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迎“寒冬” 公链突围还是得靠DAPP?

元年,是区块链行业赋予2018年最多的标签:公链元年、通证经济元年、STO元年……这个饱含“首始”之意的词汇,在2017年年度的火爆市场结尾,曾被寄予了对未来的无限期待。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如区块链一样打破地域边界,在比特币发展的10年里,生长出矿机生产商、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投融机构和分布式存储、应用等一系列的产业环节。

元年,是区块链行业赋予2018年最多的标签:公链元年、通证经济元年、STO元年……这个饱含“首始”之意的词汇,在2017年年度的火爆市场结尾,曾被寄予了对未来的无限期待。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如区块链一样打破地域边界,在比特币发展的10年里,生长出矿机生产商、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投融机构和分布式存储、应用等一系列的产业环节。

2018年年初,丰富的想象力被注入区块链行业,包括投机。然而,又一个四季轮回即将结束,回顾过往,价值互联网中的每个人也犹如走过四季,见证了初春乍现的暖阳和寒冬漫长的死寂。2018年成了区块链行业“期待落空”的一年。

今天我们要来扒一扒“公链”。

2017年,以太坊公链建设以及ICO融资的峰起推动着ETH价格大幅上涨。受此影响,公链的商业价值备受关注,众多项目方开始涌入公链领域,欲开发超越以太坊的公链。2018上半年,中国市场上涌现出上百条公链项目,就此被媒体称作“公链元年”。

公链冷暖,半年骤变

一个数据显示,2017年下半年之后区块链项目迎来井喷。从CoinDesk上的数据显示,2017年到2018年初发起的区块链项目数量超过300个,这比过去3年加起来的总数还要多出5倍。融资额54.8亿美元,是过去3年的18倍。 

正是因为这种疯狂,人们把2018年称为“公链元年”。

存在即是合理,这个“公链元年”的出现,是有着一个逻辑在里面。在节点资本投资总监李硕淼看来,“当时出现的主要是底层和底层相关的一些区块链项目,有了底层才能做更广的扩展和应用。这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相似。”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数字资产市场在2018年初自高位开始大幅下跌,被称作“公链之王”的以太坊的币价不断陨落。一年时间跌幅超过94%,市值蒸发近1300亿美元。此外,号称“区块链3.0”的EOS以“以太坊挑战者”的姿态横空出世,2018年上半年成功上线主网,凭借创新性的DPoS机制和更高的TPS性能受到行业追捧。

但在发展过程中,EOS仍未建立起更颠覆性的生态,其半数以上的DAPP为“菠菜”游戏。并且由于社区治理问题以及创始人BM态度摇摆不定,投资者们不断逃离,在二级市场EOS价格下跌也接近80%。

时间转至盛夏8月,公链领域却早早地过上了冬天。有媒体宣称,多位投资人表示,此后公链行业内已极少出现新的项目了,而且整个寒冬里资本市场已极少有新的出手者。

时戳资本今年8月发布了一份公链报告,也印证了这段疯狂的岁月。其分析16个进入市值排名TOP50的公链项目,56.25%的项目最高价出现在2018年1月,18.75%的项目在2018年4月出现历史最高峰值;剩下的项目则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5月。

从繁花似锦的热闹,到门可罗雀的冷清,也只不过两三个月。

公链突围,DAPP先行

此前,万向肖风曾公开发表过“区块链永远不会出现杀手级应用”的观点。这个判断背后的逻辑可能是因为效能和去中心化的原因,DAPP不会像互联网那样出现微信、支付宝这样的中心化应用。区块链会出现杀手级应用吗?

对此,金色财经采访了几家公链项目方包括Mixin Network、井通科技、比原链、沃尔顿来了解这个问题。

井通科技副总裁陈攀认为,“由于DAPP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去中心化应用,这就使区块链本身所具有的数据追溯、数据确权、数据共享及价值传递等特性都会体现在DAPP上。而这些特性将大幅提升开发者和用户的应用体验,包括用户数据得到有偿使用,交易的安全性得到提升,行业经济关系的变更,项目运维成本降低,技术开发成本降低。”

在陈攀看来,DAPP的发展也将呈将出阶段性的特点。首先,DAPP与经典APP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其次,DAPP的发展也需要解决数据和价值传递中的种种问,突破经典互联网的瓶颈;第三,在场景的挖掘和流量的集累上,DAPP的优势会逐渐显现,最终给用户带来更多的益处和最好的体验。

