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ion创始人Isaac张博士:空间共识使地图成为人的权利 | 金色财经独家专访
近期,滴滴又再一次因为安全问题回到大众的视野中。半年内,连续两次出现重大事故,不禁引发大众对滴滴的安全机制产生怀疑。滴滴总裁柳青和创始人程维发布联名信承认过去几年里,滴滴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在发展过程中“好胜心盖过了初心。”
事实上,该起事件里,技术本无罪,利用科技力量让人们生活更美好这一点依旧没有错。只是滴滴作为一家独大的公司,股东追求利润回报是难以避免的事。但在发展过程中,天平过多的向利益方倾斜,机制却没有跟上更新,最终酿成惨祸。或者说,这是中心化垄断企业带来的弊端,为了利益可以摒除价值。
试想下,如果所有数据不再被大公司掌握,而是变成了共识,大公司失去了绝对话语权,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是不是会下降一些?Hyperion创始人Isaac张博士认为,区块链出现的最好结果就是通过技术的进步来有效解决中心化问题。
共识地图是人的权利
滴滴事件中,有一个因素:地图。地图是人类行走的标志,我们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会留下痕迹。
21世纪生活里,我们去到每一个地方都离不开地图,因为移动就需要地图。但地图是一个超级多中心化的载体,也正是因为如此,地图本身有巨大的长尾。整个地球60%的地理空间是商业化公司无法企及的。例如Google Map,是map1.0的代表。像google 这么庞大的公司也无法长期有效更新数据,导致很多地方数据滞后。
再者是透明度问题,影响的是隐私和地图使用的公正性。8月初Tech Crunch的文章曾报道google 私自保存用户的位置历史数据,因此面临几十亿美元的罚款。另外,地图搜索可能含有付费排名,显示的结构不一定是用户最想要找到的,而可能是商家想用户看到的。
举个例子,如果google 地图说,a大楼是一个足球场,那么世界上99%的人都不会知道那里是a大楼,而是足球场,对于那些人来说,a大楼基本不存在。
“共识地图的出现,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在共识地图的构造里,空间共识是人的权利,而不是垄断主体的权利。主观地图中,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共识地图是,地图数据产生的过程是可验证的,是由民众共识出来的,使用这个地图可以有足够的信息知道,地图数据是对的,而不是希望它是对的。”Isaac张博士如是说。
空间共识地图具体能做什么?比如:小孩爬山出事了,48小时没有解救出来。要是有探险者在徒步的过程中利用共识网络绘制了山洞的空间地图,小孩可能12小时就救出来了。这就是空间共识地图的作用。
地图区块的产生
古今中外,人之所以得到进化,是因为人是有创造力而不是仅有执行力的生物。Issac张博士深以为然,其Medium个人站叫isaacnotnewton也是由于他有意成为区块链世界的牛顿,去创造一些东西。
基于对共识地图的认可,他从原来蜂图科技再度出发,孵化出Hyperion(海伯利安)项目。Hyperion空间共识协议全球地图公链,将构建支持100亿人的去中心化地图经济体。该经济体以“数字地权“为核心,围绕“众包技术、众享经济、众治社区”三位一体设计,赋能社区参与Hyperion技术、经济和社区治理过程。
Hyperion的整个系统分为三层,协议层(主链网络)、服务层和生态层。
服务层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是用于支持地图生产的工具即 dMapper、用于支持地图服务的工具即 dMap 与用于数据交易的Hyperion交易市场。所有在服务层产生的位置数据都是可交易的,称之为“可交易位置数据”。
这是一条”流水线“操作,数据采集人员经过注册后可以使用 dMapper(去中心化地图生产工具)去捕获原始的物理位置数据,这一数据以交易(地图区块)记录的形式在链上。在得到“可交易物理位置数据”后,提交给 dMapper 后端,处理为地图服务可直接使用的数据,即“可交易地图数据”。地图处理生成后,就可以放到Hyperion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采集人员拥有其所生产数据的所有权,因此他们有权利决定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可以将它们完全免费开放给所有人,可以私有化并售卖,也可以限制为仅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使用。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地图都有利用价值。地图区块的价值,可以由算法验证地图区块的内容后自动计算得出,或者由社区成员共同评估决定。只有被验证的地图区块的内容才能被合并到地图数据的主分支,未能验证的会被分离到一个新的数据库分支直到通过验证。
