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技术负责人Cipher:信贷领域发力,驱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发行Token来激活整个生态,会比没有Token只用区块链技术去解决要来的好很多,对于生态的长远发展而言发行Token是一个有必要的事情。

这是「火星财经·总编辑时间」的第七篇文章。我将持续对话业内典型的区块链项目和创业者。无论业界对区块链趋势的判断存在怎样分歧,无论数字货币行情涨跌,我相信区块链项目能否在用户之间建立真正的连接,能否为用户创造价值才是一切判断的根本。

DCC技术负责人Cipher:信贷领域发力,驱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今天做客「火星财经·总编辑时间」的是DCC技术负责人Cipher,他拥有近15年支付行业从业经验,曾在快钱、盛付通等知名支付公司担任管理岗位,是中国早期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技术先锋之一,有着丰富的项目开发和合作经验。

Cipher谈及DCC从信贷领域发力的原因:考虑到目前的技术实现,包括区块链的性能,智能合约的执行情况来看,去执行信用类的借贷,在频率和性能要求上相对是比较匹配的。在实际发展过程中,DCC在征信跨境上具备天然优势,并讲述了通过Token激活整个生态的必要性。

以下为采访实录:

李劳:DCC是分布式的银行公链,会建成一个征信和借贷系统。在初级阶段至少会做成基础设施的这样一个定位,那怎么去设想做这个定位的呢?

Cipher:我们长期在做的是金融相关业务。从支付清结算到金融的账户设计,然后到P2P基础服务,再到后来的消费金融基础服务,基本上都是在做生态的这一块。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数据的所有权上。大多是较强的主体来控制这些数据所有权,所以最后导致了现在的生态的C端和B端之间的博弈结构,产生了现在整个金融环境的现状。

相对P2P来讲,除了数据的垄断、信息的壁垒以外,它还有数据不透明,容易导致欺诈等问题。我们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最底层的金融,就是用户的信用维护体系上面。

所以我们在去年的年初就开始思考,既然比特币是在信息网络上还原了现金交易,那么还原的结果是产生了用户自己掌握自己货币的拥有权。那么,我们就在想,这套逻辑在信用领域里面,它产生的结果应该是什么?很自然地,我们想到,如果每个人能掌握他自己的信用数据,并且传递出去,可以证明自己的信用数据是怎么样的。那么他对于信用体系的改造会产生一个结果就是C端用户的权利增长了,B端用户的权利被制约了。所以,它产生的博弈结果一定会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我们认为会改变最后整个上层的金融体系之间的服务开展。包括里面的成本构成,会有一个全新的变化,所以我们就聚焦在这个领域上开展了我们的这个项目。

为什么选择信贷?因为金融其实在信用技术上可以做很多业务,我们考虑到目前的技术实现,包括区块链的性能,智能合约的执行情况来看,我们觉得在上面去执行信用类的借贷,它的频率和性能要求相对是比较匹配的。

如果我们现在去做大量的去中心化的支付交易,至少在我们看过的,我们自己做过的去中心化系统里面,目前区块链系统是没有一家能够覆盖这样大量的交易发生的。所以,我们在清结算上面不着急,而是说我们在信贷领域发力。

李劳:我们知道征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数据要求很多维度。怎么可以去克服呢?

Cipher:我先讲一下我们大致的逻辑。因为现在其实在国内和国外都有非常多的数据提供方。从信用数据的角度来看,我们把它分成两类。

第一类,属于信用数据提供方。

第二类,属于场景维度数据,如航旅数据。

这两类的区别界限就是金融数据维护方,比如说国内有一些大数据公司,他并不是持牌的征信机构。但是它会帮助很多用户采集了数据之后,做整理。当然这里面有违规的,也有违法的。

我们希望做的是在DCC新创建的框架上面去实现用户对自己征信数据的维护和分享。

首先,这个框架是C端用户和数据提供方直接的交互。

第二,数据标准化,由数据控制人所对外提供的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它只是一个数据的模板。

