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对以太坊的7大误解

在过去几年中,以太坊冲破万千阻力,已成为加密世界的佼佼者。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成为一颗耀眼珍珠的同时,也遭受着种种误解。貌似,人们都在唱衰以太坊。

在过去几年中,以太坊冲破万千阻力,已成为加密世界的佼佼者。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成为一颗耀眼珍珠的同时,也遭受着种种误解。貌似,人们都在唱衰以太坊。

比如,有人认为,ConsenSys 提供的 Infura 服务使以太坊生态系统越来越中心化了;监管、可扩展性瓶颈会导致以太币价格下跌;以太币没有价值存储功能;由于各国政府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以太坊将不再是一个筹集资金的优秀平台...

诸如此类的言论比比皆是,这是事实,还是误解?别急,接下来,ConsenSys 首席战略官 Sam Cassatt 为你一一解答,看他如何为以太坊洗白。

盘点对以太坊的7大误解

在区块链行业,围绕区块链技术、以太坊和加密货币的持续探索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开发者也有权针对这一领域的平台、资产和技术说出自己的想法、忧虑甚至提出解决方案。

但人们对以太币和以太坊的误解,也在社区中翻滚着巨大的海浪。

当前,人们对以太币和以太坊有很多误解。为保证对区块链技术的讨论更加真实,各个社区团体也将以太坊的客观性技术置于经济利益之上。

人们到底对以太币和以太坊都有怎样的误解呢?

大致有以下7个方面:监管误解、存储价值误解、可扩展性误解、区块大小误解、安全性误解、中心化误解和价格不稳定性误解。

1、监管误解

政府对 Token 发行的监管机制还尚未有定论,这有可能会减少开发者在以太坊上的活动,从而可能会使以太币的价格下跌。由于各国政府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以太坊将不再是一个筹集资金的优秀平台。

针对加密市场、加密货币的交易和投资,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对其加强监管,甚至是直接禁止这些活动。在这之后,Token的发行、加密货币的交易和投资等活动都会有所减少。

这些尚未定论的监管政策,可能会使即将要发行的Token数量继续减少,但是,我们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即监管将会对以太币或以太坊造成负面影响。

事实上,正是缺乏监管机制,才会对加密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

如果没有一定的监管标准,投资者在发布、交易或使用 Token 都会特别的小心谨慎。如果某一资产或平台的税收不能确定、资产分类不明确以及不合法,那么,那些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就不会愿意投资这个资产或平台。

如果以太坊平台上的 Token 数量在短时间内减少,那正是因为监管已经识别那些带有欺诈性的 Token 和平台,并对其进行清除。

以太坊是使用率最高的去中心化平台,它也能支持更多的 Token。监管,不仅能够在法律上为投资者提供信心,而且还能保证待发行的 Token 遵守这一监管机制,这样一来,最终受保护的还是用户。

随着市场监管机制越来越明确,开发者和投资者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很快,我们就会见证以太坊上 Token 的流动潜力。作为世界上用途最广泛的平台,以太坊将会促进全球范围资产的通证化,创造深层次的流动性市场和革命性的经济互操作性。

比如向房地产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初创公司 Meridio,将会采用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的资产,这就意味着交易成本和延迟相当微不足道。从理论上来说,可供交易的资产类型是无限多的,随着交易壁垒的减少,获取资本的机会将会更加民主化。

从当前来看,除以太坊外,还没有像以太坊一样能够提供如此安全和灵活的平台。

随着监管的进一步明朗化,开发者的参与度和投资者的信心也逐渐提高。一旦开发者开始参与、投资者有信心,那么,资金就有了。因此,以太坊将继续是一个优秀的基于区块链的资金募集平台。

盘点对以太坊的7大误解

2、价值存储的误解

加密市场的下一个牛市将由价值存储(SOV)主导。比特币等资产将会引领下一个牛市,而以太币并不具有价值存储(SOV)功能,会遭受损失。

批判者认为,以太币并不具有价值存储功能,这是因为以太坊并不是一个去中心化应用平台或资金募集平台。而我认为,这两个假设都不正确。

1)去中心化应用平台:以太坊是现存最稳定的去中心化应用平台。迄今为止,以太坊上已推出1500 多个去中心化应用(Dapp),如 FunFair、Augur、Ujo 和 Loom Network 。这些Dapps 都拥有强大的功能、可扩展的平台和强大的用户群。

