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捅后的“马蜂窝” 如何借“区块链文旅”之势逆风飞翔
这个周末,马蜂窝的日子不太好过。一篇题《估值175亿的马蜂窝,竟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在朋友圈像病毒一样传播,发布当天阅读量就超过了十万。
文章直指马蜂窝的核心,数千万条用户的游记和点评。抛出了多条证据,意在证明这些内容大部分都是从其他平台搬运过来的。作者收集了大量的截图和数据作为实锤,包括同一账号短时间内在发布了多条自相矛盾的内容,马蜂窝直接搬运国外网站用户评价以及内容和点评的数量会出现反常波动,特别是在休息日和非办公时间的大幅下降。
图片来源-深夜吧
而马蜂窝虽然在周一对此事进行了回应,但说法颇为勉强,难以让人接受。更是被网友调戏:马蜂窝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的搬运工。
而在今年4月,马蜂窝的CEO陈罡还在2018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表示,“文旅融合是趋势,区块链文旅将改变旅游界。”但这次内容抄袭事件似乎很难让人相信马蜂窝真的想将自身业务与区块链整合,可能只是想蹭一波区块链+的热点。
众所周知,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有一个重要的落地点,就是建立信任机制,消除不必要的中介。而旅游行业恰恰是中介收入极高的领域之一。如果可以将区块链和旅游进行整合,消除各种不靠谱的第三方旅行团和中介,同时在支付阶段引入加密货币,简化支付流程,就可以大大的提高用户的旅行体验。
此外,可以将智能合约应用到旅游业中。由于部署了合约,无论是商家还是中介的欺诈和虚假宣传事件都将寸步难行,同时公开旅行社,当地服务商的业务数据,宰客的概率想必也会大大减少。
针对此次马蜂窝事件,区块链也可以给出一些解决方案。
通过内容上链,对每个原创的用户点评和游记进行版权保护。这样就可以杜绝平台之间互相搬运优质内容的情况,保护内容创作者的合法权益。这种应用其实已经有团队在搭建,也收获了较好的评价,有一定的前景和未来。
作为依靠用户产出内容的平台,马蜂窝此次是真的捅了个马蜂窝。上千万条的游记和点评一旦失去用户的口碑,也就意味着整个产品失去了生命线。用区块链的话说,就是之前建立的信任机制面临崩塌,整个社区产生分歧,导致共识破裂。
那么马蜂窝到底是靠公关营销外加拖时间实现软分叉着陆,还是愈演愈烈彻底崩盘引起硬分叉,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