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世界待重塑,至暗时刻,没有光线才是最大的希望

真正让黑暗过去的,是在黑暗中进行重塑,太阳的升起预示了重塑的完成

在一些灾难电影或者恐怖电影里,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剧情是:

夜幕降临,各种牛鬼蛇神开始出来搞事情,作为主角的个人或者团队,在无数个阴暗,恐惧的场景中不停地奔逃、搏杀。残肢断臂,血流成河,损失惨重,在极度绝望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一道光芒,于是不顾一切的向那里狂奔,却发现那不过是敌人设下的圈套,接着又是一波血腥,最后太阳缓缓升起,敌人无论因为什么原因被消灭或者暂时休眠,所有人紧紧依偎露出劫后重生的笑容。

我们很多时候会认为,因为太阳升起了,所以黑暗过去了,敌人被终结了。

区块链世界待重塑,至暗时刻,没有光线才是最大的希望

实际上,真正让黑暗过去的,是在黑暗中进行的重塑,太阳的升起只不过是预示了这种重塑的完成。

我们现在需要经历的正是黑暗中的重塑,这个重塑必须要在完全恐惧和绝望的环境中进行,而这其中任何的光线都可能只是“敌人的陷阱”,都不能让重塑进行得更彻底。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探究我们正在经历的重塑,以及什么时候太阳才可能升起。

1.资本重塑

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当某一个领域得到关注的时候,最先有反应的一定是资本,所以不管是比特币还是众多的“数字货币”,无论持币者处于哪层心境,都无法改变当前以资本为主导的市场格局。(详见:持有Token的5层境界,90%的人都在第一层,你在第几层)

作为积极影响,这种资本博弈会推动项目方进行试错、改良,寻找到更好的前进方向。只有更多的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才能促使行业更快速地进行迭代和前进。

当然,推动项目只是资本目的的副产品。资本的核心目标就赚钱,无论短线波段还是长线的价值持有。

区块链世界待重塑,至暗时刻,没有光线才是最大的希望

资本自然也有自己的朋友圈,这个朋友圈里有“人傻钱多”的,有既有政府关系又有钱的,有海外的,还有已经收割很多投资小白的超级巨头,这些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以及切入时间的选择也是不同的,也就是他们的风险厌恶程度是不一样的。

参与到“数字货币”最开始几年发展的资金,是的,他们可能都称不上资本,因为那时候几乎完全以比特币为主导,投资模式也相对单一,最重要的是整个行业还处于一个相当边缘的地带,没有任何主权的国家对它表现出接纳,甚至连强烈的兴趣都没有。一切还处于一个萌芽的观察阶段。

直到爱西欧的模式出现,尤其是以太坊出现以后,大幅降低了人们进入区块链的门槛,催生出无数渴望创造新规则、新世界的项目。

这时候,风险厌恶程度很低的资本和个人就开始介入,他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模式。这个模式无论对项目方还是对投资方都变得更加直接,去掉了所谓的法律合同约束,通过数学保证双方的权益交换。在最开始的时候,一切还都非常的美好。随着这种模式不断发展,更多的利益转换属性被挖掘出来,而更为有效地监督和估值方法却迟迟没有推进。

对项目方而言变成了一步到位,对资本方而言变成极速高利润退出。

这显然是发展过程中畸形的表现,这过程中多方为了各自利益,就会让一个项目变得虚幻缥缈,不仅阻碍的行业的正向发展,还阻碍了更多的风险厌恶程度高的资金进入。

而风险厌恶程度高的资金恰恰正是具备更强正向引导能力的。

随着区块链的价值被更广泛的国家、组织认可,那些大体量的资本早就蠢蠢欲动。

然而我们都知道,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在重建和新建的选择上,显然选择一个白板城镇更适合进行新规划的实施,成本也相对比较低。

换到现在区块链的行业中,已经形成了一个草莽气息浓重的氛围,与其改善现在的规则,不如通过外部手段掐断咽喉,让行业规则自行崩塌,随后再踏步入场,建立新朝。

这种手段又恰恰是大体量资本最为擅长的。如果需要给这个资本重塑过程一个动词,那大概是:践踏。就像小朋友见到绿草地兴奋的冲进去,欢快的跳了几支舞蹈,脚下的绿草断枝折腰,却连一点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2.项目重塑

