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伯利安联合创始人罗凯:共识地图是区块链世界的圣杯 | 金色财经独家专访
很多科幻小说与电影中,人类如果想获得长生不老的生命形态,就需要脱离以碳为主要元素的载体,完成向硅基生命的转换。所以当人工智能出现的时候,科学家们是兴奋的。因为至少在科技层面上,人类终于有机会由碳基生命向硅基生命演变,人类文明的高度得以上升。
而无论人类以何种方式留下痕迹,结果都将围绕着地球行走。海伯利安的计划,就是把地球这个圆形,完整地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这是一件冒险且疯狂的事情。
不可能三角
地球的广度定义了海伯利安的可能性。
AI、IOT应用场景中,辨别道路的方法是中心化组织在内部程序中嵌入地图。地球巨大的空间决定了地图是个长尾市场,需要持续不间断的更新以及大范围的开发。如果仅依赖中心化的组织来完成,在更新速度和完整性上无法达到要求。
“地图行业它有个内生问题,因为空间数据的高度分散,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型,即数据覆盖面、数据质量和成本问题。它不可调和,需要去掉整个行业中间层,让信息的传播更快,利润返回到社区来驱动整个数据资源增长来解决。第二是服务的可信任问题。竞价、搜索、未知、隐私的问题,需要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的可验证计算架构来解决。”海伯利安联合创始人罗凯认为,这是由于行业内生问题和服务的可信任问题造成的。
海伯利安联合创始人罗凯
根据海伯利安的调查,只要是把谷歌地图用作底层服务的平台,即使用谷歌对外API接口的企业,无论是APP还是网站,用户每点击1000次点击,谷歌就可以赚2美元到7美元。按照最低数2美元1000次,假设全球用户每天点击100亿次,谷歌一天就可以凭着用户点击网站营收2千万。
这是一项恐怖的数据,用户在无偿贡献隐私的同时,还在为企业创造盈利。实际上,即便用户无意识做了这些,在服务体验上依然不够完美。用户通过导航到达位置,再根据旁边不同的空间物体,做比较长的三角定位,来确定位置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可能因为数据覆盖面、质量、成本构成了不能契合的三角,导致用户无法按时到达地点。
海伯利安依据前身团队在地图服务事业上的深度积累,在内生和信任两个问题的基本解决思路上来打造海伯利安地图区块链网络。核心Atlas链在设计上可支撑全球规模的去中心化空间信息服务。
“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现在地图行业里的高效率个体,让大家都能使用可信任的地图服务。”这是罗凯的希望,更是海伯利安团队的愿景。
共识地图里的共识
“给我激励,我给你结果”-查理芒格
巴菲特眼里最聪明的人,他告诉世人激励是个超级开关,只要激励用得上,就不要用别的东西。激励是鼓舞所有人往前走最好的办法,建立共识亦是需要。
中心化地图走到困境,于是技术宅们开发出了开源地图,为地图引入“共建”理念,但开源地图只能说是相对开放的地图,所有的数据依旧掌握在中心化企业中,成本仍然非常高昂。
在罗凯看来,共识地图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海伯利安提出数字地权概念,在概念之上,再提出用共识丈量地球。数字地权其实是生态贡献者权益分享的载体,这里产生共识的每个人都是节点、地图生产者、使用者等等,在激励机制下,大家共同参与绘制出最接近地球原型的地图。
罗凯设想的共识地图世界是这样的:“共识地图的世界里,不需要去相信某一个机构。可能这里有很多车,在开的过程中就可以去扫描地图。比如机器或者网络本身,或者我的手机本身确认了这条道路,那么这条道路就是正确的。并且,在共识地图上面的其他车辆(其他节点)也确认了这条路,多层验证下我不再需要去担心信任的问题。
这样的共识下,不再需要专门的机器设备扫瞄路线,也不需要有专门的人去绘制地图,能够大量减少成本。在海伯利安地图生态体系中,每个人的手机就是扫描工具。基于分布式算法计算企业成本,海伯利安地图大约是谷歌地图的1%-1‰。
成本的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依赖激励制度。海伯利安利用通证激励,给予每位贡献者发放一定的Token,这些Token可以在海伯利安生态体系中的交易市场买卖,例如在Atlas公链上的移动社交和广告、LBS游戏和全品类O2O服务中使用,具有一定的流通意义。
共识的创建还体现在数据使用的有效性上,因为随着地图的更新速度或更新效率加快,没有大规模去“扫荡“,难以支撑数据的实时更新。罗凯表示,地图本身的数据趋势会促使大众愿意贡献数据。对使用者来说,更好地使用是永恒的主题。
未来尚未来
每当一个行业兴起时,从不缺乏狂热的理念。只是落地的寥寥无几,更像是群起的自嗨。
罗凯对此看得非常开:“我觉得是这样,首先是服务质量,海伯利安已经涵盖各个综合指标,包括数据成本和信任面。虽然时间还比较远,但是地图数据有可能产生大量B端应用,区块链的世界里面大量的DAPP,它们都可以依据我们的区块链系统来开发。我们认为DAPP是一个充分、必要性的东西,这是能看到的可能性,未来一定会有大量DAPP产生。再者我们提供的是底层数据完备性,这样开放性的接口也许会有很多APP直接接上来,甚至我们可以和谷歌地图、高德地图这些地图工具并存,作为底层应用的底层,去服务上层的商业应用。”
共识地图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商业应用化程度虽然尚未成型,但就目前地图的应用性来说,全球2/3的网站都内嵌地图功能,地图如水和空气,已经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而在区块链世界中,共识地图可以变成多商业应用的底层,成为关键的一环,如同圣杯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共识地图具备一定的潜力。
立足于领域本身,当前的玩家也并不多。罗凯觉得这是技术壁垒和打法上亟待攻克造成的原因。不过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未来一两年会有更多生态互补角色出现。例如可信任的硬件,LBS服务、游戏等。产业角色之间的协同,跟互联网的关系不一样,合作的信任流动相对容易。未来踏入共识地图领域的企业,需要对互联网和区块链都有认知,跨越性强意味着某个项目必须由多方合作。
互联网地图1.0时代,开启了新商业模式,但人类有限的精力限制了对地球的想象。地图2.0时代,为了更好的编辑地图,开发者们共享地图入口,可成本还是难以下调。作为开源地图的进阶,海伯利安共识地图打开了地图3.0时代,以高质量、高信任、低成本的模式服务用户。尽管距离海伯利安能达到商业化程度还很远,可在未来到来之前,先下沉到行业下方也不失为一个好战略。
未来尚未来,但创新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