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财经对话程剑波:区块链行业的周期从来只与比特币相关

POW共识机制是整个区块链行业信心的根基;投资人应该是用资本推动项目、行业的发展;

POW共识机制是整个区块链行业信心的根基;

投资人应该是用资本推动项目、行业的发展;

一个值得投资的区块链项目,是要能解决传统的中心化方式无法解决的难题;

国内区块链从业者是最拼命的;

区块链行业的周期从来只与比特币相关;

熊市是牛市正常的回调,是市场自我清洗的过程;

熊市不应该影响投资机构对于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

区块链的发展还处于大基建的时代,需要投资人对区块链基础建设给予更多的关注;

未来一定需要新的模式来继续用资本的力量推动行业发展,但是要约束创业者,但又不能限制他们的创新性;

杀手级产品可能会在2020年左右出现,最有可能落地银行业。

——程剑波

10月8日20:30,“三点钟节点财经VIP群”「节点名人堂」第28期正式开讲!科银资本董事长程剑波与节点财经发起人崔大宝一起带你探究区块链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

对话时间:10月8日(周一)20:30(北京时间)

微信社群:三点钟节点财经VIP群

对话嘉宾:

程剑波,国际著名数字货币投资人,学者,拥有丰富的区块链企业战略规划与运营经验。澳洲最早期进入区块链领域的资深投资人,区块链布道者。

2015年与火星人许子敬共同成立澳洲科银资本,担任战略管理合伙人与火星人共同完成区块链行业从芯片、整机、矿场、矿池、合规公募平台、钱包、借贷、媒体、评级、交易所、IM流量入口、底层链等等一系列布局与投资,遍布全球6国15个城市,发起并管理科银资本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美国普渡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全球顶尖高校成立的区块链底层技术研究联合实验室。

崔大宝:连续创业者、早期跟随拉手网创始人吴波创办拉手网;“BP+”创始人、节点财经发起人。《蛮子学堂》固定讲师、西北工业大学创客讲师等;获得老鹰基金、薛蛮子、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引力波资本、中国政法大学校友会旗下法大创投、相对论资本、倍链资本等机构联合投资。

节点财经对话程剑波:区块链行业的周期从来只与比特币相关

程剑波

以下为对话原文整理:

崔大宝:第一个问题,科银资本是一家国际化的区块链投资机构,投资项目数量150余个,遍布全球多个国家,不过可能有的群友还是不太了解。

1、请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科银资本?

2、我们观察到包括火星人和您都在很早期就关注到比特币投资,并以矿场的形式率先进入区块链领域,当时出于什么原因看好这个市场呢?

3、通常投资一个项目需要多长时间?流程是怎样的?退出周期是多久呢?

程剑波:我先来给科银做一下宣传,也方便大家了解下科银。科银集团是立足世界的区块链先驱实践企业,以跨行业、高学历、多文化背景的团队为支撑,为客户和投资者提供最专业的服务。

在成立之初,科银集团便制定完整的产业布局规划,力图在未来发展中助力区块链行业生态建立、探索区块链底层技术、促进同行企业间交流合作、推动跨领域企业合作,以此为区块链行业和社区发展做出贡献。

目前,科银集团已成为世界顶级区块链投资集团,具有覆盖全产业链的独特优势。科银集团旗下的业务范围涵盖区块链基础建设、数字货币投资与咨询、数字资产管理、矿机销售、挖矿第三方服务、芯片自主设计与研发、矿池开发、合规公募平台建设、数字货币借贷、媒体宣发与项目评级、数字货币交易所、IM流量入口、底层链研发和区块链联合实验室建设等。

科银一直致力于推动区块链行业的金融合规推进,所有业务及服务均在法律框架内运行,非常幸运的是我们发源的澳洲政府以及所处的维多利亚州政府,在我们的积极推动下,深刻认识到区块链会对未来澳洲的经济社会生活会产生的影响,因此对这个行业给了非常大的政策支持,并非常支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与资本运作。

作为区块链领域的先行者,科银集团为全球范围内的客户和投资者提供了大量行业资源及金融投资机会。未来,科银集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全球区块链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我是在2013年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入行之前,我在半导体行业有过超过10年的工作经历,我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在中芯国际(中国自2000年以来规模最大,布局最广,研发实力最雄厚的半导体芯片代工厂)从事了3年的芯片相关的工作,之后又在东南亚继续在半导体行业工作了6~7年,然后又去到太阳能硅片行业。

因为有芯片行业的从业背景,所以从挖矿开始介入这个行业对于我来说非常的顺其自然,尤其在2013年尾,在当时其实比特币矿机已经发展到了ASIC的时代。于是我多方的去寻找机会看看如何能开始比特币的ASIC挖矿,同时也会频繁的参加线下的Meetup。后来在一次澳洲的比特币爱好者的社区聚会中,我第一次遇到了Ryan和另外几个朋友。

我们真正大规模介入挖矿业务是从2014年尾,2015年头开始的,我记得很清楚,2014年的圣诞节当天我们在和南瓜(Avalon的创始人)谈机器的批量购买,我们几个人千里迢迢的从澳洲过去,想压压价,可惜没谈下来,其实那时候矿机商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之所以选取挖矿作为加入的方式是因为挖矿是这个行业初期最能简单明了来说明商业模式的方式。在最早期,你要让别人来买比特币,那是相当艰难的事情(虽然现在看来2014年~2015年的比特币价格简直就是大白菜)先从周围的人开始,给大家讲述我们的商业模式,让大家通过投资我们,一起进行挖矿。这样大家才能稍微接受一些。因为毕竟 矿机会发出噪音啊,至少有个铁疙瘩,看起来摸起来比较放心。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一直都认为 POW的机制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但是这是整个区块链行业信心的根基,我们这个行业从业者要想有将来,必须要保证有根基,其实你看看现在所有的交易对,可以没有对USDT, 但是一定要有对BTC的交易对。