有些人会认为可扩展解决方案就可以解决这些 Dapps 构建的技术问题;还有些人则认为中心化就可以解决这些 Dapp 发展的架构问题。

2)资金募集平台:以太坊无疑是当前基于区块链最成功的一个资金募集平台。

按市值排名,排在前 100 位的 Token 中,就有94% 的 Token 是在以太坊上构建的,募集的资金高达130亿美元;

按市值排名,排在前 700 位的 Token 中(共募集 190亿美元资金),也有高达87% 的 Token 是在以太坊上构建的,募集的资金高达150亿美元。

这些数字足以说明一个事实:作为一个资金募集平台,以太坊具有足够的优越性。

事实上,以太币具有强大的价值存储功能。对于一个资产来说,要想具有强大的价值存储功能,它必须具有安全性、去中心化属性、网络效应、资历、流动性和实用性。本质上,以太币和比特币一样,都有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属性。

而资历、流动性、网络效应和实用性等方面则与比特币存在不同之处,但和其他平台相比,以太坊也是位列前茅。

下面,我将从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属性、网络效应、资历、流动性和实用性这五个方面阐述以太坊的价值存储功能。

1)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属性:比特币和以太坊都是基于这样一个承诺开发的,即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属性。这两个平台都能保证用户在使用平台的同时,不用担心资金流失或受某一中心操纵。

2)网络效应: 价值存储的优势在于它的广泛应用。如果只有一小部分群体认为某件东西有价值,那么这个群体价值的流失或变化,很容易影响资产作为价值存储的地位。从广泛的采用和有价值的资产角度来看,作为价值存储,以太币已经达到了和比特币相似的网络价值水平。

事实上,在以太币已达到如此高的去中心化和广泛应用的情况下,证券交易委员会官员还断言,它不是一个安全的平台。然而,涉及到互补或间接网络效应概念时,以太币和以太坊在加密市场上就独占优势。

互补或间接网络效应是一种现象,即一种产品的使用量会增加另一种产品的价值,从而导致原产品的价值和使用量的增加等。随着基于以太坊开发的平台越来越多,以太币的需求将会更多,这很可能就会导致以太币价值的增加,除此以外,还可能会吸引更多成功的项目。

3)资历:比特币在区块链领域中的资历赋予它强大的价值存储地位,同样和比特币具有相当资历的以太币(2014年创建),也具有相当稳定的价值存储地位。

4)流动性:流动性是资产作为价值存储的一个重要属性。如果一个资产无法和其他资产进行简单快速且低费率的交易,我们就不会鼓励个人投资者持有。

和比特币相比,以太币的交易速度更快、费率更低。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不久的将来,以太币会比比特币更具有流动性——这将会提升以太币的价值存储地位,到那时候,成百上千的 Token 将会选择在以太坊上创建。

我们设想,在一个深层次的流动性市场中,以太币和 Token 之间或者是 Token 和 Token 之间可以迅速、精确和低费率的交易。以太坊平台上每增加一个 Token,以太坊的流动性就越高。

5)实用性:价值存储资产是否要具有实用性,这在加密社区中的争论尤为激烈。批判者认为,一个“有用”的平台要具有创新、变化和不确定等特性,但这却直接违背了人们对价值存储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的期望。

然而,一个真正的价值存储必须为人们提供某种潜在的实用性,这不仅仅只通过网络效应实现稳定性。黄金作为最有资历、最广泛应用的价值存储物,其核心就是实用性。如果一个资产的市场价值远远超过其实用性,那么,它的价值存储属性似乎来自于实用性和市场行为的结合。

以太币的行情受市场压力的影响。比如为了买入 Token,买家要将法定货币兑换成以太币。同时,以太币也能为开发者和用户提供 Gas,为网络和 Dapp 运行提供动力。

