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在他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 他却把公司带进了坑里
他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他让投资人看到了乔布斯的影子
也是他 把公司带进了沟里
今天先和大家回顾一个电影《少数派报告》,在这个电影里,走进购物中心的阿汤哥,两侧冒出来成千上万的全息广告,而这个情景,则是今天要说的这家英国的创业公司Blippar想要变成现实的画面。Blippar是一个利用图像识别和AR技术,在线下实体场景里增加广告推广服务的应用,用户可以通过Blippar的app,对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进行扫描和确认,Blippar会对物体进行识别,然后在屏幕上显示出相关的介绍或广告内容。
看好他们这一想法的公司也不在少数,Blippar创业之后,估值一度高达15亿美元,受到各路风投的追捧,但就是这家技术很酷,想法很新,融资额很高的公司,却在去年12月突然宣布倒闭关门,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今天的节目就来和大家复盘一下Blippar的成长故事。而在这家公司的沉浮背后,我们多少也能看到整个VR和AR行业起起伏伏的缩影。
从2011年成立开始,Blippar服务了数百家知名品牌,包括可口可乐、雀巢、亨氏、联合利华、欧莱雅等。2016年的圣诞节,他们跟赫斯特杂志集团联手把英国伦敦标志性景点,考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变成一个AR购物广场。在考文特花园里购物的消费者都可以使用Blippar应用看到赫斯特集团旗下杂志《ELLE》、《Cosmopolitan》等推荐的最受欢迎单品,游客还可以通过Blippar的应用,扫描标有 “Blipp”标志的圣诞树,解锁活动商店提供的优惠进行购物。
而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阿姆巴里斯.米特拉(Ambarish Mitra)更是有着和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样传奇的故事,他曾经是个印度穷小子,为了走出孟买的贫民窟不再挨饿,他决定离家出走,1997年,17岁的他住在一间棚屋里,墙壁是泥土和牛粪砌成的,他靠卖印度香料茶(Chai tea)和杂志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家印度科技公司举办的商业计划竞赛的广告,第一名的奖励是10000美元。10000美元,对于当时一贫如洗的他来说,就意味着人生的巨大改变。
当时,女权主义运动席卷印度,米特拉想到了为那些无法承担互联网费用的女性,提供免费的网络接入服务。他写下了自己的想法,邮寄了出去,然后继续卖自己的茶,结果,评委们还真的很喜欢他的想法,在他所住的泥棚里找到了米特拉,通知他已经入围,三年后,米特拉把这一想法变成了一家叫WomenInfoLine的公司,而且成功转手出售,也为自己摘掉了贫穷的标签,过上了中产阶级的舒适生活。20年后,米特拉成为Blippar的总裁 。
Blippar这家公司曾经从高通和Candy Ventures等投资者手里获得了1.3亿美元的融资,估值一度高达15亿美元,成为AR行业名副其实的独角兽。不仅如此,就在去年9月,Blippar还宣布完成3700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这家一切看似都顺风顺水的高科技公司,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仅仅在3个月后,Blippar宣布进入破产托管程序,所有员工被解雇,由英国法院任命的托管人员决定如何处置资产。公司官方给出的解释是,Blippar的倒闭源于公司内部股东的闹剧,之前,马来西亚政府准备紧急注资500万美元给Blippar,却被Blippar的大股东,马来西亚主权财富基金阻止,理由是担心股权被稀释。这场股东纠纷最终导致公司无法为继,现金流被掐断,宣告破产。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Blippar的倒闭远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问题。
首先来看看大环境的改变,如果你是“创业美国”节目的老听众,一定会注意到我们在2015、2016年的节目里,做了很多跟VR和AR技术有关的顶级创业公司的报道。那几年可以说是这一产业的黄金发展期,资本和创业公司集体涌入,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下一次计算机革命的前奏。然而,到了2018年,包括英特尔的Vaunt,IMAX VR,StarVR等知名行业公司和项目纷纷宣布离场。这背后一个普遍的原因,无论是VR还是AR,都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开发者们都还在寻找盈利模式。就拿英特尔Vaunt眼镜来说,虽然产品在业界相当叫座,但他们在消费级市场的尝试一直不太顺利,此前与可穿戴设备领域的Oakley和泰格豪雅等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但都没有取得大规模的成功。到了今年4月,英特尔对外宣称,在对业务进行了一系列评估后,停止包括Vaunt项目在内的所有智能穿戴产品的研发投入。
Blippar也是一样,虽然有过几次和大品牌的合作,但他们很快发现,愿意尝试AR服务的品牌商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多,即使是那些采用了AR服务的品牌商,获得的回馈效益也不如预期。在广告服务方面无法持续获利,Blippar先是试图转向B2B,希望把技术卖给其他公司,但感兴趣者寥寥。同时,Blippar也开始探索和研发新领域,包括曾经为Google Glass推出游戏开发工具包(SDK)、帮Google Cardboard的Cardio VR提供AR和AI技术,还在开发脸部辨识、汽车辨识、室内导航等功能,像只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找出路的他们一路都在烧钱,光是去年就亏损了4400万美元,但关键的利基市场和稳定的客户却始终没有培养起来。
其次,Blippar在技术方面不算过硬,而面对的竞争却越来越激烈。要知道,如果一家科技公司的产品面向的是普通消费者,那么,就要做个功能实用或满足精神需求的东西,但Blippar的AR app既没能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精神需求,功能据说也不太稳定,有记者测试他们的app后发现,这个号称会成为智能影像百科全书的Blippar,甚至无法区分出咖啡壶和茶壶。这样一来,普通消费者自然很快就失去了兴趣。那么,如果产品面向企业客户,就要做个其他技术无法替代的东西,客户才愿意购买。然而,Blippar的技术也不是独一无二的,单说中国市场,就有支付宝的AR扫一扫、QQ的AR扫一扫、百度的AR扫一扫、网易的AR游戏等。而在美国市场,科技巨头如微软、苹果、谷歌等也都推出了免费的AR开发平台,培养了稳定的客户群,Blippar想拼过这些巨头,难度可想而知。
再来说说创始人,从他之前的成长经历你就能听出来,米特拉虽然不是科技圈出身,但却很有个人魅力,他曾经说服一家户外广告公司,把伦敦一个昂贵街区的办公室免费租给给Blippar办公一年,因为地段好,Blippar曾经在这个免费高级办公室里,为自己找到大批广告商,这些能力也备受投资人青睐。在硅谷风投圈,有这样一种投资智慧:投资个人,而不是某一想法或公司。著名风投机构A16Z曾经痛失投资Dropbox的机会,公司的普通合伙人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曾经在一篇“忏悔”文章中,总结了这一投资智慧背后的原因:很多人都能看到好的行业机会,因此必然会诸如资本,引发竞争,而在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最后决定胜负的,将会是带领团队的顶尖人才。所以投对人,比看好机会,可能更加重要。
然而,被投资人视为顶尖创业者的米特拉,却没能带好团队。2017年,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米特拉美化了自己的简历,在公司管理上更是缺乏决策。他曾信誓旦旦得对媒体说,Blippar的AR应用操作系统,在未来,会服务于90%基于光学的可穿戴设备。但这些宏图壮志,最终都化为了泡影。换句话说,Blippar所能实现的,和这家公司拿到的融资相比,是不成正比的。而一个有足够魅力的CEO对一家初创公司来说虽然可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当他成为公司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资产时,就有问题了。
其实,Blippar从2017年开始,就曾遭遇好几次财务危机,但最终都转危为安,不过,对于一家始终没能找到商业模式,不断烧钱,技术还不够过硬的科技公司来说,倒闭都只是迟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