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连续发声对STO表态 《经济日报》一锤定音

12月7日,《经济日报》刊发题为《警惕非法证券发行死灰复燃》的文章称,无论是所谓的区块链股票发行,还是首次虚拟货币发行,抑或是升级版的证券化代币发行,这些眼花缭乱的“证券创新”本质上都是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

12月7日,《经济日报》刊发题为《警惕非法证券发行死灰复燃》的文章称,无论是所谓的区块链股票发行,还是首次虚拟货币发行,抑或是升级版的证券化代币发行,这些眼花缭乱的“证券创新”本质上都是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

官媒连续发声对STO表态 《经济日报》一锤定音

文章分别列举了ICO、IFO、IMO等首次代币发行的乱象,还提及最近被广泛讨论的STO。文章表示,在第一代ICO被严查后,升级版STO的出现,差别仅仅是在交易成本、交易速度和流动性等方面有所改进。文章指出,这种虚拟货币发行2.0版本并无任何实质创新,仍是在未经审批、没有任何认证的前提下,通过发行虚拟货币方式非法向公众募资。

最后文章提出:“规范证券化代币发行市场,应从法律、宣传、投资者保护等多方面入手。首先,应按照现行法律法规,严格遵守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严查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行为;其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广大投资者不要心存一夜暴富心理,远离各类涉及虚拟货币的违法金融活动;再次,针对虚拟货币市场“换马甲”以及隐藏到海外的现象,推动监管前移,尽快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早在11月27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的《证券时报》就在头版刊文称,比特币的暴跌暴露了虚拟货币炒作的本质就是一个庞氏骗局。文章称,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甚至连泡沫都算不上,因为它们只不过是“一串毫无实际意义的数字代码,不会产生任何实质价值”,买卖比特币只不过是希望找到下一个高位接盘的人,是一个“财富转移的庞氏骗局而已”。

尽管文章没有提及STO等非法融资的现象,但是从比特币是骗局入手,相当于否定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因此任何与加密货币有关的活动自然属于非法范畴。

12月5日,由新华社主管的《经济参考报》在头版醒目位置也刊发了关于金融监管升级的文章。《经济参考报》指出,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金融创新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一些新技术被扭曲、大型技术公司风险高发等现象也给金融安全带来巨大挑战,金融科技监管需要平衡好创新和风险防范的关系。文章称,未来对金融科技的治理还将继续升级完善,在法律法规制定层面,围绕金融安全的顶层设计将得到加强,存在于新金融、类金融等领域的法律空白将被填充。

如果从官媒的这些发声中还无法明确看出政府对STO的态度,那么从最近官方人士和机构的发声中就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出政府禁止STO的态度。12月1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霍学文在演讲中告诫STO(证券型代币发行)从业者,如果在北京开展活动,政府将视同非法金融活动予以驱离。

12月4日,北京市互金协会也随即发布了《关于防范以STO名义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提示》称,“STO涉嫌非法金融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监管规定,立即停止关于STO的各类宣传培训、项目推介、融资交易等活动。涉嫌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个人将会受到驱离、关闭网站平台及移动APP、吊销营业执照等严厉惩处。”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可能只是无法再北京进行与STO相关的活动,其他城市或许还有可能。但是此次《经济日报》的刊文显然是对那些还希望在中国其他城市开展STO相关活动人士的一记闷棍。

《经济日报》是由国务院主办的中央直属党报,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经济日报》的态度基本上代表了中国政府方面的态度,其发声范围绝没有地域限制。因此,《经济日报》此次发声意味着STO等行为在中国境内都属于非法活动,没有政府的批准从事任何金融活动都将面临法律风险。

相关链接:

《证券时报》刊文直指比特币为庞氏骗局

监管层频传金融科技监管升级信号 STO或被长久“打入冷宫”

北京市互金协会:防范以STO名义实施违法犯罪活动风险

生成图片
2

发表评论

官媒连续发声对STO表态 《经济日报》一锤定音

星期五 2018-12-07 16:49:03

12月7日,《经济日报》刊发题为《警惕非法证券发行死灰复燃》的文章称,无论是所谓的区块链股票发行,还是首次虚拟货币发行,抑或是升级版的证券化代币发行,这些眼花缭乱的“证券创新”本质上都是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

官媒连续发声对STO表态 《经济日报》一锤定音

文章分别列举了ICO、IFO、IMO等首次代币发行的乱象,还提及最近被广泛讨论的STO。文章表示,在第一代ICO被严查后,升级版STO的出现,差别仅仅是在交易成本、交易速度和流动性等方面有所改进。文章指出,这种虚拟货币发行2.0版本并无任何实质创新,仍是在未经审批、没有任何认证的前提下,通过发行虚拟货币方式非法向公众募资。

最后文章提出:“规范证券化代币发行市场,应从法律、宣传、投资者保护等多方面入手。首先,应按照现行法律法规,严格遵守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严查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行为;其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广大投资者不要心存一夜暴富心理,远离各类涉及虚拟货币的违法金融活动;再次,针对虚拟货币市场“换马甲”以及隐藏到海外的现象,推动监管前移,尽快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早在11月27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的《证券时报》就在头版刊文称,比特币的暴跌暴露了虚拟货币炒作的本质就是一个庞氏骗局。文章称,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甚至连泡沫都算不上,因为它们只不过是“一串毫无实际意义的数字代码,不会产生任何实质价值”,买卖比特币只不过是希望找到下一个高位接盘的人,是一个“财富转移的庞氏骗局而已”。

尽管文章没有提及STO等非法融资的现象,但是从比特币是骗局入手,相当于否定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因此任何与加密货币有关的活动自然属于非法范畴。

12月5日,由新华社主管的《经济参考报》在头版醒目位置也刊发了关于金融监管升级的文章。《经济参考报》指出,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金融创新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一些新技术被扭曲、大型技术公司风险高发等现象也给金融安全带来巨大挑战,金融科技监管需要平衡好创新和风险防范的关系。文章称,未来对金融科技的治理还将继续升级完善,在法律法规制定层面,围绕金融安全的顶层设计将得到加强,存在于新金融、类金融等领域的法律空白将被填充。

如果从官媒的这些发声中还无法明确看出政府对STO的态度,那么从最近官方人士和机构的发声中就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出政府禁止STO的态度。12月1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霍学文在演讲中告诫STO(证券型代币发行)从业者,如果在北京开展活动,政府将视同非法金融活动予以驱离。

12月4日,北京市互金协会也随即发布了《关于防范以STO名义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提示》称,“STO涉嫌非法金融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监管规定,立即停止关于STO的各类宣传培训、项目推介、融资交易等活动。涉嫌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个人将会受到驱离、关闭网站平台及移动APP、吊销营业执照等严厉惩处。”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可能只是无法再北京进行与STO相关的活动,其他城市或许还有可能。但是此次《经济日报》的刊文显然是对那些还希望在中国其他城市开展STO相关活动人士的一记闷棍。

《经济日报》是由国务院主办的中央直属党报,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经济日报》的态度基本上代表了中国政府方面的态度,其发声范围绝没有地域限制。因此,《经济日报》此次发声意味着STO等行为在中国境内都属于非法活动,没有政府的批准从事任何金融活动都将面临法律风险。

相关链接:

《证券时报》刊文直指比特币为庞氏骗局

监管层频传金融科技监管升级信号 STO或被长久“打入冷宫”

北京市互金协会:防范以STO名义实施违法犯罪活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