底层区块链是各个DAPP的底层生态开发环境,DAPP就是在底层区块链平台上衍生的各种分布式应用,也是区块链世界中的基础服务提供方。区块链底层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处理速度和强健性是DAPP运行的基础,将极大地影响DAPP的用户体验和场景应用。“围绕底层公链形成的用户生态会与各种DAPP应用形成闭环。”陈攀强调。

Mixin Network COO 薄荷则直接肯定了DAPP不是伪命题,是未来的趋势。

在她看来,DApp 的尴尬之处在于,目前大家都没有看到非常刚需、成熟的应用落地,不能说行业没发展到那步,趋势就不存在。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每个项目方都在探索。

薄荷分析称,公链是土壤,DAPP 是上面种出的花。公链一定是DAPP 的基础,这是对的。目前全世界都比较公认的两条链,一条是以太坊,一条是EOS,双方都有优劣,以太坊太慢,达不到商业级的并发,EOS 免费、快、对开发者相对以太坊友好,但由于现在RAM 和内存的问题,也给DAPP 的开发带来了一些问题。

比原链创始人段新星则认为,DAPP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公链的未来前景绝不仅仅限于DAPP或某种类型的DAPP。“在很多场景例如资产领域,区块链技术会协同其他技术一道,形成一个完备的方案,并产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段新星认为区块链技术应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沃尔顿CEO莫冰对于DAPP的态度相对中立。他认为DAPP是不是伪命题,取决于DAPP所处的生态环境,还有产品本身是否贴近用户需求。“从大环境来看,目前还处在DAPP的早期发展阶段,类似于EOS、ETH上的DAPP大多是菠菜类的,用户量也不多。根本原因在于BTA和TPS的限制导致其无法处理过高频率的交易速度。”

莫冰举例子来解释这个问题:现在公有链上面的DAPP有点类似于2000年左右手机上的贪食蛇游戏,游戏体验有待提升。另外用户想玩EOS上面的DAPP应用必须首先下载它的钱包,并且创建私钥。操作流程比较复杂,对于普通用户来讲门槛非常高,用户体验也不好。所以,DAPP要想发展起来,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也是必需的。”

有正亦有反。量子链创始人帅初就认为,DAPP短时间内是伪命题,但长期未必。目前行业最大的应用依然是数字资产的类金融属性,DAPP的发展依然需要时间沉淀需要基础设施的成熟。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经过2018爆发式地发展,瀑布式地下跌,和一日冷似一日的挫折,生存,如何生存下来成为了公链乃至整个区块链行业的热门话题。

莫冰解释说,或许是因为市场的寒冬,由此也衍生出了许多行业黄金时代的衰落之说。对于区块链行业而言,这还是一个年轻的行业,是充满朝气却脆弱的。对待这个行业,我们需要一直保持着年轻人一样的热情,也要去吸取年轻人要吸取的建议,比如,不要浮躁、不要冲动、我们要努力,更要坚持。

在陈攀看来,2018年其实是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最佳时点,前面是挣快钱吹泡泡的时代,算是为区块链行业做了最好的市场推广。前期大量的人才进入区块链行业,给行业的发展打下了人力和智力基础,后面就是实际做事情的企业,来把行业潜力落实了。

薄荷就比较乐观了,她表示,最近确实有很多项目方和媒体已经撤离了,各大区块链龙头企业也都在大规模裁员,因为这个市场容量确实在极速下滑。寒冬时节,当然就是老盆友相聚,共建生态的好时节。“这里也要感谢市场,让小伙伴们松一口气,大家在牛市的时候身体透支的也很厉害,这算是人性的关怀和大自然的优待?”薄荷说。

段新星同样比较乐观。他认为,“技术的发展不以牛熊为转移,也不因市场惨淡而止步。如果仔细观察各家公链的研发进度、应用推广、开发者社区的拓展,反而是偏乐观的。很多公链项目仍然是一路往前走的。技术的自我实现,不是一蹴而就,总是需要时间的。” 

诚然,数字资产市场的下跌并未终止,恐慌情绪依旧蔓延。总体来看,下跌让公链开发者们的情绪从高涨回归了冷静,人们更倾向经过印证的互联网模式和估值体系来观照区块链,而且对DAPP抱有热切的期盼。

尽管争论如江面迷眼的乱风,但对公链的尝试亦如水底的群鱼,冬天虽冷,仍在前行。

生成图片
4

发表评论

8月迎“寒冬” 公链突围还是得靠DAPP?

