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铨院士:区块链是物物相联世界的灵魂纽带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2018年9月17日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发展峰会在无锡举办,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作为中加物联网与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名誉院长出席活动并发表以《区块链——物物相联世界的灵魂纽带》为题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出,希望能够实现时下最前沿的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产业结合,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2018年9月17日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发展峰会在无锡举办,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作为中加物联网与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名誉院长出席活动并发表以《区块链——物物相联世界的灵魂纽带》为题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出,希望能够实现时下最前沿的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产业结合,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姚建铨院士:区块链是物物相联世界的灵魂纽带

下面是他的讲话内容:

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融合发展必然渗透并影响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给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类生存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颠覆。我相信,借助物博会和本次峰会这个平台,大家在这里能够碰撞思想、交流观点、畅想未来,在这里能够展示技术、对接项目、对接合作,每个人的智慧必将成为汇成区块链发展的“大智慧”,最终实现区块链脱虚向实的推进。

那么,为什么物物相联的世界需要区块链技术?这两者存在的强相关性,体现在哪些地方?在此,我简单举一个例子。在交通方面拥堵的原因,从宏观上看是每个司机无法最优的规划路线,从微观上看是司机无法预测道路上其他物体的运行轨迹而把大量的能源和时间浪费在了不断的启动、刹车和避免碰撞中。

但在万物互联的世界中,每辆车完全知晓全局情况,例如交通、道路、天气、乃至城市施工、地下管网等,以及全局中每个个体的行驶轨迹和意图。车将所有的信息纳入自己的路线规划和驾驶行为中,那么还会有交通堵塞吗?

这其中体现了区块链非常重要的一点,即“对信息孤岛的串联”,而这方面正为物物互联提供了关键支撑:

1、提供物与物之间可信的基础设施。如果把每个物体想象成数字世界的居民,那么基于区块链构筑的信任平台则是数字世界中的市政部门,负责管理一切居民户籍、档案、行政和执法。

2、区块链提供了跨语言种类的自动交互通道。物物之间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制定数据和信息资源交换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构建等更复杂的交互策略,从而形成不依赖于人工干预而存在的物物经济体系。

回归到物联网领域,诸多痛点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设备安全问题随着物联网在制造业、交通、能源、电力、家居、医疗等领域的普及,不同类型的设备和数据数量都在快速增长,物联网面临的安全挑战日趋严峻,各类恶意软件伤及多个领域。

二是通信兼容问题物联网设备往往兼容多种通信协议,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数据模型、接口规范、网络协议等各类标准众多,造成互联互通较为困难,难免形成信息孤岛,降低了通信效率。

三是个人隐私问题近年来多个热点直播泄漏隐私,让物联网从业者重新思考数据的归属问题。好消息是,近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立项,这意味着个人信息保护将迎来专门立法。

四是架构僵化问题物联网普遍采用中心化的服务器模式,随着设备量的几何级数增长,中心化的服务成本难以负担。同时,对于采集到的数据,往往缺乏深入分析与决策提炼的步骤,很难与实际价值挂钩。

五是多主体协同问题:越来越多的物联网应用场景,需要涉及到跨主体、多个对等实体之间的协作,有可能包含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平台方、服务商、最终用户、金融保险机构等众多角色,这时建立信任的成本高昂。

上述诸多问题,在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上,都可探索出更有特点的应对策略。比如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定向发送安全问题的解决,能通过区块链所集成的不对称加密技术和加密传输来实现。

作为多项计算机技术的集成,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的关系也密不可分。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互联网发展分别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本世纪初和五年前,经历了三次热潮,几乎每十年就会出现一次快速增长期。

同时,通过我的观察,我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想和大家分享:在初次和二次热潮的中期,出现了一次泡沫期。这一点,区块链技术似乎与之不谋而合,经历了近十年的探索,数字货币泡沫爆发了。泡沫过后,回归理性,我们很欣喜的看到近两年,逐渐开始有落地应用产生,尤其是在群众热点关注领域的探索,农业增信、医疗溯源、版权保护等方面有了突破,出现了多个落地应用。

