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谁动了音乐版权的奶酪?

从网易云事件开始,音乐版权事件一直被相关部门严加追究。KTV也难逃厄运。11月初全国范围内KTV将近6609首歌曲官宣全部下架,这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从网易云事件开始,音乐版权事件一直被相关部门严加追究。

KTV也难逃厄运。11月初全国范围内KTV将近6609首歌曲官宣全部下架,这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KTV被诉侵权案时有发生,其缘由就是版权问题。

许多KTV为了让利益最大化,不从正规渠道购买版权,而是直接从网络上找资源下载,甚至自己去合成歌曲。

虽然对顾客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但是对歌手以及版权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流媒体的人气逐渐高涨,这意味着人们能够在全球各地随意收听更多音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市面上的音乐软件都在提供免费听歌服务,但同时也给出版及唱片公司带来挑战,他们很难确保版税能够以合适的数额被支付给正确的对象。

互联网时代谁动了音乐版权的奶酪?

在互联网版权时代下,音乐版权是基本的生存口粮,行业版权意识正在强化,各大音乐平台也陆续推出付费曲目和数字专辑。

于是各大音乐平台之间的战争,很自然的就过度到了音乐版权的争端之上。采购到音乐版权之后,各大平台的做法基本都是要求独家买断。

前两年,腾讯音乐在所有音乐平台中包揽了最多的独家版权,其他平台也纷纷通过转授权来获得歌曲。

本质上看,转授权对国内音乐市场的发展有着诸多好处,不仅能解决了双方当时的版权纠纷,也为版权运营模式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但事实上,歌曲的转授权也有它的弊端。

各音乐平台得到了独家版权,通过修改转授权规则的方式,借版权之便压制对手发展,为自身创造机会,从而造成了自家垄断。

互联网时代谁动了音乐版权的奶酪?

可见转授权被掌控在拥有独家版权一方的手中时,就成了独家版权的延续,而非真正意义的分享。转授权也不再是解决独家版权问题的良方,一牵扯到利益,甚至成了牵制对手的武器,还能掩盖垄断事实。

对于音乐而言,独家版权的危害极大。

版权独家,使得各个音乐人以公司为首,被不同音乐软件“瓜分”。

对听众来说,最大的影响:

以前,我们可以在一个音乐应用里,就能找到所有想听的歌曲。

但现在随着版权保护的加强,为了听歌,我们不得不在手机里下载了不少音乐软件,不停在几个软件之间来回切换,十分麻烦。

听五月天的,得用虾米音乐,在QQ音乐上能听但下载需付费,在网易云音乐上是连搜索都搜不到的。而听周杰伦的歌,得用QQ音乐。

互联网时代谁动了音乐版权的奶酪?

有相关数据统计,国内有数字音乐用户5.5亿人,是美国总人口数的1.7倍。

但是,美国人人均音乐消费16.41美元,而中国仅为0.15美元,美国的人均音乐消费是中国的109倍。

国内的音乐人并不赚钱,如果不是靠着卖专辑获得收益,可能他们甚至无法维持生计。

薛之谦就曾在微博上吐槽了他数字音乐收入为0的现象。↓↓↓

互联网时代谁动了音乐版权的奶酪?

音乐产业一直备受诟病,就是由于目前这样种种不完善的机制导致。

实际上,原创作品的保护和交易仍然处于混沌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一些原创作者无法对自己辛苦创作的作品做版权溯源确权。

那么作为这样一个满目疮痍的实体行业,能不能够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改变呢?区块链遇上音乐版权,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区块链的本质来讲,它是一连串分散式的数据库,其作用就是让用户保存和读取数据,同时,区块链也能带来信息储存的安全和可追踪性。

利用区块链技术与音乐版权相结合,我们就能知道谁才是版权的拥有者,这个拥有者应得的收入又是多少。

互联网时代谁动了音乐版权的奶酪?

首先,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可以起到透明性以及不可更改性,一旦记录产生,就可以追溯到源头,这样解决音乐作品盗版或者版权证伪的问题。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可以代替人起到更好的自我监督作用。 

另外,区块链可以实现音乐作品生产环节去中心化。中间环节被去除之后,集资的资金由音乐消费者出资,消费者可直接参与到音乐的制作,比如可以通过代币投资自己看中的音乐艺人。

在这个过程,消费者在其中扮演的不单单是一个消费者,同时还是一个投资者,这种“网络效应”将会彻底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格局。

近期,市场上也出现了区块链和音乐行业结合的应用的案例。Muzika就是其中一个成功案例。

Muzika 通过区块链建立起一个自我维持与共存的音乐生态体系。

它利用区块链技术,赋予音乐粉丝可以直接参与音乐作品的赞助、制作,消费与收益分配等环节的自由与权利,从而实现数字音乐产业革命性的升级。

互联网时代谁动了音乐版权的奶酪?

(Muzika平台三位90后高管:CEO Inseo Chung、CTO Sangmin Heo、COO Jangwon Lee,曾入选福布斯亚洲30 Under 30名单)

“我们想做到三点去中心化,包括消费去中心化、音乐生产环节去中心、音乐价值产生的去中心化。 ” Muzika的首席运营官(COO)李章源曾说。

互联网时代谁动了音乐版权的奶酪?

区块链技术与音乐行业相结合之后,似乎将迸发出令人无法忽视的澎湃能量。

目前对于音乐平台而言,版权依旧是王道。

区块链的版权保护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市场应用方面仍处于早期阶段,对于区块链能否彻底颠覆音乐版权产业我们还未曾得知。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拭目以待……

生成图片
4

发表评论

互联网时代谁动了音乐版权的奶酪?