换到16年,我们大概用一个晚上就能把市面上的项目扫过一遍,同时感觉,好像还有很多领域可以用区块链来进行解决。

现在,我们把市面上的项目扫一遍,会发现,好多项目好像完全不需要用区块链来解决,而这样的项目却非常多,同质化程度也极高,以至于我们仍然可以只用一个晚上就把数倍于几年前的项目全部看完。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创业者的“想象力”都远远超过了现有的发展条件,这里所说的条件并不是很多人都提到的公链基础设施条件,而是当前人类的社会、经济、人文条件。

当人们对某个方向的诉求十分迫切时,才能给一个项目和一个行业足够的温床来孕育生长。

区块链世界待重塑,至暗时刻,没有光线才是最大的希望

而当这个诉求太超前,或者根本不强烈时,都不足以让任何哪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行业腾飞。也不是说某个所谓公链,某个基础设施达到了某个指标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历史上,诉求足够强烈是首要,技术只是辅助。

下面,举几个例子作为范例。

我们在提及移动互联网到来的时候,大部分人会把这个功劳归功到以iPhone为核心的智能手机的出现、3G网络的增速,认为是基础设施在先,行业发展在后。

然而,我们在向前追溯的时候会发现,移动互联网的产生是因为以PC为终端的传统互联网已经勾起了人们对更便捷的互联网使用方式的欲望和诉求,我总不能每天扛个电脑到处去网购吧。

诺基亚是一个典型的反例,它并没有认为诉求是决定发展的,而是笃定任何发展都要基于他们的硬件之上,尤其是他们已经是绝对垄断地位了,塞班系统的想象力应该就是世界的想象力。

区块链世界待重塑,至暗时刻,没有光线才是最大的希望

乔布斯正是敏锐捕捉到了这积蓄的能量,通过大胆调整,引导了这股巨大能量的释放。当然,如果你用过iPhone的初代,你也应该能感受到,那种诉求释放之初,充满了无尽想象却难以满足的感觉。而此后,几乎所有的硬件系统迭代,都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诉求。

直到现在,更大的全屏手机可能是为了看视频、玩游戏能有更大的视野,能有更多单位面积的显示空间。但是,我们所用的任何一个软件都不是为了这个大屏幕而设计出来的。

回到我们区块链项目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有一个强烈的诉求方向,从而来延伸出一个发展方向,而不是先去搭建一些底层设施,再去强行改变原有的生态体系。

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微信和支付宝方便么?你们有强烈的愿望在几个月甚至一年之内就一定想要换成区块链支付么?

我相信大家都没有那么强烈的诉求,那么针对C端的高TPS的支付类公链有存在的意义么?是不是真的做到了高TPS,大家就都会转化到上面呢?

如果诉求不够,应用场景的欲望不强烈,公链的无头发展是浪费资源的。

再举个例子,15年开始的VR热潮,当时恨不得所有事情都要放到那两个镜框里,各种VR产品百花齐放。结果发现,真正有强烈诉求的却好像只有成人电影领域。

这是一个诉求不够强与诉求太超前的综合案例。

对当前的人类的认知和习惯,并没有太强烈的需求把所有东西都搬进镜框里。同时,那种绝美的VR享受,单从内容的生产上,就不是几年甚至十年内能够很好完成的。所以,无论现在怎么去尝试生产VR产品,都很难得到满意的效果。

那么,区块链行业的项目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所以,项目的重塑,就是捕捉诉求强烈的应用场景。

这需要一个这样“至暗的时刻”,因为只有当人们的注意力不全都在如何进行价值转移上,才会真正考虑哪个领域才是真正需要区块链,诉求最为强烈,需要通证的。

由此,大概找到一个从黑暗中走出去的项目标准:针对广泛人群、能与法币良好结合且人们迫切希望看到的改变。

3.投资者重塑

这个方面其实谈起来是比较残酷的,因为看到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可能都是这个角色。然而,又不能避开不谈。想来想去,就通过一个小故事去阐释这个事实,大家自行体会。

故事简述:

