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公开课」第189期 | 丹华资本严静思:区块链创业者的幸运和DApp的最终形态
要点速览:
1.创业逃不过三个事——生、死和BAT,而区块链创业逃掉了1/3。
2.一个全新的领域,生产/投入的比例很难估计出来;如果比现有的低,会与公司的规模经济目的背道而驰。
3.区块链创业的三个坑:传统创业“流量”的坑、流动性之坑、历史时机之坑。
4.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建立稳定团队都很有挑战性,也直接影响到项目成败。
9月30日22:00,丹华资本董事总经理严静思做客「火星财经创始学习群」,围绕“区块链创业者的幸运和DApp的最终形态”这一主题,与轮值群主魏天元进行了深度对话。
严静思认为,区块链创业者是非常幸运的,在中国逃过BAT,在美国逃过Google、Facebook、Amazon,但从区块链探索途径上来说,现在还处于当年积累“流量”阶段,除了比特币之外,整个市场其实是不明确的,但比“传统”创业更有可能在短时间造就百亿级别的公司。
至于DApp的最终形态,严静思提到了两点:1. 产品化的区块链VS协议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探索出区块链产品化的商业模式;2. 产品化的DApp最有可能的伟大形态包含两方面,一是数据市场场所,二是当有了不同的数据市场之后,进行不同Token之间的规范、定价、交易交割的原生加密金融机构会出现。
以下为对话原文,由火星财经整理:
一、“区块链创业者非常幸运”
魏天元:为什么说区块链创业者是幸运的?
严静思:我觉得区块链创业者是非常幸运的,倒不是去年和年初经常开玩笑说的一个在大公司不起眼的小算法改进,竟然能估值多少个亿;而是说这个新兴行业的创业者在中国逃过BAT,在美国逃过Google、Facebook、Amazon。
区块链诞生至今已经有九年多的时间。在2016年春天的时候,我们的实习生协助做过一个整理,全球的创业公司能找得到名号的区块链公司(主要数据来源于主要VC funding过的)不到300家,比我们群里人数还少。现在Crypto Fund的数量量级都不止这个数了。
去年千载难逢的行情给crypto veteran带来过去难以想象的资本、人才和关注度,也让新入区块链行业的创业者数量指数级增加。无论是故人还是新欢,除去成熟的矿机、矿池公司,无论公司或项目估值几何,几乎都还处于商业模式不清、产品形态尝试开发的探索阶段,这是早期公司规避不掉的生死规律。
由于不需要面对这些互联网巨头求生存,区块链创业者还是非常幸福的。当然作为区块链投资者也很幸福,项目发展好的情况下不用天天寻思或惦记到底最后哪位大佬会惦记上某个赛道的哪个公司。所以有人说,创业逃不过三个事:生、死和BAT。我想区块链创业逃掉了1/3。
我觉得是必然的,这种幸福背后是规模经济的经济学原理。巨头为了优化自己的利益,是不会去做灰色地带的。大公司通降低投入成本来达到规模优势,即使有时候增加投入成本,譬如研发和购买新机器,也为了保证产出的增加能够包含新的投入成本。一个全新的领域,生产/投入的比例很难估计出来;如果比现有的低,与公司的规模经济的目的背道而驰。
感谢这个朴素的理论,第一代相关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并未与intel等巨头竞争,所以成了比特大陆、嘉楠耘智这些伟大的公司。
回首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具体从商业途径上,互联网巨头通过早期的探索,逐步意识到了商业竞争的核心是专有数据或者说是早期巨头积累了极具产生流量价值的联系人,之后再探索出广告、电商等众多成功的商业模式。流量网络效应造就了他们的霸主地位。但霸主一旦确定,企业一批批创,VC一批批投,企业成长就变成了个优化买流量的专职工作,专注的转化率和保持率货币化的运营。
从区块链这种探索途径上来说,现在还出于当年积累“流量”的阶段。如果说互联网当年是从长尾里探索出来的数据新商业模式,区块链什么样的“流量”有价值,目前除了比特币,整个市场其实是不明确的,还在探索中,但比“传统”创业仍更有可能在短时间成长为百亿级别的公司。
二、区块链创业的三个坑
魏天元:虽然区块链创业者很幸福,你在行业这么久,是否可以分享下区块链创业特殊的坑?
