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代码:教你看代码了解区块链项目
十多年后,比特币那句“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仍被视为经典的技术案例,而其背后中本聪关于“以技术为核心”的理念也正影响着更多区块链项目的设计者。
BTC,EOS,ETH……无论你是否承认我们已大步迈进数字经济的时代,你总能说出那几个熟悉的网红项目的名字。作为区块链投资者的我们,经历过币圈的阳春三月,也经历过数九寒冬,见证过区块链的繁荣,又在无数次套路中陷入迷茫。想当年比特币的创始人在开启新世界大门时,是否又有想过,这般如此戏剧化的跌宕起伏?在二级市场持续惨淡的一年之后,我们回首去年一年发行的项目,又是怎样的唏嘘呢?众所周知,开源项目面临的一个严峻现实就是大多数会被抛弃或者无法取得有意义的进展。很不幸,区块链也未能摆脱这种现实。在全球四大审计公司德勤的一次分析中发现只有8%的区块链项目在github上是活跃的,他们定义的标准是这些项目在过去6个月至少更新过一次代码库。今天我们也从github的角度来看一看借着17年底风口发行的区块链项目,究竟谁是认真做事,而谁又是哗众取宠。
我们先po一张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以太坊的github截图来作为衡量的标准,虽说有些绝对,但至少可以通过比对,来看出一个项目是否认真。
作为投资者,我们虽然不懂代码,但是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数据来衡量项目是否靠谱。
1.代码提交数量、质量、内容
2.贡献者、关注者、收藏者
3.直观的统计数据
以上数据基本上可以说是越多越好,当然也不排除个别项目刷代码数量而无视质量的可能。
好戏开始
▼
我们先从WICC维基链说起。
发行时间:2018年1月9日
维基链是干啥的?简单说就是用于游戏或竞猜行业的公链。这个项目就是在世界杯阶段一度蹭热点的世界杯概念币,期间又是送飞机又是送宝马,发行价是0.9刀,在5月6日涨到了2.7刀(期间de 营销方式就不点评了,网上有扒皮,感兴趣可以搜一下,仁者见仁),到现在早已跌破发行价,到了0.1刀附近了,好了,我们来看下他的代码提交情况。
根据github显示,截止目前,wicc上线一年之久,只更新了660次代码。可以说在整个行业内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了。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最近维基链确实有一些代码提交。
虽说小姨并不懂代码,但我们可以从其更新内容的注释来看,有很多条是一些名词注解的更新与替换。和代码的专业性扯不上关系,有点充数的嫌疑。
你比如说这个,删了个空格,这就算一次提交了。
再比如说这个,字母顺序写错了,改了一下,这就又算一次提交了。
小姨还能找到一些,比如说大小写字母的替换提交等等,这部分没什么意义的提交,我觉得就会误导一些投资者。再看下wicc的这个项目代码的关注数仅有18个,被收藏了74次,总共提交代码的人数也仅有5个,不得不说wicc的技术社区人数也是少的可怜,就这个关注数,小姨在我家小区喊一嗓子都会比这个多吧。。。
上图是,wicc立项至今的代码提交趋势图,可以看到,去年有半年基本是空白期,2019年才开始有所提交。总共就五个贡献代码的,也只有前两个好像干了些活。
以上是从wicc这个项目中,看到的一些问题,这种项目,反正我是不会投。
▼
aelf(elf)
发行时间:2017年12月22日
ælf是一个去中心化云计算区块链网络,具有高性能、资源隔离特性以及更完善的治理和发展结构。在ælf的网络中,节点根据类型进行划分,专业化记账节点(全节点)能够运行在服务器集群之上,提高整个区块链网络性能;“主链+多侧链”结构,有效实现资源隔离、“一链一场景”;设立代币持有人的委托票选制度,保障网络高效治理及良性发展。
这个项目怎么说呢,我觉得是一个“低调与高调”的矛盾体,低调的是团队似乎对营销有些不屑,高调的原因则是善于用技术说话,从简介中就不难看出这个项目的技术野心,前段时间在一个评测中看到,aelf几乎所有的技术特性都有着强大的竞对,然而就是在这种环境中,aelf这个币至今没跌破发行价,混迹过一段时间他们的社区,基本上是,别人做营销,他们写代码,别人写代码,他们继续写代码,别人黄了,他们仍然写代码,就是这样一个比较魔性的团队,好,既然你这么爱写代码,我们就来看一看aelf的代码提交情况。
这代码提交次数没的说,仅仅一年时间就提交了7300多次,看看以太,几年了也不过刚刚上万条。
可以看到aelf的代码还是比较完善的(一屏没刷完,下边还有好多),显示的最近更新时间是小姨写这篇文章的两小时之前。从提交的内容注解中,我们也能看到他们有比较明确的注释,并且更新的代码库变量命名都具有具体含义,说明AELF技术团队是有规范化开发的。
再来看下,aelf从立项至今提交代码情况。