从前,有一家五个兄弟,他们住在山脚下的一幢小房子里,房子是父亲留给他们的。父亲告诉他们,这房子下面有金矿,能让他们衣食无忧。兄弟几个果然找到了矿眼,不断挖出金子。

这一年,雨水颇丰,阴雨连绵,山上的泥土被雨水浸泡得十分松软,已经有好几次小型的滑坡把泥土带到了五兄弟居住的小房子旁,花池被埋了,羊圈被埋了。

老大观察了一些日子,觉得住在这里十分危险,收起行囊,带上了之前挖出的一些金子,独自离开了。                   

老二也觉得有点儿危险,在老大离开不久也离开了。但是走了一半,却心有不甘,折返回来,恰巧赶上最大山体滑坡,不幸遇难。

这次大的山体滑坡把小房子也埋住了,老三不甘心,东挖一下西挖一下,认为自己一定能脱离困境。就在他恍惚之间看到一点儿光亮后,却由于挖的用力过猛,导致他头顶上的所有泥土再次坍塌,失去了生机。

老四自小老实,听父亲讲过:遇事一定要躲在墙角的架子下面,因为那是这里最牢固的地方。于是,他蜷缩着腿,乖乖躲在架子下面一动不动。

老五其实压根连走路都还没学会,在襁褓之中一直被哥哥们照顾着。塌方的时候,襁褓滚落在一个空旷的地方,他傻傻地看着不远处奋力挖土的三哥,随后三哥就消失了,他也在惊吓中睡了过去。

等太阳放晴,一队人马从山外走来,他们衣着光鲜,装备齐整。队伍的最后面,是五兄弟中的老大,他举手投足和前面的人俨然不是一个阶级。这队人马挖开了小房子,救出了老四并给了他一笔钱让他从此不要再回来。

老五被队伍里的女人收养了,她拍着老五,慈爱的看着他,嘴里温柔的说道:这小胳膊真结实,以后长大了,一定也能是个炸山挖矿的好手。

区块链世界待重塑,至暗时刻,没有光线才是最大的希望

当所有的重塑都完成,太阳就会升起。这之间,希望的曙光都是虚无的,那只是老三看到的假象。至于什么时间会重塑完成,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细心观察的过程。

生成图片
6

发表评论

区块链世界待重塑,至暗时刻,没有光线才是最大的希望

星期六 2018-08-25 14:59:29

在一些灾难电影或者恐怖电影里,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剧情是:

夜幕降临,各种牛鬼蛇神开始出来搞事情,作为主角的个人或者团队,在无数个阴暗,恐惧的场景中不停地奔逃、搏杀。残肢断臂,血流成河,损失惨重,在极度绝望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一道光芒,于是不顾一切的向那里狂奔,却发现那不过是敌人设下的圈套,接着又是一波血腥,最后太阳缓缓升起,敌人无论因为什么原因被消灭或者暂时休眠,所有人紧紧依偎露出劫后重生的笑容。

我们很多时候会认为,因为太阳升起了,所以黑暗过去了,敌人被终结了。

区块链世界待重塑,至暗时刻,没有光线才是最大的希望

实际上,真正让黑暗过去的,是在黑暗中进行的重塑,太阳的升起只不过是预示了这种重塑的完成。

我们现在需要经历的正是黑暗中的重塑,这个重塑必须要在完全恐惧和绝望的环境中进行,而这其中任何的光线都可能只是“敌人的陷阱”,都不能让重塑进行得更彻底。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探究我们正在经历的重塑,以及什么时候太阳才可能升起。

1.资本重塑

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当某一个领域得到关注的时候,最先有反应的一定是资本,所以不管是比特币还是众多的“数字货币”,无论持币者处于哪层心境,都无法改变当前以资本为主导的市场格局。(详见:持有Token的5层境界,90%的人都在第一层,你在第几层)

作为积极影响,这种资本博弈会推动项目方进行试错、改良,寻找到更好的前进方向。只有更多的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才能促使行业更快速地进行迭代和前进。

当然,推动项目只是资本目的的副产品。资本的核心目标就赚钱,无论短线波段还是长线的价值持有。

区块链世界待重塑,至暗时刻,没有光线才是最大的希望

资本自然也有自己的朋友圈,这个朋友圈里有“人傻钱多”的,有既有政府关系又有钱的,有海外的,还有已经收割很多投资小白的超级巨头,这些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以及切入时间的选择也是不同的,也就是他们的风险厌恶程度是不一样的。