具体来说,在一段时间内,dMap 会提供同一区域内的不同版本的地图数据给不同的用户,让这些用户评分。在对地图区块的内容测试的期间,收集足够多的用户评分后,系统会根据通证的分布,计算出地图区块的价值,也就是地权激励。
生态层则是一系列基于位置服务(LBS)生态,如移动社交和广告、LBS游戏和全品类O2O服务。Hyperion会率先构建地图Dapp、移动广告智能合约和ARgame等示例性LBS生态应用,加速驱动地图生态增长。
高性能、低延迟下的多中心化
Hyperion的主链包括两层,第一层基链采用bft +dPOS,这个设计主要符合Hyperion的分层社区治理原则。 第二层是空间链,采用pBFT + SCP (spatial consensus protocol), 即pBFT 做出块公证人签名,SCP做空间数据状态的确定。
空间链中,除了出块共识外,还有两个设计。弹性空间共识,对空间数据进行两次弹性分片,第一次分片对准网络层面和应用层面的局部性,可以弹性根据量来调整。 第二次分片在shard 内,分割出局部处理进行多核并行计算。两次分片都可以通过pull-reduce的方法进行全局数据状态的合并。
在Issac张博士看来,每个交易都经过大量的节点验证不是必要的,海伯利安设计目的是在高性能,低延迟的前提下,保持足够的多中心化,实现开放,抗审查和高容错的系统特性。
高性能是靠弹性空间分片做,低延迟有两个层面,一是网络层面的延迟,这个是建立分布式系统的通用问题,关键在于构建应用层和网络层的局部性。在弹性空间分片的第一次分片中有针对这个点进行优化。网络层的局部性可以简单理解为,找一个就近的shard 来处理需求。
二是最终性延迟时间。BFT系列的方法的交易最终性快,实施好的话1s就能够得到最终性。这对地图链尤其重要,因为很多应用需要用到地图,地图链要和很多应用横跨进行跨链。Hyperion就是在这两项技术的加持下,尽可能的保持多中心化等特性。
以上种种仅是在技术上去应对当前公链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从区块链发展的角度来看,技术与经济架构结合去做设计才是区块链被认可的核心之一。
对此,Isaac张博士表示:“其实重要的是社会经济结构和技术要有机统一,与应用场景相匹配。例如地图,地图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很大的社会可扩展性,参与的人员覆盖全球。那么技术社会经济结构就要吻合。我认为,好的治理结构有几个关键的属性:开放透明和高效决策。开放透明是社群内部进行信息和知识共享的基石,是社区有效决策的必要条件。高效决策主要是要有个正式的治理机制,而不要让争论演变成僵局,最后导致瘫痪和分叉。”
另外,链上自动更新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允许整个网络有敏捷性,才有了低成本试错的可能,才有了高效。区块链需要改变的思路,也需要进化的手段。
Issac张博士觉得,未来能跑出来的底层公链一定要像水跟空气一般存在。没有人感知,却没有人可以脱离,地图也有同样相似的基因。谷歌地图上有超过100万个app存在。高德地图上有超过30万个app存在。大部分移动端的应用都要用到地图这个底层。
因此,在思考Hyperion的时候,就是以基础设施的角度来思考,并且与生态企业进行技术和经济模型上的紧密交互合作。
未来,Hyperion所瞄准主要落地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信全球定位网络。现在的定位设施和定位过程容易造假,位置信息的可信度较低,例如某些平台的基于位置的虚假评论,用虚假位置数据刷优惠券和广告;高清地图,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等。基于5g、激光雷达和卫星技术的发展,日后通讯定位和遥测会融合,带来新的空间信息搜索引擎,以地权形态激励的数据汇聚在Hyperion,形成空间数据库,或空间搜索引擎。
最后,Issac张博士打趣的说道:“在几个基础上,几年后的世界会有很多新的位置应用,超过我们的想象,就像10年前无法想象现在的uber和滴滴一样。那时候我们还是在用黑莓手机发邮件。”