星期四 2018-12-27 23:26:51

元年,是区块链行业赋予2018年最多的标签:公链元年、通证经济元年、STO元年……这个饱含“首始”之意的词汇,在2017年年度的火爆市场结尾,曾被寄予了对未来的无限期待。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如区块链一样打破地域边界,在比特币发展的10年里,生长出矿机生产商、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投融机构和分布式存储、应用等一系列的产业环节。

2018年年初,丰富的想象力被注入区块链行业,包括投机。然而,又一个四季轮回即将结束,回顾过往,价值互联网中的每个人也犹如走过四季,见证了初春乍现的暖阳和寒冬漫长的死寂。2018年成了区块链行业“期待落空”的一年。

今天我们要来扒一扒“公链”。

2017年,以太坊公链建设以及ICO融资的峰起推动着ETH价格大幅上涨。受此影响,公链的商业价值备受关注,众多项目方开始涌入公链领域,欲开发超越以太坊的公链。2018上半年,中国市场上涌现出上百条公链项目,就此被媒体称作“公链元年”。

公链冷暖,半年骤变

一个数据显示,2017年下半年之后区块链项目迎来井喷。从CoinDesk上的数据显示,2017年到2018年初发起的区块链项目数量超过300个,这比过去3年加起来的总数还要多出5倍。融资额54.8亿美元,是过去3年的18倍。 

正是因为这种疯狂,人们把2018年称为“公链元年”。

存在即是合理,这个“公链元年”的出现,是有着一个逻辑在里面。在节点资本投资总监李硕淼看来,“当时出现的主要是底层和底层相关的一些区块链项目,有了底层才能做更广的扩展和应用。这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相似。”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数字资产市场在2018年初自高位开始大幅下跌,被称作“公链之王”的以太坊的币价不断陨落。一年时间跌幅超过94%,市值蒸发近1300亿美元。此外,号称“区块链3.0”的EOS以“以太坊挑战者”的姿态横空出世,2018年上半年成功上线主网,凭借创新性的DPoS机制和更高的TPS性能受到行业追捧。

但在发展过程中,EOS仍未建立起更颠覆性的生态,其半数以上的DAPP为“菠菜”游戏。并且由于社区治理问题以及创始人BM态度摇摆不定,投资者们不断逃离,在二级市场EOS价格下跌也接近80%。

时间转至盛夏8月,公链领域却早早地过上了冬天。有媒体宣称,多位投资人表示,此后公链行业内已极少出现新的项目了,而且整个寒冬里资本市场已极少有新的出手者。

时戳资本今年8月发布了一份公链报告,也印证了这段疯狂的岁月。其分析16个进入市值排名TOP50的公链项目,56.25%的项目最高价出现在2018年1月,18.75%的项目在2018年4月出现历史最高峰值;剩下的项目则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5月。

从繁花似锦的热闹,到门可罗雀的冷清,也只不过两三个月。

公链突围,DAPP先行

此前,万向肖风曾公开发表过“区块链永远不会出现杀手级应用”的观点。这个判断背后的逻辑可能是因为效能和去中心化的原因,DAPP不会像互联网那样出现微信、支付宝这样的中心化应用。区块链会出现杀手级应用吗?

对此,金色财经采访了几家公链项目方包括Mixin Network、井通科技、比原链、沃尔顿来了解这个问题。

井通科技副总裁陈攀认为,“由于DAPP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去中心化应用,这就使区块链本身所具有的数据追溯、数据确权、数据共享及价值传递等特性都会体现在DAPP上。而这些特性将大幅提升开发者和用户的应用体验,包括用户数据得到有偿使用,交易的安全性得到提升,行业经济关系的变更,项目运维成本降低,技术开发成本降低。”

在陈攀看来,DAPP的发展也将呈将出阶段性的特点。首先,DAPP与经典APP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其次,DAPP的发展也需要解决数据和价值传递中的种种问,突破经典互联网的瓶颈;第三,在场景的挖掘和流量的集累上,DAPP的优势会逐渐显现,最终给用户带来更多的益处和最好的体验。

