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了解STO,怕是要错过这波红利了!

 ▷ ICO的弊端:野蛮的融资方式和缺失的监管环境 ICO 已经半身入土了。

 

▷ ICO的弊端:野蛮的融资方式和缺失的监管环境

 

ICO 已经半身入土了。

经统计,2018 年过去的这 10 个月里,ICO 募资额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从今年年初 的 30 亿美元到 9 月份的不足 3 亿美元,ICO 的投资“高烧”基本上完全消退,甚至有逐渐淘汰的趋势。

之前分析公司 Autonomous Research 研究报告中也提及,若不考虑”EOS和其他数额较大的私人token”数据,今年8月ICO融资规模较1月减少88.53%。否则,下降幅度达到了90.7%。

目前,无论是市场游资寻找新的投资标的,还是普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机机会,ICO都不算是一个赚钱的投资概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直接等同于“圈钱”。

然而,ICO曾是投资领域最有“效率”的融资方式。

在2017年的大牛市中,全球通过ICO方式融资规模超过百亿美金。其中号称ICO史上规模最大的EOS的融资,募集近700万ETH,约合42亿美金,直接超越谷歌16.7亿、亚马逊4.38亿的IPO规模,财富吸纳效应令人咋舌。

之外,在ICO推出之后,由于其新颖的投资概念,也给早期项目方和基石投资人带来了巨大的Token增值回报。例如,ETH从ICO的2元一枚到牛市顶峰近10000元一枚,3年多的时间带来了近5000倍的回报。

巨大的造富效应和不受监管的野蛮融资“掠夺”环境,吸引了一批项目方、开发者、投资人;媒体人、庄家、散户纷纷入场,借助区块链的风口,人手打造一篇“一币一别墅、一币一嫩模”的暴富神话。

在这场狂飙突进的ICO运动中,逐渐衍生了大量的骗局:

一些项目方只要写十来页白皮书、做几页PPT、再搞几个页面的网站,基本见不到任何产品,也没有Demo或MVP,甚至Gitbub上也没有一行代码,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融资,募得成千上万的ETH,最终跑路或不顾项目死活,任由其发展,留下一地的诈骗币、传销币、破发币、空气币。

从2018年1月1日到2018年6月30日,在火币Pro、OKex、币安、火币 hadax 和 Kucoin 5 家交易所一共264 个上币币种,截止 8 月 21 日市价计算,这 264 个上币项目破发率 98.8%,仅有 3 个项目出现了上涨。

 

再不了解STO,怕是要错过这波红利了!

 

其中,国内主流交易所 ICO 上币后破发率超过 95%,部分项目 token 的价格跌幅甚至超过 99%,近百个区块链项目沦为空气币,ICO 沦为圈钱收割工具。

 

再不了解STO,怕是要错过这波红利了!

 

▷ 理性回归:拥抱监管,才能拯救区块链世界的“人性”

 

我们可以看出,通过ICO方式进行融资,项目方对于募得的资金拥有全权支配的权力,但因为缺乏监管,其对于项目未来发展所承担的责任近乎于零。

能否实现白皮书中的承诺、能否对得起投资人的信任,全看项目创始团队的“自觉性”,而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尤其对那些初贫乍富的“草根”团队,即便一开始真想做点事情,一旦募资完成,发现自己处于零责任大权力的状态,也会禁不住财富的诱惑,开始谋划着随时圈钱跑路。

大量的ICO圈钱金融乱象,不仅影响到投资者的生活水平,更影响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于是各国开始紧急出台各类的监管政策进行限制。

与此同时,也有些人提出: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拥抱监管,在合规的环境下进行“ICO”,让区块链世界回归理性和制度化?

还是那句话,“跪着进行把钱给挣了。”在电影《让子弹飞》中,葛优饰演的师爷就曾对姜文饰演的张麻子说:

“站着不挣钱,跪着才能把钱挣了,你要挣钱还不想跪,哪有这样的好事。”而STO,有人认为,这就是“师爷”出谋划策的好方式。

 

▷ STO:拥抱监管,跪着把钱给它挣了!

