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之期权 “陷阱” or “馅饼“?
在这漫漫熊市里,新的ICO依然层出不穷,前仆后继。这里面谁是真英雄,谁是假豪杰,还需假以时日方见真面目。2018年8月14日,一支发币团队(简称U)杀出重围,在链圈媒体一时占尽风头。和别的ICO一样,U团队发行了200亿个加密货币U币。而不一样的是,他们有底气敢担当。币未上市之时就宣布发行以U币作为基础资产的看跌期权,本质是一纸保险合约。且放话:“你敢买,我就敢卖”。其言灼灼,掷地有声。像暗夜里的一道光,刺到眼,暖到心。因为凡购买该合约者,在2018年12月底之前,逢币价大跌之时,可按照每份合约可将10万枚U币换得1枚以太币,将U币卖回给团队。在大起大落的币市,勇气可嘉。
有好事者仔细研究这纸合约。这是一个典型平价看跌期权。合约中,U币用以太币定价。到期之前持有者则可用一份合约和10万枚U币换得1枚以太币。在8月14日当日,这纸合约叫价0.5个以太币一份,其后每40个区块(约10分钟)合约售价下跌一次(半衰期12天)。也就是说,发售当天购入一份合约,需耐心持有,直到U币腰斩跌半方可兑以太币盈利。
好事者动用了二叉树美式期权定价方法为合约估值。对于保险而言,基础资产价格波动越大,保险之价值方可体现。所以为了充分考虑到了小币种币价的不确定性,假设上市之后该币会按照比特币1.5倍的波动幅度来起伏。则该合约的理论价格为0.26到0.32个以太币之间。换句话说,此看跌期权发行首日价格比理论价格贵55%到100%之多。刚刚感受到寒冬之丝丝温暖,似乎又化为霍霍磨刀之声。
当然,准确估算未来的风险困难重重,单凭二叉树或许无法充分引入足够风险。更何况,该合约总量只有2000份,按照博傻理论,如果日后该合约深受追捧,只要有不断的接盘侠,就可能以更高的价格转售出去。退一步说,在没有新的合约创设并且缺少做空机制的环境下,即使合约卖出天价,也无法构造套利策略,投资者只能望合约兴叹,无可奈何。
9月5日,U币正式上市,八个交易日后,经历第一次大跌。对于持美元买U币的裸奔买家,损失27%。对于手持看跌期权的买家,却也味如鸡肋。因为U币用以太币计价,大跌之际哪曾想以太币也很疲软,同期亦跌24%,U币虽然兑法币暴跌,然而兑以太币仅仅下跌约3%,合约依然价外,行权遥遥无期。好比你深夜出行,结伙相随壮胆,野狗肆虐之时,同伴却跑的更快更远。
时至今日,该合约的理论报价已经低至0.037个以太币每份,然而可供购买的数量却早早就已经是0了。好事者逐查看了此段时间期权交易记录。这些合约99%以上的被以0.2613个以太币每份的价格在8月23日一笔全部成交了。这2000份合约至今即未转卖也未行权。再放大交易账户细查,惊觉此账户曾经囤货200亿枚U币!
事到此时,轮廓渐明。此期权产品过于超前,且市场对其过高定价难以接受。U币团队一人两角,男女双声,在期权价格指数衰减至理论值下限附近时果断出手, 先发制人,买断合约。将十几天之前的豪情抛诸脑后,只求自保。此番操作令人想起快鹿集团,身为叶问3的制片方,一手发行票房资产证券化产品,一手购买,目的只为炒作股价。
数字货币市场瞬息万变,危机四伏。即便如比特币般定海神针级加密货币,也直到2017年十月份才有第一家获得CFTC合法批准的期权交易所LedgerX。搭建平台易,找交易对手难。因为保险卖方不得不承担巨大风险,交易平台宁愿分出一杯羹来补贴卖方。
如基础资产为小币种,则要警惕人为操纵。 2018年6月 德克萨斯大学金融学教授John Griffin提出比特币被操纵的佐证。既然比特币可被操纵,更毋庸论小币。这意味着在卖权到期时,基础资产被对手砸盘,导致卖权买家无法行权。
除却对手砸盘风险外,期权买家要考虑到不同种数字货币波动之间的相关性。 比如之前提到的U币与以太币直接就出现非常强的正向相关性。由此可见极端之情况下,如若计价货币自身风险更大,数字货币期权不仅无法实现风险对冲的“保险”功能,反而将使得投资者暴露在更大的敞口“危险”之下,可谓南辕北辙,令人啼笑皆非。
纵使如此,好事者依然为U团队发行数字货币衍生品的勇气和精神叫好。不论初衷,不论成败,管他陷阱还是馅饼,勇为天下先者大。数字货币衍生品市场必然会随着数字货币的发展壮大而登堂入室。设计有效,公平,合理的合约有深远的需求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