在DCC的个人身份验证,或者需要数据验证的合约里,每一个用户的数据片段,都会由个人和数据机构共同来维护。也就是个人持有什么数据,必须是个人自己先写入的。

这样的好处就是:

第一,在授权环节里面,自然就已经被用户直接确认。避免间接的授权过程。

第二,整条数据因为是双方所维护的,所以可以确定人和数据之间的匹配关系。它的效果会比单方面有一个数据公司来写入来的更强。用这种框架之后,因为中间的数据,其实在链上并不记录明文,所以在隐私上面也没有过多的问题。

第三,用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删除征信数据。

DCC框架是一个持续的数据服务过程。能够让更多维度的数据进入到DCC的生态中,而不是只有现在提供征信数据的维度能够进来,所以我们认为它的愿景会比现在的信用数据上链来的要有效,维度也会更多。

李劳:个人用户过去的征信数据要上链,其实需要他自己和数据过去的产生方,双方共同确认吗?你们可以得到这个授权?

Cipher:对。但不是长期得到授权,是用户持有了确认过有效性的数据的使用权,并且他的验证和传播不再受制于B端了。哪怕服务商倒闭了或者从链上撤除了,理论上数据还是有效的,它还是可以证明我是谁和是谁验证的。

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对接越南身份证数据、护照数据、驾照信息等各种数据,在中国大陆已经完成社保缴纳数据、学历数据和同盾反欺诈数据的对接,进入了测试阶段。

李劳:用户的征信内容会放在链上,那用户的数据本身放在哪里?

Cipher:数据本身放在用户自己手里,目前是放在APP里面。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一个基于IPFS云存储的方案。这样一来,用户可以有一个完全受自己控制而不受其他人控制的独立存储空间来保存征信数据,实现跨设备、跨App间的数据交互。

李劳:谈到安全,一是数据不会丢失,二是要有隐私。IPFS云存储的安全性怎么样?

Cipher:我们其实在之前考虑过几种方案,但是目前还在IPFS上做,原因是中心化的对象存储还是需要进行一个系统类的改造。就是让用户能够通过密钥去访问他的数据,而不是由一个中心代理商去访问他的数据。

目前在测试的是IPFS公链,IPFS公链因为在国内存在一直屏蔽等问题。所以,我们现在目前主要就是在测试稳定性以及上传和下载的速度上面。

李劳:DCC的公链现在已经主网上线了吗?

Cipher:白皮书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主网,运行8、9个月时间了。链已经长期稳定地在运行了,所有的数据其实在我们的Explorer对外都可以看到。

第二阶段的主网,我们有一个团队在开发新的公链体系。这个公链体系我们是参考了类似于Stellar的分区共识的这种方式来做的。在效率上,后续需要提高。在上层的账目设计上,我们还要做调整,让它能够更符合金融业务。

所以我们会把它分成两个阶段。目前阶段,因为我们更偏重的是业务逻辑,并且这个业务逻辑是让用户直接操作的。虽然它的记账用户没办法参与,但是,所有操作是由用户直接发起,其他人不可能代用户发起这样的操作。

李劳:我们看到用户和过去的第三方,比如说银行等数据机构,它们上链的动力在哪里?以及DCC整个体系怎么去激励他们呢?因为,只有征信网络真正建立起来,生态级的效用才能发挥。

Cipher:如果是说只是把数据上链这件事情,我们认为对于服务机构来讲,它是没有太大动力来做这件事情,因为觉得跟它没什么关系。

给他们提供服务的时候会进来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链上去维护了,来驱动整个借贷的行为。在链上驱动这个借贷行为的好处是在哪里?它对于用户端、 C端和B端来讲,数据安全性的提升、业务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升,各方都能从中受益。

李劳:现在个人用户和机构介入的进展是怎么样的?

