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研究及发行数字货币的目的:增强货币市场的控制力

昵称:比特玩家 Email:2459310635@qq.com 博客:https://www.BTCplaying.com/informationInfo?tabId=&id=830 内容: 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关注并非来自比特币,比特币对央行及法币不构成任何威胁。增强货币市场的控制力,或许是央行研究及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核心原因。很多人对数字货币产生误解,认为数字货币是货币数字化。其实大错特错,当今法币基本已经实现了货币数字化。更重要的是,正是因为货币数字化,才将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控制大权被商业银行夺走。如今,央行所关注的是,数字货币能否让其重新夺回货币控制权。

昵称:比特玩家
Email:2459310635@qq.com
博客:https://www.BTCplaying.com/informationInfo?tabId=&id=830
内容:
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关注并非来自比特币,比特币对央行及法币不构成任何威胁。增强货币市场的控制力,或许是央行研究及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核心原因。很多人对数字货币产生误解,认为数字货币是货币数字化。其实大错特错,当今法币基本已经实现了货币数字化。更重要的是,正是因为货币数字化,才将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控制大权被商业银行夺走。如今,央行所关注的是,数字货币能否让其重新夺回货币控制权。

因为货币数字化和数字货币在债权性质上存有根本区别:货币数字化是M2,属于商业银行的负债;数字货币是MO,属于央行的负债。这种债权性质的改变,对货币市场结构和货币控制力的影响非常大。技术是推动这一切改变的根本动力,货币数字化的底层技术是计算机及互联网,而数字货币则是区块链。

计算机时代,商业银行携M2掌控货币创造力

货币数字化是1970年之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改变。在此之前,银行没有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ATM机24小时银行没有出现,银行依靠人工做清结算,用户存储、支取、转账汇款都不方便,很多人、企业都存在有大量现金以备不时之需。当时的货币市场上,M0和M1的占比要比现在更大,M2则小得多。

但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出现之后,银行的清结算系统给货币结构带来根本性改变。银行可以实现快速存储、借贷、支取和转账汇款,用户将大量现金存入银行,这样市场上现金大量减少,而存款大量增加。

这一变化导致三个结果:一是债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用户持有的现金,是央行的债务,属于MO范畴,如果存入商业银行则是银行的债务,属于M2范畴。二是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M2占比和货币乘数增大,银行的债务和资产都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商业银行吸收了更多的存款(债务),从盈利角度考虑同样放出更多的贷款(资产);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的出现,银行可以更加精准的控制风险,扩张资产负债表,不断吸收更多存款,释放更多贷款。三是商业银行的控制力增大,央行控制力减弱,市场杠杆率大幅度增加,债务大规模扩张。

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在投资银行领域。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世界主要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在浮动汇率之下,汇率、利率波动较大,出现了投机套利空间。套利空间诱发了各种金融创新,包括期权、期货、信托、各种基金及衍生品,投资银行借此兴起。由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出现,大大增强了投资银行的风控能力,同时也鼓励他们快速扩张。高回报促使更多资金从商业银行流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迫于盈利压力借助“影子银行”将钱转投到投资银行领域。

可见,在计算机出现和执行浮动汇率之后,央行对货币的控制力被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削弱。虽然当时美国对银行实行分业管理,监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但是商业银行通过扩张表外业务来规避美联储监管。这段历史似曾相识,今天中国正在上演这一幕。

区块链时代,央行能否借数字货币M0重新夺回控制权

最近中国央行去杠杆去得有点疲惫,与财政部“互掐”起来。这里面反映的问题很多,央行在去杠杆方面确实比较被动,商业银行在地方政府、地方融资平台、国有企业面前出现资产错配、表外业务激增、杠杆率提升。这样大大削弱了央行的货币控制能力和货币工具调控效果。

数字货币的出现,或许与数字货币化类似,改变货币市场结构,增强央行的货币控制力。数字货币时代虽然基本上消灭了现金,但是MO却回来了,数字货币与现金一样都是MO,属于央行的负债。

在中国人民银行姚前博士公开的信息,央行数字货币拟采用“双层架构”,即银行账户加数字货币钱包账户。数字货币钱包账户实际上是映射到商业银行系统的个人“钱包”,属于M0范畴。银行账户系统里的资金属于M2范畴。

我们可以推测,如果央行按照双层价格设计发行数字货币会给货币市场带来什么影响?首先,“私人钱包”里的数字货币像现金一样重新回到MO的范畴。用户掌握了自己的密钥,将现金存放在私人钱包里面,不用担心商业银行会拿走这笔钱。

