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君士坦丁堡升级意外推迟 “公链之王”进入冰河时代?
根据以太坊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Infura10月13日发布的一条推文显示,在以太坊君士坦丁堡硬分叉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共识问题”,导致测试网络无法使用。
这次测试引发了“关于ropsten的共识问题”,以太坊开发者Afri Schoedon测试后在推特上表示,“2018年将不上会有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是一个全系统的以太坊升级旨在提高以太坊网络的效率。
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共识难达成 升级一再推迟
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一再被推迟,10月8日以太坊核心开发者宣布推迟在以太坊测试网络Ropsten上推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推迟时间为10月14日。10月14日因为共识问题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再次落空。
对于推迟原因,以太坊基金会团队领导Peter Szilagyi通过推特解释说,推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给客户,运行以太坊网络“节点”或计算机服务器的个人和企业更多时间,从而解决五项君士坦丁堡升级中发现的一个漏洞。
以太坊君士坦丁堡升级五项改进方案(EIP)包括,EIP 145,EIP 1052,EIP 1283,EIP 1014,EIP 1234。其中EIP 145是由两位以太坊开发人员Alex Beregszaszi和Pawel Bylica撰写的技术升级,EIP 145详细介绍了一种更为有效的以太网讯息处理方式,称为bitwise shifting;
EIP 1052是由核心开发人员Nick Johnson和Bylica撰写,EIP 1052提供了优化以太坊上大规模代码执行的方式;
EIP 1283是由Johnson撰写的EIP 1087,该提案主要透过为数据存储的变更引入更公平的定价方法,使智能合约开发商受益;
EIP 1014是由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提出,此升级的目的是更良好的促进基于状态通道和链下交易的特定可扩展性解决方案;
EIP 1234是由主要以太坊全节点钱包Parity的发布经理Afri Schoedon主持,这也是该次升级中最有争议的改进方案,将块采矿奖励从3 ETH减少到2 ETH,以及延迟以太坊的难度炸弹12个月。
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再次推迟,是因为存在“共识问题”,那么共识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此金色财经独家采访了bibox联合创始人马骥,波场TRON公链部门负责人赵宏。
马骥表示,“以太坊君士坦丁堡,指的是通过硬分叉的方式升级,硬分叉后用户将使用新的共识链条。共识机制是一个群体决策的流程,共识机制的初衷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达成一个特殊目标。以太坊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将进行5项分叉建议,以优化效率并降低总燃料(GAS)的成本。这次失败原因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矿工来推进网络,没协调好各方;另一方面是很难保证以太坊中的网络节点全部升级到最新版本,大多数的这些升级改进很可能不被外行人认可。”
赵宏表示,“首先这次分叉是在测试网ropsen的一次测试升级,所谓的共识问题是由于以太坊多个客户端对以太坊的EIP实现不一致导致的,目前看是由于parity没有完全实现EIP-1283,或者实现存在bug导致。目前parity团队已经紧急修复问题,已经发布了2.1.3beta版本https://github.com/paritytech/parity-ethereum/releases。”
若以太坊区块链硬分叉升级搁置 可能进入“冰河时代”
提到君士坦丁堡就不得不想到以太坊发展的四个阶段:“前沿(Frontier)”、“家园(Homestead)”、“大都会(Metropolis)”和“宁静(Serenity)”,每当一次大的升级之后,都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以太坊正处于第三阶段“大都会”。
以太坊“大都会”又分为两个小阶段:“拜占庭”与“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是第一阶段,已经在2017年10月完成”,那么以太坊“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的成功与否非常关键,因为其标着“大都会”的最终阶段。
“君士坦丁堡”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升级,除了标注着以太坊“大都会”的终极阶段,据报道这次升级将大量提升平台效率的优化,进一步降低费用成本;技术层面还引入PoW+PoS混合共识机制,完成PoW向PoS的顺滑过渡。