Cipher:国内的进展是这样,因为你知道在国内银行,要一下子接受DCC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在银行,如果要跟你做系统级对接的时候,是相对有一些难度的。

我们研究后发现在征信跨境上,是有天然优势的。因为对于国家的法律来讲,跨境的数据传递都是受控的。但是如果数据是给个人持有的,其本质上来讲,个人是不违反任何法律,可以去跨境分享这部分数据,因为是用户自己的资产。

所以,韩国最大的互金机构和我们沟通后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一部分的中国用户到韩国的机构去借到钱。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只是一家来使用我们的服务,本质上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他体现不出非常大的优势,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和越南、印尼以及其他东南亚的信贷公司一起来合作,让他们也来通过这个体系,一起来分享这个数据。

我们的考虑出发点是这样的,整套模块分为两块。一块是数据分享和验证的这套模块;另外一块模块是借贷,可以嫁接在现有系统之上,后端业务不需要做太大调整。,机构可以同时使用两套系统并进行比较。我们判断,DCC体系在初期可能需要引导用户等,但长期可以降低用户的借贷成本,使利率越来越低,用户也会逐渐迁移到DCC生态内。

李劳:生态体系的建设应当是比较漫长的,DCC有基本预估的发展路线吗?

Cipher:今年下半年,会全面接入更多的数据源以及洽谈更多的商户。但是我们认为整个生态体系的建设,没有3年时间是很难形成一种压倒性的竞争优势。

从技术端来讲,我们并不是太着急。另外用户对变化也是需要一定接受过程的。因为现在中国人对于自己信用数据维护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本身也需要时间慢慢地让大家意识到自己个人信用的数据泄露泛滥的情况,继而让他们关注整个数据授权和使用的过程。

从整个信息安全来讲,个人信息保护处理上一定是曲折的方向和更多的管控。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在数据交换领域,B2B的交换模式,以后会越来越集中,而不会像现在一样会很分散。

DApp生态建设&Token经济模型

李劳:OK,现在能够接入DCC链上的DApp有吗?

Cipher:DCC上首款DApp“好人品”在3月上线,基于中国地区的信贷场景,使用DCC网络进行数据的记录和传递。

在5月,独立开发团队又上线了BitExpress,是一款基于信用数据的数字资产借贷APP,通过维护自己的信用数据,用户可以获得ETH、EOS等多种数字资产的借款,并且在链上进行借贷报告的维护。

李劳: Token在整个生态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哪些?

Cipher:传统借贷在整个的信用交换的驱动过程里面分成两部分成本。

一部分成本是利息成本。这个利息成本,是和你借贷的东西所相关的。比如说我借美元,我的利息肯定是美元。我借人民币,我利息肯定是人民币。

另外一部分是服务成本。原来大家都是把这两部分放在一起的,就是我的这个服务成本都放在利息成本里一起去做掉了。

我们是一个让用户自己去维护信用数据的一个体系。那么在里面用户要支付一定的成本给各式各样的服务机构。这个机构可能是在中国的,也可能在外国的。

那么,我们希望是把这两部分的东西分开,就是我们最终借贷机构借给你的货币,我收回的利息还是货币。

但是我会在体系中统一一种服务型通证,来给所有参与生态服务者进行结算。所以,我们认为加入DCC通证,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如果是打在一起的模式,其实是做不到完全去中心化的。最终就变成了一个个国家的法币为基础,来做整个的服务机构了。加入Token的话,它其实更加灵活地支撑了一个生态体系。用Token支付这种方式,其实对于用户和他的服务商来说,会有一个生态贡献的表征。

当这个体系越来越膨胀,亦或说当它产生的服务费用越来越多的时候,理论上来讲,它会给服务机构、借款人、出借人等参与用户一个可预见的价值的体现。一旦有价值,那么在金融体系中又可以附加更多的扩展价值,进一步提升Token的流动性和流动价值。

所以,我们认为在这个层面上来讲,发行Token来激活整个生态,会比没有Token只用区块链技术去解决要来的好很多,对于生态的长远发展而言发行Token是一个有必要的事情。