 

区块链最核心或者说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实现价值在互联网世界的去中心化流通,通过资产上链,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权益,资产放置在区块链上实现跨国界,跨时差的自由流动。

在全球万亿级的证券市场规模背景下,由于传统金融市场发展至今所衍生出的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融资成本高,手续繁琐,融资周期长,信息的不对等和不透明等,以及区块链技术所

天然具有的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等优势,都将极大推动传统金融资产的Token化。

从这一价值判断出发,人们研发出了证券型通证(Security Token),也就是ST。STO,是Security Token Offering的缩写,即证券型通证发行,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方式。

STO 可以投资吗?它是否会取代 ICO?

我们可以简单地从监管、底层资产、发行难度、交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投资门槛5个方面分析STO/IPO/ICO之间的区别。

 

再不了解STO,怕是要错过这波红利了!

 

从上表可以看出,与传统的首次公开发行(IPO) 相比,STO基本遵从现有的法律体系和政府监管,和传统的IPO融资方式并无本质上的区别,特别的是,STO利用现有区块链技术,成本比IPO低,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协议层自动化管理、24小时交易,交易单位灵活等优势。

 

而且根据市场喜好调查,相较于传统证券,公司和投资者可能更偏好数字代币,因为对于此想要快速清算证券型代币的投资者来说,通过合规证券交易所在二级市场交易证券性代币更具吸引力。

再不了解STO,怕是要错过这波红利了!

 

 

与ICO相比,前文中提及:“监管空白是ICO融资方式中最核心的问题,而从理论上来说,STO可以完全解决监管空白,形成融资乱象的问题,将区块链项目的通证融资置于一个合法有序的监管构架内,能够有效减少行业的混乱,推动行业理性发展。

换句话说,STO可以算是一个优化版的“IPO”以及合法化的“ICO”,拥有两者之长,又弥补两者之短。

再不了解STO,怕是要错过这波红利了!

 

目前的STO发行简化流程,以美国为例

 

▷ STO的“钱途”到底怎么样?

 

很明显,随着ICO市场融资规模缩减为年初的1/10,市场趋于极度寒冷状态,STO拥有传统金融市场融资方式的优势,也具备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其前景令人期待,有望成为下一种融资的新方式。

当然,STO带来的热潮应该不会像ICO那么疯狂,核心在于STO需要在监管的监控之下进行,而ICO处于毫无监管的状态;另外,STO需要有底层实际资产作为基础,而ICO只靠梦想背书就可以实现融资,相对来说STO融资的门槛比ICO更高。

另外,STO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必须有资产支持。

资产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有价资产,一套房产、一副名画,公司,房地产甚至知识产权的股票都可以用证券型通证ST代表。

可以实现对传统资产的token化,将股权、房地产权、黄金、甚至美术、音乐等艺术作品的版权,通过智能合约,转换为数字化的证券型资产。

在此之前,99%的区块链项目都是早期项目或者说空气项目,STO的出现,使得区块链项目有了底层资产的支持,有了真实的估值依据。

换句话说,如今法律上被视为「证券」的(例如股票、债券、 票据、期权、权证),都是可以被代币化的东西。

面对全球 70 万亿美元的股票资产,100 万亿美元的债券资产,230 万亿美元的不动产资产(住宅约 180 万亿美元,商业 32 万亿美元等),符合证券法和监管机构要求的证券类通证具有极大的应用空间和发展潜力。

据统计

再不了解STO,怕是要错过这波红利了!

,2017 年,证券类通证的总价值大概在 1 亿美元,而功能性通证的总市值在 5000 亿美元左右,在 2018 年,证券类通证的市值将达到甚至超越功能性通证的水平,达到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目前已经有一些平台开始利用STO模式进行运作,且获得了融资。

 

 

生成图片
1

发表评论

再不了解STO,怕是要错过这波红利了!