3、投资项目其实我没有给团队规定硬性的时间周期,但是好项目基本上都会很快的通过,我们的基金和投行团队会对项目进行多维度的评析,出具一套完整的投资建议报告,对于优秀的项目,也会我们会尽量和团队创始人进行面谈沟通,进行一些细节上的沟通,最后的投资我们会通过投委会进行投资决策。

关于退出周期要看资金的属性,科银的投资里绝大多数是自有资金,因此科银资本在决定投了之后就会和项目方一起成长,在项目成长过程中的提前退出不利于项目的发展,投资是要看回报,但是投资人应该是用资本推动项目、行业的发展,所以自有资金方面我们会根据项目发展情况来决定退出周期。

如果是对外募集的资金,就要看基金周期,会配合基金的周期来决定退出周期,但是都是会和项目方做好沟通。

崔大宝:第二个问题,2015年对于比特币来说是个熊市,而科银资本恰恰选择在比特币阴霾中的成立,当时出于什么考虑?大量资料显示,那段时期不少人抛售了手中的比特币,不少矿场转型,全球算力骤降,彼时科银更多是做孵化和咨询,大环境的变动对科银有哪些影响?

程剑波:哈哈,其实在2017年以前,矿业一直都是科银比较主要的业务。

其实回顾那时候的全球算力,正是挖矿的黄金时期,虽然有段时间比特币的算力降低,但是很快行业就找到了应对方式来降低成本保证正向的现金流。

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是依赖算力来保障的。我们非常清楚,一旦算力垮掉,比特币会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因为如果比特币完了,将意味着这个行业没有了未来,因此矿工是要保障算力的平稳上升的。

当时的挖矿主要是为了保证比特币网络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对比特币的许多坚持让我们收获了在这个行业的第一桶金 。

当我们的第一桶金到手之后,我们坐下来思考,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我们认识到,一个新兴的行业要发展,资本的推动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就自己成立了一个资本CollinStar Capital。我们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推动这个行业向前发展,这就是科银资本的由来。

可以说,正是因为行业寒冬的存在催生了科银资本吧 。

崔大宝:寒冬也是大家静下来思考的一个绝好机会。

程剑波:是的,去年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的思考,一直被各种事情推着走,这是不对的。

崔大宝:第三个问题,德勤发布了区块链报告《区块链技术演进:从GitHub平台得出的见解》,统计了GitHub上的数据信息,该平台存放着超过86000个区块链项目的代码,但目前绝大多数区块链项目代码开发并不活跃。

1、市面上有这么多项目,想了解下你们从哪些维度评判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

2、科银资本总结的“信仰、坚持、专注、专业”投资八字箴言,缘何而来?实践过程中如何贯彻这一理念的?

3、投资中,如何配比国内项目和海外团队?

程剑波:我们科银有有专业投行和基金团队会,对项目会有一个全面的分析报告,有一套完整的投资体系,对项目进行筛选、上会、投委会等一系列的流程,在筛选过程中,会对项目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与评判。这个其实多数的投资机构都会有相类似的流程。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各种部分比如:技术、社区、商业、团队成员等等之外,科银资本最关注的4个要点:信仰、坚持、专注、专业。

在我看来,一个值得投资的区块链项目,一定是可以为这个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区块链的技术特性解决互联网行业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解决传统的中心化方式无法解决的难题。

区块链不是万能的,要找到真正了解和理解区块链的"能"与"不能"的团队和项目,这样的项目和团队才是值得去投资的。作为投资人,在资源上配合他/他们,通过这些优秀的人,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才能推动行业发展。

在这里我要说明一点就是,从比特币开始,区块链行业的飞速发展,就与开源精神息息相关。

我们小时候也说"天下文章一大抄",问题在于是否有创新,是否有贡献。纯粹的抄袭别人的代码,换几个参数的项目,在2014~2015那一拨山寨币浪潮里已经被证明是无法长久的,这种项目肯定会被我毙掉。

2、总结的八字箴言是源于在行业中多年的积淀和自己对行业的思考,虽然在大家看来觉得用信仰有洗脑的意味。但是如果没有对比特币的信仰,我们无法坚持到现在,无法从2015年的那次行业大低谷坚持到牛市到来的2017。

比特币2015年的时候最低跌到900,2015~2016无数家行业企业倒闭转型,而坚持下来的都是你们看见的现在大牛企业包括但不仅仅限于科银、huobi、ok、鱼池等等。

信仰、坚持、专注、专业这四点在实践中有具体的量化方法,包括各自的量化体系。在投项目的时候,我会和一些创始团队见面面谈沟通,创始团队,尤其是主导人对行业是否有信仰,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经济是有周期的,当周期的低谷来临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的多数是有信仰者。我见过太多在2016年以前彻底离开的行业老人。不幸的是2017与他们无缘。

3、我们不会刻意的去区分国内项目和海外团队,只要是在我们的投资评判维度里的项目,我们都会投他们,区分项目的优劣绝对不会按照国籍、团队所在地做区分,只要是能通过在我们的投资评判体系,并且能为行业带来正向发展,能够利用区块链技术去实际解决问题的项目团队,我们都会毫不犹豫的去投资。

崔大宝:从您的角度来看,国内的创业者和澳洲的创业者有哪些区别呢?

