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星:区块链“去中心化”的2大技术基础
自区块链诞生以来,去中心化一直被认为是区块链的最核心属性之一。但是随着区块链投资市场的转冷,很多国内大佬开始否认这一点,更有甚者,称去中心化这个词是区块链行业翻译产生的重大误导。
近日,在央行发布的工作论文《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文中,也重点讲到,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能被“神化”,去中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很多数据在上链之前,依旧需要借助一个中心化的机构,承担审核的功能。
“去中心化”是相对的
区块链的网络是一个由众多节点组成的分布式系统,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节点之间彼此可以自由连接,形成新的连接单元。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
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而形成非线性的因果关系。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可以称之为去中心化。如下图,可以理解为部分去中心化的系统。
简单的理解就是区块链的数据是分散存储在网络中许多节点上的。而传统的数据存储方式,则是存在网络中1个或几个大节点上的。所以,所谓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就是存储数据的节点的多少的区别。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是相对的。
去中心化的2大基础
区块链如何实现去中心化,在徐明星看来是基于2大基础,一是P2P的通讯技术,一是共识机制。
P2P通讯技术,又称点对点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
P2P网络通常用于通过Ad Hoc连接来连接节点。这类网络可以用于多种用途,各种档案分享软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P2P技术也被使用在类似VoIP等实时媒体业务的数据通信中。
徐明星表示,不同于中心化网络模式,P2P网络中每个节点拥有相同的网络权力,不存在中心的服务器。所有节点间通过特定的软件协议共享部分计算资源、软件或者信息内容。
“在比特币出现之前, P2P网络计算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开发各种应用,如文件共享和下载软件、网络视频播放软件等。”徐明星如是说。
而“共识机制”则是指通过特殊节点的投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交易的验证和确认;对一笔交易,如果利益不相干的若干个节点能够达成共识,我们就可以认为全网对此也能够达成共识。
通俗一点来讲,如果国内的一名微博大V、美国一名虚拟币玩家、一名非洲留学生和一名欧洲旅行者互不相识,但他们都一致认为你是个好人,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你这人还不坏。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里,最早的共识机制是比特币区块链中的工作量证明机制,此外还有以太坊的权益证明机制、股份授权证明机制等等。
在徐明星看来,去中心化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手段(P2P通讯和共识机制)使单个组织和个人可以在统一共识的规则下按分布式的方式提高协作效率。
徐明星认为这种机制的核心价值在于:1. 减少交易信息中转流程,提高交易处理效率;2. 剔除了中心机构运营的那部分成本负担;3. 网络上所有节点平等参与交易的验证、记录,排除了被任何中心组织控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