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的从业者将离开 80%的矿场将倒闭 行业大寒来临
12月,寒冬已至。
许多区块链公司,已接近弹尽粮绝。矿机厂商、矿场、交易所、项目方、Token Fund、媒体……整个区块链产业的各个环节,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裁员潮滚滚而来,有区块链媒体砍掉了全部商务团队,有交易所直接裁去半数员工。
被区块链光芒吸引而来的人们,开始逃离这个行业。
有业内资深人士预测,将有95%的区块链从业者离开,80%的矿场倒闭。
而另一批人,则在蛰伏,等待曙光再现。
01 矿业和交易所
在比特币的生产端,第一批退出的,是矿机销售人员。
“说裁员不太合适,因为很多矿机销售公司倒闭了。”任职于深圳某矿业公司的康军表示,今年3月以来,行情越来越差,矿业公司至少倒闭了80%。
倒闭的原因很简单:新矿机价格跳水太快,矿机生产厂商存货太多,盈利空间被大大压缩。
在深圳华强北卖矿机的小胡告诉一本区块链记者,去年行情好的时候,这些公司的销售,一个月至少赚四五万。
但现在,哪怕还没倒闭,公司也不用裁员了。“没钱赚,好多人自己就会走。”
小胡也已经两个月没接到稍大一点的单了。上周,她只卖出了5台蚂蚁S11,赚了500多元。
她眼睁睁看着,华强北电子市场的矿机档口,从大大小小180多家,到寥寥无几。
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剩下来的档口,只卖二手矿机了。寒冬期,它们便宜,对用户来说更有性价比。
不止如此,矿机销售的岗位门槛,也越来越高。
“现在只招美女。”同样在深圳卖矿机的李晴告诉一本区块链记者。
尽管行业如此惨淡,但矿机生产商比特大陆和嘉楠耘智还没有传出裁员的消息。
“不是说它们很有钱,只能说现在还能扛得住这个币价。”一位矿圈大佬何瑞告诉一本区块链记者。
从比特大陆招股书可以看出,矿机销售是其支柱业务,而比特大陆的毛利率由2015年的52%一路降至36.2%,正是因为矿机销售的毛利率减少。
“今年比特币价格跌得太快了,比特大陆的7nm矿机出货量不多,毛利率肯定会进一步降低。”何瑞表示。
他认为,如果熊市继续,矿机厂商们也会很快扛不住的。
在牛市的时候,交易所与矿业一样,是一本万利的暴利行业。但如今,交易所也开始裁员。
11月中旬,国内某二线交易所进行了一轮裁员,裁员人数在一半以上。
该交易所的离职员工元翼表示,被裁的人员以技术为主,客服、运营占比不多。
被裁员工得到了2N+1的补偿。其中,“2N”部分为法币,“+1”部分以等值平台币的形式发放。“相当于在裁员补偿之外,还给了一点年终奖,大家总体还算满意。”元翼说。
他透露,绝大多数技术人员被裁员后,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基本就告别区块链行业了”。
而留下来的员工,工作制全部被调整为“996”: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等于变相降薪。
即便是头部交易所,也不能幸免。
业内消息称,早在今年9月,火币便已经完成了一轮裁员。而OKCoin也在收缩编制。
02 Token Fund和项目方
12月4日,梁芊从工作了一年的一家Token Fund离职。
做项目孵化工作的她,是主动离职的,原因是“熊市里没什么事做,整个办公室的气氛也变得怪怪的”。
而就在2018年年初,她还忙得一塌糊涂,每天要看十几个项目。
“先休息一周,重新规划下未来的方向。” 梁芊告诉一本区块链记者,自己可能会去传统投资机构。
在区块链世界,Token Fund位于食物链顶端。但在熊市里,大部分Token Fund都被套牢,被迫“冬眠”。
因此,除了梁芊这样的主动离职者,很多Token Fund员工难逃裁员的命运。
国内某Token Fund负责人王强告诉一本区块链记者,自己了解到的是,有3家Token Fund开始裁员了,裁掉的是一些比较鸡肋的职位,比如市场。
“好机构6月就不投任何项目了,我们是7、8月开始不投的。既然如此,养着市场干嘛?”王强反问。
他表示,现在还能投项目的Token Fund,是在牛市时以偏法币形式募资的机构,相对来说,它们并不急于要求回报。
“但因为处于非常时期,他们还是需要节省成本,包括人力和房租。”王强表示。
“据我所知,科银资本、共识实验室和了得资本还在投,但都偏向于股权+Token的形式,其中,了得会要求所有的项目都要保底。”他说。