星期四 2018-10-25 12:27:15

 

▷ ICO的弊端:野蛮的融资方式和缺失的监管环境

 

ICO 已经半身入土了。

经统计,2018 年过去的这 10 个月里,ICO 募资额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从今年年初 的 30 亿美元到 9 月份的不足 3 亿美元,ICO 的投资“高烧”基本上完全消退,甚至有逐渐淘汰的趋势。

之前分析公司 Autonomous Research 研究报告中也提及,若不考虑”EOS和其他数额较大的私人token”数据,今年8月ICO融资规模较1月减少88.53%。否则,下降幅度达到了90.7%。

目前,无论是市场游资寻找新的投资标的,还是普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机机会,ICO都不算是一个赚钱的投资概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直接等同于“圈钱”。

然而,ICO曾是投资领域最有“效率”的融资方式。

在2017年的大牛市中,全球通过ICO方式融资规模超过百亿美金。其中号称ICO史上规模最大的EOS的融资,募集近700万ETH,约合42亿美金,直接超越谷歌16.7亿、亚马逊4.38亿的IPO规模,财富吸纳效应令人咋舌。

之外,在ICO推出之后,由于其新颖的投资概念,也给早期项目方和基石投资人带来了巨大的Token增值回报。例如,ETH从ICO的2元一枚到牛市顶峰近10000元一枚,3年多的时间带来了近5000倍的回报。

巨大的造富效应和不受监管的野蛮融资“掠夺”环境,吸引了一批项目方、开发者、投资人;媒体人、庄家、散户纷纷入场,借助区块链的风口,人手打造一篇“一币一别墅、一币一嫩模”的暴富神话。

在这场狂飙突进的ICO运动中,逐渐衍生了大量的骗局:

一些项目方只要写十来页白皮书、做几页PPT、再搞几个页面的网站,基本见不到任何产品,也没有Demo或MVP,甚至Gitbub上也没有一行代码,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融资,募得成千上万的ETH,最终跑路或不顾项目死活,任由其发展,留下一地的诈骗币、传销币、破发币、空气币。

从2018年1月1日到2018年6月30日,在火币Pro、OKex、币安、火币 hadax 和 Kucoin 5 家交易所一共264 个上币币种,截止 8 月 21 日市价计算,这 264 个上币项目破发率 98.8%,仅有 3 个项目出现了上涨。

 

再不了解STO,怕是要错过这波红利了!

 

其中,国内主流交易所 ICO 上币后破发率超过 95%,部分项目 token 的价格跌幅甚至超过 99%,近百个区块链项目沦为空气币,ICO 沦为圈钱收割工具。

 

再不了解STO,怕是要错过这波红利了!

 

▷ 理性回归:拥抱监管,才能拯救区块链世界的“人性”

 

我们可以看出,通过ICO方式进行融资,项目方对于募得的资金拥有全权支配的权力,但因为缺乏监管,其对于项目未来发展所承担的责任近乎于零。

能否实现白皮书中的承诺、能否对得起投资人的信任,全看项目创始团队的“自觉性”,而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尤其对那些初贫乍富的“草根”团队,即便一开始真想做点事情,一旦募资完成,发现自己处于零责任大权力的状态,也会禁不住财富的诱惑,开始谋划着随时圈钱跑路。

大量的ICO圈钱金融乱象,不仅影响到投资者的生活水平,更影响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于是各国开始紧急出台各类的监管政策进行限制。

与此同时,也有些人提出: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拥抱监管,在合规的环境下进行“ICO”,让区块链世界回归理性和制度化?

还是那句话,“跪着进行把钱给挣了。”在电影《让子弹飞》中,葛优饰演的师爷就曾对姜文饰演的张麻子说:

“站着不挣钱,跪着才能把钱挣了,你要挣钱还不想跪,哪有这样的好事。”而STO,有人认为,这就是“师爷”出谋划策的好方式。

 

▷ STO:拥抱监管,跪着把钱给它挣了!