星期日 2018-11-25 7:13:43

从网易云事件开始,音乐版权事件一直被相关部门严加追究。

KTV也难逃厄运。11月初全国范围内KTV将近6609首歌曲官宣全部下架,这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KTV被诉侵权案时有发生,其缘由就是版权问题。

许多KTV为了让利益最大化,不从正规渠道购买版权,而是直接从网络上找资源下载,甚至自己去合成歌曲。

虽然对顾客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但是对歌手以及版权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流媒体的人气逐渐高涨,这意味着人们能够在全球各地随意收听更多音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市面上的音乐软件都在提供免费听歌服务,但同时也给出版及唱片公司带来挑战,他们很难确保版税能够以合适的数额被支付给正确的对象。

互联网时代谁动了音乐版权的奶酪?

在互联网版权时代下,音乐版权是基本的生存口粮,行业版权意识正在强化,各大音乐平台也陆续推出付费曲目和数字专辑。

于是各大音乐平台之间的战争,很自然的就过度到了音乐版权的争端之上。采购到音乐版权之后,各大平台的做法基本都是要求独家买断。

前两年,腾讯音乐在所有音乐平台中包揽了最多的独家版权,其他平台也纷纷通过转授权来获得歌曲。

本质上看,转授权对国内音乐市场的发展有着诸多好处,不仅能解决了双方当时的版权纠纷,也为版权运营模式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但事实上,歌曲的转授权也有它的弊端。

各音乐平台得到了独家版权,通过修改转授权规则的方式,借版权之便压制对手发展,为自身创造机会,从而造成了自家垄断。

互联网时代谁动了音乐版权的奶酪?

可见转授权被掌控在拥有独家版权一方的手中时,就成了独家版权的延续,而非真正意义的分享。转授权也不再是解决独家版权问题的良方,一牵扯到利益,甚至成了牵制对手的武器,还能掩盖垄断事实。

对于音乐而言,独家版权的危害极大。

版权独家,使得各个音乐人以公司为首,被不同音乐软件“瓜分”。

对听众来说,最大的影响:

以前,我们可以在一个音乐应用里,就能找到所有想听的歌曲。

但现在随着版权保护的加强,为了听歌,我们不得不在手机里下载了不少音乐软件,不停在几个软件之间来回切换,十分麻烦。

听五月天的,得用虾米音乐,在QQ音乐上能听但下载需付费,在网易云音乐上是连搜索都搜不到的。而听周杰伦的歌,得用QQ音乐。

互联网时代谁动了音乐版权的奶酪?

有相关数据统计,国内有数字音乐用户5.5亿人,是美国总人口数的1.7倍。

但是,美国人人均音乐消费16.41美元,而中国仅为0.15美元,美国的人均音乐消费是中国的109倍。

国内的音乐人并不赚钱,如果不是靠着卖专辑获得收益,可能他们甚至无法维持生计。

薛之谦就曾在微博上吐槽了他数字音乐收入为0的现象。↓↓↓

互联网时代谁动了音乐版权的奶酪?

音乐产业一直备受诟病,就是由于目前这样种种不完善的机制导致。

实际上,原创作品的保护和交易仍然处于混沌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一些原创作者无法对自己辛苦创作的作品做版权溯源确权。

那么作为这样一个满目疮痍的实体行业,能不能够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改变呢?区块链遇上音乐版权,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区块链的本质来讲,它是一连串分散式的数据库,其作用就是让用户保存和读取数据,同时,区块链也能带来信息储存的安全和可追踪性。

利用区块链技术与音乐版权相结合,我们就能知道谁才是版权的拥有者,这个拥有者应得的收入又是多少。

互联网时代谁动了音乐版权的奶酪?

首先,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可以起到透明性以及不可更改性,一旦记录产生,就可以追溯到源头,这样解决音乐作品盗版或者版权证伪的问题。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可以代替人起到更好的自我监督作用。 

另外,区块链可以实现音乐作品生产环节去中心化。中间环节被去除之后,集资的资金由音乐消费者出资,消费者可直接参与到音乐的制作,比如可以通过代币投资自己看中的音乐艺人。

在这个过程,消费者在其中扮演的不单单是一个消费者,同时还是一个投资者,这种“网络效应”将会彻底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格局。

近期,市场上也出现了区块链和音乐行业结合的应用的案例。Muzika就是其中一个成功案例。

Muzika 通过区块链建立起一个自我维持与共存的音乐生态体系。

它利用区块链技术,赋予音乐粉丝可以直接参与音乐作品的赞助、制作,消费与收益分配等环节的自由与权利,从而实现数字音乐产业革命性的升级。

互联网时代谁动了音乐版权的奶酪?

(Muzika平台三位90后高管:CEO Inseo Chung、CTO Sangmin Heo、COO Jangwon Lee,曾入选福布斯亚洲30 Under 30名单)

“我们想做到三点去中心化,包括消费去中心化、音乐生产环节去中心、音乐价值产生的去中心化。 ” Muzika的首席运营官(COO)李章源曾说。

互联网时代谁动了音乐版权的奶酪?

区块链技术与音乐行业相结合之后,似乎将迸发出令人无法忽视的澎湃能量。

目前对于音乐平台而言,版权依旧是王道。

区块链的版权保护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市场应用方面仍处于早期阶段,对于区块链能否彻底颠覆音乐版权产业我们还未曾得知。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