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区块十周年:回归与新生

摘要:栉风沐雨,十年一剑。“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泰晤士报 2009年1月3日 财政大臣考虑第二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

摘要:栉风沐雨,十年一剑。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泰晤士报 2009年1月3日 财政大臣考虑第二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

创世区块十周年:回归与新生

01

源起与诞生

十年之前,世界深陷金融危机的泥淖之中,悲观的情绪蔓延到了《泰晤士报》之上。当中本聪意味深长地将这句话撰入了第一个“区块”之中,也许并未意识到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

一切还要追溯到1991年Stuart Haber与 Scott Stornetta发表于《密码研究》杂志中的一篇论文《How to time-stamp a digital document》(《怎样为电子文件添加时间戳》)。他们仅仅是想永久留存数字文件的创建时间和修改时间,却意外地成为了中本聪的灵感之源。

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科技在悄无声息地进化着,一位位科学家为其添砖加瓦,终于迎来了2008年的破茧而出。当年11月1日,中本聪发表了题为《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借鉴Hashcash(哈希现金)的思路将区块串联在一起作为比特币的核心组件,宣告了区块链的诞生。

次年1月3日,恰是十年前的今天,区块链由论文走向现实,创世区块之中记载的正是开头的那句话。

02

成长与发展

彼时的区块链仍然只是极客的游戏,区块链所承载的全部数据量也不过是一张CD的容积。历史在波澜不惊中继续,数据量也在慢慢地爬升。这期间有过短暂的爆发,也有过漫长的沉寂,但区块链仍然停留在那个小众的圈子里,零零散散的数字货币,星星点点的交易所,窸窸窣窣的矿机,似乎构成了这个圈子的全部。

区块链因为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数据结构和技术特性,渐渐从数字货币的影子中走了出来,有了自己的名字:分布式账本技术。2015年12月,Linux基金会牵头,联合包括IBM、Intel、J.P.Morgan在内的30家初始企业成员,宣告了超级账本(Hyperledger)项目的成立,旨在为透明、公开、去中心化的企业级分布式账本技术提供开源参考实现,并推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相关协议、规范和标准的发展,区块链驶上了快车道。

2016年10月工信部发表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如是写道:“区块链的应用已延伸到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将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基于,有能力引发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

2017年5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了《区块链 参考架构》,作为区块链领域重要基础标准,给出了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区块链系统的参考架构,以及典型特征和部署模式,系统描述了区块链生态系统中涉及的角色、子角色、活动,以及主要功能组件,经验证实施成熟已转化为国家标准。

03

红火与退火

可区块链真正变得家喻户晓,还是因为数字货币2017岁末和2018年初的疯狂。“区块链革命已经到来,这是一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伟大技术革命。它对传统的颠覆,将会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来得更加迅猛、彻底。”这样有意无意泄露出的聊天记录,伴随着辞旧迎新的爆竹,一声声在耳边炸裂开来,弥漫的硝烟让人徒增了几分被时代抛弃的焦虑。

一时间,数字货币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水涨船高,而“区块链”沦为一个人们争相推崇和炒作的虚无缥缈的概念,一些所谓的大佬啃着沾血的馒头冠冕堂皇地扮演着区块链卫道者的形象,区块链似乎离它的初衷愈行愈远。数字货币的暴跌来得始料未及,造富神话灰飞烟灭,被骗者哀号遍野,区块链似乎有了几分明日黄花的惨淡。

但这远不是区块链的全部,甚至都不是真正的区块链,真正区块链的卫道者是那些深入简出,为区块链技术默默耕耘的人,是那些苦苦求索,让区块链真正落地的人。我们欣喜地发现区块链的性能瓶颈在一步步突破,技术日臻成熟;我们欣慰地看到从制造业到金融机构,从服务业到政府部门,上至行业巨头,下至创业公司,都在积极开拓区块链的新疆土,让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泡沫逐渐破除,污名行将剥离的区块链正回归技术本质,破土新生,欣欣向荣。

栉风沐雨,十年一剑。

今天,泰晤士报网站发文《Apple slump deepens fear of global slowdown》(《苹果暴跌加深了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十年之后,曾经满怀拯救金融泥潭理想的比特币似乎失败了。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否成为破局之力?我们拭目以待。