Token 经济理论“速度论”表明,为某一特定用途开发的 Token,不太可能作为价值存储拥有价值,因为这些Token 流动的“速度”太快,用户不会愿意长期持有。

然而,当以太坊切换到 PoS(权益证明)模式后,额外的潜在效用将来自于以太币和待处理块,这样一来就会获得经济回报。一个可能的结果就是,为了获得奖励,用户会想拥有更多的以太币。

综上所述,在上述这些数据和网络健康面前,以太坊不具有价值存储功能,这一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Dapp 的开发非常强大,可伸缩性问题也正在得到解决,当新平台发布时,用户也开始使用。

以太坊是当前最大的基于区块链的资金募集平台,到目前为止,已经募集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未来,该平台将会继续吸引更多的资金,甚至还会得到监管部门的青睐,监管部门将阻止和降低掠夺性的 Token 发行活动,保护平台开发更强大的Token。

因此,以太坊非常适合作一个价值存储平台。

3、可扩展性误解

以太坊当前的可扩展性缺陷,使开发者、企业家和投资者对这个平台敬而远之。因此,以太币的价格将会下跌。

可扩展性是区块链生态系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去中心化应用程序,以太坊承载着众多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在 CryptoKitties 进入大众的视野后,以太坊更是备受关注,成功的吸引了大众的眼球。

对于以太坊开发者来说,可扩展性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当然,很多可扩展方案已经在开发或生产中。

而批判者则认为,第 1 层和第 2 层的可扩展解决方案在未来几年之内都不会实现,或者说,对于竞争对手来说,任何可扩展性方面的重大发展都将为时过晚。

事实上,以太坊已经在今天的产品中有效的使用第 2 层解决方案。

现在已有很多成功案例:

Loom Network 的 SDK,允许开发者创建高度可扩展的游戏和社交区块链;

Loom Network 还引入僵尸链(ZombieChain),僵尸链使用委托权益证明(DPoS)共识算法作为其第 2 层侧链,并且仍然依赖第 1 层以太坊作为其基础安全层;

区块链初创公司 FunFair Technologies 也已经成功建立了状态通道,以便创建高度可扩展、即时、费用低廉且人性化的在线游戏体验;

为改善区块链可扩展性,Plasma 正使用 OmiseGO 支持可扩展性,实现链上交易而不牺牲其安全性…

其他的可扩展方案,比如 Casper/Pos、Sharding 和 Raiden,也将于2018年底或2019年初推出。

以此同时,仍会继续探索,在第 2 层上应用委托权益证明(DPoS)和其他共识算法的同时,为什么以太坊社区要选择核心以太坊作为其基础安全层?

事实上,在基础层应用这些技术是不负责任的,甚至是很危险的。我们也鼓励各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相信总会有一天,人们就这一问题会达成共识。

4、区块大小的误解

以太坊当前唯一的可扩展解决方案就是增加块的大小,但是,这并不是一个长期可行的解决方案,因为这会导致中心化。

这一误解并不需要一个特别详细的回应,简单来说,增加块的大小从来都不是以太坊社区所期待的解决方案。以太坊是基于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来创建的,增加块的大小产生的中心化与这些核心原则相对立。

换句话来说,以太坊社区正在探索第 1 层和第 2 层可扩展解决方案,而这些方案并不会实现去中心化和安全性。

此外,人们最根本性的误解就是,区块会直接变大(而不是通过Gas限制)。

5、安全性误解

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比特币,因为比特币从未被黑客攻击过,不像以太币,已经被攻击了无数次。

对以太币的长短期价值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投资者更愿意持有比特币,因为比特币已经经受住了无数次黑客攻击,而以太币却一次次被黑客成功黑掉。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不管是以太币还是以太坊,都没有被黑客攻击过。