参与到“数字货币”最开始几年发展的资金,是的,他们可能都称不上资本,因为那时候几乎完全以比特币为主导,投资模式也相对单一,最重要的是整个行业还处于一个相当边缘的地带,没有任何主权的国家对它表现出接纳,甚至连强烈的兴趣都没有。一切还处于一个萌芽的观察阶段。

直到爱西欧的模式出现,尤其是以太坊出现以后,大幅降低了人们进入区块链的门槛,催生出无数渴望创造新规则、新世界的项目。

这时候,风险厌恶程度很低的资本和个人就开始介入,他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模式。这个模式无论对项目方还是对投资方都变得更加直接,去掉了所谓的法律合同约束,通过数学保证双方的权益交换。在最开始的时候,一切还都非常的美好。随着这种模式不断发展,更多的利益转换属性被挖掘出来,而更为有效地监督和估值方法却迟迟没有推进。

对项目方而言变成了一步到位,对资本方而言变成极速高利润退出。

这显然是发展过程中畸形的表现,这过程中多方为了各自利益,就会让一个项目变得虚幻缥缈,不仅阻碍的行业的正向发展,还阻碍了更多的风险厌恶程度高的资金进入。

而风险厌恶程度高的资金恰恰正是具备更强正向引导能力的。

随着区块链的价值被更广泛的国家、组织认可,那些大体量的资本早就蠢蠢欲动。

然而我们都知道,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在重建和新建的选择上,显然选择一个白板城镇更适合进行新规划的实施,成本也相对比较低。

换到现在区块链的行业中,已经形成了一个草莽气息浓重的氛围,与其改善现在的规则,不如通过外部手段掐断咽喉,让行业规则自行崩塌,随后再踏步入场,建立新朝。

这种手段又恰恰是大体量资本最为擅长的。如果需要给这个资本重塑过程一个动词,那大概是:践踏。就像小朋友见到绿草地兴奋的冲进去,欢快的跳了几支舞蹈,脚下的绿草断枝折腰,却连一点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2.项目重塑

换到16年,我们大概用一个晚上就能把市面上的项目扫过一遍,同时感觉,好像还有很多领域可以用区块链来进行解决。

现在,我们把市面上的项目扫一遍,会发现,好多项目好像完全不需要用区块链来解决,而这样的项目却非常多,同质化程度也极高,以至于我们仍然可以只用一个晚上就把数倍于几年前的项目全部看完。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创业者的“想象力”都远远超过了现有的发展条件,这里所说的条件并不是很多人都提到的公链基础设施条件,而是当前人类的社会、经济、人文条件。

当人们对某个方向的诉求十分迫切时,才能给一个项目和一个行业足够的温床来孕育生长。

区块链世界待重塑,至暗时刻,没有光线才是最大的希望

而当这个诉求太超前,或者根本不强烈时,都不足以让任何哪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行业腾飞。也不是说某个所谓公链,某个基础设施达到了某个指标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历史上,诉求足够强烈是首要,技术只是辅助。

下面,举几个例子作为范例。

我们在提及移动互联网到来的时候,大部分人会把这个功劳归功到以iPhone为核心的智能手机的出现、3G网络的增速,认为是基础设施在先,行业发展在后。

然而,我们在向前追溯的时候会发现,移动互联网的产生是因为以PC为终端的传统互联网已经勾起了人们对更便捷的互联网使用方式的欲望和诉求,我总不能每天扛个电脑到处去网购吧。

诺基亚是一个典型的反例,它并没有认为诉求是决定发展的,而是笃定任何发展都要基于他们的硬件之上,尤其是他们已经是绝对垄断地位了,塞班系统的想象力应该就是世界的想象力。

区块链世界待重塑,至暗时刻,没有光线才是最大的希望

乔布斯正是敏锐捕捉到了这积蓄的能量,通过大胆调整,引导了这股巨大能量的释放。当然,如果你用过iPhone的初代,你也应该能感受到,那种诉求释放之初,充满了无尽想象却难以满足的感觉。而此后,几乎所有的硬件系统迭代,都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诉求。

直到现在,更大的全屏手机可能是为了看视频、玩游戏能有更大的视野,能有更多单位面积的显示空间。但是,我们所用的任何一个软件都不是为了这个大屏幕而设计出来的。

回到我们区块链项目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有一个强烈的诉求方向,从而来延伸出一个发展方向,而不是先去搭建一些底层设施,再去强行改变原有的生态体系。

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微信和支付宝方便么?你们有强烈的愿望在几个月甚至一年之内就一定想要换成区块链支付么?

