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军!软文!割韭菜!ICO成为过街老鼠的十大败笔
2014 年 3 月,当 AngelList 联合创始人兼 CEO Naval Ravikant 写下 "The Bitcoin Model for Crowdfunding" 这篇著名的讨 VC 檄文时,他所关注的只是那个用于开源软件的全新经济模型。
“毕竟,在比特币之前,你需要先融到资,然后再写软件、分销产品,同时想办法构建出商业模式,进而变现。这一路上处处有坑,天知道那些控制着资本的天使投资人、VC、市场人员和银行家会在什么样的犄角旮旯把你陷进去。”
而基于比特币的众筹模型则能让你绕开这些不必要的坎,只要你能把软件写出来,资本层面的事情完全可以靠你发行自己的代币来搞定:
首先,写出可以支持完全去中心化网络的软件,让任何节点都可以匿名参与;
与此同时,创造一种稀缺代币(Appcoin)来配置网络中的稀缺资源,用户需要拥有 Appcoin 才能加入并使用该网络,而拥有稀缺资源的人则能得到 Appcoin 作为报酬;
你可以预挖一些 Appcoin 自己持有,作为项目方应得的利益,但占比不用太多,否则会对你潜在的用户构成威胁,记住,项目的网络效应会让你所持有的份额不断升值;
对于网络节点运营者的贡献,要分配一定的 Appcoin 作为回报;针对每笔交易的执行,可以抽成极少一部分作为开发者基金,用作日常运营和后续开发的资金;
随着用户的增加与项目接受度的提升,Appcoin 的价值和营收也将随之提高;
确保任何人随时随地都能匿名购买 Appcoin;代码发布之日,便是项目 IPO 之时。
Naval Ravikant 所提出的这一概念,正是后来众所周知的以太坊 ICO 模式的雏形。以太坊上线后,随着 ERC-20 协议的成熟,代币发行日益简化。一键发 Token、代写白皮书等 ICO 方式的流行,让整个区块链行业一时间泥沙俱下、人人喊打。
理论和设计上的缺陷、规则和监督上的缺位,使得 ICO 尚未触及到 VC 模式的痛处,便已偃旗息鼓,风光不再。
针对其中缺陷,去中心化应用社区 dTribe 创始人 Alex Kleydints 用心盘点了 ICO 模式在设计和实践上的十大败笔,我们分享如下:
1、代币?证券?傻傻分不清楚
有这么一个物件,它走路像鸭子,讲话像鸭子,那么它就是一只鸭子。无论从代币的定义角度上看,还是从法律角度来看,人们购买实用性代币都是为了盈利,很显然,在这里代币与有价证券又有什么不同呢呢?
一种代币要真正实用,就必须用有相应的代币经济生态,代币能够在这种生态中发挥作用,这才是它真正应有的价值所在。然而大多数代币经济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没有经过推演测试,也没有经济生态作支撑,甚至没有产品,更不用说用户和客户了。
白皮书中对代币经济是这样描述的,代币的需求会不断增长,价格会大幅攀升,投资收益相当可观,勾勒出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毋庸置疑,预期收益的事实表明,ICO 中描述的大多数实用性代币实际上就是有价证券,没什么两样,“实用性代币”只是换个称呼罢了。
2、实用型代币并不实用
大多数 ICO 在募资的时候,一没产品二没客户,之后发行的代币也就毫无实用性可言,当然也就没有其固有价值。
大多数实用型代币的唯一用途是买进卖出。
没有代币经济生态,也就没有对代币实用性的需求,那么代币还能干嘛呢,只能是投资者之间相互买卖了,这样就使得代币的需求量和价格完全被操盘手玩弄于鼓掌之间。
3、零控制、零管理、零责任
实用型代币除了白皮书中定义的用途之外,没有附加其他任何权限。发行代币的公司可以用筹集到的资金为所欲为,完全不受控制。
一些人开始周游世界,坐头等舱,谈生意,发表演讲,还住豪华酒店。为了这种特权的表面荣光,他们甘做散财童子。然而这些都是代币发行募集的资金买单的,并没有真正创造任何价值。
募资者的行为是不受控制的,资金是没有人去监督管理的,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追责机制。而这些投资者呢,只是被当做实实在在的买单侠而已,不称作人形自走 ATM 已经是足够客气。
一些人把 ICO 当做来自加密货币社区的无偿赠款,投资者?他们是谁啊。。。
4、资金太多太早,创意太烂太少
创业公司想要成功,从确定市场的适合度,到寻求目标客户,从开发人们喜欢并愿意掏腰包的产品,到拓宽销售渠道、占领市场,这都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尽管有时候几经辗转反复,但是,没有捷径可言。