程剑波:我觉得特点还是很鲜明的。

咱们国内的创业者或者说咱们华人,有天生的危机感,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最好,跑到最前沿把自己和团队最大的优势和能力发挥出来,为此不惜牺牲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甚至是身体,咱们国内的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是我见过的最拼的人,没有之一,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赶得上。

崔大宝:说到拼,我感觉“3点钟不眠群”是最好的代表。

程剑波:澳洲的创业者同样也非常优秀,但是抱歉的是他们从小生长和受教育的环境比较宽松,所以他们对于创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在区块链行业)。不过由于语言的优势以及和美国的技术同步比较快,再加上他们本身对于技术以及所从事事业的认同与坚持,所以在区块链尤其是技术的新方向上,他们能比较快的把握并跟进 。

说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当然不是以澳洲为例 ,前段时间见了一个日本的团队在做7nm矿机,我就只问一个问题,你们的研发人员是不是朝九晚五周六周日休息 ,答案当然是,然后后面我就不问了,我不崇尚也不鼓励加班。

但是这个世界,没有谁比谁聪明几倍,最终胜出的一定是资质一般但是最勤奋的团队。

崔大宝:第四个问题,由于此前国内项目估值偏高,资本大量膨胀,投资界有关“创投寒冬将至”的论调越来越盛。其实大家都知道,没有资本,就没有“泡沫”,泡沫更多说的是资本的泡沫,技术本身都是螺旋上升、不断发展的。资本泡沫一旦过度膨胀,可能会危害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不知道您对现阶段创投圈的“泡沫破灭论” 怎么看?

程剑波:嗯,节前北京有个传统投资的大聚会,会上大家基本都比较悲观。不过大家要知道2017年这一波其实传统资本创投圈参与进来的并不多,可以说很少,而真正下决心"All in"的都不幸成了接盘侠。

泡沫的产生,是因为有培育它的器皿,在去年那个疯狂的大环境下,泡沫不可避免,现在既然下行了,当然是遍地哀嚎。不过这些都是周期使然,一定会有的。然而我个人认为,区块链行业的周期从来只与比特币相关。

现在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互联网行业泡沫以及泡沫破灭期同样经历过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当年一个.com网站就可以融资几百万美金与去年的一纸白皮书(甚至明白告诉你,我就是没有白皮书)就可以融资几千万美金何其相像。

我认为泡沫破了是好事,只有这样,我们区块链行业才能成长出我们自己的腾讯、谷歌、Facebook。

否则一直白皮书,几张嘴皮子,就直接实现财务自由(几辈子自由),还有多少动力去继续撸代码?

崔大宝:第五个问题,我们了解到科银资本联合许多高校成立了区块链实验室,这其中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站在一家投资公司的角度来讲,共建实验室是一笔巨额资金支出,但是好像短期内很难实现商业化和盈利。

1、很多人可能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投入这么多资金在一些短期看不到回报的事情上?

2、共建实验室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3、提到大学,我们还想问一下关于人才培养的问题,区块链优秀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程剑波:高校是区块链行业的隐藏点,零知识证明这一理论便是产生于高校,科银对于区块链实验室的投资情有独钟,即使这项投资根本算不上投资,而只能算作是投入,因为这种不追求短期商业收益的投入,是不苛求资金回报的。

科银资本资助学术研究,一方面是期望从中找到区块链行业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是由此加强区块链的底层技术积累,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技术的突破会带来整个行业的突破和发展,这个是对于行业的推动,所以我们也不追求短期的利益。

2、目前的共建实验室都是以区块链的底层技术为主,包括区块链安全解决方案、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系统设计、矿机芯片设计、硬件钱包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3、首先一定是对区块链行业有一定的信仰和坚持,这是行业人才最基本的素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涉及密码学、金融学、加密算法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确实有一定的入门门槛。区块链普及速度快,而技术人员数量较少,同时国内也没有相关的专门培养。

此外,区块链领域还需要产品经理、法律、投资人、研究员等方面人才,尤其需要综合型人才,需要这个行业的的思想家,希望从业者仰望星空,寻找思想与方向,未来去引导整个行业前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品格,优秀的人才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的品格优秀。优秀的品格才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和行业一起成长。 

崔大宝:第六个问题,作为区块链早期的研究学者,您见证了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经历了几番熊市牛市。

1、您认为当下的熊市是如何形成的?

2、大家都说牛市多融资熊市多投资,在熊市大环境下,对投资机构有哪些建议?

3、一个优质项目应具备哪些特点?熊市中对于创业者有哪些建议?