我相信大家都没有那么强烈的诉求,那么针对C端的高TPS的支付类公链有存在的意义么?是不是真的做到了高TPS,大家就都会转化到上面呢?

如果诉求不够,应用场景的欲望不强烈,公链的无头发展是浪费资源的。

再举个例子,15年开始的VR热潮,当时恨不得所有事情都要放到那两个镜框里,各种VR产品百花齐放。结果发现,真正有强烈诉求的却好像只有成人电影领域。

这是一个诉求不够强与诉求太超前的综合案例。

对当前的人类的认知和习惯,并没有太强烈的需求把所有东西都搬进镜框里。同时,那种绝美的VR享受,单从内容的生产上,就不是几年甚至十年内能够很好完成的。所以,无论现在怎么去尝试生产VR产品,都很难得到满意的效果。

那么,区块链行业的项目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所以,项目的重塑,就是捕捉诉求强烈的应用场景。

这需要一个这样“至暗的时刻”,因为只有当人们的注意力不全都在如何进行价值转移上,才会真正考虑哪个领域才是真正需要区块链,诉求最为强烈,需要通证的。

由此,大概找到一个从黑暗中走出去的项目标准:针对广泛人群、能与法币良好结合且人们迫切希望看到的改变。

3.投资者重塑

这个方面其实谈起来是比较残酷的,因为看到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可能都是这个角色。然而,又不能避开不谈。想来想去,就通过一个小故事去阐释这个事实,大家自行体会。

故事简述:

从前,有一家五个兄弟,他们住在山脚下的一幢小房子里,房子是父亲留给他们的。父亲告诉他们,这房子下面有金矿,能让他们衣食无忧。兄弟几个果然找到了矿眼,不断挖出金子。

这一年,雨水颇丰,阴雨连绵,山上的泥土被雨水浸泡得十分松软,已经有好几次小型的滑坡把泥土带到了五兄弟居住的小房子旁,花池被埋了,羊圈被埋了。

老大观察了一些日子,觉得住在这里十分危险,收起行囊,带上了之前挖出的一些金子,独自离开了。                   

老二也觉得有点儿危险,在老大离开不久也离开了。但是走了一半,却心有不甘,折返回来,恰巧赶上最大山体滑坡,不幸遇难。

这次大的山体滑坡把小房子也埋住了,老三不甘心,东挖一下西挖一下,认为自己一定能脱离困境。就在他恍惚之间看到一点儿光亮后,却由于挖的用力过猛,导致他头顶上的所有泥土再次坍塌,失去了生机。

老四自小老实,听父亲讲过:遇事一定要躲在墙角的架子下面,因为那是这里最牢固的地方。于是,他蜷缩着腿,乖乖躲在架子下面一动不动。

老五其实压根连走路都还没学会,在襁褓之中一直被哥哥们照顾着。塌方的时候,襁褓滚落在一个空旷的地方,他傻傻地看着不远处奋力挖土的三哥,随后三哥就消失了,他也在惊吓中睡了过去。

等太阳放晴,一队人马从山外走来,他们衣着光鲜,装备齐整。队伍的最后面,是五兄弟中的老大,他举手投足和前面的人俨然不是一个阶级。这队人马挖开了小房子,救出了老四并给了他一笔钱让他从此不要再回来。

老五被队伍里的女人收养了,她拍着老五,慈爱的看着他,嘴里温柔的说道:这小胳膊真结实,以后长大了,一定也能是个炸山挖矿的好手。

区块链世界待重塑,至暗时刻,没有光线才是最大的希望

当所有的重塑都完成,太阳就会升起。这之间,希望的曙光都是虚无的,那只是老三看到的假象。至于什么时间会重塑完成,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细心观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