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是下一个风口还是一场风暴?
导语:随着监管的加强和泡沫的破灭,ICO基本宣告结束,STO(全称为“Security Token Offer”)作为一种在合法合规监管框架下进行的通证发行应运而生,从2017年底开始,STO得到了越来越多区块链初创公司的青睐。STO对现有资产进行Token化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又带有ICO的许多特征,迎上区块链快速发展的风口,STO是飞向希望之巅还是毁灭深渊,仍然有太多的未知。
2018年,对于区块链世界来说,是气势恢弘而极具变革性的一年。这一年,百链竞发,各行各业争相上链,通证被认为是可以颠覆公司制的重大变革。很多人认为,2018年是公链元年。同样,我们也迎来了诸多幻想和热情的破灭。监管趋严、投资骤降、百亿蒸发、千币归零,伴随着市场的趋冷和泡沫的破灭,区块链开始引发了全社会的普遍反思,是真正的技术创新还是暂时的疯狂,从ICO到STO,风口之上,最后吹向何方,只有等风停之后才有真正的答案。
ICO被质疑,STO才是趋势?
2017年,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等概念的新型融资方式ICO,因超高收益而迅速蹿红,通过ICO获得的融资金额很快超过了传统VC的投资。但是因缺少监管,区块链团队在早期通过ICO来筹集资金开发项目,获得资金后,项目团队无人监管,项目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很难受投资人控制,这样一来,项目团队的作恶成本极低,有权无责的项目团队在监管的真空地带开始肆意妄为,导致很多投资人损失惨重。项目鱼龙混杂、骗子横行、随意定价、圈钱就跑等恶劣事件层出不穷。
鉴于ICO对市场造成的混乱和监管的缺失,多个国家政府也展开了严厉的监管措施,命令禁止开展ICO形式的融资活动,这也几乎宣告了ICO的死刑。STO随后被更多人关注,并且很快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私人资产证券化以及风险资本融资的有效替代方式。
根据当前的定义,STO全称为Security Token Offer,即证券型通证发行,指在确定的监管框架下,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要求,进行合法合规的通证公开发行。STO是现实中的某种金融资产或权益,比如公司股权、债权、知识产权,信托份额,以及黄金珠宝等实物资产,转变为链上加密数字权益凭证,是现实世界各种资产、权益,服务的数字化。
SPICE Venture Capital创始人Carlos Domingo对此曾预测:“正如比特币改变货币一样,STO将不可避免地改变股权,因为它们为所有者提供直接、流动的经济利益和快速交付收益。假如每种类型的所有权被代币化,将带来一个巨大的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STO作为一种在合法合规监管框架下进行的通证发行被频繁提起。如果单纯是将传统证券进行代币化,从现行法律和监管角度来看,进行STO几乎没有优势,但是STO所代表的资产已经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起到了传统金融和区块链世界之间桥梁的作用,比ICO在投资者保护和财务信息透明化上更具优势,在权益和监管的双重保障下,STO一定程度上矫正了此前ICO出现的各种乱象,使得区块链项目投资更加规范化,更具可持续性,因此获得了市场普遍的青睐。
目前,在美国,STO需获得SEC和其他监管机构批准的许可。通过允许公司创建白名单和黑名单,确保了公司符合了解客户(KYC)和反洗钱(AML)的要求。加之更透明的运营,STO可以有效地避免使用型通证(Utility Token)面临的一些问题,诸如项目失职、欺诈,以及跑路等。这使得STO允许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参与而不违反各自的证券法。
是区块链的救星,还是终结者?