人们所指的攻击可能指的是 multisig parity 钱包账户被冻结和导致以太坊硬分叉的 DAO 事件。

这两起事件都属于在以太坊上构建应用平台的安全问题,而不是以太坊的安全问题,类似于互联网上的网站受到黑客的攻击,而不是互联网受到攻击。

需要注意的是,以太币和以太坊本身并没有受到攻击。服务于区块链、或构建于区块链之上的平台,他们的缺陷并不是以太坊平台的缺陷。

恰恰相反,比特币其实有很多缺陷—— Mt.Gox 交易所就遭到两次黑客攻击。另外,比特币本身也遭到了黑客的攻击,而以太币就没有。

2010 年,有人入侵了比特币区块链,凭空创造出了 1.84 亿个比特币,最后,比特币区块链通过硬分叉修补了这一漏洞。

总之,人们对以太币的安全性有很多误解,或者说他们的措辞不太恰当。比特币和以太币在相关的交易和项目中都存在安全问题,二者都经受住了黑客对核心技术的攻击,但唯一的区别就是,只有比特币的核心代码中存在漏洞。

盘点对以太坊的7大误解

6、中心化误解

区块链应用服务平台 ConsenSys 提供的 Infura 服务,已经使以太坊生态系统中心化,由于 Infura 得到 ConsenSys 平台的补贴且是免费的,也算是人为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区块链应用服务平台 ConsenSys 提供的 Infura 服务,为那些不能或者不愿意独立运行整个节点的开发者和技术人员提供访问节点。

Infura 允许用户将运行节点的计算能力“外包”出去,基本上就相当于网络的 devops 服务供应。目前,Infura 正在为 3.5万名开发者提供服务,每天要处理100亿个请求。Infura 服务提供“读”交易的可扩展性,大大超过了“写”请求。

然而,在基础设施层上,Infura 并不存在任何固有的中心化。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其他 devops 供应商进入市场,对于这些竞争者来说并没有什么市场压力。形成一个 devops 服务,提供更多处理可扩展性的节点,不再是一个新概念—— Infura 恰恰是这个市场上最优秀的供应商。

如果 Infura 的确会造成中心化,其他竞争者进入市场的压力就会更大。

甚至还有人担心,由于得到 ConsenSys 平台的补贴,Infura 人为压低了以太坊上交易的实际成本。

据统计,Infura 每年需要 1000 万美元的运营费。

我们来研究下这个数字,这相当于每个月需要 83 万美元的运营费,而 Infura 要为3.5万名开发者提供服务,将83万美元分散到每个开发者头上,那么, Infura 每个月要向每位用户收取 23 美元。

23 美元对于 B2B 服务来说,成本并不大,而且和 Gas 相比更是微不足道。那些对以太坊应用程序有需求的小市场,也有能力支持每月23美元的费用。所以,这个担心也是多余的。

7、价格不稳定性误解

和比特币相比,以太币价格波动过大,它是一种不稳定的资产。

以太币在 2018 年 7 月的收益,较 4 年前众筹时收益率高达 1700 倍,在同一时间段内,比特币的收益率为 10 倍。

和比特币的 10 倍收益相比较,以太币的 1700 倍收益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投资的风险较高,并且其价格很有可能会缩水。

但如果在相同的时间框架内,对以太币和比特币进行比较,以太币的 1700 倍收益远没有比特币的收益高。

在 2010 年 7 月 17 日,比特币最早的价格为 0.05 美元/BTC,到了 2014 年 7 月 17 日,比特币的价格为 623 美元/BTC,其回报率高达 12500 倍。

相对于比特币前 4 年的12500倍的回报率,以太币在前 4 年的回报率才达到 1700 倍,这表明以太币太价格波动太大,不适合投资者持有,是人们对以太币的又一大误解。

8、结论

从广义上来说,很多误解似乎来源于这样一种观念: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取得成功的机会非常有限。在这个市场中,某种区块链或资产脱颖而出,就会有另一种区块链或资产泯灭。

其实恰恰相反,“这个馅饼足够大”,并且会继续增长,它允许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传统的区块链和加密市场继续增长,同时也会为其他平台和加密资产提供进入市场的空间。

我们承认,以太坊还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是,我们更相信,无数致力于开发和整合以太坊平台的社区成员们将引领以太币和以太坊走向更光辉的未来!

