曌链MIT破局商业世界,CEO黄兴亮剑公链设计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技术瓶颈日益凸显,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执行高并发的处理速度,这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也是区块链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关键所在。近日,曌链MIT CEO Jason黄兴接受了火星财经(微信:hxcj24h)的采访。
曌链MIT提出了全新的下一代区块链底层基础性架构,建立起一个均衡扩展性、安全性、效率性等的高性能区块链平台,并形成一套自己的跨链协作技术和协议体系以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传递和链与链的协同工作。
火星财经(微信:hxcj24h)在访谈中了解到,Jason黄兴恰恰是看透了区块链公链项目的本质——要为实际落地应用负责,用创新型的公链架构去解决别的项目无法解决的问题。他认为现在市场没有过千万级别的DApp对他来说是个天大的好事,技术积累等待日后项目后的厚积薄发。
以下是Jason黄兴和火星财经(微信:hxcj24h)访谈实录:
区块链是应用型创新,目标是落地商业世界
火星财经:2006年,你带领清华大学团队通过BSIS算法一举创造2006年PennySort比赛Daytona类(用于通用目的)的世界纪录。可以看出你是偏技术型的区块链项目创始人,从你过往的成功经历里看,有哪些经验和能力是可以应用在曌链MITMIT这个项目上的呢?
Jason黄兴:首先来讲,我过往的学术背景和工作背景都是偏IT,而且区块链一定是IT领域和AI领域的。
第一,PennySort比赛靠的是算法,区块链底层核心之一是共识机制,共识机制的本质就是算法,所以有相同的地方。
第二,从工作经验来讲,我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贝尔实验室工作过。后有做过中国移动飞信项目,我离开飞信的时候,一天处理消息量刚好是10个亿,都说区块链是个分布式系统,其实飞信也是大规模的分布式系统。
区块链一定是个分布式系统,实际它是另类的分布式系统,而且这些无论是在架构、算法,包括延时等方面,肯定都是有相似的东西。区块链讲到底是以成熟技术综合在一起的应用型创新。
火星财经:你擅长技术,你带领的团队是否整体偏重技术建设呢?
Jason黄兴:如果公司是一个技术公司,那它肯定还有多个团队,比如有市场、运维、媒体等部门,我会结合我的能力和经历相对多的放在技术研发上。我对其他部门会给出框架性和指导性的意见。
火星财经:除去技术,你的团队还有哪些成员是可以介绍的?
Jason黄兴:最核心的职位可以从官网查看,曌链MIT COO Richard Fang拥有供应链行业十余年的经验,对行业运营细节有深刻独到的见解。还有我们的CTO Adam,曾任职于IBM和惠普,高级架构工程师,区块链领域的技术专家。曌链MIT CIO Si Wei,在NASA主导全球顶尖数据溯源标准 PROV3.0并主导开发PROV4.0标准。
火星财经:此外,由于区块链人才稀缺,区块链项目的团队建设成为一大难题,那么曌链MIT的团队建设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Jason黄兴:目前区块链行业招人很难,其实光靠钱是不好招人的,毕竟别人不缺机会,还要看你的项目合不合适,以及给到的职位是否满意。
你要靠长远的规划和目标才能把别人请来,光靠短期的经济薪酬很难吸引到别人。
火星财经:是有什么契机让你选择创立曌链MIT这么一个区块链技术平台呢?
Jason黄兴:这得提到我的合伙人,他们原本业务是做供应链金融。早期供应链金融就把互联网加供应链金融就可以了,但是像金融领域最大的毛病是骗子多,信用问题堪忧,但区块链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信用问题。
项目最原始是借打算用别人的东西,做个联盟链。但发现别的公链解决不了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以太坊的TPS不到20。无论是智能合约还是TPS,使用起来会带来各种障碍,使用不方便,基于这些原因才是触发我们做公链的第一个原因。我们绝对不是面向“韭菜”来设计公链,也不是面向投资人。
火星财经:团队将什么作为你们的奋斗目标呢?
Jason黄兴:公司英文的Slogan:For The Real Business World!我们的目标就是将区块链技术落地到商业世界。
其他方案治标不治本,没有千万级DApp是好事
火星财经:曌链MIT的本质还是一条公链,但是创新性的采用公链+多侧链多子链节点群,请问这样设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哪?
Jason黄兴:刚才我讲了我们设计公链的初衷,你不应该是投资者喜欢什么就设计什么,“韭菜”喜欢什么就设计什么,出现最新技术就非得用上。
区块链的世界,数据只能添加不能修改和删除,意味着数据没有退出机制。现在区块链以太坊一个节点就要700个G。我打个比方,2016年,中国服装产业的服装大概是300亿件,把这300亿件衣服的溯源报告放到区块链上,数据量将会达到180万个GB,这是1年并且是一个节点,实际上每个节点都要存180万个GB。
那么这个数据爆炸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虽然市面上有相对折中的方法,比如说把区块放大一些或者是对数据进行压缩,但这些方案都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
曌链MIT为何设计成公链+多侧链多子链节点群?首先,公链上只有简单的三个任务:
第一,创造侧链;
第二,通证的流转;
第三,跨链协议。
而侧链仅仅包含你的应用逻辑,但它不保存任何事务性和生产性数据。
数据则放在子链上,回到刚刚讲的衣服溯源报告是180万GB数据上,我们设计思想是只将溯源报告的哈希值放在子链上,子链就是作为数据仓,或者是服务的提供者。原始的溯源报告在哪呢?很简单,现有的所有生态,不管是茅台酒厂还是服装厂都有自己的数据云或者是节点服务器群。
火星财经:能突破区块链不可能三角(可拓展性、去中心化、安全)吗?