严静思:第一坑可能就是传统创业“流量”的坑。有些区块链创业者第一天就运用实现”丰富的用户场景和活跃的用户群体”的互联网运营手段。但由于商业实现途径不明确,这种手段累积的运营数据都是投机人和投资人,目前很难想象用于实现未来区块链商业用途的(除非交易所项目)。其实大家可以想想,区块链行业内最成功的项目是毫无争议是比特币,而比特币其实是一个非常单一用户场景和简单的功能的项目。
第二坑是流动性之坑。这个最近老生常谈,一个是融资工具的utility价格波动,就是1200美金融的以太坊跌到600美金,常常劝不动卖,然后到现在200多美金。有时创业有个美好的期望挺不错的,但是不能是对utility价格。
另一方面是项目的代币自身涨跌问题:一个其实是种子轮阶段的项目,很早就要承担面对公众和社区,以及给内部团队带来的管理上的摩擦。例如包括分期发放代币在暴涨暴跌的时刻到底是不是应该向投资人发放等讨论和决策,甚至还有无币的区块链公司,在这种时间上也需要花很多时间很能量在向外部和内部探讨解释为什么不发币。这个流动性也耗费了创业者过多远离有意义探索的经历。
第三坑是历史时机之坑。这是个周期很快的行业,创业者经常在对一个历史时机过去的事情挑战(虽然很可能只有一年)。
魏天元:所以你觉得区块链创业者需要有什么特殊特质?
严静思:我对区块链的理解是,它的特殊性在于开创了用商业手段解决技术问题,这是以前商业社会没有过的。所以区块链创业者面对这个特殊性,只要学会和理解两件事情:1.用商业的手段解决技术问题;2.理解流动性只是个起点,并非终点。
魏天元:说了这么多,那你觉得区块链创业者接下来最大的具体挑战是什么?
严静思:有很多挑战,但最后归结为最难的一点是团队建设。组建团队,战略上需要有一轮一轮的动力鼓气,一般这种动力包括:1.产品的用户量节节攀升;2.公司的订单或收入不断增加;3.一轮轮估值增高,大佬投资人一轮轮进入。
但区块链(除了矿霸和交易所)很难让团队看到用户量和收入;由于代币数量固定加之和剧烈波动的的属性,也很难达到以上第3点。哪怕区块链项目有充分的Funding,可以负担得了高于市场的工资,由于缺乏上述这种动力,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建立稳定团队都很有挑战性,也直接影响到项目成败。以太坊是目前看到做得最好的。
三、DApp的最终形态
魏天元:下一个主题,谈谈 DApp的最终形态?