 

区块链最核心或者说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实现价值在互联网世界的去中心化流通,通过资产上链,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权益,资产放置在区块链上实现跨国界,跨时差的自由流动。

在全球万亿级的证券市场规模背景下,由于传统金融市场发展至今所衍生出的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融资成本高,手续繁琐,融资周期长,信息的不对等和不透明等,以及区块链技术所

天然具有的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等优势,都将极大推动传统金融资产的Token化。

从这一价值判断出发,人们研发出了证券型通证(Security Token),也就是ST。STO,是Security Token Offering的缩写,即证券型通证发行,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方式。

STO 可以投资吗?它是否会取代 ICO?

我们可以简单地从监管、底层资产、发行难度、交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投资门槛5个方面分析STO/IPO/ICO之间的区别。

 

再不了解STO,怕是要错过这波红利了!

 

从上表可以看出,与传统的首次公开发行(IPO) 相比,STO基本遵从现有的法律体系和政府监管,和传统的IPO融资方式并无本质上的区别,特别的是,STO利用现有区块链技术,成本比IPO低,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协议层自动化管理、24小时交易,交易单位灵活等优势。

 

而且根据市场喜好调查,相较于传统证券,公司和投资者可能更偏好数字代币,因为对于此想要快速清算证券型代币的投资者来说,通过合规证券交易所在二级市场交易证券性代币更具吸引力。

再不了解STO,怕是要错过这波红利了!

 

 

与ICO相比,前文中提及:“监管空白是ICO融资方式中最核心的问题,而从理论上来说,STO可以完全解决监管空白,形成融资乱象的问题,将区块链项目的通证融资置于一个合法有序的监管构架内,能够有效减少行业的混乱,推动行业理性发展。

换句话说,STO可以算是一个优化版的“IPO”以及合法化的“ICO”,拥有两者之长,又弥补两者之短。

再不了解STO,怕是要错过这波红利了!

 

目前的STO发行简化流程,以美国为例

 

▷ STO的“钱途”到底怎么样?

 

很明显,随着ICO市场融资规模缩减为年初的1/10,市场趋于极度寒冷状态,STO拥有传统金融市场融资方式的优势,也具备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其前景令人期待,有望成为下一种融资的新方式。

当然,STO带来的热潮应该不会像ICO那么疯狂,核心在于STO需要在监管的监控之下进行,而ICO处于毫无监管的状态;另外,STO需要有底层实际资产作为基础,而ICO只靠梦想背书就可以实现融资,相对来说STO融资的门槛比ICO更高。

另外,STO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必须有资产支持。

资产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有价资产,一套房产、一副名画,公司,房地产甚至知识产权的股票都可以用证券型通证ST代表。

可以实现对传统资产的token化,将股权、房地产权、黄金、甚至美术、音乐等艺术作品的版权,通过智能合约,转换为数字化的证券型资产。

在此之前,99%的区块链项目都是早期项目或者说空气项目,STO的出现,使得区块链项目有了底层资产的支持,有了真实的估值依据。

换句话说,如今法律上被视为「证券」的(例如股票、债券、 票据、期权、权证),都是可以被代币化的东西。

面对全球 70 万亿美元的股票资产,100 万亿美元的债券资产,230 万亿美元的不动产资产(住宅约 180 万亿美元,商业 32 万亿美元等),符合证券法和监管机构要求的证券类通证具有极大的应用空间和发展潜力。

据统计

再不了解STO,怕是要错过这波红利了!

,2017 年,证券类通证的总价值大概在 1 亿美元,而功能性通证的总市值在 5000 亿美元左右,在 2018 年,证券类通证的市值将达到甚至超越功能性通证的水平,达到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目前已经有一些平台开始利用STO模式进行运作,且获得了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