早期资本不足倒逼初创公司着眼于创新,其中不少创意和产品是具有颠覆性的。
但是,当一家初创公司坐拥巨资的时候,容错率会很高,当简单地砸钱就能填坑的时候,呕心沥血和小心翼翼反而是一件很难的事。虽然我们的项目没潜力,但是我们有钱啊,虽然我们的创意很烂,但是我们能烧钱啊。如此,初创公司经历失败之后,是如同行尸走肉,还是能卷土重来,谁会在意呢?有钱就够了。
5、付费“假新闻”打造虚假的繁荣
在 ICO 时代,加密货币的媒体赚得盆满钵满,大量有偿的采访和文章被发布和推送,这也是是大多数媒体的赚钱手段。这种无底线的大肆报道和鼓吹不仅给 ICO 带来了虚假的繁荣,还带来无中生有的可信度。其实对于 ICO 本身来说,这是得不偿失的,正所谓“大热必死”。
6、付费顾问制造虚假的评级
付费顾问俨然成为了一个行业,有些人甚至把自己的名字和肖像明码标价,卖给 ICO 使用。这些付费顾问大多都在 ICO ——评级网站工作,只要钱到位,评级就足够高。
这让欺诈性质的 ICO 有了可乘之机,它们在短期内就会成为市场上的宠儿,并快速圈钱。然而在ICO结束后,这些顾问往往会立即套现、抽身、深藏功与名。
7、“水军”释放虚假的信号
一般情况下,赏金的支付应该是有价值的,比如用代币奖励翻译白皮书的人。
但 ICO 催生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毫无主见,只会随声附和,他们在社交网络上大肆发布发布某一 ICO 的软文,千篇一律的都是相当积极正面的内容,他们还明目张胆抄袭ICO的综述,然后从中获利。这样的赏金猎人,其实已经变了味儿了,他们与应声虫无异,称为“水军”更为恰当,赏金都被这一类人拿去,也背离了赏金的初衷。
“水军”们让某一项 ICO 看起来有大量投资者,能够带来可观的收益,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但可惜,他们释放出的这些信号,都是假的。
8、限时折扣营造虚假的紧迫感
每一项 ICO 都有一个固定的限时折扣,固定的时间开始,固定的时间结束。巨大的折扣使ICO贬值符合人们“跌买涨卖”的心态,限时让人们感觉“过了这村没这店儿”,很多 ICO 就是营造这样虚假的紧迫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巨大的“团购”式折扣有其必然的吸引力,这是人的本性使然。
9、产业化刷榜创造虚假的活跃度
很多投资者购买代币的时候,会把其活跃度当作一项重要的指标。
提升活跃度最快的方式是什么呢?当然是刷了。
因此,一些 ICO 会雇佣刷榜机器。
在 Bitcointalk 和 Reddit 上,它会不断地对帖子进行投票和评论,把相应 ICO 一直置顶在首页。
在 Telegram 上,关注某一 ICO 的用户,一夜之间可以从百暴增上万。大量“僵尸粉”的加入,创造了社区内对其空前高涨的兴趣,进一步提升了该 ICO 的可信度。
当然,这都是假的。
10、股票投资者和代币投资者之间的不平等
最后一点。有的公司发行股票,同时发行代币,这就有两种投资方向,在这两种投资者之间,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在大多数情况下,股权交易获得的资本要比 ICO 募集的资本要少的多。但股票投资者实际上拥有公司的一部分股份,能够获取公司信息,并且有权限约束 ICO 的发起人,而代币投资者却没有这样的权力。对于代币投资者来说,明显不公平,这无疑会削弱他们持有的积极性。
结语
ICO 的狂热确实让加密数字货币更为大众所熟知,但目前的 ICO 项目重营销不重产品、重形式不重内容,同时缺乏基本的规则、控制、管理和常识,这就如同互联网泡沫时期那批 .com 公司一样,各路妖魔鬼怪粉墨登场后,竟然通通都能拿到资金,这样的模式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说 ICO 当前的模式确实已经穷途末路了,但 Naval Ravikant 在 "The Bitcoin Model for Crowdfunding" 一文中最初的那个理念却依旧发人深省。只要基于区块链和众筹模式的技术创新确实能有效提升社会资本的流动性,同时还有助于整个社会总财富的增长,那么,这样的理念终有一天会在社会中生根发芽。
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多一点理性、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清醒,让它不断进化、不断成熟。成熟之后,加密数字货币的众筹方式,肯定不会再是眼前这种乌烟瘴气的 ICO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