又都有些模棱两可。

一些颓势明显的企业,想要借助“发币”的热度翻身,获得更大经济效益,但最终不仅被叫停,还可能挫伤公司股价。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猜想另一种可能性:巨头们“发币”,无论借助物理实体币还是其他形式,或正希望“蹭热度”,让民众短期内猜测甚至误解也未可知。

 

生成图片
8

发表评论

巨头遇上“币”:究竟意欲何为

星期一 2018-08-06 17:46:51

巨头遇上“币”:究竟意欲何为

币圈对“古典”巨头态度纠结,一面笃信传统行业巨头们将在区块链世界丧失话语权,另一面又对它们进入行业颇为期待。

毕竟,为了证明通证经济并非自娱自乐,需要“古典”巨头们表明姿态。

因此,当巨头们撞上虚拟币,消息便以最快的速度不胫而走。

8月3日刚刚澄清的麦当劳“发币”传言,后被证明与加密货币无关,只是物理实体纪念币。

但麦当劳不是唯一一家与加密货币扯上关系的巨头,不少巨头们都对“币”产生过兴趣。面对消息爆出,巨头们态度却不一,有的坚决否定,有的暧昧不明。

他们究竟意欲何为?金色财经小师妹带你扒一扒巨头们与“币”之间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AT的“假动作”?

7月29日晚,有人发现腾讯正在申请波币、Qbanking、LinkBanking、波洞星球、波洞星等商标,此举动引人遐想。有消息随即传开:腾讯或将效仿百度度宇宙、网易星球等推出类似的区块链平台,同时发行加密货币。

小师妹查询得知,腾讯确实于近期申请了大量类似波币、波丸、波星人等商标,并且还申请了infcoin商标。

infcoin 商标正处于等待实质检查阶段,不过,商标详情中,可见到数据加密、数据存储、电子支付、货币交易等内容。

不过,马化腾此前曾明确表示,腾讯不会涉足发币。商标事件曝光后,腾讯方也予以否认。

无独有偶,更早些时候,阿里曾发布“麻吉宝”价值共享数字营销平台,并开启内测。

据称,麻吉宝是阿里生态权益通证,未来将打通阿里系权益,实现阿里系权益之间的兑换和价值流转。

报道还称,完成社区活动“任务”可直接获取麻吉宝,麻吉宝总量210亿。一些词汇听起来颇为“耳熟”,这被解读为阿里涉足发币领域。

阿里方很快否认了这一说法。对方表态说,麻吉宝只是一个测试后已经下线的淘客任务分发产品,淘客通过完成任务得到积分,积分只是一个标示,既不能变现更不能交易流通。

当然,巨头们这些“假动作”到底是在蹭热度还是变相试水,我们不得而知。虽然AT对“币”的态度令人费解,但他们对区块链仍然热情不减,跃跃欲试。 

Facebook发币只为“危机公关”?

三个月前,国内发币环境如此严格的情况下,央视财经竟对“Facebook脸书或自创加密货币” 进行了正面报道。

报道中透露的Facebook试图推出加密货币的行为,让众人眼前一亮。

累计拥有50亿用户的Facebook公司若真加持,想象空间十分巨大。

5月8日,Facebook Messenger前负责人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在个人Twitter表示:“是时候迎接新挑战了!带领Messenger多年后,我要负责成立一个小团队,探索区块链科技如何在Facebook上应用,我会想念Messenger团队,但也对前方的旅程感到兴奋。”

马库斯成为区块链团队负责人顺理成章,他是比特币的早期投资者。

马库斯曾担任PayPal总裁,后领导Facebook Messenger团队。2017年12月,马库斯加入知名加密货币交易平台Coinbase的董事会,成为这家美国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董事。

不过,Facebook 这一次动作似乎颇有些声东击西的意思。

此前,Facebook因剑桥分析公司非法使用Facebook用户数据这一丑闻而被推上风口浪尖,8700万用户的个人数据被“恶意”使用,民众对Facebook充满怨气。

入局区块链甚至发行加密货币,或许也是一种危机公关。

如果能用区块链解决中心化所带来的隐私泄露问题,将会使Facebook的丑闻关注被转移。

区块链公司MEDIA Protocol首席执行官James Tabor对Facebook推出加密货币表示非常期待,他说:“他们把用户帐户变成一个加密货币的钱包似乎是可行的。如果真是如此,这是企业采用区块链的另一个很好的例子。” 

欲借“发币”翻身

“玩客币”的推出曾使迅雷股价猛涨,一度成为加密货币的“新风口”。

通过迅雷销售的玩客云硬件,用户贡献自家的宽带,就能得到不同数量的“玩客币”作为奖励,可用于购买迅雷内部的各种服务。

玩客币官方称,玩客币每天分发固定数量,按照计算资源分类给所有符合要求的玩客云用户,全网每天产生的玩客币总量固定不变,单台玩客云设备每天会得到一个分数,分数是由基于硬件能力、带宽流量、存储大小、在线时长决定,系统会根据单台设备的分数占全网分数总和的比例分配相应的玩客币。

这一机制与比特币十分相像,都采用了工作量证明机制“挖矿”。

按照迅雷的机制,玩客币总量12亿个,产量以365日为周期衰减,每次衰减50%,即开挖的越早获币越多。这也与比特币颇为相似,迅雷玩客币的出币量逐年递减。

这同样模仿了比特币产量会减半的设定。

迅雷为了避嫌,主动将“玩客币”改名为“链克”,但仍然被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点名批评,称其“代替了对参与者所贡献服务的法币付款义务,本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是变相ICO”。

之后,迅雷股价与“链克”价格应声暴跌。

很快,迅雷又发布公告称,不再支持用户间转账的功能,这才让“链克”摆脱了加密货币的投资炒作嫌疑。

不只是迅雷,人人网也曾发布白皮书,称要发售“人人币”,最终被迫叫停。

看得出,巨头们纷纷盯上区块链已成事实,对于“加密货币”态度不一,又都有些模棱两可。

一些颓势明显的企业,想要借助“发币”的热度翻身,获得更大经济效益,但最终不仅被叫停,还可能挫伤公司股价。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猜想另一种可能性:巨头们“发币”,无论借助物理实体币还是其他形式,或正希望“蹭热度”,让民众短期内猜测甚至误解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