所以,以太坊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平台!我们要忽略那些唱衰的声音,专注于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借助区块链颠覆传统、颠覆世界!

生成图片
4

发表评论

盘点对以太坊的7大误解

星期四 2018-10-11 8:09:17


在过去几年中,以太坊冲破万千阻力,已成为加密世界的佼佼者。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成为一颗耀眼珍珠的同时,也遭受着种种误解。貌似,人们都在唱衰以太坊。

比如,有人认为,ConsenSys 提供的 Infura 服务使以太坊生态系统越来越中心化了;监管、可扩展性瓶颈会导致以太币价格下跌;以太币没有价值存储功能;由于各国政府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以太坊将不再是一个筹集资金的优秀平台...

诸如此类的言论比比皆是,这是事实,还是误解?别急,接下来,ConsenSys 首席战略官 Sam Cassatt 为你一一解答,看他如何为以太坊洗白。

盘点对以太坊的7大误解

在区块链行业,围绕区块链技术、以太坊和加密货币的持续探索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开发者也有权针对这一领域的平台、资产和技术说出自己的想法、忧虑甚至提出解决方案。

但人们对以太币和以太坊的误解,也在社区中翻滚着巨大的海浪。

当前,人们对以太币和以太坊有很多误解。为保证对区块链技术的讨论更加真实,各个社区团体也将以太坊的客观性技术置于经济利益之上。

人们到底对以太币和以太坊都有怎样的误解呢?

大致有以下7个方面:监管误解、存储价值误解、可扩展性误解、区块大小误解、安全性误解、中心化误解和价格不稳定性误解。

1、监管误解

政府对 Token 发行的监管机制还尚未有定论,这有可能会减少开发者在以太坊上的活动,从而可能会使以太币的价格下跌。由于各国政府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以太坊将不再是一个筹集资金的优秀平台。

针对加密市场、加密货币的交易和投资,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对其加强监管,甚至是直接禁止这些活动。在这之后,Token的发行、加密货币的交易和投资等活动都会有所减少。

这些尚未定论的监管政策,可能会使即将要发行的Token数量继续减少,但是,我们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即监管将会对以太币或以太坊造成负面影响。

事实上,正是缺乏监管机制,才会对加密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

如果没有一定的监管标准,投资者在发布、交易或使用 Token 都会特别的小心谨慎。如果某一资产或平台的税收不能确定、资产分类不明确以及不合法,那么,那些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就不会愿意投资这个资产或平台。

如果以太坊平台上的 Token 数量在短时间内减少,那正是因为监管已经识别那些带有欺诈性的 Token 和平台,并对其进行清除。

以太坊是使用率最高的去中心化平台,它也能支持更多的 Token。监管,不仅能够在法律上为投资者提供信心,而且还能保证待发行的 Token 遵守这一监管机制,这样一来,最终受保护的还是用户。

随着市场监管机制越来越明确,开发者和投资者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很快,我们就会见证以太坊上 Token 的流动潜力。作为世界上用途最广泛的平台,以太坊将会促进全球范围资产的通证化,创造深层次的流动性市场和革命性的经济互操作性。

比如向房地产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初创公司 Meridio,将会采用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的资产,这就意味着交易成本和延迟相当微不足道。从理论上来说,可供交易的资产类型是无限多的,随着交易壁垒的减少,获取资本的机会将会更加民主化。

从当前来看,除以太坊外,还没有像以太坊一样能够提供如此安全和灵活的平台。

随着监管的进一步明朗化,开发者的参与度和投资者的信心也逐渐提高。一旦开发者开始参与、投资者有信心,那么,资金就有了。因此,以太坊将继续是一个优秀的基于区块链的资金募集平台。

盘点对以太坊的7大误解

2、价值存储的误解

加密市场的下一个牛市将由价值存储(SOV)主导。比特币等资产将会引领下一个牛市,而以太币并不具有价值存储(SOV)功能,会遭受损失。

批判者认为,以太币并不具有价值存储功能,这是因为以太坊并不是一个去中心化应用平台或资金募集平台。而我认为,这两个假设都不正确。

1)去中心化应用平台:以太坊是现存最稳定的去中心化应用平台。迄今为止,以太坊上已推出1500 多个去中心化应用(Dapp),如 FunFair、Augur、Ujo 和 Loom Network 。这些Dapps 都拥有强大的功能、可扩展的平台和强大的用户群。