其次,数字货币如果采用区块链技术,将促进商业银行“脱媒”,商业银行的资金可能会再次外流,更多地流向投资银行和其它新派生的金融机构。这样,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被压缩,M2占比可能会降低。第三,中央银行对货币的控制能力得到增强。

当前,央行发行的货币在社会中自由流通。最后怎么回笼呢?一个是商业银行派生货币的回笼,一个是央行基础货币的回笼。前者央行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利率及其他政策去控制,后者是由税收体系和公开市场操作来完成的。

但是,发行数字货币之后,央行控制的基础货币占比提升,M2可能下降,提高了央行的调控筹码。不过,日本教授黑田明伸在《货币制度的世界史》里研究发现,大量现金流入市场后,官方几乎无力回收,这些现金就像“沉没”了一样。数字货币和现金一样属于MO,央行容易控制和回收吗?

腾讯云区块链首席架构师敖萌认为,可编程货币可以大大加强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控制权。敖萌博士认为:“通过编程,央行可以控制货币的整个生命周期——创造、流通、回笼。”怎么理解?对于计算机,它的内部是有一定的自我控制的功能。以早期面向对象语言为例,要求至少有两个函数,一个是构造函数,一个是析构函数。你既要解决它的创造问题,也要解决它的消亡问题。如果我们未来上升到可编程的数字货币,央行的控制权就大了很多。甚至在流通环节也可以增加控制。这也是为什么各国央行都对区块链技术抱有非常大的兴趣。

如果央行数字货币能够提高央行对货币的控制力,那么因计算机兴起和数字货币化带来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和表外业务过度扩展、杠杆率、债务率过高等问题,或许可以得到缓解。央行拥有更强的货币控制力,如果对货币市场管控科学得当,应该能更好地预防、缓解金融危机。

技术推动变革,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导致大量现金进入商业银行系统,货币债权发生转移,货币市场结构发生改变。央行的负债M0缩减,对货币市场的控制力减弱,商业银行通过货币乘数创造大量M2,资产负债表大规模扩展,同时引发诱发通货膨胀、高负债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同样引发货币债权、货币市场结构和货币控制权的改变。央行可发行数字货币,或促使货币从现金和银行系统进入数字货币钱包账户,央行可重新夺回了MO和货币控制权,商业银行在M2的创造能力被削弱。

增强货币控制力,应该是央行研究及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主要动力。真正的难题是,如何化解央行对货币控制权的诉求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矛盾,如何结合先行的反洗钱、税收等法律,平衡好各方利益,制定央行数字货币的管理机制。

生成图片
9

发表评论

央行研究及发行数字货币的目的:增强货币市场的控制力

星期五 2018-08-24 13:57:10

昵称:比特玩家
Email:2459310635@qq.com
博客:https://www.BTCplaying.com/informationInfo?tabId=&id=830
内容:
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关注并非来自比特币,比特币对央行及法币不构成任何威胁。增强货币市场的控制力,或许是央行研究及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核心原因。很多人对数字货币产生误解,认为数字货币是货币数字化。其实大错特错,当今法币基本已经实现了货币数字化。更重要的是,正是因为货币数字化,才将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控制大权被商业银行夺走。如今,央行所关注的是,数字货币能否让其重新夺回货币控制权。

因为货币数字化和数字货币在债权性质上存有根本区别:货币数字化是M2,属于商业银行的负债;数字货币是MO,属于央行的负债。这种债权性质的改变,对货币市场结构和货币控制力的影响非常大。技术是推动这一切改变的根本动力,货币数字化的底层技术是计算机及互联网,而数字货币则是区块链。

计算机时代,商业银行携M2掌控货币创造力

货币数字化是1970年之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改变。在此之前,银行没有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ATM机24小时银行没有出现,银行依靠人工做清结算,用户存储、支取、转账汇款都不方便,很多人、企业都存在有大量现金以备不时之需。当时的货币市场上,M0和M1的占比要比现在更大,M2则小得多。

但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出现之后,银行的清结算系统给货币结构带来根本性改变。银行可以实现快速存储、借贷、支取和转账汇款,用户将大量现金存入银行,这样市场上现金大量减少,而存款大量增加。

这一变化导致三个结果:一是债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用户持有的现金,是央行的债务,属于MO范畴,如果存入商业银行则是银行的债务,属于M2范畴。二是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M2占比和货币乘数增大,银行的债务和资产都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商业银行吸收了更多的存款(债务),从盈利角度考虑同样放出更多的贷款(资产);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的出现,银行可以更加精准的控制风险,扩张资产负债表,不断吸收更多存款,释放更多贷款。三是商业银行的控制力增大,央行控制力减弱,市场杠杆率大幅度增加,债务大规模扩张。