以太坊开发者Afri Schoedon在昨日的测试后在推特上表示,“2018年将不会有君士坦丁堡”。
这一信号意味着什么,“君士坦丁堡”在以太坊的发展阶段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如果“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进行不下去,就意味着“大都会”发展阶段无法实现,以太坊发展的第四阶段“宁静”无法开启,以太坊网络的发展速度严重停滞。
其实,此前,以太坊基金会团队领导Peter Szilagyi警告称,对以太坊核心开发者来说,任何进一步的延迟都将意味着他们正进入一个更为繁忙的季节。
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对于以太坊的发展前景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bibox联合创始人马骥表示,“如果以太坊区块链未来不进行硬分叉,很可能进入冰河时代,那么网络上的挖矿难度将增加,验证会变得缓慢,网络上的活动可能会接近停顿的程度。现阶段,以太坊面临公链之争,想要维持公链之王,要不断提高性能。不过,对以太坊核心开发者来说,硬分叉升级推迟,会让他们进入更加忙碌阶段。”
不仅如此,以太坊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升级不能实现,以太坊的拥堵问题就难以解决,以太坊公链上的区块链项目发展也可能会受到波及,马骥表示,“拥堵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以太坊每秒的打包笔数限制,除了速度问题外,还有另外一个容量问题,比如一个块里面能打包多少内容,太多的交易,普通节点就无法承受了,以太坊网络出现拥堵的直接后果是ETH与以太坊系加密货币转载速度会变慢,同时会造成交易费用(矿工费)的直接提升,所有基于以太坊ERC20标准的Token,都会受到同样的影响。”
对此赵宏则认为,“这次只是测试网升级不顺利,以太坊开发团队官方并没有说要推迟主网升级,只是有成员在开发者群说“可能2018年不会有君士坦丁堡升级”,具体情况还得看官方声明,不过就以太坊的效率来讲,推迟升级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我也比较关注他们的进展,目前升级还在积极推进过程中,还在解决各个客户端不一致的问题,之多以花了几天时间才定位问题,是他们这次升级刚好赶上周末,好多成员都没上班导致的。”
保持公链之王 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
8月ETH的断崖式下跌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从而也引发市场人士关注以太坊网络的发展,市场一些人士认为ETH的下跌与以太坊网络持续拥堵的关系非常密切,受全网广播速度与Gas Limit限制,以太坊网络拥堵问题一直遭人诟病,这次“君士坦丁堡”推迟可能不仅对于ETH价格造成影响,对于以太坊公链的地位可能也会有影响。马骥表示,“刚刚我有提到,如果以太坊区块链未来不进行硬分叉,很容易进入以太坊冰河时代。以太坊硬分叉使智能合约的引擎更高效,并降低在以太坊上运行智能合约的成本。影响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产品本身的价值、宏观环境、投资者情绪、大资金的关注度等等都会影响产品短期内的价格,投资任何一个数字资产之前,我们都需要自己去做一定的研究。对于以太坊公链来说,想要保持公链之王的位置,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
赵宏也表示,“这次升级,可以说为后续以太坊想要实现的分片机制打下一个基础,如果推迟,以太坊拥堵问题还会继续延续下去。从功能上讲,这次以太坊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包含了很多对开发者和用户有意义的特性,例如EIP1283可以降低开发者的费用,EIP1234推迟以太坊的难度炸弹等等。如果升级推迟,开发者和用户都得不到这些好处;从开发者效率上讲,如果一直推迟,以太坊上的用户会对整个开发团队感到一定程度的失望,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以太坊用户流失。”
其实目前加密货币市场处于熊市,不止是以太坊公链遇到发展问题,其实对于所有公链而言都是一个挑战,未来公链的发展方向也引人深思,马骥认为,公有链扮演着最基础的部分,在现有的公有链平台下,虚拟性数字资产和虚拟性的数字应用场景为主,和实际世界的联系依然非常弱。但一项基础性的技术或者新的基础流程模式,想成为主流产业的基础设施,要能广泛的对主流产业产生影响和支持,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这一点也是区块链行业发展的长期的和可持续的方向,公链的不断推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势必推动区块链落地和应用。
对此赵宏表示,“公链的发展还处在初期,未来公链在做好基本价值传递的基础上,稳定、性能、扩展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满足了这三点,才有更多用户和开发者参与到其中,整个生态才可以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