 程剑波:熊市是牛市正常的回调,是市场自我清洗的过程,牛市让市场进入了一个狂热的状态,太多的热钱涌入到了行业中来,这些钱不是来投资的,而是来进行投机的,择机入场,赚钱入场,无钱可赚,选择离场。这是市场的一个正常调整和回落,任何事情和事物的发展都有周期,区块链行业也不例外,并且今年并不是只有加密货币行业自己差,基本上整个经济大环境的低迷也让区块链行业受到了影响。

2、作为投资来讲,熊市不应该影响投资机构对于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因为熊市不会影响我们对于好项目的评判标准。好项目就是好项目,和熊牛没有关系,好项目的出现也不集中在牛市的,而是随机离散分布的,二级市场熊了确实会影响我们的投资的收益,但是熊市也会让项目的估值更加真实,过去行业过热,项目估值整体过高,现在相对合理,是适当出手布局的时候。

投资机构还是要保持好自己的评判标准,我认为区块链的发展还在大基建的时代,需要投资人对于区块链基础建设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切记不要给市场产生垃圾,用资本引导、助力行业的发展,一切都会理所应当。当然,一定不要觉得冬天来了,就去冬眠,因为冬眠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我建议还是针对市场调整投资计划,并对照实施并定期适当调整。

3、科银是区块链行业成长起来的投资机构,所以我只说对区块链相关的项目投资,其他的我觉得传统投资人会比我们做得更好,但是在区块链行业我们当仁不让。

一定要看项目本身是否解决了痛点,是否有创新,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从这些维度考量去投资,区块链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所以还会有很多很不错的项目,只是需要及时发觉。

一个优质项目一定是方向好,技术好,团队好,短暂的牛熊放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都是插曲,好的项目我们还是会继续支持。

对于创业者,韧性在下行周期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选择优秀项目团队的要素之一。熊市的主题应当还是活下来,懂得开源节流,形成正向现金流,在冬天默默发展自己,等待熊牛转换时一鸣惊人。我们相信即使是在大熊市,真正优质的项目也能够活下来并且脱颖而出。

崔大宝:第七个问题,除中国外,区块链在全球刮起了数字货币风暴。中国和澳大利亚在区块链产业规模上有哪些区别?在技术发展角度有些不同?

程剑波:与中国相比,因为人口以及观念的不同,在我们所熟知的现有区块链领域的相关生意模式上 澳洲在区块链产业规模上要小很多,无论是基金、项目方、交易所,都要比中国少很多。

但是澳洲政府在对区块链的政策上要更加开放一些,例如澳洲的ATO(税务局)就是最早发布比特币的税收准则大纲的政府机构,我们拿到了澳洲的第一张全套区块链VC投资牌照,并且在这个月我们也会和Blockchain Global集团一同发布澳元锚定的澳元稳定币。

澳洲本土的区块链项目,更注重区块链应用于实际的应用场景。比如澳洲的邮局都可以买到比特币,而水电煤也都可以通过一个第三方的服务商接受比特币支付。

群友:请问程老板,澳洲区块链的应用除了数字货币方面还有其他的表现吗?

程剑波:有,比如UCOT这个项目 ,最近受到国内各大部委的追捧,主打跨境电商的物流溯源与追踪 ,还有很多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区块链项目 澳洲的区块链从业者很务实。

群友:跨境电商的物流溯源很棒,他们的应用场景依托的合作电商品牌现在确定了吗?

程剑波:很多啊,比如奶粉、保健品、澳洲牛肉之类的,有了区块链的物流溯源,物品的轨迹、运送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全部都记录在链上。

群友:想知道程老板对稳定币的看法,现在市场上需要那么多稳定币吗?

程剑波:每一种法币的稳定币最后存活下来的应该不会超过2~3种,因为最后大家只会选择最好用的那1~2个。

崔大宝:第八个问题,请介绍一下科银资本未来的发展规划?

程剑波:科银正如刚才所说我们已经建立起来一套基本可以闭环的生态体系,这个不是说我们非要自己做,而是这个行业的特殊性需要这样的闭环来进行各种尝试。 

我们后续会继续完善我们在整个行业的布局。同时寻求新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在过去的ICO时代,Token与团队的股权,收益,盈利机会没有任何关系。团队也没有任何所谓的压力与责任。

未来一定需要一个新的模式来继续用资本的力量推动这个行业发展,但是要约束创业者,但又不能限制他们的创新性。 我们会致力于这方面的发展。同时我们也会积极拓展我们的海外业务。尤其是韩国、日本这些国家。

快问快答:

崔大宝:1、您说自己接触区块链就是从矿机开始的,做矿工和做投资人哪个更有趣?

程剑波:哈哈,我自己研发的芯片已经超过3款啦,我这个矿工做的事情比较复杂,所以我觉得其实都挺有意思的。我们最近的一款DCR芯片比比特大陆的同制程效率提升了超过40%。

崔大宝:追问一下,两者之间更喜欢哪种感觉?

程剑波:说真话么,我怕其他股东要跳脚 。要知道我是个纯正的理工男,工程师啊。

崔大宝:2、经您手一共投资了多少个区块链项目?

程剑波:科银投了150+个项目,我自己经手的超过100个,因为我是投委会的成员之一。

崔大宝:3、您觉得区块链最先在哪个行业大规模落地应用?杀手级产品何时出现?

程剑波:我觉得最有可能的是银行业,杀手级产品我觉得要等到2020年左右吧。

崔大宝:4、对于投资人来讲,澳洲区块链投资是否也处在寒冬期?

程剑波:澳洲的区块链投资并不非常活跃,除了科银之外,单纯的区块链投资机构几乎没有,所以不存在寒冬期。

崔大宝:5、中国区块链专利数量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作为投资人如何看待技术专利之争?

程剑波:个人认为,区块链的精神在于分享与开源。但是团队与投资人需要有收益保障,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申请专利而去指责他们,这也没有错,但作为一个区块链人,我身上的这种分享、开放的精神觉得回归区块链精神是最佳的,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崔大宝:6、对国内区块链行业未来健康发展有什么建议?