严静思:最近听到一些很有意思的讨论,说看看现在的区块链除掉投资人的用户量,少得可怜,DApp是不是就是我们的一个美好幻想,是否被V神坑了。
这个观点我不认同。两个观点:产品化的区块链VS协议化,很有可能近期探索出产品化的商业模式;产品化的DApp最有可能的伟大形态。
1. 产品化的区块链VS协议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探索出区块链产品化的商业模式。我相信群里所有人都见过fat protocol那个著名图片。协议的伟大性和区块链带来的协议的商业价值这个世界去年已经意识到,也直接带来了这次炒作。
但区块链不会脱离商业的本质,会以协议为基础,产品多样。我觉得现在进入了一个需要区块链产品化的阶段。协议的要求是稳定性,就不能天天folk,而产品的需要可以根据用户不同需要不断更改,并更易实现产品价值。
比方说,币安币、火腿和USDT、GUSD就是区块链产品化的一个很好案例。这些事根据客户商业需要的不同产品形态,但协议层没有任何区别,商业价值也很大。
我看到有些社区已经在进行这一方面的讨论,比如比特币和BCH,比特币是协议,通用的价值储存支付,越稳定价值越大,但也许BCH可以走产品化,以公司化的形式运营多个版本满足不同的产品客户的需要。
2.产品化的DApp最有可能的伟大形态
形态一:和大家幻想的一样,DApp是数据市场的场所。但在实现的途径上,我不认为C端用户可以通过提高用户体验和简单经济激励可以推动得了的,这点轻视了互联网时代的强网络效应。
我猜可能会是这么个情况:数据的买家是B端,B端其实是要买一个统计特征,而非真正的个人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数据卖家为了使得自己的数据更具有竞争力,会强行也有能力强行向C端推一些区块链的产品,以保证自己售卖的数据欺诈更少,具有吸引力。这样,这个生态才打通了。
一旦到了这一阶段,数据不是以个数定价,而可以以对AI模型输出的贡献来定价了。新的价值模型也会出现。所以下一阶段特别期待有些B端的创业者能够进入
第二个形态:当有了不同的数据市场之后,进行不同Token之间的规范、定价、交易交割的原生加密金融机构会出现。
这两种DApp的形态比目前的DApp游戏要有更大的商用市场,也符合商业规律。
四、区块链带来90后创业的新时代
魏天元: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不同时期的创业者有何不同?区块链创业会是一个新的历史趋势吗?
严静思:我有个很有意思的总结, 观察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优秀人才的选择。我们普通人的奋斗为了财富上有所提高,自我实现上有所突破,总要进行一下决策。这种决策很具有时代性。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年轻时候(比方说大概30岁左右,工作积累五年之后) ,实现这种提升的途径很有限,几乎也只能想着升职加薪。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实现这种提升的主流选择是跳槽。一方面,社会发展,新兴岗位和市场经济的增量,人才的流动性增加;另一方面,企业人才竞争也带来了跳槽的收益比过去阶段提高。
到了八十年代,这个跳槽的路径在某些已经稳定实现了寡头竞争或垄断的行业就不太行得通了。而新兴行业却蓬勃发展,所以同行业跳槽虽然很容易,但缺乏新鲜向上的空间,这个时候就意识到要换赛道。
我想90后是最具有创业动机和条件的,尤其是九五后,工作的时候普遍资产价格已经非常高了,举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假设打工从100万人民币一年换份工作200万,扣完税之后,也许可以多买几个包,如果没有较好的家底,要靠自己累积或者拥有些资产,几乎很难想象。
说来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但历史总还是进步的。创业的普遍环境比过去要舒适,并拥有大量的资本方和套路学习,商业模式的发展已经到不需要负担机器、会计、司机之类的固定资产投入,所以进入创业的时代也很正常。
不管赛道怎么变,即便是到了上市后的新阶段,也很难绕开几个巨头。
但区块链创业这事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在创造可以迅速交换的价值载体,让我们普通人可以尝到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发的甜头。虽然这是个很野蛮的行业,有太多不规范和乱象,但这种重新塑造商业体系的刺激和可能性一定会带来一个90后创业的新时代。
嘉宾简介
严静思 / 丹华资本董事总经理
毕业于MIT和南开大学,最早的区块链职业机构投资者之一,曾供职于中国人寿投资部海外投资(2008- 2012 ),2015年起在丹华资本主导投资了Brave,Nuco/Aion, NuCypher, Mobilecoin, CertiK,Path,Zilliqa,OriginProtocol, Aelf,Cobo,infinity stones 等项目,同时也是Pantera Capital,Polychain Capital早期投资人。
对话发起人
魏天元 / Path Network 国际顾问
洞察资本创始合伙人,95后连续创业者,目前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就读,专注于区块链投资孵化, 先后投资Path、ZG、PPS等项目及比特币矿场,深度孵化Path Network, 获得比特大陆、硬币资本、丹华资本、Arrington Xrp Capital、火星共识实验室等机构投资。
文章声明:本文根据「火星财经创始学习群」嘉宾分享内容整理,不代表火星财经立场,转载须在文章标题后注明“文章来源:火星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