底层区块链是各个DAPP的底层生态开发环境,DAPP就是在底层区块链平台上衍生的各种分布式应用,也是区块链世界中的基础服务提供方。区块链底层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处理速度和强健性是DAPP运行的基础,将极大地影响DAPP的用户体验和场景应用。“围绕底层公链形成的用户生态会与各种DAPP应用形成闭环。”陈攀强调。

Mixin Network COO 薄荷则直接肯定了DAPP不是伪命题,是未来的趋势。

在她看来,DApp 的尴尬之处在于,目前大家都没有看到非常刚需、成熟的应用落地,不能说行业没发展到那步,趋势就不存在。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每个项目方都在探索。

薄荷分析称,公链是土壤,DAPP 是上面种出的花。公链一定是DAPP 的基础,这是对的。目前全世界都比较公认的两条链,一条是以太坊,一条是EOS,双方都有优劣,以太坊太慢,达不到商业级的并发,EOS 免费、快、对开发者相对以太坊友好,但由于现在RAM 和内存的问题,也给DAPP 的开发带来了一些问题。

比原链创始人段新星则认为,DAPP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公链的未来前景绝不仅仅限于DAPP或某种类型的DAPP。“在很多场景例如资产领域,区块链技术会协同其他技术一道,形成一个完备的方案,并产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段新星认为区块链技术应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沃尔顿CEO莫冰对于DAPP的态度相对中立。他认为DAPP是不是伪命题,取决于DAPP所处的生态环境,还有产品本身是否贴近用户需求。“从大环境来看,目前还处在DAPP的早期发展阶段,类似于EOS、ETH上的DAPP大多是菠菜类的,用户量也不多。根本原因在于BTA和TPS的限制导致其无法处理过高频率的交易速度。”

莫冰举例子来解释这个问题:现在公有链上面的DAPP有点类似于2000年左右手机上的贪食蛇游戏,游戏体验有待提升。另外用户想玩EOS上面的DAPP应用必须首先下载它的钱包,并且创建私钥。操作流程比较复杂,对于普通用户来讲门槛非常高,用户体验也不好。所以,DAPP要想发展起来,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也是必需的。”

有正亦有反。量子链创始人帅初就认为,DAPP短时间内是伪命题,但长期未必。目前行业最大的应用依然是数字资产的类金融属性,DAPP的发展依然需要时间沉淀需要基础设施的成熟。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经过2018爆发式地发展,瀑布式地下跌,和一日冷似一日的挫折,生存,如何生存下来成为了公链乃至整个区块链行业的热门话题。

莫冰解释说,或许是因为市场的寒冬,由此也衍生出了许多行业黄金时代的衰落之说。对于区块链行业而言,这还是一个年轻的行业,是充满朝气却脆弱的。对待这个行业,我们需要一直保持着年轻人一样的热情,也要去吸取年轻人要吸取的建议,比如,不要浮躁、不要冲动、我们要努力,更要坚持。

在陈攀看来,2018年其实是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最佳时点,前面是挣快钱吹泡泡的时代,算是为区块链行业做了最好的市场推广。前期大量的人才进入区块链行业,给行业的发展打下了人力和智力基础,后面就是实际做事情的企业,来把行业潜力落实了。

薄荷就比较乐观了,她表示,最近确实有很多项目方和媒体已经撤离了,各大区块链龙头企业也都在大规模裁员,因为这个市场容量确实在极速下滑。寒冬时节,当然就是老盆友相聚,共建生态的好时节。“这里也要感谢市场,让小伙伴们松一口气,大家在牛市的时候身体透支的也很厉害,这算是人性的关怀和大自然的优待?”薄荷说。

段新星同样比较乐观。他认为,“技术的发展不以牛熊为转移,也不因市场惨淡而止步。如果仔细观察各家公链的研发进度、应用推广、开发者社区的拓展,反而是偏乐观的。很多公链项目仍然是一路往前走的。技术的自我实现,不是一蹴而就,总是需要时间的。” 

诚然,数字资产市场的下跌并未终止,恐慌情绪依旧蔓延。总体来看,下跌让公链开发者们的情绪从高涨回归了冷静,人们更倾向经过印证的互联网模式和估值体系来观照区块链,而且对DAPP抱有热切的期盼。

尽管争论如江面迷眼的乱风,但对公链的尝试亦如水底的群鱼,冬天虽冷,仍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