回顾区块链的十年历程,数字资产的几次牛熊,潮起潮落引发了区块链的三次技术浪潮。从比特币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支付工具颠覆了必须依赖传统金融机构才能支付转账的模式,到以太坊、ERC20 Tokens和基于其实现的ICO引领的股权融资,再到象征债权或股债混合型融资工具的STO将可能会引领新的浪潮,并开启存量传统资产的大门。
我们的世界充满各种资产,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财产形式和财产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迁。最早财产一定是实物,比如土地、房屋、农作物、畜牧产品、家禽等等;大分工以后为了便于交换,财产形式是货币,和生活必须品。但到近百十年,无形资产(比如著作权、股权、理财产品、债权)在我们财富中的比例越来越多,当然数据财产的提法也越来越多了,并且很多资产难以实现转移或者颗粒化细分,STO无疑在技术上为全球资产的标记化或加密分级提供了解决方案。
通过STO能实现分式产权,发行者有权决定将产权分到何种程度。即使最贵的不动产,一旦被转化成证券型代币,就可以被分割成任何人都能负担的小部分,降低了一些投资门槛。拥有货币化不动产也可以有更大的灵活度,所有资产的自主权将会更多,并且切换到数字资产的系统里,将能加快在世界范围的交易流通。
此外,在JOBS法案Title III条例于2016年5月生效之后,任何人都可以投资封闭式公司,改变了以往只有在风投公司和合格投资人才能参与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给散户投资者更多的机会。2017年开始,加密货币、区块链科技和智能合约等的出现为创业家提供了更有效且不通过中间人的融资方式,同时也保证了更公平、更民主的私募股权投资模式,这种方式不再仅限于合格投资人,而是向大众开放。
在这种规则下,一旦证券型通证被认可,无论是交易所,还是投资人,都可以放心地、便捷地、低成本地购买、持有、交易数字货币,以数字货币作为本位资产去购买、兑换其他资产。
但是,STO在加速了初创公司上市融资的同时让一个初创企业直接成为公众上市公司,而大多数初创公司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起伏很多,这些不确定信号都可能让通证的价格造成剧烈波动。此外,由于难以甄别合格投资者,不少人可能会盲目入场,而早期的投资几乎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STO可能也是另外一种加速投资者破产的新型金融创新。
未来,STO是个超级市场,是一片广袤的蓝海领域,尽管相比ICO有更合规的监管,并且为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但是利益与风险永远是一起的,STO是区块链的救星还是终结者,都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下一步,前路依然漫长
不可否认的是,任何新生事物都会经历曲折地发展过程,STO亦如此。
STO对数字资产投资有可能带来的变革是有目共睹的。一方面净化市场环境,降低市场投资人风险,避免劣币驱除良币的情况频繁出现。另一方面STO将加速风险资本的民主化,可将证券化代币作为融资工具。更重要的是,为公司开辟了一条有效、广阔的资本集资捷径。最后,使传统的非流动性资产流动起来,证券性代币允许发行者决定部分的所有权。
但是合规的STO交易平台依然短缺,证券型代币的一系列标准和限制还需要制定和完善,各国的监管政策不明朗,STO的普及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区块链本身就是一场未知的社会实验,STO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它的未来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正如披着区块链外衣的疯狂ICO犹如一杯充满泡沫的啤酒,被监管政策吹破泡沫之后,底层剩下的啤酒——区块链技术,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对象。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协作形态和社会关系上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区块链”和“数字资产”或其他新事物诞生的土壤。STO从本质上只是一种新事物的载体和指称,与其纠结概念和边界,不如关注趋势和核心,那便是区块链技术的创新,这才是它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以中国政策为例,虽然2017年9月4日对ICO进行了强力清场,但是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扶持政策仍然不断推出。2017年10月工信部率先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从国家层面、政府层面深入探索全球区块链发展趋势;2017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明确将区块链列入战略性前沿技术的范畴;2018年5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发布了首个区块链标准《区块链参考架构》。此外,北上广深杭、海南、武汉、青岛、长沙等城市也都在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并且推出大量的扶持政策,“区块链之都”花落谁家依然在激烈竞争。
总之,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生态构建中,通证起到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然而,对于通证发行与流通,监管与市场之间的争论仍然会持续。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通证等新的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的管理,STO是一场很好的尝试,但是前路依然漫长,需要从思维、理念和技术上进行创新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