创世区块十周年:回归与新生

生成图片
5

发表评论

创世区块十周年:回归与新生

星期五 2019-01-04 12:37:10

摘要:栉风沐雨,十年一剑。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泰晤士报 2009年1月3日 财政大臣考虑第二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

创世区块十周年:回归与新生

01

源起与诞生

十年之前,世界深陷金融危机的泥淖之中,悲观的情绪蔓延到了《泰晤士报》之上。当中本聪意味深长地将这句话撰入了第一个“区块”之中,也许并未意识到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

一切还要追溯到1991年Stuart Haber与 Scott Stornetta发表于《密码研究》杂志中的一篇论文《How to time-stamp a digital document》(《怎样为电子文件添加时间戳》)。他们仅仅是想永久留存数字文件的创建时间和修改时间,却意外地成为了中本聪的灵感之源。

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科技在悄无声息地进化着,一位位科学家为其添砖加瓦,终于迎来了2008年的破茧而出。当年11月1日,中本聪发表了题为《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借鉴Hashcash(哈希现金)的思路将区块串联在一起作为比特币的核心组件,宣告了区块链的诞生。

次年1月3日,恰是十年前的今天,区块链由论文走向现实,创世区块之中记载的正是开头的那句话。

02

成长与发展

彼时的区块链仍然只是极客的游戏,区块链所承载的全部数据量也不过是一张CD的容积。历史在波澜不惊中继续,数据量也在慢慢地爬升。这期间有过短暂的爆发,也有过漫长的沉寂,但区块链仍然停留在那个小众的圈子里,零零散散的数字货币,星星点点的交易所,窸窸窣窣的矿机,似乎构成了这个圈子的全部。

区块链因为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数据结构和技术特性,渐渐从数字货币的影子中走了出来,有了自己的名字:分布式账本技术。2015年12月,Linux基金会牵头,联合包括IBM、Intel、J.P.Morgan在内的30家初始企业成员,宣告了超级账本(Hyperledger)项目的成立,旨在为透明、公开、去中心化的企业级分布式账本技术提供开源参考实现,并推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相关协议、规范和标准的发展,区块链驶上了快车道。

2016年10月工信部发表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如是写道:“区块链的应用已延伸到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将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基于,有能力引发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

2017年5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了《区块链 参考架构》,作为区块链领域重要基础标准,给出了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区块链系统的参考架构,以及典型特征和部署模式,系统描述了区块链生态系统中涉及的角色、子角色、活动,以及主要功能组件,经验证实施成熟已转化为国家标准。

03

红火与退火

可区块链真正变得家喻户晓,还是因为数字货币2017岁末和2018年初的疯狂。“区块链革命已经到来,这是一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伟大技术革命。它对传统的颠覆,将会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来得更加迅猛、彻底。”这样有意无意泄露出的聊天记录,伴随着辞旧迎新的爆竹,一声声在耳边炸裂开来,弥漫的硝烟让人徒增了几分被时代抛弃的焦虑。

一时间,数字货币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水涨船高,而“区块链”沦为一个人们争相推崇和炒作的虚无缥缈的概念,一些所谓的大佬啃着沾血的馒头冠冕堂皇地扮演着区块链卫道者的形象,区块链似乎离它的初衷愈行愈远。数字货币的暴跌来得始料未及,造富神话灰飞烟灭,被骗者哀号遍野,区块链似乎有了几分明日黄花的惨淡。

但这远不是区块链的全部,甚至都不是真正的区块链,真正区块链的卫道者是那些深入简出,为区块链技术默默耕耘的人,是那些苦苦求索,让区块链真正落地的人。我们欣喜地发现区块链的性能瓶颈在一步步突破,技术日臻成熟;我们欣慰地看到从制造业到金融机构,从服务业到政府部门,上至行业巨头,下至创业公司,都在积极开拓区块链的新疆土,让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泡沫逐渐破除,污名行将剥离的区块链正回归技术本质,破土新生,欣欣向荣。

栉风沐雨,十年一剑。

今天,泰晤士报网站发文《Apple slump deepens fear of global slowdown》(《苹果暴跌加深了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十年之后,曾经满怀拯救金融泥潭理想的比特币似乎失败了。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否成为破局之力?我们拭目以待。

创世区块十周年:回归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