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云勇:区块链、AI、5G等数字经济领域要超前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这些年在科技强国战略指引下,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突破,航空航天、5G通讯等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某些应用型技术上也处于引领地位。但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关键领域,基础仍然薄弱,对外依存度较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这些年在科技强国战略指引下,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突破,航空航天、5G通讯等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某些应用型技术上也处于引领地位。但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关键领域,基础仍然薄弱,对外依存度较高。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即将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将特别关注加强数字产业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

纵观国际数字产业领域,英特尔已上线10纳米制程的半导体工艺,且芯片制造所需的顶尖光刻机完全被欧美垄断;软件行业与硬件行业同样,由美国IBM服务器、甲骨文数据库、易安信(EMC)数据存储为代表组成的“IOE”架构,几乎成为所有全国大型金融机构的标配,渗透率极高。

鉴于此,张云勇指出我国核心技术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一是,企业普遍重市场、轻研发,采取跟随策略。过去几十年,我国很多企业采用市场换技术策略,放弃了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并且在技术上跟随国外企业。反观国外巨头,利用技术垄断充分享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红利,渗入不少国计民生行业。中国人口众多,对科技应用接受度高,不缺市场,缺的是持续研发核心技术的企业。

二是,市场化不够,缺少创新的激励机制。以数据库行业为例,部分国产数据库厂商,都是国家投入重金的学院派企业,但规模都不大,更不要谈行业领先。反观近年来不少市场化的科技企业,却在数据库、中间件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甚至部分领域反超甲骨文等全球领先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的主阵地已经转移到了企业和市场,因此科研工作应注重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市场化鼓励机制。

三是,尖端科技人才缺乏,人才引进交流受限。核心技术的研发依赖实验室等硬件条件,更需要大量尖端科技人才。过去,大量海外归国技术人才和人员交流,支撑起了中国的技术创新。但近期国外加强了对科技人才流动的限制,这也将对我们的科技创新造成影响。

在此基础上,张云勇指出推动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几点想法:

一是,改革体制机制,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实践证明,只有依靠市场和企业,才能把实验室里的创新力变成国家竞争力。建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二是,借鉴韩国、日本等国实现技术自主道路的成功经验,在一些关键领域鼓励和引导使用国产技术。目前国产技术在不少技术领域面对欧美先进技术已实现追平甚至反超。在此情况下,政府应鼓励国内企业,尤其是关键领域的企业全面应用国产技术,摆脱长期以来对欧美技术的依赖性。甚至可以借鉴过去韩国、日本等国的经验,为领先的国产技术提供一定的市场配额,以培育国产技术生态。

三是,换道超车,抓住数字经济的机遇,在面向未来的关键技术上进行突破。在关键技术上不能仅靠追赶,还要把握未来,在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数字经济领域要超前布局。以芯片行业为例,我国在通用芯片领域短期内很难赶上美国,但在代表未来的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却几乎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要鼓励市场化的创新主体重点布局相关产业,建立市场机构主导、高校等机构参与和国家支持的重点实验室,对于创新和研发巨额投入,国家给予政策支持、税收优惠,推动市场化创新主体培育核心技术“生态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核心技术脱离了它的产业链、价值链、生态系统,上下游不衔接,就可能白忙活一场”。

四是,抓住新一轮人才回归的机会,储备尖端科技人才。美国对科技人员的交流限制,既是一种挑战也是新一轮人才回归的机会。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吸引那些在国外发展事业面临瓶颈的科技人才回国发展,同时为外籍科研人员出台更积极的签证、税收等优惠政策,增强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

生成图片
7

发表评论

全国政协委员张云勇:区块链、AI、5G等数字经济领域要超前布局

星期二 2019-03-05 13:44:3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这些年在科技强国战略指引下,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突破,航空航天、5G通讯等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某些应用型技术上也处于引领地位。但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关键领域,基础仍然薄弱,对外依存度较高。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即将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将特别关注加强数字产业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

纵观国际数字产业领域,英特尔已上线10纳米制程的半导体工艺,且芯片制造所需的顶尖光刻机完全被欧美垄断;软件行业与硬件行业同样,由美国IBM服务器、甲骨文数据库、易安信(EMC)数据存储为代表组成的“IOE”架构,几乎成为所有全国大型金融机构的标配,渗透率极高。

鉴于此,张云勇指出我国核心技术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一是,企业普遍重市场、轻研发,采取跟随策略。过去几十年,我国很多企业采用市场换技术策略,放弃了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并且在技术上跟随国外企业。反观国外巨头,利用技术垄断充分享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红利,渗入不少国计民生行业。中国人口众多,对科技应用接受度高,不缺市场,缺的是持续研发核心技术的企业。

二是,市场化不够,缺少创新的激励机制。以数据库行业为例,部分国产数据库厂商,都是国家投入重金的学院派企业,但规模都不大,更不要谈行业领先。反观近年来不少市场化的科技企业,却在数据库、中间件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甚至部分领域反超甲骨文等全球领先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的主阵地已经转移到了企业和市场,因此科研工作应注重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市场化鼓励机制。

三是,尖端科技人才缺乏,人才引进交流受限。核心技术的研发依赖实验室等硬件条件,更需要大量尖端科技人才。过去,大量海外归国技术人才和人员交流,支撑起了中国的技术创新。但近期国外加强了对科技人才流动的限制,这也将对我们的科技创新造成影响。

在此基础上,张云勇指出推动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几点想法:

一是,改革体制机制,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实践证明,只有依靠市场和企业,才能把实验室里的创新力变成国家竞争力。建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二是,借鉴韩国、日本等国实现技术自主道路的成功经验,在一些关键领域鼓励和引导使用国产技术。目前国产技术在不少技术领域面对欧美先进技术已实现追平甚至反超。在此情况下,政府应鼓励国内企业,尤其是关键领域的企业全面应用国产技术,摆脱长期以来对欧美技术的依赖性。甚至可以借鉴过去韩国、日本等国的经验,为领先的国产技术提供一定的市场配额,以培育国产技术生态。

三是,换道超车,抓住数字经济的机遇,在面向未来的关键技术上进行突破。在关键技术上不能仅靠追赶,还要把握未来,在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数字经济领域要超前布局。以芯片行业为例,我国在通用芯片领域短期内很难赶上美国,但在代表未来的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却几乎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要鼓励市场化的创新主体重点布局相关产业,建立市场机构主导、高校等机构参与和国家支持的重点实验室,对于创新和研发巨额投入,国家给予政策支持、税收优惠,推动市场化创新主体培育核心技术“生态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核心技术脱离了它的产业链、价值链、生态系统,上下游不衔接,就可能白忙活一场”。

四是,抓住新一轮人才回归的机会,储备尖端科技人才。美国对科技人员的交流限制,既是一种挑战也是新一轮人才回归的机会。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吸引那些在国外发展事业面临瓶颈的科技人才回国发展,同时为外籍科研人员出台更积极的签证、税收等优惠政策,增强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