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十周年 | 于无声处听惊雷——比特币前传

中本聪拼上了最后一块拼图,整幅作品的名字,叫比特币。比特和币,皆非新名词,但此前的世界还不存在“比特币”这个概念,任何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都会在黑暗中前行许久。比特币也不例外,此篇前传就是从那一束光开始,向暗涌的历史中回溯。

中本聪拼上了最后一块拼图,整幅作品的名字,叫比特币。

比特和币,皆非新名词,但此前的世界还不存在“比特币”这个概念,任何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都会在黑暗中前行许久。比特币也不例外,此篇前传就是从那一束光开始,向暗涌的历史中回溯。

密码学与自由货币的理论基础

在半个世纪以前,密码学都还未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1976年,Bailey W. Diffie 和Martin E. Hellman 发表论文《密码学的新方向》,成为区分古典密码和现代密码的标志,为密码学规划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比特币和区块链加密计算的诞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第二年,在这一基础上,RSA算法诞生,即后来区块链技术中常用到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在公开密钥加密等场景中广泛使用。同年,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ES)公布,这些事情都推动密码研究从军事、安全等公用领域拓展到民用领域。

比特币十周年 | 于无声处听惊雷——比特币前传

这一年对未来比特币的出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密码学同时实现理论突破的,还有货币学。1976年,哈耶克发表经济学专著《货币的非国家化》,这本书从哲学、认知科学的角度,证实“自由市场经济”观点。他认为政府长期垄断货币发行下,长期的通货膨胀,导致价格结构发生扭曲,从而引发多种经济问题,因此他认为政府垄断货币发行弊大于利。他在书中还提出了若干理念,如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将自由竞争引入货币领域等。这些都奠定了数字货币与现行货币互相补充乃至竞争的理论基础。

八十年代,密码学加速发展。1980,Merkle Ralf 提出了Merkle-Tree 数据结构和相应的算法,它可以用来校验分布式网络中数据同步的正确性,后来被比特币引入,成为区块同步校验的重要手段。Timothy May提出不可追踪的电子货币,以奖励保护隐私的黑客。1982年,Leslie Lamport等人提出拜占庭将军问题,标志着分布式计算的可靠性问题研究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促进了零信任基础达成共识,确保信息传递的一致性。1985年,椭圆曲线加密(ECC)算法被Koblitz 和Miller各自独立提出,使得非对称加密体系有了实用的可能。

CypherPunk 加密天才的俱乐部

90年代是Cypherpunk的黄金年代。这一加密技术天才的松散组织灵感可追溯到1985年密码学家David Chaum提出的匿名数字现金和假名信誉系统等设定,这些都发表在他的论文《无身份识别的安全性:让老大哥过时的交易系统(Security without Identification: Transaction Systems to Make Big Brother Obsolete)》中。朋克这个词,往往意味着反叛,这个组织就是试图靠代码作为武器来捍卫个人隐私的群体。

CypherPunk是一个邮件列表,1992年创建,2年后已经有700名订阅者,它成为了一个非常活跃的论坛,大量关于密码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乃至政治和哲学的讨论话题频繁地更新,同时这些早期互联网的参与者,也大多是无政府主义等自由主义思想的尊崇者,他们广泛讨论的话题也包含隐私保护、政府监控、公众控制、匿名与加密方法等话题。1993年,一篇埃里克·休斯所作,名为《加密朋克宣言》的文档横空出世,从此CypherPunk这个词正式进入视野。

比特币十周年 | 于无声处听惊雷——比特币前传

在如今这个电子时代开放社会中,隐私是必要的,它是一个人不想让整个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它是有选择性的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权力。而秘密,是一个人不希望让任何人知道的事情。

离未来再近一步

也许这距离如今炙手可热的比特币、区块链联系尚远,但早在1997年的时候,成员中的亚当·贝克就创立哈希现金算法(Hash Cash)机制,用类似比特币POW(Proof of Work工作证明)的来防止垃圾邮件,为解决“双重支付”难题提供了基础。7年后的2004年,哈尔.芬尼(Hal Finney)基于哈希现金算法(Hash Cash),提出“可复用的工作量证明(Reusable Proofs of Work),即PoW的原型;

1998年戴伟(Dai Wei)发布了匿名的、分布式的电子加密货币系统B-Money提案来维护交易数据,其中就有POS(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的思想;

比特币十周年 | 于无声处听惊雷——比特币前传

千禧年前后,Napster、EDonkey 和BitTorrent 分别先后出现(1999-2001 年),奠定了P2P 网络计算的基础;

2001年,NSA 发布了SHA-系列算法,这成为比特币后来采用的哈希算法;

2005年尼克.萨博(Nick Szabo)提出智能合约概念,并设计了比特黄金(Bitgold)的系统,试图让节点竞争解决数学难题,再通过加密算法的串联,构建一个产权认证系统——未来就在这些代码中一点一滴生发出来。

最后的事情,你都知道了,2009年11月1日,波澜起于微末,中本聪在邮件列表发表文章《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并声称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电子货币系统,采用完全点对点的形式,而且无须受信第三方的介入。然后,他上线了客户端,开辟了区块链的创世区块,挖出了第一枚比特币——他开启了一个时代。