程剑波:多关注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把要解决的问题去努力推动解决,赚钱一定会有,也一定只是顺带的事情。

生成图片
2

发表评论

节点财经对话程剑波:区块链行业的周期从来只与比特币相关

星期六 2018-10-13 9:10:09


POW共识机制是整个区块链行业信心的根基;

投资人应该是用资本推动项目、行业的发展;

一个值得投资的区块链项目,是要能解决传统的中心化方式无法解决的难题;

国内区块链从业者是最拼命的;

区块链行业的周期从来只与比特币相关;

熊市是牛市正常的回调,是市场自我清洗的过程;

熊市不应该影响投资机构对于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

区块链的发展还处于大基建的时代,需要投资人对区块链基础建设给予更多的关注;

未来一定需要新的模式来继续用资本的力量推动行业发展,但是要约束创业者,但又不能限制他们的创新性;

杀手级产品可能会在2020年左右出现,最有可能落地银行业。

——程剑波

10月8日20:30,“三点钟节点财经VIP群”「节点名人堂」第28期正式开讲!科银资本董事长程剑波与节点财经发起人崔大宝一起带你探究区块链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

对话时间:10月8日(周一)20:30(北京时间)

微信社群:三点钟节点财经VIP群

对话嘉宾:

程剑波,国际著名数字货币投资人,学者,拥有丰富的区块链企业战略规划与运营经验。澳洲最早期进入区块链领域的资深投资人,区块链布道者。

2015年与火星人许子敬共同成立澳洲科银资本,担任战略管理合伙人与火星人共同完成区块链行业从芯片、整机、矿场、矿池、合规公募平台、钱包、借贷、媒体、评级、交易所、IM流量入口、底层链等等一系列布局与投资,遍布全球6国15个城市,发起并管理科银资本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美国普渡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全球顶尖高校成立的区块链底层技术研究联合实验室。

崔大宝:连续创业者、早期跟随拉手网创始人吴波创办拉手网;“BP+”创始人、节点财经发起人。《蛮子学堂》固定讲师、西北工业大学创客讲师等;获得老鹰基金、薛蛮子、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引力波资本、中国政法大学校友会旗下法大创投、相对论资本、倍链资本等机构联合投资。

节点财经对话程剑波:区块链行业的周期从来只与比特币相关

程剑波

以下为对话原文整理:

崔大宝:第一个问题,科银资本是一家国际化的区块链投资机构,投资项目数量150余个,遍布全球多个国家,不过可能有的群友还是不太了解。

1、请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科银资本?

2、我们观察到包括火星人和您都在很早期就关注到比特币投资,并以矿场的形式率先进入区块链领域,当时出于什么原因看好这个市场呢?

3、通常投资一个项目需要多长时间?流程是怎样的?退出周期是多久呢?

程剑波:我先来给科银做一下宣传,也方便大家了解下科银。科银集团是立足世界的区块链先驱实践企业,以跨行业、高学历、多文化背景的团队为支撑,为客户和投资者提供最专业的服务。

在成立之初,科银集团便制定完整的产业布局规划,力图在未来发展中助力区块链行业生态建立、探索区块链底层技术、促进同行企业间交流合作、推动跨领域企业合作,以此为区块链行业和社区发展做出贡献。

目前,科银集团已成为世界顶级区块链投资集团,具有覆盖全产业链的独特优势。科银集团旗下的业务范围涵盖区块链基础建设、数字货币投资与咨询、数字资产管理、矿机销售、挖矿第三方服务、芯片自主设计与研发、矿池开发、合规公募平台建设、数字货币借贷、媒体宣发与项目评级、数字货币交易所、IM流量入口、底层链研发和区块链联合实验室建设等。

科银一直致力于推动区块链行业的金融合规推进,所有业务及服务均在法律框架内运行,非常幸运的是我们发源的澳洲政府以及所处的维多利亚州政府,在我们的积极推动下,深刻认识到区块链会对未来澳洲的经济社会生活会产生的影响,因此对这个行业给了非常大的政策支持,并非常支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与资本运作。

作为区块链领域的先行者,科银集团为全球范围内的客户和投资者提供了大量行业资源及金融投资机会。未来,科银集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全球区块链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我是在2013年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入行之前,我在半导体行业有过超过10年的工作经历,我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在中芯国际(中国自2000年以来规模最大,布局最广,研发实力最雄厚的半导体芯片代工厂)从事了3年的芯片相关的工作,之后又在东南亚继续在半导体行业工作了6~7年,然后又去到太阳能硅片行业。

因为有芯片行业的从业背景,所以从挖矿开始介入这个行业对于我来说非常的顺其自然,尤其在2013年尾,在当时其实比特币矿机已经发展到了ASIC的时代。于是我多方的去寻找机会看看如何能开始比特币的ASIC挖矿,同时也会频繁的参加线下的Meetup。后来在一次澳洲的比特币爱好者的社区聚会中,我第一次遇到了Ryan和另外几个朋友。

我们真正大规模介入挖矿业务是从2014年尾,2015年头开始的,我记得很清楚,2014年的圣诞节当天我们在和南瓜(Avalon的创始人)谈机器的批量购买,我们几个人千里迢迢的从澳洲过去,想压压价,可惜没谈下来,其实那时候矿机商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之所以选取挖矿作为加入的方式是因为挖矿是这个行业初期最能简单明了来说明商业模式的方式。在最早期,你要让别人来买比特币,那是相当艰难的事情(虽然现在看来2014年~2015年的比特币价格简直就是大白菜)先从周围的人开始,给大家讲述我们的商业模式,让大家通过投资我们,一起进行挖矿。这样大家才能稍微接受一些。因为毕竟 矿机会发出噪音啊,至少有个铁疙瘩,看起来摸起来比较放心。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一直都认为 POW的机制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但是这是整个区块链行业信心的根基,我们这个行业从业者要想有将来,必须要保证有根基,其实你看看现在所有的交易对,可以没有对USDT, 但是一定要有对BTC的交易对。