再从产业链价值分析二者,我们能发现,在互联网的价值链上,应用层的巨头获取到了更大的价值,比如腾讯、阿里、谷歌等,而协议层的企业得到的价值比较小,比如各国的网络运营商,或者一些底层硬件路由器厂商。早年间创立这些协议标准的,比如TCP/IP、Http等,这些个人和组织获取到的价值回报和他们对于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并不能很好的匹配。虽然现在的情况是这样,但在互联网泡沫时期,获取到更大市场认可和快速发展的是协议层的企业,包括美国电信、英特尔、思科、微软等。这也很容易理解,当时网络、硬件和系统等基础设施还并不完善,必须先发展相应的配套环境才能有后来进一步的发展。而之后的风格转变也容易理解,当基础架构得到完善和普及之后,第二波更大的互联网浪潮中得到发展的是离用户更近的应用层企业,也就是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互联网巨头企业。目前区块链产业的情况与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非常类似,市值排名前20的绝大多数都是具备独立区块链网络的项目,也就是协议层获取链价值链上巨大的价值分配。

最后,我们就“区块链实际应用”所需做出的改进,来探讨一下。在我看来,首先从可信硬件加入区块链入手,提升服务器侧和终端侧能力,基础搭建好了,才能加快发展。其次,就是产品普适度的问题,和互联网一样简单易用,让未来区块链平台在安全的基础上更加易用,是发展方向。然后,要有精准的定位,不能仅将区块链当做单一平台,而需要端管云三层协同,才能发挥更大功用。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区块链的客户普及和大众教育,这也是我本次无锡之行非常关注的要点问题,加快推进区块链的科普、培训,正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对技术的认知,专业的、权威的,但又普适的、成套的理论体系和标准,是目前“区块链实际应用”的重要切入点。

最后,希望我的演讲能助力全社会对区块链的了解与认识,也希望来自区块链领域的专家就技术和应用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姚院士的讲话内容丰富,切中肯綮。他提出,互联网为万物互联提供了两点关键支撑,即可信的基础设施和跨语言种类的自动交互通道。然后指出了区块链亟待解决的五个问题,还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历史中发现了区块链两波浪潮中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价值机会。最后他还为区块链实际应用提出了四点可行建议。这些见解简洁而深刻,每一点都值得从业者思考,并从中挖掘未来的机遇。

生成图片
6

发表评论

姚建铨院士:区块链是物物相联世界的灵魂纽带

星期一 2018-09-17 11:23:47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2018年9月17日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发展峰会在无锡举办,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作为中加物联网与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名誉院长出席活动并发表以《区块链——物物相联世界的灵魂纽带》为题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出,希望能够实现时下最前沿的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产业结合,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姚建铨院士:区块链是物物相联世界的灵魂纽带

下面是他的讲话内容:

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融合发展必然渗透并影响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给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类生存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颠覆。我相信,借助物博会和本次峰会这个平台,大家在这里能够碰撞思想、交流观点、畅想未来,在这里能够展示技术、对接项目、对接合作,每个人的智慧必将成为汇成区块链发展的“大智慧”,最终实现区块链脱虚向实的推进。

那么,为什么物物相联的世界需要区块链技术?这两者存在的强相关性,体现在哪些地方?在此,我简单举一个例子。在交通方面拥堵的原因,从宏观上看是每个司机无法最优的规划路线,从微观上看是司机无法预测道路上其他物体的运行轨迹而把大量的能源和时间浪费在了不断的启动、刹车和避免碰撞中。

但在万物互联的世界中,每辆车完全知晓全局情况,例如交通、道路、天气、乃至城市施工、地下管网等,以及全局中每个个体的行驶轨迹和意图。车将所有的信息纳入自己的路线规划和驾驶行为中,那么还会有交通堵塞吗?