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在投资银行领域。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世界主要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在浮动汇率之下,汇率、利率波动较大,出现了投机套利空间。套利空间诱发了各种金融创新,包括期权、期货、信托、各种基金及衍生品,投资银行借此兴起。由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出现,大大增强了投资银行的风控能力,同时也鼓励他们快速扩张。高回报促使更多资金从商业银行流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迫于盈利压力借助“影子银行”将钱转投到投资银行领域。

可见,在计算机出现和执行浮动汇率之后,央行对货币的控制力被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削弱。虽然当时美国对银行实行分业管理,监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但是商业银行通过扩张表外业务来规避美联储监管。这段历史似曾相识,今天中国正在上演这一幕。

区块链时代,央行能否借数字货币M0重新夺回控制权

最近中国央行去杠杆去得有点疲惫,与财政部“互掐”起来。这里面反映的问题很多,央行在去杠杆方面确实比较被动,商业银行在地方政府、地方融资平台、国有企业面前出现资产错配、表外业务激增、杠杆率提升。这样大大削弱了央行的货币控制能力和货币工具调控效果。

数字货币的出现,或许与数字货币化类似,改变货币市场结构,增强央行的货币控制力。数字货币时代虽然基本上消灭了现金,但是MO却回来了,数字货币与现金一样都是MO,属于央行的负债。

在中国人民银行姚前博士公开的信息,央行数字货币拟采用“双层架构”,即银行账户加数字货币钱包账户。数字货币钱包账户实际上是映射到商业银行系统的个人“钱包”,属于M0范畴。银行账户系统里的资金属于M2范畴。

我们可以推测,如果央行按照双层价格设计发行数字货币会给货币市场带来什么影响?首先,“私人钱包”里的数字货币像现金一样重新回到MO的范畴。用户掌握了自己的密钥,将现金存放在私人钱包里面,不用担心商业银行会拿走这笔钱。

其次,数字货币如果采用区块链技术,将促进商业银行“脱媒”,商业银行的资金可能会再次外流,更多地流向投资银行和其它新派生的金融机构。这样,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被压缩,M2占比可能会降低。第三,中央银行对货币的控制能力得到增强。

当前,央行发行的货币在社会中自由流通。最后怎么回笼呢?一个是商业银行派生货币的回笼,一个是央行基础货币的回笼。前者央行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利率及其他政策去控制,后者是由税收体系和公开市场操作来完成的。

但是,发行数字货币之后,央行控制的基础货币占比提升,M2可能下降,提高了央行的调控筹码。不过,日本教授黑田明伸在《货币制度的世界史》里研究发现,大量现金流入市场后,官方几乎无力回收,这些现金就像“沉没”了一样。数字货币和现金一样属于MO,央行容易控制和回收吗?

腾讯云区块链首席架构师敖萌认为,可编程货币可以大大加强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控制权。敖萌博士认为:“通过编程,央行可以控制货币的整个生命周期——创造、流通、回笼。”怎么理解?对于计算机,它的内部是有一定的自我控制的功能。以早期面向对象语言为例,要求至少有两个函数,一个是构造函数,一个是析构函数。你既要解决它的创造问题,也要解决它的消亡问题。如果我们未来上升到可编程的数字货币,央行的控制权就大了很多。甚至在流通环节也可以增加控制。这也是为什么各国央行都对区块链技术抱有非常大的兴趣。

如果央行数字货币能够提高央行对货币的控制力,那么因计算机兴起和数字货币化带来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和表外业务过度扩展、杠杆率、债务率过高等问题,或许可以得到缓解。央行拥有更强的货币控制力,如果对货币市场管控科学得当,应该能更好地预防、缓解金融危机。

技术推动变革,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导致大量现金进入商业银行系统,货币债权发生转移,货币市场结构发生改变。央行的负债M0缩减,对货币市场的控制力减弱,商业银行通过货币乘数创造大量M2,资产负债表大规模扩展,同时引发诱发通货膨胀、高负债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同样引发货币债权、货币市场结构和货币控制权的改变。央行可发行数字货币,或促使货币从现金和银行系统进入数字货币钱包账户,央行可重新夺回了MO和货币控制权,商业银行在M2的创造能力被削弱。

增强货币控制力,应该是央行研究及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主要动力。真正的难题是,如何化解央行对货币控制权的诉求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矛盾,如何结合先行的反洗钱、税收等法律,平衡好各方利益,制定央行数字货币的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