Jason黄兴:我们目的是将区块链技术落地商业世界,所以这个三角基于这个目的,我们是这样选的。
首先,至少提供金融级别的安全;第二,可拓展性。这两个我是一定要选择的!
面对去中心化,我认为去中心化从来不是一个技术落地到商业世界的目的,它最多是手段和途径。不追求完全去中心化,就是以弱中心化的方式就能能达到所有的目标。
火星财经:POW的共识算法会有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而DPoS的共识算法由于设立超级节点,也变相违背了去中心化的理念。曌链MIT首创的SDWC共识算法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Jason黄兴:首先, DPOS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设计超级节点违背去中心化,最大的问题是大股东垄断。而POW除了你说的资源消耗过大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慢。
第一,SDWC采用Sharding(分片)技术,分片的目的就是为了并行处理。
第二,基于三个权重的方式来选择节点:
第一,信用。
第二,节点负载。
第三,网络质量。
这三个因子不是均等的,它是各自占领权重不一样,然后算出一个权重,根据权重大小来决定。我们通过这个方式来平衡全网的算力,你不能说有的机器闲的闲死,有的机器忙的忙死,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来调节全网算力,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分布式系统中要有负载均衡的概念。
火星财经:理论成立下的实际实施难度有多大?
Jason黄兴: 难度还是有的,但一定能够实现。如果要实现SDWC共识算法需要多种机制合理来完成,打个比方:
1、分片
分片就意味着我需要一个高速有效地分布式的选举机制,就是快速建立小规模的事务委员会;
2、去中心化的匿名权重和匿名追踪系统
火星财经:曌链MIT拥有号称不低于100000次的TPS,那么请问你对“公链必谈TPS”这种现象如何看待?现在市面上根本找不到过千万级别的DApp,现在光有TPS而无用武之地,你是否担心你们太过于执泥于对TPS的追求呢?
Jason黄兴:第一,曌链MIT的口号是For The Real Business World,目标是将区块链落地到商业世界。如果没有高TPS意味着没法落地到商业应用。正是因为这个,所以我们才一定追求高TPS,而不是因为公链必谈TPS。
第二,你说市面上根本找不到过千万级别的DApp,它对我来讲是个好事,为什么呢?意味着区块链这个技术目前还是早期发展阶段。如果已经到处都是千万级别的DApp,就意味着我现在从事的项目起步太晚了。
4DS模式回馈社区支持者,吸引用户做贡献
火星财经:4DS严格意义上来说,算是与交易所合作的一种对社区进行福利分配的机制,那么这种模式的本质是否是“持币分红”?
Jason黄兴:对,目前涉及分红的项目挺多,一般都是项目方自己的Token,我们给的是真金白银,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对社区Token持有者的回馈。
火星财经:那么一个专注于技术开发的底层公链,为何在此时要推出这种模式呢?这是否属于项目对于低迷熊市的一种临场反应?
Jason黄兴:有这个意图,但这不是最根本的。我们希望用一种回馈的方式吸引用户来到我们社群,为我们的公链技术提出建议以及能在Github上给我们做贡献。
我们不会跑到华尔街或者时代广场打个广告,会通过跟交易所做回馈活动把我们项目的定位和目标宣传开并且来关注我们。
火星财经:现在咱们项目已经有哪些落地实施的成绩呢?
Jason黄兴:目前我们严格按照官网的roadman图往前推进,钱包基本开发完毕,很快在市面上推出,关系到Token流转的电商平台也在循序渐进的开发中。
供应链金融为切入点,评价标准靠能否落地
火星财经:你们高并发的TPS以及全新的智能合约,你个人觉得适合哪些领域的DApp入驻呢?
Jason黄兴:首先我们是公链,原则上高速上你愿意跑轿车就跑轿车,跑货车就跑货车,跑多少车都行,其实是都可以的。
但是,从我们的切入点来讲,希望从供应链金融这些方向先切入进去,为什么呢?
1、我们有现有的业务,我们刚刚跟北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Apay Nordic达成了战略合作。
2、金融是一个很好切入的一个领域,比如像金融支付、电商平台都是切入点。
火星财经:公链领域的竞争和厮杀尤为激励,你是如何看待以后公链的格局,到底是百家争鸣,还是几家独大呢?未来的公链到底是融合还是垄断?
Jason黄兴:第一,现在区块链还是处于第二阶段早期,所以这一定是“百家争鸣”,最后一定不可能是一家至少是剩几家。
第二,到底是融合还是垄断?现在很多项目都不从第一性原理思考,一定是什么火就用什么,
但是到最后评价你的技术好不好,评判的标准就是你能不能真实落地到商业世界。有实际的业务在链上跑,而不是靠嘴来吹。
记者观察:Jason黄兴提到了公链最本质的“数据爆炸”问题,这也是目前很多区块链项目需要解决但是不愿意面对的问题,曌链MIT创新性的采用公链+多侧链多子链节点群却可以很好的解决链上拥堵,数据存储等方面的难题。“真实落地商业世界”再也不是常见的喊口号,而是携切之可行的技术+结构去完成这个伟大的目标,在众多区块链项目里,曌链MIT努力从核心技术问题出发,最终能在预想中完成实际的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