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一口吃掉黄牛的猛虎
2008年春节之前,中国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雪,导致多地的铁路系统陷入瘫痪。
在广州火车站,60万等待回家的外来务工人员,在火车站滞留了3天3夜,黑压压的人头看起来非常震撼。
当时中国最好的纪录片导演范雨欣也在场,他记录下了中国人民对于回家这件事有多强的执念。
镜头下,尽管人们脸上的疲惫一览无遗,几天没有换洗,让他们看起来灰头土脸,但所有人都倔强等待着铁路畅通的消息。
支撑他们一直坚持下去的,是回家的念头。
在范雨欣的镜头之外,还有很多因为没有抢到火车票而急得直哭的人。
为了顺利回家,他们最终不得不从一些四处游移的“幽灵”手中,以超出官网50%以上的价格购买一张回家的“许可证”。
虽然无奈,但也没办法。
而这些“幽灵”也非常清楚,赚钱的机会就埋藏在这些急于回家的人们身上,埋藏在他们身上那种强烈的需求之中。
这些幽灵日后会被称为黄牛党,而他们似乎已经找到了一门永赚不亏的买卖。
当然,买他们票的人,永远都亏。
今天我们来简单的聊一聊“黄牛的致富法门”,以及稍微探讨一下,区块链是否有可能瓦解黄牛们的生意。
1
在中学地理课本上,我们都学过马尔萨斯的一条定律:
人口的增长是无限的,自然资源的再生是有限的,以有限对无限,人类迟早完蛋。
为了稳定局面,一些人口超生的国家,比如中国,实行了限制人口的政策。
据国家统计局今年的最新数据,中国的现有人口已经超出了14亿。
但这统计地仅仅只是可查人口,还有一部分隐形人口,为了逃避计生办的惩罚,而无法被准确统计。
你很难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很拦住一个生理上成熟想要生孩子的人。
但是资源依然有限,要怎么合理地分配呢?
就拿买票来说。
在中国,外出工作的农村户口已达2亿以上。这2亿人中的绝大部分都会选择回家过年。中国铁路系统即便改进了这么多年,也很难负载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
在车票不够分配的情况下,自由竞争是最公平的方式,谁愿意为买票多做一些准备多花一些心思,谁就有更大几率买到票。
规则简单公平,愿赌服输。
但是,黄牛们打破了这种规则。
他们知道,价格会随需求水涨船高,既然总有一部分人买不到票,那么如果自己能够提前囤积一些票,那么不就奇货可居了?
只要需求大于供给,这生意就稳赚不赔,而需求和人口有着极大的关系。
比如好房子有限,所以价格会一涨再涨。好的教育资源有限,于是学区房一涨再涨。
在中国,女性本身少于男性,更别说优秀的女性,于是丈母娘的条件也得一涨再涨。
在中国,做黄牛拥有天然的人口优势。
人口多,所以资源有限,有限会放大人们的需求,需求会再反扑,于是有限的东西更加珍贵,这就是黄牛囤票的逻辑起点。
黄牛倒卖春运车票,满足以上所有条件。
很多人常常会把黄牛误以为是倒爷,在笔者看来,这是对倒爷的一种人格侮辱。
倒爷们虽然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低买高卖,但是因为在两地之间来回跑,不仅自己有出行的消费,而且客观上也促进了两地之间的贸易往来。
但是黄牛的行为,本质上并不参与创造。
他们只是先掠夺别人的机会,然后再抬价卖出这个机会,社会总体财富没有上涨,只是有一部分转移到了他们的口袋中。
这样不创造财富只转移财富的生意,国家当然不会允许,相关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推出实名制。
但是,实名制总体上并没有什么效果,黄牛可以借亲戚朋友的身份证囤积车票,而国家的票务系统没办法判定谁在使坏。
2
黄牛们忙碌的身影,不只是出现在春运期间,在各大演唱会的门口,也常常能看到他们殷勤的身影。
明星开演唱会,一般的流程是主办方找场地,然后把卖票的任务承包给一个票务公司总代理,然后票务公司再层层分发给地区代理。
这样做的好处是卖票快,但坏处就是,这些票最后卖给了谁,完全不可追踪。这时黄牛就会不失时机的预先大量抢票,然后再抬高价格卖出。
这个生意比春运票还赚钱,很多粉丝为了见偶像一面,常常不惜以几倍的价格购票。
当然,早期的时候也有少数例外。
比如,一些热度不高的明星开演唱会,高估了自己的号召力,而黄牛也不会评估明星的卖座能力,最后供大于求,门票只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出去。
这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的兴起,黄牛们也进化了,他们会在百度上了解明星的人气指数,再决定要不要囤票。
像鹿晗、张艺兴、吴亦凡、易烊千玺、范丞丞这样的顶级流量艺人,是黄牛们首先锁定的目标。
对于粉丝的追星热情,他们早已经见怪不怪。毕竟,他们是中国第一批目睹粉丝经济有多疯狂的人。
3
黄牛党多数时候扮演着一个中介的角色,似乎还带有某种职业优越感,觉得自己帮助很多人实现了不可能的愿望。
但这只是他们的一个错觉。
在媒体大量的报道下,黄牛们掠夺者的本性早已经被揭露。从黄牛党那儿买票的人,都是在逼不得已下的一种无奈之选。
你抢了我的东西,再卖给我,难道还要我对你说感谢?
不仅不可能,而且这种掠夺性的交易行为,只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被逐渐消灭。
目前,区块链技术有望在本世纪彻底消灭黄牛。
区块链技术的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去中介化,而黄牛作为卖方和买方之间的一个黑中介,正好撞在了区块链技术的枪口上。
以往,一些票务公司为了惠及真正的用户,会在发现黄牛之后,在后台取消黄牛的订单。黄牛很气氛,会向工商局举报票务公司。
工商局虽然无奈,但是毕竟票务公司的确违约了,所以也只能依法处罚。
区块链技术中的智能合约,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票务行业可以利用智能合约设定一个规则,比如设定为,用户购票之后,可以在演出开始前的一个小时之内进行转让,其他时间禁止。
这点时间,黄牛根本来不及卖出手上所有的票,而正常用户要转让给朋友则绰绰有余。
由于这些票都以数据的形式记录在区块上,所以黄牛很难寄希望于让买家用支付宝或者微信给现金。
买家会想,你不把票给我看,我怎么敢先把钱给你?
但是黄牛不敢先把票转过去,因为区块链上的交易不可逆转,买家收到票之后,不给钱他也没办法。
当然,还有一些更为聪明的设定。
比如在合约上设定,门票在转让时,如果价格比原价高,则其中50%溢价归经济公司,30%归主办方,15%捐到慈善机构,5%归转让方。
这点儿收益,会让黄牛哭着金盆洗手。
实体票也同上,先在区块链上生成智能合约,再把实体票发放到用户手上,转让时必须上链,否则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