这个保底的意思是:“以币本位计,你不能让我亏损。”
业内人士刘耀华认为,币圈很多Token Fund就那么几个人,减无可减。而大的投资机构还在“僵持”阶段,能顶一顶,但估计顶不了几个月。
“火币投资部门的人,现在就管管投后,没有新项目,很多人都转岗了。”他表示。
他还称,自己听说,过几天,火币的一些部门就要从北京搬到海南,“到时估计会有很多自动减员”。
熊市之中,区块链项目方受到的冲击,更加严重。
今年年中,某互联网公司商务陈宁,接受了前领导邀请,加入了一家区块链健康企业,从事市场、商务工作。
这家企业,为医疗机构提供基于区块链的药品、医疗器械溯源及电子病历服务。
“公司刚刚创立,就定下了‘只做应用,不发币’的原则。”陈宁说,这是因为,公司早就完成了千万级的融资,“牛市的时候,融资似乎比跑业务还容易。”
“但事实是,公司一直没有想清楚如何盈利。”陈宁表示。
他们的目标客户,是各类医疗机构,但陈宁发现,向他们介绍区块链,难度太大了。
“特别是9月份之后,很多人听到区块链,就觉得是骗人的。”
一个月前,陈宁所在公司与投资人协商,退回了剩余的投资款项,公司解散。
吃完散伙饭,领导悄悄对陈宁说,其实自己早有了退意。
“问题不在于区块链,在于我们自己。”陈宁总结,“在区块链热潮中,人们被冲昏了头脑,其实很多项目的商业模式并不成立。”
在区块链世界销声匿迹的,不仅是不为人知的小团队。曾经的币圈大佬们,也开始逃离。
曾被视作“中国区块链投资第一人”的李笑来,9月30日在微博称,此后不会再投资任何项目。
而一向在链圈怼天怼地的陈伟星,也留不住自己的“打车链”联合创始人杨俊。后者在今年8月,便悄悄转行社区电商创业。
03 媒体
区块链裁员潮中,曾经一夜之间爆发的区块链媒体,也开始处境不妙。
11月末,入行近一年的区块链媒体人宋楠,选择退出区块链行业。
原来在某媒体集团做科技报道的他,于2018年年初,被老板叫到办公室,要求负责一个全新的区块链媒体品牌。
老板当时认为,区块链是风口,做一个相关媒体,很有前途。
“领导想让我们效仿36Kr曾经的模式,大量报道创业者,做区块链领域的创投媒体。” 宋楠回忆。
他被加了薪,但也被告知,做这个的,“暂时”只有他一个人。
“这个媒体的化名,就叫‘一个人财经’吧。”接受采访时,宋楠自嘲地表示。
接下来,他同时身兼记者、编辑、商务、运营。域名、服务器甚至网站模板,都是在淘宝上买。
但很快,宋楠的领导们就发现,在区块链行业报道创业者,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区块链创业者良莠不齐,有些团队就是发币割韭菜的,名声太差。
宋楠所在的媒体集团,创立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员工达数百人,因为担心风险,不愿意趟这摊浑水。
“公司不允许接发币的项目,不允许接小团队的项目。”最终,宋楠负责的区块链媒体,被认为前景有限,继续只有“一个人”。
为了伪装自己是一个团队,宋楠甚至制作了多份名片,用来发朋友圈。
而“一个人财经”成立至今,总共只有不到十万块钱的收入,且都来自于几家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是通过公关公司联系的,还是看在集团面子上下的单。”宋楠说。
“业界知名的‘某某财经’,商务人员已经几个月没拿到新单子了,全部被裁。创始人自己亲自跑业务。”宋楠说,“还有一位同行,前段时间抱怨自己的工资被老板减半,‘倒是挺符合比特币的规律’。”
尽管并未受裁员潮影响,但宋楠逐渐发现,随着整个行业的衰退,他的工作也变得越发无趣。
一次,他报了一个选题。听说要采访三天,领导直接否掉了。
“行业凉了,我做起来也没什么意思了。”他说。
提离职之前,宋楠策划了一篇深度稿件,讲述了一个区块链媒体从业者的辛酸故事。
此后的一天,他在电梯里与老板偶遇。老板告诉他,文章不错,以后可以多尝试这种题材。
“没有人知道,那篇文章的主人公,其实就是我自己。”宋楠说。
现在打开招聘网站,搜索“区块链”这三个字,显示的内容越来越少了。
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潮水退去,区块链行业,开始进入了一段冬眠期。
“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好技术,但是现在还处于挤泡沫的时期。”一位从业者说。
他选择留下来,等待下一个春天。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