有些人会认为可扩展解决方案就可以解决这些 Dapps 构建的技术问题;还有些人则认为中心化就可以解决这些 Dapp 发展的架构问题。

2)资金募集平台:以太坊无疑是当前基于区块链最成功的一个资金募集平台。

按市值排名,排在前 100 位的 Token 中,就有94% 的 Token 是在以太坊上构建的,募集的资金高达130亿美元;

按市值排名,排在前 700 位的 Token 中(共募集 190亿美元资金),也有高达87% 的 Token 是在以太坊上构建的,募集的资金高达150亿美元。

这些数字足以说明一个事实:作为一个资金募集平台,以太坊具有足够的优越性。

事实上,以太币具有强大的价值存储功能。对于一个资产来说,要想具有强大的价值存储功能,它必须具有安全性、去中心化属性、网络效应、资历、流动性和实用性。本质上,以太币和比特币一样,都有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属性。

而资历、流动性、网络效应和实用性等方面则与比特币存在不同之处,但和其他平台相比,以太坊也是位列前茅。

下面,我将从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属性、网络效应、资历、流动性和实用性这五个方面阐述以太坊的价值存储功能。

1)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属性:比特币和以太坊都是基于这样一个承诺开发的,即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属性。这两个平台都能保证用户在使用平台的同时,不用担心资金流失或受某一中心操纵。

2)网络效应: 价值存储的优势在于它的广泛应用。如果只有一小部分群体认为某件东西有价值,那么这个群体价值的流失或变化,很容易影响资产作为价值存储的地位。从广泛的采用和有价值的资产角度来看,作为价值存储,以太币已经达到了和比特币相似的网络价值水平。

事实上,在以太币已达到如此高的去中心化和广泛应用的情况下,证券交易委员会官员还断言,它不是一个安全的平台。然而,涉及到互补或间接网络效应概念时,以太币和以太坊在加密市场上就独占优势。

互补或间接网络效应是一种现象,即一种产品的使用量会增加另一种产品的价值,从而导致原产品的价值和使用量的增加等。随着基于以太坊开发的平台越来越多,以太币的需求将会更多,这很可能就会导致以太币价值的增加,除此以外,还可能会吸引更多成功的项目。

3)资历:比特币在区块链领域中的资历赋予它强大的价值存储地位,同样和比特币具有相当资历的以太币(2014年创建),也具有相当稳定的价值存储地位。

4)流动性:流动性是资产作为价值存储的一个重要属性。如果一个资产无法和其他资产进行简单快速且低费率的交易,我们就不会鼓励个人投资者持有。

和比特币相比,以太币的交易速度更快、费率更低。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不久的将来,以太币会比比特币更具有流动性——这将会提升以太币的价值存储地位,到那时候,成百上千的 Token 将会选择在以太坊上创建。

我们设想,在一个深层次的流动性市场中,以太币和 Token 之间或者是 Token 和 Token 之间可以迅速、精确和低费率的交易。以太坊平台上每增加一个 Token,以太坊的流动性就越高。

5)实用性:价值存储资产是否要具有实用性,这在加密社区中的争论尤为激烈。批判者认为,一个“有用”的平台要具有创新、变化和不确定等特性,但这却直接违背了人们对价值存储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的期望。

然而,一个真正的价值存储必须为人们提供某种潜在的实用性,这不仅仅只通过网络效应实现稳定性。黄金作为最有资历、最广泛应用的价值存储物,其核心就是实用性。如果一个资产的市场价值远远超过其实用性,那么,它的价值存储属性似乎来自于实用性和市场行为的结合。

以太币的行情受市场压力的影响。比如为了买入 Token,买家要将法定货币兑换成以太币。同时,以太币也能为开发者和用户提供 Gas,为网络和 Dapp 运行提供动力。

