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1CO推手ERC20 以太坊还有哪些知名的标准?
本文为31QU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
文/林君
如果你已经在币圈侵淫了一段时间,应该有很大几率听说过 “To Da Moon”这个词,指的是某个加密货币价格保持上升势头,势必有一天抵达月球。
当万币齐涨的时候,的确给人一种币价能To Da Moon的错觉,比如去年的牛市,就给人这样的感觉。
当我们回顾去年的时候,会发现,整个牛市的重要推手是1CO,更准确地说,是ERC20标准,是它让发币变得轻而易举,代币融资一时兴盛。但随着空气币破发潮来袭,监管部门叫停1CO,人们对“几分钟内创建代币”的模式也逐渐失去热情。
1CO被口诛笔伐,ERC20也被认为是助长泡沫吹起的幕后推手。
实际上,ERC20并不是以太坊唯一的标准,以太坊还有STO的ERC1400,带来加密猫的ERC721,以及掀起区块链收藏品浪潮的ERC1155等等。
新标准造就新应用,也成就了如今的以太坊。
1
广为人知的ERC20
2016年8月,联合广场基金USV分析师Joel Monegro 发表了一篇文章,他指出,分布式网络的价值通常在协议层,而非构建与协议层之上的应用程序。
这个观点促使人们将目光转向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开始讨论DApp和底层平台的价值,而关于区块链“胖协议,瘦应用”的说法也开始流行起来。
ERC number(31QU备注:ERC表示以太坊征求意见,即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数字代表分配给该征求意见的编号),正是“胖协议”中的一环,它有点类似电信行业中的IEEE标准,ERC后的数字是每个标准的编码,开发者要在以太坊上发行代币,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
在以太坊整个生态中,应用最广泛的是ERC20标准。
ERC20面世前,开发者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创建代币,并没有固定的标准,“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开发者要查看代码,相当痛苦,另外,也没有钱包能兼容那么多代币”,以太坊开发者李科告诉31QU。
2015年10月底,几位开发者在GitHub上传了一份文档,文档显示,用户可以依据ERC20,创建具有统一标准的代币。
这是ERC20协议的首次问世。
ERC20代码提交时间与数量分布图,截图来源:https://github.com/ethereum/EIPs/graphs/contributors
ERC20的提出者设计了一套流程:在填写代币参数前,开发者先将一组特定函数(接口)集成到他们的智能合约中,之后,完成代币单位、名称、发行总量、所有者、账户余额、通过所有者调用的方法等参数设置,即可完成创建。
不仅兼容其他代币,整个过程简单便捷。据Etherscan的数据,截止10月16日,在以太坊这个区块链平台上,总共有129717种代币的智能合约被创建成功。
截图来源:Etherscan
将近13万种智能合约,对应着13万种代币,虽然所属项目不同,但这些代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遵循同一种标准,即ERC20创建的。
但便捷的操作加上低门槛发币,为后来疯狂的1CO埋下了伏笔。
2
掀起1CO狂潮
遵循ERC20标准能带来什么好处?
在ERC20提出前,以太坊开发者必须为每个代币创建单独的Solidity智能合约,每个智能合约,都是全新的,那些支持代币转移、存储的交易所、钱包,也必须编写相应的代码,以便兼容,最后出现的情况便是:代币越多,整个过程就越难完成,代币之间兼容性也很差。
ERC20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
作为代币的标准接口,ERC20完成了代币的标准化。一般情况下,ERC20代币之间能互相兼容,也可以便捷地与外部交互。
换句话说,只要是基于该标准创建的代币,都可以与以太坊上的其他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应用无缝交互。
李科表示,即使是不熟悉代码语言的人,也能很快完成创建代币的工作,网络上也有很多“5分钟创建基于以太坊的代币”教程。
很多像李科这样的开发者,也是在ERC20出现后,才开始把目光转向区块链。
因此,虽然在ERC20标准提出的早期阶段,即便没有被以太坊社区强制使用,部分开发者还是会自发地遵循该标准。
2015年被提出,两年后,ERC20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并成为2017年牛市的重要推手。
2017年9月11日,以太坊开发团队宣布,正式将ERC20标准列入以太坊代币通用规则,另外,该标准也成为项目方进行1CO发行代币的基础准则之一。
由于便捷的操作,ERC20让发币轻而易举,极大程度降低了代币融资的门槛,短短几个月,加密货币开始从极客的玩物,变成数百万普通人新的投资工具。
但疯狂之下,必然涌入各种心怀不轨的搅局者。
由于发币无需锚定实物资产,也没有确权功能,导致空气币泛滥,金融诈骗事件频发,代币融资开始被监管部门叫停。
尤其是打着区块链幌子,实则诈骗的团队跑路后,有人开始把原罪归咎于ERC20,关于“ERC20引领以太坊未来”的溢美之词,也逐渐销声匿迹。
除此之外,ERC20标准本身的缺陷也开始爆发。
由于RC20代币的智能合约仅支持跟踪、分配资金,不能调用相应的代码,实时更新数据库,如果用户将代币发送到了某些智能合约地址,发送人资金减少了,却可能未被计入对方账户。
李科告诉31QU:“简单说,就是用户自定义一个合约,想要转出去一笔账,可惜对方账户检验出错,但是合约还是执行了,转出去的币就消失了,当然找不回来了。”
3
ERC777的机会
ERC20优势固然明显,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也潜藏着巨大危机。
成千上万的代币、交易所和钱包,都和ERC20关系密切,在漏洞无法消除的情况下,开发者开始尝试启动更安全的标准。
2017年11月20日,开发者在GitHub上提交了以太坊改进协议(EIP,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s)ERC777。该标准优势在于,它不仅解决了ERC20存在的缺陷,还能兼容依据ERC20创建的代币,任何基于先前标准的项目都可以顺利地转移到新标准。