基本上每天都有代码的提交,从上图中我们也看到近两个月的提交次数也非常多,我想这和项目的主网即将上线有关。之前有一段时间,aelf的增删代码行数也多达6w多行,这个提交代码的频次在目前区块链项目中属于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先抛开代码质量不说,起码团队做事的态度,我觉得是可以拿出来说话的。
我们选取19年1月1日至今的提交情况来看,几乎所有人的代码提交量都很丰富(下边还有好多贡献者,一屏截不完)。
以上这些格子,每个格子代表一天,我截取了上图四个贡献者近几个月的工作量,颜色越深,工作量越大,可以看出aelf基本上是不分日夜的连轴转,时刻都在为其主网做准备。
上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aelf这个项目被收藏了518次,这个数据在区块链项目中也是比较靠前的。总之,从github中来看,aelf这个项目应该称得上是没有什么戏精体质的团队,期待一波。
▼
DATA
发行时间:2018年1月23日
DATA是为解决其核心欺诈的根源而设计的。为了确保生态系统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做得好”的动机,数据平台应用奖励系统来激励最终用户的注意力,并对发布者进行清理他们的卖方库存。
嘶~你听,这是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这似黄非黄的感觉扑面而来,本来想展开说一下,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于是关注了一波DATA的官方消息,在他们周报中看到了技术进展有一个M3,这个M3是DATA的分布式储存系统,应该是比较关键的核心,点开看一下。
emm...给我整不会了,这怎么解读。
总共34条提交,提交时间基本上都是七八个月以前,最近一条更新是在15天前,诶?这个提交有一条评论,打开看一下。
你真棒,你终于提交代码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个是我自己笑的,跟评论没关系。)
这个是立项至今的代码提交次数,这个起起伏伏的画面让我想到了高中时期立的flag,明天我肯定认真读书,第二天:算了算了,瞎说的~
总之有几个月能看出确实做了点东西(最多提交了8次),但是,后几个月就越来越放飞自我了。
总之,我觉得我没有展开讲的意义了,下一个。
▼
zilliqa(ZIL)
发行时间:2018年1月26日
Zilliqa区块链平台致力于支持高吞吐量和数据驱动的分布式应用程序,以满足诸如电子广告、支付、共享经济和产权管理等业务必要的扩容需求。ZIL代币为用户提供平台使用权,用于支付交易处理、运行智能合约。
zil的代码提交次数还是很可以的,坊间都称之为分片之王,这么看,也确实对得起这个称号,总共提交了6800多条代码。
最近一次代码提交在6个小时前,提交的内容也都有比较完善的注释,唯一有些美中不足的是他的提交频率有点慢,不过没关系,兴许是每次提交的内容很丰富,这足以弥补频率上的缺陷了。再看zil立项至今的代码提交趋势,也是非常可观的,几乎也是在无时不刻的有产出。提交代码的行数在去年的一段时间也是达到了10w行的高度。
排名前几的大佬几乎也是全天候的在工作
下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zil这个项目被收藏了761次,确实是一个良心项目。
不过zil当前上线的主网版本,好像还是不能交易,也没有钱包什么的附属品,感觉有点阉割的意思,不过管他呢,毕竟勤勤恳恳做事儿的团队,早晚一天这些都会完善的。
虽然跳票了一个季度,不照样上线了么。
用刚刚WICC(维基链)创始人的一句话就是。
行吧!
▼
RUFF
Ruff Chain是一个结合物联网和区块链的架构,它包含一个分布式操作系统和一条开放式的主链,从而将虚拟世界的点对点网络及共识机制扩展到线下,实现信息流推动原子流。RUFF币是Ruff Chain公有链中的内置虚拟货币,由虚拟货币合约实现。RUFF币是Ruff Chain公有链生态系统内激励、消费和交易的基准。
我又一次陷入了手足无措的境地。我是谁?我在哪?我该点开哪个看?哎,顺着看吧。第一个,叫ruffnode也就是节点,总共提交了41次,最近提交时间2个小时前,其他的都是十几天前,几个月前。
第二个是一个链的编排工具,73条提交。
其他的都是好几个月前更新的了,不拿出来说了。
对比前几个认真开发的项目,这个我觉得就是在认真的敷衍,既然敷衍大众,那我也敷衍一下,没啥好说的。
▼
一个词越不靠谱,越容易被毁,例如伟大,格局,优雅,等等。现在的趋势是开始毁基础词了,包括“靠谱”这个词。在区块链这个圈子中,就被毁掉很多原本优雅的词,都在用着极其夸张的而又拙劣的修辞来形容自己做的有多么多么美好,然而在华丽的外表下却存在着无数的空洞,今天的区块链就像,我们周遭的世界,有人拼了命的钻研技术,有人却想躺着当一个网红。
我是小姨,下期测评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