Token 经济理论“速度论”表明,为某一特定用途开发的 Token,不太可能作为价值存储拥有价值,因为这些Token 流动的“速度”太快,用户不会愿意长期持有。

然而,当以太坊切换到 PoS(权益证明)模式后,额外的潜在效用将来自于以太币和待处理块,这样一来就会获得经济回报。一个可能的结果就是,为了获得奖励,用户会想拥有更多的以太币。

综上所述,在上述这些数据和网络健康面前,以太坊不具有价值存储功能,这一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Dapp 的开发非常强大,可伸缩性问题也正在得到解决,当新平台发布时,用户也开始使用。

以太坊是当前最大的基于区块链的资金募集平台,到目前为止,已经募集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未来,该平台将会继续吸引更多的资金,甚至还会得到监管部门的青睐,监管部门将阻止和降低掠夺性的 Token 发行活动,保护平台开发更强大的Token。

因此,以太坊非常适合作一个价值存储平台。

3、可扩展性误解

以太坊当前的可扩展性缺陷,使开发者、企业家和投资者对这个平台敬而远之。因此,以太币的价格将会下跌。

可扩展性是区块链生态系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去中心化应用程序,以太坊承载着众多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在 CryptoKitties 进入大众的视野后,以太坊更是备受关注,成功的吸引了大众的眼球。

对于以太坊开发者来说,可扩展性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当然,很多可扩展方案已经在开发或生产中。

而批判者则认为,第 1 层和第 2 层的可扩展解决方案在未来几年之内都不会实现,或者说,对于竞争对手来说,任何可扩展性方面的重大发展都将为时过晚。

事实上,以太坊已经在今天的产品中有效的使用第 2 层解决方案。

现在已有很多成功案例:

Loom Network 的 SDK,允许开发者创建高度可扩展的游戏和社交区块链;

Loom Network 还引入僵尸链(ZombieChain),僵尸链使用委托权益证明(DPoS)共识算法作为其第 2 层侧链,并且仍然依赖第 1 层以太坊作为其基础安全层;

区块链初创公司 FunFair Technologies 也已经成功建立了状态通道,以便创建高度可扩展、即时、费用低廉且人性化的在线游戏体验;

为改善区块链可扩展性,Plasma 正使用 OmiseGO 支持可扩展性,实现链上交易而不牺牲其安全性…

其他的可扩展方案,比如 Casper/Pos、Sharding 和 Raiden,也将于2018年底或2019年初推出。

以此同时,仍会继续探索,在第 2 层上应用委托权益证明(DPoS)和其他共识算法的同时,为什么以太坊社区要选择核心以太坊作为其基础安全层?

事实上,在基础层应用这些技术是不负责任的,甚至是很危险的。我们也鼓励各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相信总会有一天,人们就这一问题会达成共识。

4、区块大小的误解

以太坊当前唯一的可扩展解决方案就是增加块的大小,但是,这并不是一个长期可行的解决方案,因为这会导致中心化。

这一误解并不需要一个特别详细的回应,简单来说,增加块的大小从来都不是以太坊社区所期待的解决方案。以太坊是基于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来创建的,增加块的大小产生的中心化与这些核心原则相对立。

换句话来说,以太坊社区正在探索第 1 层和第 2 层可扩展解决方案,而这些方案并不会实现去中心化和安全性。

此外,人们最根本性的误解就是,区块会直接变大(而不是通过Gas限制)。

5、安全性误解

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比特币,因为比特币从未被黑客攻击过,不像以太币,已经被攻击了无数次。

对以太币的长短期价值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投资者更愿意持有比特币,因为比特币已经经受住了无数次黑客攻击,而以太币却一次次被黑客成功黑掉。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不管是以太币还是以太坊,都没有被黑客攻击过。