3、投资项目其实我没有给团队规定硬性的时间周期,但是好项目基本上都会很快的通过,我们的基金和投行团队会对项目进行多维度的评析,出具一套完整的投资建议报告,对于优秀的项目,也会我们会尽量和团队创始人进行面谈沟通,进行一些细节上的沟通,最后的投资我们会通过投委会进行投资决策。

关于退出周期要看资金的属性,科银的投资里绝大多数是自有资金,因此科银资本在决定投了之后就会和项目方一起成长,在项目成长过程中的提前退出不利于项目的发展,投资是要看回报,但是投资人应该是用资本推动项目、行业的发展,所以自有资金方面我们会根据项目发展情况来决定退出周期。

如果是对外募集的资金,就要看基金周期,会配合基金的周期来决定退出周期,但是都是会和项目方做好沟通。

崔大宝:第二个问题,2015年对于比特币来说是个熊市,而科银资本恰恰选择在比特币阴霾中的成立,当时出于什么考虑?大量资料显示,那段时期不少人抛售了手中的比特币,不少矿场转型,全球算力骤降,彼时科银更多是做孵化和咨询,大环境的变动对科银有哪些影响?

程剑波:哈哈,其实在2017年以前,矿业一直都是科银比较主要的业务。

其实回顾那时候的全球算力,正是挖矿的黄金时期,虽然有段时间比特币的算力降低,但是很快行业就找到了应对方式来降低成本保证正向的现金流。

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是依赖算力来保障的。我们非常清楚,一旦算力垮掉,比特币会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因为如果比特币完了,将意味着这个行业没有了未来,因此矿工是要保障算力的平稳上升的。

当时的挖矿主要是为了保证比特币网络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对比特币的许多坚持让我们收获了在这个行业的第一桶金 。

当我们的第一桶金到手之后,我们坐下来思考,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我们认识到,一个新兴的行业要发展,资本的推动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就自己成立了一个资本CollinStar Capital。我们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推动这个行业向前发展,这就是科银资本的由来。

可以说,正是因为行业寒冬的存在催生了科银资本吧 。

崔大宝:寒冬也是大家静下来思考的一个绝好机会。

程剑波:是的,去年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的思考,一直被各种事情推着走,这是不对的。

崔大宝:第三个问题,德勤发布了区块链报告《区块链技术演进:从GitHub平台得出的见解》,统计了GitHub上的数据信息,该平台存放着超过86000个区块链项目的代码,但目前绝大多数区块链项目代码开发并不活跃。

1、市面上有这么多项目,想了解下你们从哪些维度评判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

2、科银资本总结的“信仰、坚持、专注、专业”投资八字箴言,缘何而来?实践过程中如何贯彻这一理念的?

3、投资中,如何配比国内项目和海外团队?

程剑波:我们科银有有专业投行和基金团队会,对项目会有一个全面的分析报告,有一套完整的投资体系,对项目进行筛选、上会、投委会等一系列的流程,在筛选过程中,会对项目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与评判。这个其实多数的投资机构都会有相类似的流程。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各种部分比如:技术、社区、商业、团队成员等等之外,科银资本最关注的4个要点:信仰、坚持、专注、专业。

在我看来,一个值得投资的区块链项目,一定是可以为这个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区块链的技术特性解决互联网行业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解决传统的中心化方式无法解决的难题。

区块链不是万能的,要找到真正了解和理解区块链的"能"与"不能"的团队和项目,这样的项目和团队才是值得去投资的。作为投资人,在资源上配合他/他们,通过这些优秀的人,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才能推动行业发展。

在这里我要说明一点就是,从比特币开始,区块链行业的飞速发展,就与开源精神息息相关。

我们小时候也说"天下文章一大抄",问题在于是否有创新,是否有贡献。纯粹的抄袭别人的代码,换几个参数的项目,在2014~2015那一拨山寨币浪潮里已经被证明是无法长久的,这种项目肯定会被我毙掉。

2、总结的八字箴言是源于在行业中多年的积淀和自己对行业的思考,虽然在大家看来觉得用信仰有洗脑的意味。但是如果没有对比特币的信仰,我们无法坚持到现在,无法从2015年的那次行业大低谷坚持到牛市到来的2017。

比特币2015年的时候最低跌到900,2015~2016无数家行业企业倒闭转型,而坚持下来的都是你们看见的现在大牛企业包括但不仅仅限于科银、huobi、ok、鱼池等等。

信仰、坚持、专注、专业这四点在实践中有具体的量化方法,包括各自的量化体系。在投项目的时候,我会和一些创始团队见面面谈沟通,创始团队,尤其是主导人对行业是否有信仰,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经济是有周期的,当周期的低谷来临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的多数是有信仰者。我见过太多在2016年以前彻底离开的行业老人。不幸的是2017与他们无缘。

3、我们不会刻意的去区分国内项目和海外团队,只要是在我们的投资评判维度里的项目,我们都会投他们,区分项目的优劣绝对不会按照国籍、团队所在地做区分,只要是能通过在我们的投资评判体系,并且能为行业带来正向发展,能够利用区块链技术去实际解决问题的项目团队,我们都会毫不犹豫的去投资。

崔大宝:从您的角度来看,国内的创业者和澳洲的创业者有哪些区别呢?