生成图片
4

发表评论

DCC技术负责人Cipher:信贷领域发力,驱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星期四 2018-10-25 12:35:54


这是「火星财经·总编辑时间」的第七篇文章。我将持续对话业内典型的区块链项目和创业者。无论业界对区块链趋势的判断存在怎样分歧,无论数字货币行情涨跌,我相信区块链项目能否在用户之间建立真正的连接,能否为用户创造价值才是一切判断的根本。

DCC技术负责人Cipher:信贷领域发力,驱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今天做客「火星财经·总编辑时间」的是DCC技术负责人Cipher,他拥有近15年支付行业从业经验,曾在快钱、盛付通等知名支付公司担任管理岗位,是中国早期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技术先锋之一,有着丰富的项目开发和合作经验。

Cipher谈及DCC从信贷领域发力的原因:考虑到目前的技术实现,包括区块链的性能,智能合约的执行情况来看,去执行信用类的借贷,在频率和性能要求上相对是比较匹配的。在实际发展过程中,DCC在征信跨境上具备天然优势,并讲述了通过Token激活整个生态的必要性。

以下为采访实录:

李劳:DCC是分布式的银行公链,会建成一个征信和借贷系统。在初级阶段至少会做成基础设施的这样一个定位,那怎么去设想做这个定位的呢?

Cipher:我们长期在做的是金融相关业务。从支付清结算到金融的账户设计,然后到P2P基础服务,再到后来的消费金融基础服务,基本上都是在做生态的这一块。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数据的所有权上。大多是较强的主体来控制这些数据所有权,所以最后导致了现在的生态的C端和B端之间的博弈结构,产生了现在整个金融环境的现状。

相对P2P来讲,除了数据的垄断、信息的壁垒以外,它还有数据不透明,容易导致欺诈等问题。我们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最底层的金融,就是用户的信用维护体系上面。

所以我们在去年的年初就开始思考,既然比特币是在信息网络上还原了现金交易,那么还原的结果是产生了用户自己掌握自己货币的拥有权。那么,我们就在想,这套逻辑在信用领域里面,它产生的结果应该是什么?很自然地,我们想到,如果每个人能掌握他自己的信用数据,并且传递出去,可以证明自己的信用数据是怎么样的。那么他对于信用体系的改造会产生一个结果就是C端用户的权利增长了,B端用户的权利被制约了。所以,它产生的博弈结果一定会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我们认为会改变最后整个上层的金融体系之间的服务开展。包括里面的成本构成,会有一个全新的变化,所以我们就聚焦在这个领域上开展了我们的这个项目。

为什么选择信贷?因为金融其实在信用技术上可以做很多业务,我们考虑到目前的技术实现,包括区块链的性能,智能合约的执行情况来看,我们觉得在上面去执行信用类的借贷,它的频率和性能要求相对是比较匹配的。

如果我们现在去做大量的去中心化的支付交易,至少在我们看过的,我们自己做过的去中心化系统里面,目前区块链系统是没有一家能够覆盖这样大量的交易发生的。所以,我们在清结算上面不着急,而是说我们在信贷领域发力。

李劳:我们知道征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数据要求很多维度。怎么可以去克服呢?

Cipher:我先讲一下我们大致的逻辑。因为现在其实在国内和国外都有非常多的数据提供方。从信用数据的角度来看,我们把它分成两类。

第一类,属于信用数据提供方。

第二类,属于场景维度数据,如航旅数据。

这两类的区别界限就是金融数据维护方,比如说国内有一些大数据公司,他并不是持牌的征信机构。但是它会帮助很多用户采集了数据之后,做整理。当然这里面有违规的,也有违法的。

我们希望做的是在DCC新创建的框架上面去实现用户对自己征信数据的维护和分享。

首先,这个框架是C端用户和数据提供方直接的交互。

第二,数据标准化,由数据控制人所对外提供的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它只是一个数据的模板。

