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 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推进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
10月18日,央行召开媒体沟通会。会上,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对征信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他透露,目前百行征信已与241家机构签署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协议,涵盖P2P、网络小额等,并于10月12日与部分机构正式开始系统接入测试工作,预计今年底可向市场提供个人征信服务。
征信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据了解,目前央行正在着力推进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
万存知称,目前正在做这方面制度方案,这是下一步工作重点。“现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在研究通过替代数据(非信贷数据),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把一些征信、金融服务没有覆盖的人群纳入服务范围。”
百行征信年底提供服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当前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初步建立,形成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市场化征信机构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
截至2018年8月末,数据库累计收录信贷信息33亿多条、公共信息65亿多条,为2542万户企业和其它组织、9.7亿自然人建立统一的信用档案;接入各类法人放贷机构3900多家,日均查询企业信用报告29万余次、个人信用报告477万余次。
同时,央行年初向百行征信发放了个人征信牌照,截至目前,百行征信已与241家机构签署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协议,涵盖P2P、网络小贷、消费金融等,并于10月12日与部分机构正式开始系统介入测试工作,预计今年底可向市场提供个人征信服务。此外,截至9月末,有124家企业征信机构完成备案。
“征信机构首先需要采集信息,才能提供服务,采集信息和提供服务是逐步扩展的过程。目前不是所有机构一次接入,这样难度太大,所有接入机构按照一定标准,成熟一个接入一个,因此初期百行征信提供服务的规模可能不会那么大,未来会逐步扩展。”一位征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百行征信将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形成互补,征信中心的信息主要来自于银行及部分证券、保险公司,百行征信的信息主要来自于非传统金融机构,初期合作的主要是一些网贷机构。另外,百行征信作为市场化机构,其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与各家机构互惠互利、商业合作。
前述负责人介绍,如果征信信息出现不良记录将会在多方面对信用主体带来影响。首先,到银行或其它机构借款会变得更难,要么借不到,要么成本高;其次,社会甚至政治生活会受到约束,比如现在招聘会看信用记录,竞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也会参考信用记录。此外,一些严重违规、恶意逃废债的主体,会受到部门联合惩戒,高消费、出国旅游都受到限制。
“近期我们把P2P平台的高风险客户、恶意逃废债客户,拉了一个高度关注的名单,将会在百行征信和征信中心的平台上,对社会提供服务。”前述相关负责人称。
监管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开展征信业务必须得到资格认可,个人征信要经过人民银行审批,企业征信要在人民银行省一级机构备案,没有经过审批备案的,都是非法征信活动。
前述负责人直言,现在的确很多平台打着征信服务的旗号开展业务,工商局数据显示,现在企业名称或业务范围里含有征信和信用服务的公司达50多万家。“这相当于无证驾驶,下一步我们会采取措施逐步清理,有些公司将面临转型。”
除了一些非法展业的机构外,今年以来,不断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因违反征信管理相关规定被处罚,如农业银行上高县支行近日因未经客户本人签名授权进行信用报告查询,被罚款15万元,同时其征信业务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人分别被罚1万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机构被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采集和提供信息服务过程中,维护信息主体权益不到位;二是在授权管理过程中,不够规范;三是对客户诉求不关注、不重视,比如对信息主体异议处理需求反馈不及时,引起纠纷、诉讼等。
“受罚机构有个共同点,问题出现在基层,但是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总行的决策和重视程度上。”前述相关负责人称,“未来将继续从严监管,监管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
据了解,为确保征信信息安全,目前央行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要求征信机构必须对系统安全负责,该升级就升级;二是要求征信系统的接入机构采取措施,保证报数和查数环节不能出问题;三是对征信机构和接入机构采取年度考核评级,对高级别和低级别机构进行分层监管;四是在监管方面采取措施,包括非现场监管、巡查、执法检查等。
“总体来看,目前征信信息安全压力较大,形势比较严峻,不过风险可控。”前述负责人称。
文章原标题: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 推进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 百行征信年底可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