程剑波:我觉得特点还是很鲜明的。

咱们国内的创业者或者说咱们华人,有天生的危机感,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最好,跑到最前沿把自己和团队最大的优势和能力发挥出来,为此不惜牺牲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甚至是身体,咱们国内的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是我见过的最拼的人,没有之一,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赶得上。

崔大宝:说到拼,我感觉“3点钟不眠群”是最好的代表。

程剑波:澳洲的创业者同样也非常优秀,但是抱歉的是他们从小生长和受教育的环境比较宽松,所以他们对于创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在区块链行业)。不过由于语言的优势以及和美国的技术同步比较快,再加上他们本身对于技术以及所从事事业的认同与坚持,所以在区块链尤其是技术的新方向上,他们能比较快的把握并跟进 。

说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当然不是以澳洲为例 ,前段时间见了一个日本的团队在做7nm矿机,我就只问一个问题,你们的研发人员是不是朝九晚五周六周日休息 ,答案当然是,然后后面我就不问了,我不崇尚也不鼓励加班。

但是这个世界,没有谁比谁聪明几倍,最终胜出的一定是资质一般但是最勤奋的团队。

崔大宝:第四个问题,由于此前国内项目估值偏高,资本大量膨胀,投资界有关“创投寒冬将至”的论调越来越盛。其实大家都知道,没有资本,就没有“泡沫”,泡沫更多说的是资本的泡沫,技术本身都是螺旋上升、不断发展的。资本泡沫一旦过度膨胀,可能会危害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不知道您对现阶段创投圈的“泡沫破灭论” 怎么看?

程剑波:嗯,节前北京有个传统投资的大聚会,会上大家基本都比较悲观。不过大家要知道2017年这一波其实传统资本创投圈参与进来的并不多,可以说很少,而真正下决心"All in"的都不幸成了接盘侠。

泡沫的产生,是因为有培育它的器皿,在去年那个疯狂的大环境下,泡沫不可避免,现在既然下行了,当然是遍地哀嚎。不过这些都是周期使然,一定会有的。然而我个人认为,区块链行业的周期从来只与比特币相关。

现在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互联网行业泡沫以及泡沫破灭期同样经历过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当年一个.com网站就可以融资几百万美金与去年的一纸白皮书(甚至明白告诉你,我就是没有白皮书)就可以融资几千万美金何其相像。

我认为泡沫破了是好事,只有这样,我们区块链行业才能成长出我们自己的腾讯、谷歌、Facebook。

否则一直白皮书,几张嘴皮子,就直接实现财务自由(几辈子自由),还有多少动力去继续撸代码?

崔大宝:第五个问题,我们了解到科银资本联合许多高校成立了区块链实验室,这其中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站在一家投资公司的角度来讲,共建实验室是一笔巨额资金支出,但是好像短期内很难实现商业化和盈利。

1、很多人可能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投入这么多资金在一些短期看不到回报的事情上?

2、共建实验室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3、提到大学,我们还想问一下关于人才培养的问题,区块链优秀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程剑波:高校是区块链行业的隐藏点,零知识证明这一理论便是产生于高校,科银对于区块链实验室的投资情有独钟,即使这项投资根本算不上投资,而只能算作是投入,因为这种不追求短期商业收益的投入,是不苛求资金回报的。

科银资本资助学术研究,一方面是期望从中找到区块链行业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是由此加强区块链的底层技术积累,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技术的突破会带来整个行业的突破和发展,这个是对于行业的推动,所以我们也不追求短期的利益。

2、目前的共建实验室都是以区块链的底层技术为主,包括区块链安全解决方案、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系统设计、矿机芯片设计、硬件钱包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3、首先一定是对区块链行业有一定的信仰和坚持,这是行业人才最基本的素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涉及密码学、金融学、加密算法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确实有一定的入门门槛。区块链普及速度快,而技术人员数量较少,同时国内也没有相关的专门培养。

此外,区块链领域还需要产品经理、法律、投资人、研究员等方面人才,尤其需要综合型人才,需要这个行业的的思想家,希望从业者仰望星空,寻找思想与方向,未来去引导整个行业前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品格,优秀的人才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的品格优秀。优秀的品格才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和行业一起成长。 

崔大宝:第六个问题,作为区块链早期的研究学者,您见证了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经历了几番熊市牛市。

1、您认为当下的熊市是如何形成的?

2、大家都说牛市多融资熊市多投资,在熊市大环境下,对投资机构有哪些建议?

3、一个优质项目应具备哪些特点?熊市中对于创业者有哪些建议?