在DCC的个人身份验证,或者需要数据验证的合约里,每一个用户的数据片段,都会由个人和数据机构共同来维护。也就是个人持有什么数据,必须是个人自己先写入的。

这样的好处就是:

第一,在授权环节里面,自然就已经被用户直接确认。避免间接的授权过程。

第二,整条数据因为是双方所维护的,所以可以确定人和数据之间的匹配关系。它的效果会比单方面有一个数据公司来写入来的更强。用这种框架之后,因为中间的数据,其实在链上并不记录明文,所以在隐私上面也没有过多的问题。

第三,用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删除征信数据。

DCC框架是一个持续的数据服务过程。能够让更多维度的数据进入到DCC的生态中,而不是只有现在提供征信数据的维度能够进来,所以我们认为它的愿景会比现在的信用数据上链来的要有效,维度也会更多。

李劳:个人用户过去的征信数据要上链,其实需要他自己和数据过去的产生方,双方共同确认吗?你们可以得到这个授权?

Cipher:对。但不是长期得到授权,是用户持有了确认过有效性的数据的使用权,并且他的验证和传播不再受制于B端了。哪怕服务商倒闭了或者从链上撤除了,理论上数据还是有效的,它还是可以证明我是谁和是谁验证的。

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对接越南身份证数据、护照数据、驾照信息等各种数据,在中国大陆已经完成社保缴纳数据、学历数据和同盾反欺诈数据的对接,进入了测试阶段。

李劳:用户的征信内容会放在链上,那用户的数据本身放在哪里?

Cipher:数据本身放在用户自己手里,目前是放在APP里面。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一个基于IPFS云存储的方案。这样一来,用户可以有一个完全受自己控制而不受其他人控制的独立存储空间来保存征信数据,实现跨设备、跨App间的数据交互。

李劳:谈到安全,一是数据不会丢失,二是要有隐私。IPFS云存储的安全性怎么样?

Cipher:我们其实在之前考虑过几种方案,但是目前还在IPFS上做,原因是中心化的对象存储还是需要进行一个系统类的改造。就是让用户能够通过密钥去访问他的数据,而不是由一个中心代理商去访问他的数据。

目前在测试的是IPFS公链,IPFS公链因为在国内存在一直屏蔽等问题。所以,我们现在目前主要就是在测试稳定性以及上传和下载的速度上面。

李劳:DCC的公链现在已经主网上线了吗?

Cipher:白皮书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主网,运行8、9个月时间了。链已经长期稳定地在运行了,所有的数据其实在我们的Explorer对外都可以看到。

第二阶段的主网,我们有一个团队在开发新的公链体系。这个公链体系我们是参考了类似于Stellar的分区共识的这种方式来做的。在效率上,后续需要提高。在上层的账目设计上,我们还要做调整,让它能够更符合金融业务。

所以我们会把它分成两个阶段。目前阶段,因为我们更偏重的是业务逻辑,并且这个业务逻辑是让用户直接操作的。虽然它的记账用户没办法参与,但是,所有操作是由用户直接发起,其他人不可能代用户发起这样的操作。

李劳:我们看到用户和过去的第三方,比如说银行等数据机构,它们上链的动力在哪里?以及DCC整个体系怎么去激励他们呢?因为,只有征信网络真正建立起来,生态级的效用才能发挥。

Cipher:如果是说只是把数据上链这件事情,我们认为对于服务机构来讲,它是没有太大动力来做这件事情,因为觉得跟它没什么关系。

给他们提供服务的时候会进来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链上去维护了,来驱动整个借贷的行为。在链上驱动这个借贷行为的好处是在哪里?它对于用户端、 C端和B端来讲,数据安全性的提升、业务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升,各方都能从中受益。

李劳:现在个人用户和机构介入的进展是怎么样的?

