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媒体人独白:被收割被轻视
(一)
距离我买“某C”币已经过去2个多月。2个月前,它的价格是1块5毛8,如今却是6毛8,投入的钱已经缩水一半多。
它在喊单中一度高涨,又在大跌后继续充值“信仰”,而我在矛盾中体验讽刺。
这是我从事区块链媒体工作以来,体验最深的“被收割”。
区块链媒体人曾因为一篇“假新闻”被塑造成“高大上”和“白富美”,如同冲进新世界的捞金者;现实中,作为泡沫市场中的一环,面临诱惑和理性的抉择时,同样难以自保。
“某C”币突然爆红币圈,是因为一起喊单事件。当时,炒币群都在传这个币,圈里传出有大庄拉盘。在采访中,这位大庄准确地告诉了我这个币上线的时间。
“还会涨,别采访我了,赶紧放下电话去买点,我给你保底。”他十分肯定,当时这个币的价格已经跌了近一半。
听了他的话,我买入了一些,价格是1.58元。然而,1.58元、1.25元、1.02元……一个月过去,我再也没有看到它上涨的迹象,而当时要给我“保底”的“大哥”在圈里也消失了。
(二)
有时候,那种把你当做小报媒体的“轻视”并非来自项目方和采访对象,也来自同行。
不久前,我的同事收到一条消息,“发送文案到10个群,100元现金红包”,对方的名字显示来自一家区块链媒体。
同事的眼珠子差点掉出来,“我好像受到了侮辱。”她问我,现在的区块链媒体都这么玩吗?不管什么项目方,也不管稿件质量,直接转群得红包获利?
和区块链行业早期的草莽发展一样,作为配套设施存在的媒体,谁都难以自证清白,无序竞争中,在被人轻视和自我轻视的过程里变得不伦不类。
群里,一个小姐姐说,“这个阶段,大家谁能冲出去,说不定就靠节操和三观了。”
“节操和三观”这玩意儿,已经快被币圈站台的大佬们给玩坏了。坚守的人看上去很傻,但制造历史的人往往是这些偏执的傻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