生成图片
9

发表评论

比特币十周年 | 于无声处听惊雷——比特币前传

星期二 2018-10-30 9:45:42

中本聪拼上了最后一块拼图,整幅作品的名字,叫比特币。

比特和币,皆非新名词,但此前的世界还不存在“比特币”这个概念,任何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都会在黑暗中前行许久。比特币也不例外,此篇前传就是从那一束光开始,向暗涌的历史中回溯。

密码学与自由货币的理论基础

在半个世纪以前,密码学都还未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1976年,Bailey W. Diffie 和Martin E. Hellman 发表论文《密码学的新方向》,成为区分古典密码和现代密码的标志,为密码学规划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比特币和区块链加密计算的诞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第二年,在这一基础上,RSA算法诞生,即后来区块链技术中常用到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在公开密钥加密等场景中广泛使用。同年,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ES)公布,这些事情都推动密码研究从军事、安全等公用领域拓展到民用领域。

比特币十周年 | 于无声处听惊雷——比特币前传

这一年对未来比特币的出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密码学同时实现理论突破的,还有货币学。1976年,哈耶克发表经济学专著《货币的非国家化》,这本书从哲学、认知科学的角度,证实“自由市场经济”观点。他认为政府长期垄断货币发行下,长期的通货膨胀,导致价格结构发生扭曲,从而引发多种经济问题,因此他认为政府垄断货币发行弊大于利。他在书中还提出了若干理念,如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将自由竞争引入货币领域等。这些都奠定了数字货币与现行货币互相补充乃至竞争的理论基础。

八十年代,密码学加速发展。1980,Merkle Ralf 提出了Merkle-Tree 数据结构和相应的算法,它可以用来校验分布式网络中数据同步的正确性,后来被比特币引入,成为区块同步校验的重要手段。Timothy May提出不可追踪的电子货币,以奖励保护隐私的黑客。1982年,Leslie Lamport等人提出拜占庭将军问题,标志着分布式计算的可靠性问题研究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促进了零信任基础达成共识,确保信息传递的一致性。1985年,椭圆曲线加密(ECC)算法被Koblitz 和Miller各自独立提出,使得非对称加密体系有了实用的可能。

CypherPunk 加密天才的俱乐部

90年代是Cypherpunk的黄金年代。这一加密技术天才的松散组织灵感可追溯到1985年密码学家David Chaum提出的匿名数字现金和假名信誉系统等设定,这些都发表在他的论文《无身份识别的安全性:让老大哥过时的交易系统(Security without Identification: Transaction Systems to Make Big Brother Obsolete)》中。朋克这个词,往往意味着反叛,这个组织就是试图靠代码作为武器来捍卫个人隐私的群体。

CypherPunk是一个邮件列表,1992年创建,2年后已经有700名订阅者,它成为了一个非常活跃的论坛,大量关于密码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乃至政治和哲学的讨论话题频繁地更新,同时这些早期互联网的参与者,也大多是无政府主义等自由主义思想的尊崇者,他们广泛讨论的话题也包含隐私保护、政府监控、公众控制、匿名与加密方法等话题。1993年,一篇埃里克·休斯所作,名为《加密朋克宣言》的文档横空出世,从此CypherPunk这个词正式进入视野。

比特币十周年 | 于无声处听惊雷——比特币前传

在如今这个电子时代开放社会中,隐私是必要的,它是一个人不想让整个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它是有选择性的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权力。而秘密,是一个人不希望让任何人知道的事情。

离未来再近一步

也许这距离如今炙手可热的比特币、区块链联系尚远,但早在1997年的时候,成员中的亚当·贝克就创立哈希现金算法(Hash Cash)机制,用类似比特币POW(Proof of Work工作证明)的来防止垃圾邮件,为解决“双重支付”难题提供了基础。7年后的2004年,哈尔.芬尼(Hal Finney)基于哈希现金算法(Hash Cash),提出“可复用的工作量证明(Reusable Proofs of Work),即PoW的原型;

1998年戴伟(Dai Wei)发布了匿名的、分布式的电子加密货币系统B-Money提案来维护交易数据,其中就有POS(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的思想;

比特币十周年 | 于无声处听惊雷——比特币前传

千禧年前后,Napster、EDonkey 和BitTorrent 分别先后出现(1999-2001 年),奠定了P2P 网络计算的基础;

2001年,NSA 发布了SHA-系列算法,这成为比特币后来采用的哈希算法;

2005年尼克.萨博(Nick Szabo)提出智能合约概念,并设计了比特黄金(Bitgold)的系统,试图让节点竞争解决数学难题,再通过加密算法的串联,构建一个产权认证系统——未来就在这些代码中一点一滴生发出来。

最后的事情,你都知道了,2009年11月1日,波澜起于微末,中本聪在邮件列表发表文章《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并声称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电子货币系统,采用完全点对点的形式,而且无须受信第三方的介入。然后,他上线了客户端,开辟了区块链的创世区块,挖出了第一枚比特币——他开启了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