Cipher:国内的进展是这样,因为你知道在国内银行,要一下子接受DCC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在银行,如果要跟你做系统级对接的时候,是相对有一些难度的。

我们研究后发现在征信跨境上,是有天然优势的。因为对于国家的法律来讲,跨境的数据传递都是受控的。但是如果数据是给个人持有的,其本质上来讲,个人是不违反任何法律,可以去跨境分享这部分数据,因为是用户自己的资产。

所以,韩国最大的互金机构和我们沟通后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一部分的中国用户到韩国的机构去借到钱。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只是一家来使用我们的服务,本质上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他体现不出非常大的优势,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和越南、印尼以及其他东南亚的信贷公司一起来合作,让他们也来通过这个体系,一起来分享这个数据。

我们的考虑出发点是这样的,整套模块分为两块。一块是数据分享和验证的这套模块;另外一块模块是借贷,可以嫁接在现有系统之上,后端业务不需要做太大调整。,机构可以同时使用两套系统并进行比较。我们判断,DCC体系在初期可能需要引导用户等,但长期可以降低用户的借贷成本,使利率越来越低,用户也会逐渐迁移到DCC生态内。

李劳:生态体系的建设应当是比较漫长的,DCC有基本预估的发展路线吗?

Cipher:今年下半年,会全面接入更多的数据源以及洽谈更多的商户。但是我们认为整个生态体系的建设,没有3年时间是很难形成一种压倒性的竞争优势。

从技术端来讲,我们并不是太着急。另外用户对变化也是需要一定接受过程的。因为现在中国人对于自己信用数据维护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本身也需要时间慢慢地让大家意识到自己个人信用的数据泄露泛滥的情况,继而让他们关注整个数据授权和使用的过程。

从整个信息安全来讲,个人信息保护处理上一定是曲折的方向和更多的管控。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在数据交换领域,B2B的交换模式,以后会越来越集中,而不会像现在一样会很分散。

DApp生态建设&Token经济模型

李劳:OK,现在能够接入DCC链上的DApp有吗?

Cipher:DCC上首款DApp“好人品”在3月上线,基于中国地区的信贷场景,使用DCC网络进行数据的记录和传递。

在5月,独立开发团队又上线了BitExpress,是一款基于信用数据的数字资产借贷APP,通过维护自己的信用数据,用户可以获得ETH、EOS等多种数字资产的借款,并且在链上进行借贷报告的维护。

李劳: Token在整个生态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哪些?

Cipher:传统借贷在整个的信用交换的驱动过程里面分成两部分成本。

一部分成本是利息成本。这个利息成本,是和你借贷的东西所相关的。比如说我借美元,我的利息肯定是美元。我借人民币,我利息肯定是人民币。

另外一部分是服务成本。原来大家都是把这两部分放在一起的,就是我的这个服务成本都放在利息成本里一起去做掉了。

我们是一个让用户自己去维护信用数据的一个体系。那么在里面用户要支付一定的成本给各式各样的服务机构。这个机构可能是在中国的,也可能在外国的。

那么,我们希望是把这两部分的东西分开,就是我们最终借贷机构借给你的货币,我收回的利息还是货币。

但是我会在体系中统一一种服务型通证,来给所有参与生态服务者进行结算。所以,我们认为加入DCC通证,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如果是打在一起的模式,其实是做不到完全去中心化的。最终就变成了一个个国家的法币为基础,来做整个的服务机构了。加入Token的话,它其实更加灵活地支撑了一个生态体系。用Token支付这种方式,其实对于用户和他的服务商来说,会有一个生态贡献的表征。

当这个体系越来越膨胀,亦或说当它产生的服务费用越来越多的时候,理论上来讲,它会给服务机构、借款人、出借人等参与用户一个可预见的价值的体现。一旦有价值,那么在金融体系中又可以附加更多的扩展价值,进一步提升Token的流动性和流动价值。

所以,我们认为在这个层面上来讲,发行Token来激活整个生态,会比没有Token只用区块链技术去解决要来的好很多,对于生态的长远发展而言发行Token是一个有必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