上文我们提到,由于ERC20自身的缺陷,会导致用户不小心将代币发送到一个不支持接收或管理此类资产的合约时,代币会丢失。但如果是基于ERC777创建的代币,智能合约可以自主监测对方账户是否拥有某些特征,进而选择执行或拒绝下一波操作,“让智能合约变得更智能”。
开发者评论称,对于那些支持ERC20代币的交易所、钱包,应该对ERC777做出积极相应,因为据不完全统计,由于ERC20漏洞带来的损失,已经高达数百万美金。
为了充分发挥作用,ERC777在运行过程中,还需要另外一个标准辅助,即ERC820,“后者主要是为智能合约的注册方式,确定统一的规则,两者共同作用下,此前以太坊区块链存在的问题——无法确定合约执行函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总的来说,新标准诞生后,扩展了以太坊区块链系统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创建代币更安全了。
对此,加密货币用户Ivan on Tech认为,虽然以太坊基金会完全注销ERC20的过程很慢,但是他确信,ERC777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未来,我们会转而改用ERC777。”
4
游戏双标:ERC721和ERC1155
ERC20适合发币,但区块链不是只有发币。
去年年底,国外一款区块链游戏Cryptokitties(加密猫)引爆币圈,也开始将ERC721带入人们的视野。
ERC721 是 2017年9月,由Dieter Shirley 提出的以太坊标准,提出者也是加密猫背后的公司——Axiom Zen 的技术总监。因此,加密猫能成为较早采用ERC721标准的分布式应用,并不意外。
加密猫的逻辑是:通过智能合约记录代币所有权,然后在新的代币基础上,添加猫的毛色、眼色、斑纹等属性,最后显示在网页上。可以说,加密猫将区块链的唯一性、不可篡改应用到了整个DApp中。
“不可置换代币”是整个加密猫切入区块链游戏的核心,也是ERC721的特征。
一时间,依据ERC721标准,关于总统、明星、猫狗,再到邮票、颜色、表情等概念的区块链游戏,开始多了起来。
另一边,恩金币(Enjin coin)团队CTO Witek Radomski发现,根据现有的机制,每个代币都需要采用独立的合约,意味着如果是大型区块链游戏,至少需要设立几万个合约,才能定义完所有的道具,“就好比我们每下载一个app,就需要一台全新的电脑进行安装。”Witek Radomski形象地比喻。
对于初创团队来说,成本太高,几乎无法实现。
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人提出了新标准——ERC1155。
此前,如果是采用ERC20或ERC721的代币,必须由合约规定代币的某一个特征,但如果采用了ERC1155,它允许合约包含每个代币的ID配置信息,以及其他行为。“ERC1155的灵活性更强,它允许开发者自行选择是批量生成某种特定的代币,或是构建不可被复制的惟一元数据。”
ERC1155的引入,让用户在区块链游戏中进行多项物品的交换成为可能,也大大缩减了中间的程序,另外,“还极大减小了堵塞成本和Gas费用。”
5
异军突起的ERC1400、ERC1404、ERC1400
前文提到,ERC20造就了2017年的1CO热潮,另一方面,由于发币过程的便捷性,很多融资都处在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后果是部分空气项目浑水摸鱼,很多团队仅凭一份白皮书,就骗走了投资者的钱。
树欲静而风不止。代币融资的低门槛和便捷性,也让从业者思考,有没有一种能融合1CO和政府监管的方法,让代币融资变得合法起来?
有人提出了几种新的概念:ERC1410、ERC1404以及ERC1400,以及在此之上的STO。
ERC1410是由Adam Dossa等四位开发者撰写的标准,全名为部分可替代通证标准(Partially Fungible Token Standard),该标准是ERC777的扩展,因此,会与上文提到的ERC20 、ERC777完美兼容。
在ERC1410的基础上,ERC1400 增加了证券相关业务会使用到的函数,比如证券增发、相关法律文件存储等。
ERC1404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证券化监管,它在继承ERC20易于部署等优点基础上,还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允许发行者实施监管权转让限制等。
这三种标准提出前,也有开发者对证券型代币合约进行探索,但大多基于ERC20 标准,做法均通过监控一个或多个以太坊地址,确定是否通过KYC、锁定期长短等,再对转账进行限制,但这些都是针对代币地址的尝试。
而ERC1400的突破性在于,脱离了对地址的监控,直接针对代币本身进行界定,使之更适用复杂的证券业务场景。
近期,关于STO的讨论越来越多,有人甚至认为,STO有望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区块链企业融资的新模式。
-------------------
2013年底,Vitalic Buterin召集了一批认可以太坊理念的开发者启动了项目,经过5年的发展,以太坊已经成为,继比特币后,最广为人知的区块链项目。
对于以太坊而言,每个新标准的出现,都是一个绝妙的尝试,比如 ERC20 标准,让发行代币触手可及;ERC777,直接填补了ERC20自身存在的漏洞;ERC721把用户带进了加密收藏品的世界;ERC1155,则拉近了玩家对大型区块链游戏的距离,让玩家们可以想象,有朝一日,区块链游戏里的道具,也会和真实世界的收藏品一样,具有可观的收藏价值。
1CO狂热结束后,项目方青睐的,依然还是ERC20标准,但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寻求合规之道,比如ERC1410、ERC1404以及ERC1400,它们均是在继承ERC20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性尝试。
当然,作为以太坊代币标准的子集,除了上述标准外,还有更多的尝试,比如ERC1066、ERC725、ERC223、ERC820等等。
可以预见,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标准出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开发者,逐渐从互联网转移到以太坊,实现自己的区块链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