这其中体现了区块链非常重要的一点,即“对信息孤岛的串联”,而这方面正为物物互联提供了关键支撑:

1、提供物与物之间可信的基础设施。如果把每个物体想象成数字世界的居民,那么基于区块链构筑的信任平台则是数字世界中的市政部门,负责管理一切居民户籍、档案、行政和执法。

2、区块链提供了跨语言种类的自动交互通道。物物之间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制定数据和信息资源交换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构建等更复杂的交互策略,从而形成不依赖于人工干预而存在的物物经济体系。

回归到物联网领域,诸多痛点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设备安全问题随着物联网在制造业、交通、能源、电力、家居、医疗等领域的普及,不同类型的设备和数据数量都在快速增长,物联网面临的安全挑战日趋严峻,各类恶意软件伤及多个领域。

二是通信兼容问题物联网设备往往兼容多种通信协议,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数据模型、接口规范、网络协议等各类标准众多,造成互联互通较为困难,难免形成信息孤岛,降低了通信效率。

三是个人隐私问题近年来多个热点直播泄漏隐私,让物联网从业者重新思考数据的归属问题。好消息是,近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立项,这意味着个人信息保护将迎来专门立法。

四是架构僵化问题物联网普遍采用中心化的服务器模式,随着设备量的几何级数增长,中心化的服务成本难以负担。同时,对于采集到的数据,往往缺乏深入分析与决策提炼的步骤,很难与实际价值挂钩。

五是多主体协同问题:越来越多的物联网应用场景,需要涉及到跨主体、多个对等实体之间的协作,有可能包含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平台方、服务商、最终用户、金融保险机构等众多角色,这时建立信任的成本高昂。

上述诸多问题,在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上,都可探索出更有特点的应对策略。比如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定向发送安全问题的解决,能通过区块链所集成的不对称加密技术和加密传输来实现。

作为多项计算机技术的集成,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的关系也密不可分。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互联网发展分别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本世纪初和五年前,经历了三次热潮,几乎每十年就会出现一次快速增长期。

同时,通过我的观察,我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想和大家分享:在初次和二次热潮的中期,出现了一次泡沫期。这一点,区块链技术似乎与之不谋而合,经历了近十年的探索,数字货币泡沫爆发了。泡沫过后,回归理性,我们很欣喜的看到近两年,逐渐开始有落地应用产生,尤其是在群众热点关注领域的探索,农业增信、医疗溯源、版权保护等方面有了突破,出现了多个落地应用。

再从产业链价值分析二者,我们能发现,在互联网的价值链上,应用层的巨头获取到了更大的价值,比如腾讯、阿里、谷歌等,而协议层的企业得到的价值比较小,比如各国的网络运营商,或者一些底层硬件路由器厂商。早年间创立这些协议标准的,比如TCP/IP、Http等,这些个人和组织获取到的价值回报和他们对于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并不能很好的匹配。虽然现在的情况是这样,但在互联网泡沫时期,获取到更大市场认可和快速发展的是协议层的企业,包括美国电信、英特尔、思科、微软等。这也很容易理解,当时网络、硬件和系统等基础设施还并不完善,必须先发展相应的配套环境才能有后来进一步的发展。而之后的风格转变也容易理解,当基础架构得到完善和普及之后,第二波更大的互联网浪潮中得到发展的是离用户更近的应用层企业,也就是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互联网巨头企业。目前区块链产业的情况与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非常类似,市值排名前20的绝大多数都是具备独立区块链网络的项目,也就是协议层获取链价值链上巨大的价值分配。

最后,我们就“区块链实际应用”所需做出的改进,来探讨一下。在我看来,首先从可信硬件加入区块链入手,提升服务器侧和终端侧能力,基础搭建好了,才能加快发展。其次,就是产品普适度的问题,和互联网一样简单易用,让未来区块链平台在安全的基础上更加易用,是发展方向。然后,要有精准的定位,不能仅将区块链当做单一平台,而需要端管云三层协同,才能发挥更大功用。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区块链的客户普及和大众教育,这也是我本次无锡之行非常关注的要点问题,加快推进区块链的科普、培训,正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对技术的认知,专业的、权威的,但又普适的、成套的理论体系和标准,是目前“区块链实际应用”的重要切入点。

最后,希望我的演讲能助力全社会对区块链的了解与认识,也希望来自区块链领域的专家就技术和应用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姚院士的讲话内容丰富,切中肯綮。他提出,互联网为万物互联提供了两点关键支撑,即可信的基础设施和跨语言种类的自动交互通道。然后指出了区块链亟待解决的五个问题,还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历史中发现了区块链两波浪潮中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价值机会。最后他还为区块链实际应用提出了四点可行建议。这些见解简洁而深刻,每一点都值得从业者思考,并从中挖掘未来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