人们所指的攻击可能指的是 multisig parity 钱包账户被冻结和导致以太坊硬分叉的 DAO 事件。

这两起事件都属于在以太坊上构建应用平台的安全问题,而不是以太坊的安全问题,类似于互联网上的网站受到黑客的攻击,而不是互联网受到攻击。

需要注意的是,以太币和以太坊本身并没有受到攻击。服务于区块链、或构建于区块链之上的平台,他们的缺陷并不是以太坊平台的缺陷。

恰恰相反,比特币其实有很多缺陷—— Mt.Gox 交易所就遭到两次黑客攻击。另外,比特币本身也遭到了黑客的攻击,而以太币就没有。

2010 年,有人入侵了比特币区块链,凭空创造出了 1.84 亿个比特币,最后,比特币区块链通过硬分叉修补了这一漏洞。

总之,人们对以太币的安全性有很多误解,或者说他们的措辞不太恰当。比特币和以太币在相关的交易和项目中都存在安全问题,二者都经受住了黑客对核心技术的攻击,但唯一的区别就是,只有比特币的核心代码中存在漏洞。

盘点对以太坊的7大误解

6、中心化误解

区块链应用服务平台 ConsenSys 提供的 Infura 服务,已经使以太坊生态系统中心化,由于 Infura 得到 ConsenSys 平台的补贴且是免费的,也算是人为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区块链应用服务平台 ConsenSys 提供的 Infura 服务,为那些不能或者不愿意独立运行整个节点的开发者和技术人员提供访问节点。

Infura 允许用户将运行节点的计算能力“外包”出去,基本上就相当于网络的 devops 服务供应。目前,Infura 正在为 3.5万名开发者提供服务,每天要处理100亿个请求。Infura 服务提供“读”交易的可扩展性,大大超过了“写”请求。

然而,在基础设施层上,Infura 并不存在任何固有的中心化。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其他 devops 供应商进入市场,对于这些竞争者来说并没有什么市场压力。形成一个 devops 服务,提供更多处理可扩展性的节点,不再是一个新概念—— Infura 恰恰是这个市场上最优秀的供应商。

如果 Infura 的确会造成中心化,其他竞争者进入市场的压力就会更大。

甚至还有人担心,由于得到 ConsenSys 平台的补贴,Infura 人为压低了以太坊上交易的实际成本。

据统计,Infura 每年需要 1000 万美元的运营费。

我们来研究下这个数字,这相当于每个月需要 83 万美元的运营费,而 Infura 要为3.5万名开发者提供服务,将83万美元分散到每个开发者头上,那么, Infura 每个月要向每位用户收取 23 美元。

23 美元对于 B2B 服务来说,成本并不大,而且和 Gas 相比更是微不足道。那些对以太坊应用程序有需求的小市场,也有能力支持每月23美元的费用。所以,这个担心也是多余的。

7、价格不稳定性误解

和比特币相比,以太币价格波动过大,它是一种不稳定的资产。

以太币在 2018 年 7 月的收益,较 4 年前众筹时收益率高达 1700 倍,在同一时间段内,比特币的收益率为 10 倍。

和比特币的 10 倍收益相比较,以太币的 1700 倍收益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投资的风险较高,并且其价格很有可能会缩水。

但如果在相同的时间框架内,对以太币和比特币进行比较,以太币的 1700 倍收益远没有比特币的收益高。

在 2010 年 7 月 17 日,比特币最早的价格为 0.05 美元/BTC,到了 2014 年 7 月 17 日,比特币的价格为 623 美元/BTC,其回报率高达 12500 倍。

相对于比特币前 4 年的12500倍的回报率,以太币在前 4 年的回报率才达到 1700 倍,这表明以太币太价格波动太大,不适合投资者持有,是人们对以太币的又一大误解。

8、结论

从广义上来说,很多误解似乎来源于这样一种观念: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取得成功的机会非常有限。在这个市场中,某种区块链或资产脱颖而出,就会有另一种区块链或资产泯灭。

其实恰恰相反,“这个馅饼足够大”,并且会继续增长,它允许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传统的区块链和加密市场继续增长,同时也会为其他平台和加密资产提供进入市场的空间。

我们承认,以太坊还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是,我们更相信,无数致力于开发和整合以太坊平台的社区成员们将引领以太币和以太坊走向更光辉的未来!

所以,以太坊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平台!我们要忽略那些唱衰的声音,专注于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借助区块链颠覆传统、颠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