 程剑波:熊市是牛市正常的回调,是市场自我清洗的过程,牛市让市场进入了一个狂热的状态,太多的热钱涌入到了行业中来,这些钱不是来投资的,而是来进行投机的,择机入场,赚钱入场,无钱可赚,选择离场。这是市场的一个正常调整和回落,任何事情和事物的发展都有周期,区块链行业也不例外,并且今年并不是只有加密货币行业自己差,基本上整个经济大环境的低迷也让区块链行业受到了影响。

2、作为投资来讲,熊市不应该影响投资机构对于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因为熊市不会影响我们对于好项目的评判标准。好项目就是好项目,和熊牛没有关系,好项目的出现也不集中在牛市的,而是随机离散分布的,二级市场熊了确实会影响我们的投资的收益,但是熊市也会让项目的估值更加真实,过去行业过热,项目估值整体过高,现在相对合理,是适当出手布局的时候。

投资机构还是要保持好自己的评判标准,我认为区块链的发展还在大基建的时代,需要投资人对于区块链基础建设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切记不要给市场产生垃圾,用资本引导、助力行业的发展,一切都会理所应当。当然,一定不要觉得冬天来了,就去冬眠,因为冬眠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我建议还是针对市场调整投资计划,并对照实施并定期适当调整。

3、科银是区块链行业成长起来的投资机构,所以我只说对区块链相关的项目投资,其他的我觉得传统投资人会比我们做得更好,但是在区块链行业我们当仁不让。

一定要看项目本身是否解决了痛点,是否有创新,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从这些维度考量去投资,区块链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所以还会有很多很不错的项目,只是需要及时发觉。

一个优质项目一定是方向好,技术好,团队好,短暂的牛熊放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都是插曲,好的项目我们还是会继续支持。

对于创业者,韧性在下行周期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选择优秀项目团队的要素之一。熊市的主题应当还是活下来,懂得开源节流,形成正向现金流,在冬天默默发展自己,等待熊牛转换时一鸣惊人。我们相信即使是在大熊市,真正优质的项目也能够活下来并且脱颖而出。

崔大宝:第七个问题,除中国外,区块链在全球刮起了数字货币风暴。中国和澳大利亚在区块链产业规模上有哪些区别?在技术发展角度有些不同?

程剑波:与中国相比,因为人口以及观念的不同,在我们所熟知的现有区块链领域的相关生意模式上 澳洲在区块链产业规模上要小很多,无论是基金、项目方、交易所,都要比中国少很多。

但是澳洲政府在对区块链的政策上要更加开放一些,例如澳洲的ATO(税务局)就是最早发布比特币的税收准则大纲的政府机构,我们拿到了澳洲的第一张全套区块链VC投资牌照,并且在这个月我们也会和Blockchain Global集团一同发布澳元锚定的澳元稳定币。

澳洲本土的区块链项目,更注重区块链应用于实际的应用场景。比如澳洲的邮局都可以买到比特币,而水电煤也都可以通过一个第三方的服务商接受比特币支付。

群友:请问程老板,澳洲区块链的应用除了数字货币方面还有其他的表现吗?

程剑波:有,比如UCOT这个项目 ,最近受到国内各大部委的追捧,主打跨境电商的物流溯源与追踪 ,还有很多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区块链项目 澳洲的区块链从业者很务实。

群友:跨境电商的物流溯源很棒,他们的应用场景依托的合作电商品牌现在确定了吗?

程剑波:很多啊,比如奶粉、保健品、澳洲牛肉之类的,有了区块链的物流溯源,物品的轨迹、运送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全部都记录在链上。

群友:想知道程老板对稳定币的看法,现在市场上需要那么多稳定币吗?

程剑波:每一种法币的稳定币最后存活下来的应该不会超过2~3种,因为最后大家只会选择最好用的那1~2个。

崔大宝:第八个问题,请介绍一下科银资本未来的发展规划?

程剑波:科银正如刚才所说我们已经建立起来一套基本可以闭环的生态体系,这个不是说我们非要自己做,而是这个行业的特殊性需要这样的闭环来进行各种尝试。 

我们后续会继续完善我们在整个行业的布局。同时寻求新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在过去的ICO时代,Token与团队的股权,收益,盈利机会没有任何关系。团队也没有任何所谓的压力与责任。

未来一定需要一个新的模式来继续用资本的力量推动这个行业发展,但是要约束创业者,但又不能限制他们的创新性。 我们会致力于这方面的发展。同时我们也会积极拓展我们的海外业务。尤其是韩国、日本这些国家。

快问快答:

崔大宝:1、您说自己接触区块链就是从矿机开始的,做矿工和做投资人哪个更有趣?

程剑波:哈哈,我自己研发的芯片已经超过3款啦,我这个矿工做的事情比较复杂,所以我觉得其实都挺有意思的。我们最近的一款DCR芯片比比特大陆的同制程效率提升了超过40%。

崔大宝:追问一下,两者之间更喜欢哪种感觉?

程剑波:说真话么,我怕其他股东要跳脚 。要知道我是个纯正的理工男,工程师啊。

崔大宝:2、经您手一共投资了多少个区块链项目?

程剑波:科银投了150+个项目,我自己经手的超过100个,因为我是投委会的成员之一。

崔大宝:3、您觉得区块链最先在哪个行业大规模落地应用?杀手级产品何时出现?

程剑波:我觉得最有可能的是银行业,杀手级产品我觉得要等到2020年左右吧。

崔大宝:4、对于投资人来讲,澳洲区块链投资是否也处在寒冬期?

程剑波:澳洲的区块链投资并不非常活跃,除了科银之外,单纯的区块链投资机构几乎没有,所以不存在寒冬期。

崔大宝:5、中国区块链专利数量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作为投资人如何看待技术专利之争?

程剑波:个人认为,区块链的精神在于分享与开源。但是团队与投资人需要有收益保障,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申请专利而去指责他们,这也没有错,但作为一个区块链人,我身上的这种分享、开放的精神觉得回归区块链精神是最佳的,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崔大宝:6、对国内区块链行业未来健康发展有什么建议?

程剑波:多关注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把要解决的问题去努力推动解决,赚钱一定会有,也一定只是顺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